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丁克家庭已經突破60萬,那些決定「一輩子不當媽媽」的女性如何 ?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丁克族是近幾年格外流行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丁克家庭的主力軍,在傳統的「女人必須結婚生子」觀念下,顯得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一輩子不當媽媽,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幸孕姐就認識這樣一位程奶奶,她是一位大學老師,本應該是最循規蹈矩的人,但和先生結婚之後,就一直比較抗拒生孩子,和丈夫溝通之後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做丁克家庭。
夫妻倆也就過上了閒雲野鶴般的二人生活,別人都忙於接娃輔導的時候他們在過浪漫節日,別人暑假只能看孩子的時候他們早就週遊世界去了。
但是到了後面和朋友聚會大家都帶著孩子熱鬧的時候,程奶奶也想過要不要生個娃,但那會已經40多歲的她身體條件不允許,只能作罷。
但到了晚年才是真正的讓程奶奶真的開始後悔,起因其實也是因為這次特殊時期,程奶奶的小區封閉了一段時間。
別人都有孩子趕來送菜送藥,程奶奶不熟悉手機軟體,也沒有子女幫助,老伴痛風發作的時候程奶奶急得止哭,最後還是社區志願者幫忙解決的,她看著志願者,心裡酸楚地想:自己如果生個孩子,現在應該也差不多這麼大了吧。
這次之後,程奶奶就經常念叨著孤獨和無助,雖然早年的時候生活輕鬆自由,但到了晚年對於女性而言,則更為傷感。
一輩子不當媽媽是啥樣的體驗?
四個人生階段,四種不同的感悟:
1、年輕時候——自由輕鬆
這是很多丁克女性最大的初衷,懷孕生子是一個無比痛苦的過程,一旦當媽媽,那就意味著永遠換不完的尿布、洗不完的夜奶和操不完的心。
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育兒的各種矛盾,婆媳衝突、夫妻吵架、孩子不聽話,想想都讓人難熬。
而丁克女性年輕的時候則只需要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不管是經濟還是精力都輕鬆太多了。
2、選擇之後——飽受爭議
不管怎樣,現在的社會更多的還是認為女性應該生兒育女,養兒防老才是天經地義,因為在選擇丁克之後,難免會飽受爭議和惡評。
尤其是部分農村地區依舊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選擇丁克的女性容易受到親朋好友的嘲諷和謾罵。
而更難受的,則是面對自己父母,連央視主持人康輝也曾透露自己的丁克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因為老人臨走前都念叨著沒抱上孫子。
3、人生中段——後悔無門
一輩子說起來簡單,過起來卻很漫長,40歲的你很難還是和20歲一個想法,可能享受過了自由,但人到中年又羨慕人家家庭幸福,自己未免孤寂。
但這時候可能已經到了絕經期,或者高齡產婦,身體條件並不支持生育,只能望別人的子女興嘆。
4、晚年生活——孤獨無依
丁克家庭的晚年沒有子女和孫子相伴,只能夫妻二人共同扶持,但時代是浪潮,老人總是容易被拋棄,上次去車站就看見有老人不會用電子車票,看著他佝僂的身軀和企圖理解的眼神,心理難免感到幾分「老無所依」的酸楚。
再者每逢過年過節,別人庭前子孫滿堂,言笑晏晏;你卻門庭冷落,心境悽涼,也會感到些許悲涼。
怎樣避免這種情況?
1、慎重考慮
在決定之前,仔細考慮清楚,是不是真的有「一輩子不當媽媽」的決心和勇氣,除了別人的非議,更多的是自己未來的規劃,切莫葉公好龍,總是變卦,否則打擊的是自己。
2、做好養老儲蓄
真正能夠安度晚年的,更多的是經濟支撐,年老之後養老院、意外、疾病等等,都需要一定的金錢儲蓄,因此年輕的時候不要只圖享樂揮霍,要多為晚年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