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發表的論文被撤稿
近日,甘肅農業大學張文明團隊在《Waste Management》 發表的論文被撤稿,而該篇論文剛剛在2020年5月4日被刊發,通過信息披露來看,該篇被撤稿的論文,期刊編輯給出的理由是重複發表的論文。該篇論文在影響因子更高的《BIORESOURCE TECHNOLOGY》曾發表過,對於科研期刊而言,在接受科研論文前強調作者未存在一稿多投的承諾書,因此被撤稿屬於正常的行為,雖然《Waste Management》 的影響因子不高,但是最近幾年的處於提升的期刊雜誌,期刊編輯們對論文的質量和創新性有高的要求,對於這類一稿多投的作者,未來肯定會被封殺!
SCI期刊資料庫每年更新
一般科研論文投稿,都會自行評估自己的科研論文能發表在什麼等級的期刊上,如果被期刊拒稿後,才會考慮影響因子較低的期刊或聽從審稿人意見而投稿更適合的期刊,對比《Waste Management》 和《BIORESOURCE TECHNOLOGY》的影響因子,雖然《Waste Management》 的影響因子相對較低,但是從《Waste Management》 歷年影響因子的數據來看,屬於一直穩步提升的期刊雜誌,說明了該本期刊的主編和審稿人認真負責,而不像一些老牌期刊,雖然影響因子很高,但是卻因為存在把關不嚴等原因,直接造成大面積學術造假的醜聞,最後直接被SCI資料庫剔除出局!
一稿多投的原因
出現一稿多投的原因有很多,由於投稿存在各種的不確定性,一些科研學者為了在趕在時間範圍內晉升職稱,為了更快的讓論文被期刊接收發表,他們會冒險把一份稿子投給多個期刊雜誌,只要有期刊發表,他們就會在時間範圍內獲得晉升職稱。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為了追求論文數量,多次投稿不同的期刊雜誌,從而獲得多篇論文的考核計算,例如,2020年國際科研打假學者BIK博士曝光國內科研學者8篇文章,不同作者,不同醫院,不同癌症種類,不同蛋白表達,最後卻做出完全一樣的結果,意味著,拿著一份完全一樣的科研數據結論,產出了8篇孿生論文,從這令人震驚的數據來看,發表這8篇論文的期刊質量並不高。然而在國內目前的職稱晉升體系中,沒有人會在乎論文的質量如何,只是單純的數篇數,這也會為何國內學者會出現一稿多投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國內目前除了頂級高校對科研論文的質量有非常高的要求,普通高校和事業單位人員晉升,還是單純的追求論文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