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群:「女籃5號」原型是鍾南山夫人?這背後另有其人

2020-12-25 騰訊體育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蘇群

在抗擊肺炎的一線,有一位受人尊敬的鬥士鍾南山,我們不僅欽佩他的學問、經驗和社會責任感,而且對他84歲高齡還能擁有這麼棒的身體,由衷讚嘆。

隨著鍾老先生鍛鍊身體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接著問題就來了:都在說鍾老先生的夫人李少芬是電影《女籃5號》的原型,是不是真的呢?

李少芬是我國第一代女籃國手,也是第一代北京女籃主力,不過,嚴格說來《女籃5號》的原型是同為國家女籃和北京女籃的5號隊友楊潔。藉此機會,我們還可以了解一下中國這第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

《女籃5號》1957年上映,我也是小時候看的露天電影。影片的故事很簡單:部隊裡下來一位籃球教練田振華,奉命組建一支女籃,但隊員們基礎不好,有的很嬌氣,隊裡打球最好的5號隊員楊小潔一心想上大學,打球只是玩玩。田教練早年是上海職業球員出身,因為不願意打假球被老闆打,還失去了戀人。終於他發現楊小潔就是當年自己女友的女兒,舊愛重逢,兩人幫助楊小潔重新認識了籃球,併入選國家女籃。

看了這部電影後,你會知道其實《女籃5號》真正的「原型」是當時第一代女籃國手,是她們群像的濃縮。所以,我認為只能「嚴格意義」上說,原型是楊潔,因為她在國家隊就是穿5號,電影片名由此而來,連主角林潔、林小潔母女的名字也與她有關。

《女籃5號》是建國初期為反映體育領域朝氣蓬勃的場面而拍的,是導演謝晉領的任務。那時候拍電影都要深入生活,謝晉請喜歡打籃球的劉瓊當主演,扮演教練田振華。女一號教練的戀人林潔由40年代就出名的影星秦怡扮演,演林小潔的曹其緯是女排隊員。

那時候的影星都不整容,各有其美,因此辨識度很高。而且那個年代全國上下搞建設,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向上的熱情。

秦怡

第一代中國女籃在北京組建,楊潔是隊長,李少芬是副隊長。關於她們兩人如何會加入北京隊,得請教中國籃球新聞界的老人孫保生。他跟我這樣說:

「我前年去廣東拜訪過李少芬,由廣東省籃協安排見了面,當時和湯壽琪(廣東男籃元老)一塊兒。老太太身體挺好,還挺能說。她身高1米70多,廣東人都能跑能跳,當年三個位置都能打,從裡邊打到外邊。

「1955年賀龍(當時任體委主任)就催北京成立專業隊,但一直沒組建成。到了1956年,編制有了,就是沒有人。後來聽說國家隊要解散,就申請把籃球、足球、排球、桌球的國家隊都留在北京,待遇不變,還是國家隊待遇。賀龍他們研究後就批了,說留在北京既能代表北京,一旦國家隊有什麼任務也好召集,要是回了各省市,再召回來也不容易。

「當時國家隊解散的原因,是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我們抗議(國際奧委會允許臺灣以『中華民國』名義參賽)沒去,直到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之後,國家隊才重建,這樣李少芬、楊潔她們又去了國家隊。在全運會上,她們參加的北京隊拿了冠軍,實際上從1956、1957到1958年拿了甲級聯賽『三連冠』,然後是全運會冠軍,四連冠。」

1956和1957年全國女籃甲級聯賽北京女籃陣容,李少芬15號,楊潔5號。(孫保生提供)

李少芬和鍾南山的故事,目前最翔實準確的版本來自《廣州日報》2009年的採訪,記者許蓓:

李少芬與鍾南山運動場結緣

16歲成中國女籃首批隊員

李少芬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前,翻出了她在球員時期留下的影集,在數百張老照片中,李少芬最喜歡的一張是她在1963年於印尼雅加達舉行的首屆新興力量運動會開幕式上,作為中國代表團護旗手的留影。「那時還是『兩個陣營』鬥爭的年代,新興力量運動會是跟奧運會齊名的國際大賽。」李少芬回憶道,「中國代表團當時選擇護旗手也很慎重,我是代表集體項目、由國家籃球隊推選出來的,另一位護旗手是代表個人項目的女子跳高運動員鄭鳳榮。

