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近,作為當日午餐「端午十二紅」中最名副其實的「一紅」——莧菜,一直是揚州人家夏天裡最常吃的時令菜,既下飯,又有營養,還滑腸。揚州市中醫院腎病科主任中醫師周婷則表示,莧菜莖葉作為蔬菜食用,而根、果實及全草則可入藥,有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清肝明目等功效。
「十二紅」中的「一紅」
承載著老揚州人的端午記憶
揚州知名作家丁家桐曾在《記憶裡的端午節》的文章中提到,過去端午的節日氣氛,是由「倒馬子」的鄉下人開始的。「只是鄉下人淳樸、厚道,逢年過節總要送點東西給城裡人表示情意,端午節前通常送的是莧菜、蠶豆之類的節禮入門,小把戲們便鬧著要過節了。」
莧菜是端午前後的時令菜。揚大旅遊烹飪學院學者陳忠明說,揚州莧菜按其葉片顏色的不同,可以分為綠色的米莧、紅色的紅莧、暗紫色或帶紫斑色的彩莧,故又有人分白莧、赤莧、紫莧、五色莧等數種。紅莧加熱成菜後,其汁液呈一種獨特的紅色,稱「莧菜紅」;彩莧紅色較淺;綠莧如一般葉菜,無紅色。
68歲的老揚州周明蘭說,小時候家家戶戶條件不好,到了夏天,飯桌常常就是一個炒莧菜。「沒多少油,吃在嘴裡生澀生澀的,到後面長老了,更是難以下咽。」儘管如此,周明蘭也有莧菜的美好記憶。「母親勤勞,每年都會留些籽來年播種,才出苗的小莧菜,下到沸水鍋裡,再倒入撒入蔥花的蛋液,擱點鹽,太鮮美了。」
到了端午,再窮的老百姓家裡不可能沒有一道炒莧菜,周明蘭說:「或許都指著吃了紅豔豔的莧菜能轉個運呢。」
口味鮮美細滑
嫩葉清炒、烹湯,老杆醃成滷
其實,鮮美細滑的莧菜有最常見的清炒,烹湯做法,還有許多美味可口的烹製方法。比如,老揚州聶世平就曾深研過鹽商的飲食。他在《鹽商端午豪奢「十二紅」》一文中,提到莧菜鴿松這道菜。他說,揚州有句俗話:「寧吃天上三兩,不吃地上一斤。有了「高大上」的鴿松,莧菜的身價上去了。
52歲的孫燕最愛做莧菜疙瘩湯。她說,聽母親說,她小時候看到莧菜湯紅紅的,硬是不肯張口。後來還是隔壁的老奶奶拿了小碗,擱了點香油,用小勺一點點餵到她嘴裡,才肯吃。「老奶奶嘴裡沒牙,在莧菜長得很盛的時候,總吃莧菜疙瘩湯,一口喝多遠,才香呢。」所以,孫燕每年夏天都會做上兩三回,說是換口味,也是對流年歲月的一種懷念。
75歲的李淑蘭離開老家寶應氾水多年,每到夏末秋初,總會念叨一道家鄉的土菜——莧菜稈子。她說,家裡每年都種莧菜,莧菜好長,過了時令,總有吃不到長老長壯的莧菜稈子。每家每戶的女人們,都會從田地採回來,揎掉枝葉,剁去老根,切成小段,洗淨晾乾,泡進鹽水裡。泡到大半個月到一個月後,有一種特別的臭味。
「連莧菜稈帶滷,切點冬瓜片,加上一小塊豆腐擱一小碗放在鍋裡蒸,熟了後撒點蔥花、蒜末,再加些麻油,才好吃呢。」李淑蘭眯著眼睛說,仿佛口唇生香。
清熱解毒,清熱利溼等
莧菜根、果實及全草可入藥
在周婷看來,莧菜是一種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炎熱的夏天,老百姓可以常吃。作為一味中藥,周婷表示,莧菜性微寒,味微甘;入肺、大腸經。莧菜莖葉作為蔬菜食用;葉雜有各種顏色者供觀賞;根、果實及全草入藥。
莧菜清熱解毒,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清肝明目、通利大便:用於溼熱所致的痢疾、腸炎、帶下、鼻衄及肝火大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紅腫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莧菜具有通利大便的作用,可以用於便秘。具體說來,莧菜子可以清肝明目,用於角膜雲翳,目赤腫痛;莧菜根清熱解毒,清熱利溼,涼血止血,用於細菌性痢疾,腸炎,紅白帶下,痔瘡等。
周婷提醒,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莧菜,但脾虛便溏者慎服,孕婦不可食用莧菜,禁忌與甲魚和龜肉同食。(紅芳 張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