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爆發的這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又一次擔起「英雄」的責任,走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多次登上微博熱搜的鐘南山院士,受到了他理所應得的尊敬,在新聞視頻採訪中,每每談到疫情,他的每一個表情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也漸漸在視頻中發現鍾南山院士的疲憊與堅持,這樣的英雄人們怎能不關心他。但最心疼的人,是鍾院士的妻子—李少芳。
李少芬曾是著名的籃球運動員,1936年,她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在建國後的第二年,入選了廣東隊,正式開始了她在籃球生涯上的高光時間。入選廣東隊後,她精彩的表現讓她十分出眾。這時機會剛剛向她走來,年僅16歲的她,在1952年經過選拔成為了中國女籃首批隊員,開始在國際之間穿梭進行著大大小小的比賽。
但在建國之初,加上是首批隊員,國家對於她們的培養並沒有十分充足的經驗,所以她們不得不付出較於別人十倍百倍的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僅僅是訓練還是不夠,她們需要更專業的培訓,於是當時的中國女籃被送去了蘇聯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學習。16歲的女孩,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異國,開始了艱苦的生活。但她卻將這份艱苦充份內化,在21歲結束學習之時,她已經成為了個人特點十分明顯,同時在賽場上也十分出眾的隊員了。
她技術全能,能勝任各種位置,中距離投籃十分精準,但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雙手遠投與中距離單手投籃形成的對比以及出人意料的切換。在1953年第一次代表祖國出徵羅馬尼亞布拉勒斯特參見國際比賽後,有她幫助的中國女籃越戰越勇,一路連勝,獲獎無數,但支撐這些榮譽的,是李少芬她們付出的無數努力和汗水。
說起鍾南山院士和李少芬女士的相識是一場緣分,兩人家中的長輩互相間認識,但是他們二人並不熟。那時還在北大讀書的鐘南山院士經常去看望自己的姨婆,而李少芬也常去看自己的姑婆,巧的是兩人的姨婆和姑婆是閨蜜,時間久了,在長輩們的介紹下兩人相識。因為鍾南山喜歡運動,而李少芬喜歡籃球,他們認識後有了體育這個共同話題。
到1964年初,因為李少芬頻繁的出國比賽以及嚴格的訓練時間安排,在經歷了八年的聚少離多,她終於和鍾南山院士舉辦了婚禮。但在那個年代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上級安排的,他們僅僅和客人吃了幾塊喜糖算是舉辦了婚禮。他們的戀愛過程並不順利,按照李少芬的話來說:「那時候我們國家隊是很嚴格的,就不能結婚。他(鍾南山)差不多等了好多年,他是60年大學畢業的,他就在學校留下來教書,我就在國家隊繼續(打球),來回的在國際上面穿梭地比賽。領導上面就答應我,如果新興力量運動會拿到冠軍,就讓我結婚。」
1961年,李少芬果然幫助球隊獲得了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冠軍,所以在1964年初,他們終於帶著坎坷的戀愛,走向了幸福。但婚後李少芬並沒有停止她的籃球生涯,僅僅在第二年,她還在四國女子籃球比賽中獲得了冠軍,1964年又獲得了四國籃球邀請賽冠軍。
1966年,三十歲的李少芬本來可以留在國家隊擔任教練,但與丈夫多年的分離,讓她格外渴望回歸家庭,於是她執意離開,回到了廣東。回到廣東之後的她,依然在打球,職業生涯一直持續到她38歲。在結束之後,並沒有全身退出,身上披掛的無數榮耀把她留在了籃球體育事業中。
再後來的幾年,她又相繼擔任廣東女籃教練、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籃協副主席等職務,到如今她仍然是廣州市籃球協會顧問,從未退出,一直為喜愛的籃球事業效力。
現在,李少芬已經成為了全職太太,但她仍然沒有放下她的「基本功」,在家中兼任鍾南山院士的健身教練,為鍾南山院士制定健身計劃,這也是鍾南山院士至今保持強壯的身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家中,柜子中擺的全是鍾南山和孫子的榮譽,李少芬曾經的獎盃全都被她放了起來,她說:「這20年主要是他的「,鍾南山是大家追求的目標與模範,她的已經過去了。她的唯一的放在餐桌上的巨大獎盃,是方便用來裝水果的。」一切都為繞著他(鍾院士)的時間「,李少芬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鍾南山院士的生活。鍾南山院士對妻子也是十分的感激,他說如今可以全心全意地集中力量投入到研究之中,少不了妻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