那一年,李少芬所在的中國女籃獲得了首屆新興力量運動會的冠軍,中國籃球在世界範圍內嶄露頭角。1964年,中國女籃在瑞士和法國舉行的邀請賽中大獲全勝,所向披靡。李少芬當時正值個人運動生涯的巔峰期,在1959年舉辦的新中國首屆全運會上,她還作為北京女籃的主力隊員幫助球隊奪冠。

李少芬開始自己的籃球生涯還要追溯到她在廣州度過的少年時期。「我是在真光女中畢業的,當時真光女中的籃球隊在廣州市很出名。到1951年,廣東女籃去參加了在武漢舉行的中南區籃排球選拔大賽,那時我才15歲,是隊裡面年紀最小的,後來被國家隊的教練看中了。」李少芬說。1952年10月,年僅16歲的她成為中國女籃首批隊員之一,隨後便開始了長達5年的留蘇學習。

「我剛進國家隊到北京那時,周恩來總理和當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就有個想法,要通過中國人在體育賽場上的表現洗刷『東亞病夫』這樣的說法。」李少芬說,「因為那時蘇聯是『老大哥』,我們就被派去學習,蘇聯也派出國家級功勳教練來指導我們。」

1953年,李少芬第一次代表中國女籃出戰國際大賽,在羅馬尼亞舉行的世界青年友誼運動會上,她們的成績非常糟糕。「回國後,周總理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水平,讓我們去學習俄語,接著就開始在蘇聯留學。那幾年我每年都在蘇聯訓練至少四五個月,除了訓練,還在東歐各個地方打比賽。」李少芬回憶道,「那時東歐球隊的實力很強,歐美國家反倒不是很重視女子運動項目。」

1954年至1958年間,李少芬和隊友們一方面留蘇學習,一方面連續參加了幾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世界青年友誼運動會,直至1958年,她們的競技水平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升。「1958年我們在法國巴黎比賽,成績慢慢有提高。1959年,我們已經戰平了當時的東歐冠軍保加利亞隊,1960年訪問蘇聯時,我們跟對方的水平已經很接近了。」李少芬說。

在說起電影《女籃五號》時,李少芬回憶起一件趣事:「那時候我們還借給劇組一批道具,當了一次群眾演員。」原來《女籃五號》在製作時要拍攝一幕球隊準備出國比賽的場景,恰好真正的中國女籃當時正準備出國打比賽,「因為只有我們才有正式的比賽用隊服,隊服上面是有國徽的,劇組就趁我們準備出國時一起到了機場,借了我們的隊服給演員穿。」李少芬說,「演員穿著有國徽的隊服登上飛機,我們隊員就在外面當歡送她們的群眾。演員上了飛機,飛機起飛後繞了一圈又回到機場,劇組才把衣服還給我們。」

一大家子都是運動健將

在隨國家女籃到各國徵戰期間,李少芬曾遇到法國人的「糖衣炮彈」:一家由法國軍火商掌控的籃球俱樂部開出極其誘人的條件吸引她加盟。「法國人當時給我開出了很高的薪水,還許諾帶我們一邊打比賽一邊週遊世界。不過國家不會讓體育人才流失,而且我也不想去。」李少芬說,因為種種原因,她一口回絕了法國人的邀請,「那時我跟鍾南山已經很要好了,所以也捨不得走。」

1963年底,李少芬與鍾南山在北京結婚。李、鍾兩家原為世交,李少芬與鍾南山自小相識,但兩人開始談戀愛還是在第一屆全運會前後。「我們兩家家長原來是醫院的同事,後來鍾南山到北醫讀大學,我們才熟絡起來。」李少芬說,「鍾南山在當時是北醫裡很厲害的田徑運動員,後來他要參加全運會,為了加強訓練,他申請到訓練條件較好的國家隊訓練基地,那時我也在國家女籃,兩人經常一起訓練,慢慢就好了。」

李少芬與鍾南山組建的家庭是廣東乃至全國知名的體育、醫學世家,鍾南山在首屆全運會上以54.4秒的成績刷新了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並奪得男子10項全能冠軍;他們的女兒鍾帷月在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優秀的遊泳運動員,獲得過世界短池遊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在1994年還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紀錄;他們的兒子鍾帷德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科醫生,也是院籃球隊的主力;鍾帷月的丈夫、美國人費利倫曾參加過美國大學男籃聯賽。

