來源:新福建
據海峽導報報導( 記者 林秋燕/文 陸軍航/圖 )依海而生的紅樹林連綿成片,退潮的灘涂上,招潮蟹不時從洞穴鑽進鑽出,跳跳魚在小水潭裡遊躍,美麗靈動的白鷺棲息覓食,而蜿蜒入海的木棧道上,人流如織,處處歡聲笑語。隨著這樣一幅欣榮和諧的生態畫卷鋪展開,昨日上午,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迎客,海洋文化嘉年華也同步盛大啟幕。
本次嘉年華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海峽導報社執行,活動時間為11月21日-26日,是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林懷遠,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駐局紀檢組組長王少瑜,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宜光,翔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林生海、翔安區馬巷鎮人大主席王躍武,海峽導報社總編輯陳創業共同開啟2020年這場最引人關注的海洋文化盛宴。
造景與生態保護結合 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位於翔安區同安灣核心地帶,預計於明年6月全部建成,屆時將成為全省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開館迎客的四大主題展館——「公園展示館」「紅樹植物館」「紅樹林生態館」「紅樹林攝影館」,是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四大主題展館展陳各有千秋,市民到此,可通過圖文介紹與實物展示,直觀、全面、深入地感受紅林碧海嶄新顏。
林懷遠總工程師在致辭中也表示:作為國家藍色海灣整治項目及金磚會晤碳中和林,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溼地造景與海洋生態保護有機結合,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不僅是提高全民海洋意識的生動載體,更是海洋周期間展示廈門海洋綜合管理成效的重要窗口。此次以「同護紅樹林共築生態美」為主題開展研學、快閃、攝影、採風、寫生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遊學一體,進一步鞏固海洋意識宣傳教育陣地成效,在全社會營造關注海洋、愛護海洋和保護海洋的氛圍,並以此為契機開放四大主題展館,擬逐漸打造成海洋科普文化品牌。
在當天上午的啟動儀式上,除了機器人帶來精彩舞蹈助陣以外,還有百組親子家庭共同宣讀《海洋守護者宣言》,宣誓共同守護紅樹林,現場還舉行了第三屆「愛海洋 愛廈門」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啟動儀式後,嘉年華的一系列互動性強、體驗度高的紅樹林科普活動與海洋保護行動也精彩上演。
觀鳥寫生、做實驗、增殖放流 活動豐富多彩
「招潮蟹好萌呀,有一隻大鉗子,有的顏色和形狀還不一樣。」昨日,通過前期公益招募的百組家庭率先在公園內開啟了一場別樣的紅樹林生態科普與海洋保護行動之旅,大家在老師和志願者帶領下深度體驗四大主題展館,聽老師專業的環境教育課程,近距離觀察木欖、秋茄、海蓮、桐花樹等紅樹植物盆栽,觀看招潮蟹、白鷺等各種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葉子裡的奧秘等,更深入、直觀地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孩子們還在老師帶領下親自動手做實驗,近距離觀察招潮蟹,找出各種招潮蟹的差異;測測紅樹林泥土的酸鹼性;一起加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行動者(中國夥伴圈),開啟廈門的SDGs「ACT NOW」行動元年,百人研學團代表廈門向世界發聲。
現場劃定的觀鳥、寫生區域,則坐滿了體驗以「紅樹林生態暢想」為主題的觀鳥寫生活動的市民,通過現場配備的觀鳥望遠鏡,觀看退潮後的紅樹林公園。「哇!好多小螃蟹和小魚呀」、「你看,你看那白鷺在吃東西」……小孩們興奮異常,一張張生動的畫卷就比鋪就。昨日下午,還有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增殖放流,讓小魚兒回歸大海,旨在使參與者在增殖放流活動中學習海洋生物相關知識的同時,增強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我要把紅樹林帶回家啦!」昨日到公園參觀遊玩的眾多市民,都通過現場參與互動,獲得1株「紅樹苗」,在專業種植指導後,帶回家培育參與「紅樹苗認養計劃」的公益項目。倘若培育成功,明年開春將可被邀請返回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進行現場移植,讓紅樹苗「回家」,成為真正的「海岸衛士」。本次嘉年華期間的認養計劃將發放紅樹苗1000株。
「紅樹林生態暢想」觀鳥寫生和增殖放流體驗活動都還將持續舉辦,此外還有「紅樹漫舞」快閃、「魅力下潭尾」無人機攝影採風、《紅樹林與海洋保護》直播沙龍、」紅樹漫舞「快閃等系列精彩活動也將陸續登場。
家長感謝提供平臺 為孩子播下保護海洋的種子
本次嘉年華活動啟動後,吸引了廣大市民的關注,昨日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也讓參與的家長和孩子,收穫滿滿。
原是翔安區村民的林玉墅先生,很早就搬進島內安家了,8歲的兒子就是在島內出生長大,但他對大海的熱愛從未減退,每次看到汙水隨意排入大海、垃圾亂扔海裡等畫面,他都很生氣,希望能呼籲更多人來保護海洋。林先生告訴導報記者,此次特地帶兒子回來參加活動,「就是為了讓他看看這裡重建成一片那麼漂亮、保護著海洋生態的紅樹林,通過親眼觀看、親身感受,更直觀地了解海洋生物,才能更好地培養他保護海洋的意識。」
林毓琳和女兒呂玥含參加了百人研學團活動,並作為其中一組家庭代表上臺宣讀《海洋守護者宣言》。「這種儀式,我相信會給我女兒留下更深刻的記憶,這次的活動也會在她心裡播下保護海洋的種子。」林女士很感謝主辦方為市民提供了這樣一個活動平臺。林女士認為現在的孩子太少接觸自然了,平日裡,為了女兒的身心全面發展,還讓她去培訓機構上自然課程。這次,玥含是和幾個同學一起報名參加活動,一起實地學習,邊玩邊學,最後還能帶一株「紅樹苗」回家培育,讓她「認識了好幾種紅樹植物,對紅樹林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玩得很開心!」
來自蓮龍小學三年級的胡芯暢也學得很認真、玩得很開心,跟著老師做每個實驗,測試出紅樹林的泥土是鹼性的;通過觀察認識了3種不同的招潮蟹,更懂得了不能去傷害它們;學到了泡沫要更薄更寬,浮力才更大等等,最後在加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行動者時,她寫下自己可以做的是,「提醒人們要做好垃圾分類,不往海裡扔垃圾」,她說,如果海裡垃圾多了,海洋生物就無法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