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京溧水區凱陽花園的雙胞胎兄弟東東和西西(見圖,許海浪攝),自打媽媽朱冰倩講了「端午吃五紅」的故事,對端午節的興趣甚至超過了馬上到來的4歲生日。「媽媽說,端午節要吃『五紅』,這樣我們就不會做噩夢,不會遇到壞事情啦!」
溧水是百裡秦淮河的源頭,悠久的歷史沿革讓這裡傳承下許多端午習俗,吃「五紅」是其中的保留節目。隨著時代變遷,「五紅」也與時俱進,現在指的是烤鴨、鴨蛋、莧菜、龍蝦、黃鱔。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五紅」?民間傳說:這五種毒蟲分別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和壁虎,相約端午時節來到人間。端午時節到了,它們來到一戶人家門口,就聽到女主人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毒聽後大吃一驚,趴到窗口一看,只見桌上放著五種紅色的菜,以為被油炸的是自己的同類,嚇得魂飛魄散,奪路而逃。這一年,這裡的人家就很少遭遇五毒侵擾。此後,人們即在端午這天吃5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害蟲,希望它們不進自己家裡。
傳說流傳至今,大家也都取了吃「五紅」可以避邪避暑的意思。其中,龍蝦進入「五紅」的時間最短,它從上世紀70年代起登上南京人的餐桌,慢慢取代「油爆蝦」成為「五紅」中的新寵。而莧菜則是「五紅」中最資深的一種。民國時期的潘宗鼎在《金陵歲時記》中記載,「是日必啖莧菜,謂可避免腹痛」。至於紅油鴨蛋也有說法:南京人不僅喜歡在餐桌上品嘗鹹鴨蛋,過去還喜歡打上彩線絡子,把鹹鴨蛋裝在裡面掛在小孩的胸前或者手腕。
這不,東東和西西兄弟倆周末在媽媽的幫助下將五顏六色的繩子編在一起,勾起一個小小的網兜,再往裡面裝上鴨蛋,然後掛在胸前。弟弟拿起自己胸前的鴨蛋,開心地和哥哥玩起了「碰蛋」。朱冰倩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母親總是會準備五彩繩、蛋兜,蛋兜裡放上鴨蛋,然後扎在手腕上,可好看了。」
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五紅」上了桌。不過,兄弟倆對龍蝦、黃鱔這些倒都不感興趣,更偏愛莧菜。說起莧菜,張愛玲曾這樣描繪:「莧菜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裡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如此形象的描述,是不是看完立刻齒頰生津?也難怪小兄弟倆如此偏愛了。
除了南京的「五紅」,據記載,揚州還有「十二紅」的說法,即十二樣自來紅或用醬油燒紅的菜,如紅燒黃魚、紅燒豬肉、油爆蝦、鹹鴨蛋、炒莧菜、糖醋紅皮蘿蔔等。
■小貼士
「五紅」雖好,可不要貪吃哦!尤其對於小朋友們來說,家長在進行食物料理時一定要確保乾淨衛生。選購龍蝦時,要注意其鮮活度,並仔細清理,同時一定要做熟,否則容易過敏。
鹹鴨蛋因為鹽分很高,需嚴格控制攝入量。吃鹹鴨蛋時,應減少其他含鹽多食物。1歲以內的嬰兒不適合吃鹹鴨蛋。至於莧菜這樣的新鮮蔬菜,含有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小朋友們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申琳 朱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