「我跟鍾南山有不少共同語言,特別在體育方面,他認為體育運動能鍛鍊一個人的承受力和上進心,我很贊同。」李少芬說。他們家中有一間「鍛鍊房」,裡面有整套健身器材,他們還在走廊的房梁上專門裝了一條鋼管,用來當做引體向上的「單槓」。「現在我們全家還經常一起打球,鍾南山、兒子、女婿還有孫兒打比賽,我在旁邊做裁判。」李少芬說,「我現在年紀大了做不了對抗性強的運動,但還是堅持去打太極和遊泳。」

1966年,李少芬在國家隊退役,回到廣東後又一直打到1973年,到38歲才徹底退役。李少芬說,她在生下兒子後還一直活躍在賽場上。「延長運動壽命」也是她在退休後投入體育運動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退役後,李少芬曾任廣東女籃教練、省體工大隊副大隊長、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副院長以及中國籃協副主席、廣東省籃協副主席。至今,李少芬仍是廣州市籃協的顧問。

(上左)第一代北京女籃,教練員程世春、楊福鹿,15號李少芬,5號楊潔。(上右)李少芬在2018年。(下左)參加新興力量國家運動會歸來。(下右)鍾南山、李少芬夫婦。

不過報導中談及鍾南山破全國400米欄紀錄,籃球新聞圈內幾位老記者認為與事實有出入。

新華社退休的體育記者梁希儀說:「根據2018年9月採訪李少芬前輩,我們在《華夏籃球》一書中有這樣一段介紹:『1963年李少芬與鍾南山結為伉儷,為了籃球事業兩年後才有了自己的孩子。鍾南山在北京醫學院上學時是一名優秀跨欄跑選手,首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創造了400米跨欄跑的全國大學生紀錄,對李少芬的事業十分理解、支持。』這完全是根據李少芬老師提供的材料。所以,當年鍾老的400米欄紀錄應該是全國大學生紀錄。」

孫保生也說:「在參加一運會的北京田徑隊名單中沒有鍾南山,當時管400米欄叫400米中欄,一運會此項冠軍是北京的梁仕強,破全國紀錄,53秒6。」

但無論如何,鍾南山和李少芬的故事已經非常傳奇和感人。

楊潔(左二)同捷克斯洛伐克女籃的比賽中。

楊潔的故事也很傳奇。她出身蘇州的書香門第,姐姐楊濛是香港影星夏夢,也是金庸的夢中情人。

楊潔作為第一代女籃國手,球打得好,戲也唱得極為出色。《新民晚報》的副刊《夜光杯》曾在去年3月刊登過一篇關於她唱戲的報導《夏夢胞妹「女籃五號」的票友傳奇》,裡面有這樣的記述——

楊潔29歲退役後當了幾年國家二隊的主教練,再後來就進了體育科研所。可是楊潔不甘寂寞,想在後半生有點突破。按原籍江蘇吳縣的楊家是書香門第,出過狀元,而且全家都是戲迷。姐姐楊濛藝名夏夢,是紅極一時的香港電影明星;弟弟楊銘新拜馬連良的琴師李慕良為師學京胡;姑姑嫁給「正字輩」的名鬚生汪正華。楊潔在五十幾歲接近退休時,竟如青春少女般精力充沛,把專業老師請到家裡來教戲,度曲喊嗓,撕腿練功。她每學會一出就在自己辦的票房裡實習。她辦的票房叫「勝友會」,勝友如雲,檀板金樽,每周定期聚玩時,必有粉絲不請自來作壁上觀。

中國籃壇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除了驕傲於她們早年打球為國爭光,也為她們的多才多藝感到嘆服。

看老電影別有趣味,雖然當時也是擺拍出來,但一個個場景都在還原歷史,包括籃球比賽的細節,當時的人們說話的腔調。在我們堅守家中抗擊肺炎時,不妨拿出來看一看。

下面是《女籃5號》的全本,有些場景非常珍貴:比如上世紀40年代職業隊跟外國水兵隊比賽,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場地是什麼樣;50年代我國專業運動隊訓練、比賽和生活的情形;甚至從楊小潔和教練的對話中,可以得知「體教分離」在當時便已經存在——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相關焦點

  • 83歲鍾南山全英文對話老外?妻子女籃五號原型,與姚明母親上下鋪
    對於「如何判斷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方面」的提問,鍾南山院士老實地笑言:這超出了我解答的範疇。「One world,One fight!」鍾南山最後說,我們處於同一個世界,世界都要共同戰疫,而面對疫情,他還認為,人類要與動物和諧共處。他表示:我們處於同一個世界,在這場全球抗「疫」戰裡,世界各國都在一個戰壕裡。
  • 看了鍾南山院士的夫人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名門貴族
    前言:每個人立身天地間的樣貌,背後就是他家庭、婚姻的樣貌。今天這篇文章,還原鐘南山院士在生活中身為丈夫、父親、兒子最樸素的一面。希望你從中感受到風骨,汲取到力量。鍾南山院士的哽咽,刷屏了。「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
  • 鍾南山院士的夫人,居然是她!相當不簡單
    每個人立身天地間的樣貌,背後就是他家庭、婚姻的樣貌。今天這篇文章,還原鐘南山院士在生活中身為丈夫、父親、兒子最樸素的一面,希望你從中感受到風骨,汲取到力量。鍾南山院士的哽咽,刷屏了。「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 鍾南山談到妻子秒變「痴漢臉」:學術使人堅毅,但愛情讓人柔軟
    他說:「我之前沒有去過非洲,但我的妻子去過,她遊覽了非常多的地方,在50年前,她作為中國女籃球員去的。她說非洲是個很美的地方,但有時候會很熱,哈哈。」讓人忍俊不禁的是,在講述自己妻子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全程都是按捺不住的「痴漢笑」,一說完妻子,立馬秒切回嚴肅臉。
  • 為什麼姚明送給鍾南山夫婦的球衣都是這號碼
    鍾南山夫婦7月3日晚親臨東莞銀行籃球中心,觀看了CBA複賽第一階段廣東隊與江蘇隊的比賽。中國籃協主席、CBA公司董事長姚明向鍾南山夫婦贈送了36號廣東隊的球衣。鍾南山表示:「CBA重啟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振奮。」姚明向鍾南山夫婦贈送36號球衣。
  • 84歲鍾南山首談妻子,滿臉笑容,這才是真正的神仙愛情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鍾南山教授,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的形象都是,精神抖擻,和藹可親,專業硬核,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也不像一位84歲的老人。就是這樣一位救國民於危難的硬核男神,背後還有一位無條件支持他,與他走過風雨的愛人,李少芬。
  • 「籃球女婿」鍾南山現身CBA!姚明現場贈36號球衣
    在廣東宏遠隊對陣江蘇隊的比賽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鍾南山夫婦受邀來到廣東東莞銀行籃球中心。他接過了CBA聯盟贈送的宏遠隊36號球衣。他表示,自己平時非常關注籃球,經常用籃球的拼搏精神鼓舞醫療戰線的同事,CBA複賽的意義超過了籃球本身,對振奮精神起到了很大作用。本賽季CBA進入到總決賽階段,可能會有部分球迷可以到場觀戰。
  • 鍾南山院士與妻子的世紀之戀:相濡以沫65年,夫人曾是籃球明星
    多次登上微博熱搜的鐘南山院士,受到了他理所應得的尊敬,在新聞視頻採訪中,每每談到疫情,他的每一個表情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也漸漸在視頻中發現鍾南山院士的疲憊與堅持,這樣的英雄人們怎能不關心他。但最心疼的人,是鍾院士的妻子—李少芳。
  • 84歲鍾南山的家被曝光,家風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家裡最顯眼的是這面照片牆,裡面擺滿了各種珍貴的合照,有他領獎的照片,與愛人的合照,一家人的合照......鍾老的夫人李少芬和記者解釋道:因為家裡比較小,所以大部分獎盃都收起來了;唯一留下的,就是這個用來裝水果的獎盃,理由是「還有點用處」。
  • 蘇群透露CBA將很快開放球館,球迷:中超還沒複賽,這就是差距
    就在今天,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透露了一個消息:CBA將很快開放球員,允許觀眾入場!蘇群的原話是這樣的:「據我所知,CBA公司正在和青島市政府進行商談,準備從常規賽最後幾輪開始,嘗試開場看臺,讓觀眾進場,這樣的會談已經來回好幾輪,現在已經把正式的申請報告遞交給青島市政府,去現場看球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 夜讀|沒想到鍾南山家裡是這樣!網友:果盤太霸氣|延遲復工如何支付...
    >另一邊還有許多照片有鍾南山院士領取獎狀的現場照照片中鍾南山身姿挺拔手裡捧著獎狀還帶著獎牌,英姿颯爽擺在這張照片前面的還有鍾南山一家人的合照對此,鍾南山院士的夫人李少芬表示家裡的空間太小櫥櫃裡的都是鍾老跟孫子的東西她說「這20年主要是他的「因為鍾南山是大家追求的目標與模範她的已經過去了
  • 鍾南山院士的愛情,這把狗糧我吃到飽
    這幾天,一個話題引起了小編的注意,話題名叫做鍾南山談到妻子滿臉幸福笑容。據了解,近日鍾南山院士出席了一場疫情防控的活動,在席間不經意談到妻子,他一改平時嚴肅的形象,眼裡嘴角儘是藏不住的笑容,那笑容的喜感讓小編也忍不住跟著笑了。
  • 鍾南山談妻子滿臉幸福笑容: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怎樣的女人?
    1、有一個善解人意、獨立自強的女人相伴,是幸福的4月15日,一則配有視頻、題為「鍾南山談到妻子滿臉幸福笑容」的微博被網友廣泛轉發、點讚。視頻顯示當時是在一場疫情防控專訪活動中,鍾南山院士說他沒有去過非洲,但她的妻子50年前曾作為中國女籃球員去過,遊覽了很多地方......
  • 悼念科比文章看哭網友,籃球名嘴卻遭道德綁架,蘇群以古訓回懟
    巧合的是,這兩件「熱搜」級別的大事交叉在了一起,於是,就生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口舌之爭」。最有代表性的如下:84歲的鐘南山院士,站在一線同病毒鬥爭,都沒有人關心過他一下,美國球星,可不突然離世,從昨夜到現在,朋友圈都在哭泣。我們中國人這是到底怎麼了?
  • 鍾南山的兒子,憑什麼用奢侈品愛馬仕?
    有網友發問: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有多少人還會一如既往記得這位老人?多數人的天性,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但時隔17年,他依然像一顆定心丸,在最危急的時刻出現在公眾面前,熬到雙眼血絲密布依舊目光灼灼,傳遞著必勝的信念。每當鍾南山院士的名字掛在熱搜榜上,我們心裡莫名就有一種安定感。
  • 硬核爺爺鍾南山煉成記!家長可告訴孩子這4句話
    他就捂住一隻眼睛書寫,累了換另一隻眼睛。 鍾南山心疼父親,勸老人家注意身體,每天少寫一會兒。但鍾世藩不聽勸阻,反而和兒子發脾氣:「(不這樣幹)你讓我呆在家裡幹什麼,等死嗎?」「人活一輩子,總要留下一些什麼。
  • 84歲的英雄鍾南山院士,家裡竟然這麼樸素,一根釘子留17年
    17年前的非典,也是在連是什麼病都查不出來的時候,鍾南山站了出來,告訴大家這是什麼病、需要怎麼隔離、預防。現在都過去17年了,疫情再次爆發,最讓人安心的依然是他!鍾南山院士已經84歲了,卻依然有著健碩的體魄,這和他日常在家裡鍛鍊身體是分不開的。說到在家鍛鍊,很多人都很好奇,鍾院士的家長什麼樣?在之前一次的訪談中,我們得以參觀到他的家。
  • 鍾南山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聽
    小學六年級時,媽媽對我說,『你要是小學畢業能考到前5名,我就獎你一輛自行車!』我說『真的呀』,媽媽說『真的』。後來媽媽也沒再提過這件事,但11歲的我記住了媽媽的話。」鍾南山說:「治學嚴謹上,我受的是父親的影響,但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媽媽那裡學來的,我到現在還記得媽媽是怎麼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的。」
  • 「我叫鍾南山,我是一名胸肺科的醫生」
    節目播出後這段惹人淚目的視頻很快登上熱搜這段只有短短幾十秒的視頻是鍾惟德在今年5月回家看望84歲的母親時時間回到9個月前大家一定都還記得1月20日晚,鍾南山與白巖松那場萬眾矚目的直播連線「肯定是有『人傳人』!」
  • 鍾南山回憶「坐餐車去武漢」背後的故事,一句話讓人淚目
    9月23日,鍾南山在廣東作抗疫專題報告時,講述了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坐餐車趕往武漢「讓我去,是國家對我的信任!」據鍾南山回憶,「我記得1月中旬,深圳已經出現了一些疫情。春運期間高鐵票緊張,臨時上車的鐘南山被安頓在餐車一角。「列車長很熱情,給我們安排了座位。」一坐定,鍾南山便馬上拿出文件來研究。鍾南山說,自己當時已聽說有一家6口中5人到武漢探親後得病,且這家人中有人沒去過武漢卻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