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和各大自媒體上,輕斷食的信息非常之多,我查了一些資料,結合自已的看法,作一個簡要的總結。
輕斷食最早提出來的是美國的麥可 莫斯利 醫學博士 Dr. Michael Mosley執業醫師,BBC健康節目製作人,是輕斷食瘦身革命的發起人。
2012年夏BBC播出其親身參與研究,並和600人共同實踐的輕斷食紀錄片《進食、斷食與長壽》(Eat,Fast and Live Longer),引爆BBC收視率,輕斷食瘦身飲食風潮瞬間蔓延整個歐美,掀開了全球輕斷食瘦身革命的序幕。至今,全球已有近6億人次嘗試輕斷食這種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並榮獲英國年度最佳醫學記者殊榮。
什麼是輕斷食
輕斷食目前比較流行的分為以下三種:
「5:2」輕斷食法,即是以周為單位,這一周中的五天正常飲食,選擇不連續的兩天來進行輕斷食。輕斷食的兩天中攝入量女性控制在500大卡以內,男性在到600大卡以內,可以選擇低脂低糖的糙米,黑米,大麥等粗糧提供所需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澱粉同時可以有利於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
16:8輕斷食法,該方法以天為單位,1天中最後一次進食與第2天的第一次進食之間保持至少16個小時的完全斷食,在這16個小時內不能吃任何食物,只能喝水,然後在剩餘的8小時內正常進食,我國古代的「過午不食」,就相當於每天「16小時斷食」。
隔天輕斷食法,該方法就是今天正常進食,明天「輕斷食」,可以進食較低熱量的食物,進食為日常飲食的1/4適宜。
其實,輕斷食沒有統一的標準,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因人而異。輕斷食持續的時間一般在1-3天之間,有的人適合一個星期進行一次,有的人卻適合一個月一次,以身體不感覺到不舒適為準。
進行輕斷食主張循序漸進。在輕斷食前後,建議有一個緩衝期。在此緩衝期內可以適當減少高能量食物的攝入,而慢慢過渡到輕斷食時期的飲食;反之輕斷食結束後也不建議馬上吃油膩的食物,可以先從粥、牛奶等逐漸恢復。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身體容易出現很多不適症狀。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輕斷食。貧血、低血壓、低血糖患者等體質虛弱的人,都屬於不適宜輕斷食的人群。而有高血壓、高血脂、超重或肥胖、便秘等患者,平時能量攝入供大於求的人相對比較適宜。
輕斷食期間的飲食以低能量為原則,一般分為:蔬菜類,水果類,菌藻類,貝類等海鮮,奶類(如酸奶、脫脂奶)等。輕斷食期間在低脂、低糖、低蛋白質的基礎上,儘量保持食物多樣化,保證非產能營養素的攝入平衡。
吃太撐容易得哪些病
1、胃病: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每2-3天就應修復一次。如果上頓還未消化,下頓又填滿胃部,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會產生胃部炎症出現消化不良症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2、肥胖及併發症:現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餘的「營養物質」堆積在體內,其後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併發症,可能達到上百種,非常可怕。
3、腸道疾病:科學家研究發現,多餘的脂肪堵塞在腸道裡,會造成腸阻塞,引起腸道疾病。
4、疲勞:人們在吃飽後,身上的血液都聚集在腸胃系統了,容易讓人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昏昏欲睡。不僅如此,鼓脹的腸胃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質其他部位,誘發神經衰弱。
適當輕斷食的好處
減輕體重:研究表明,每周堅持2天輕斷食,可降低肥胖者的體重、體脂率、腰臀比。多數男性在科學合理地限制飲食一周後,體重會下降5~7公斤,女性下降3~5公斤。
幫助控制血糖:刊登在《世界糖尿病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輕斷食是一種安全的飲食幹預,利於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水平。
疏解不良情緒:國外研究發現,52例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在經歷為期兩周的斷食療法後,超過80%的人抑鬱、焦慮程度得到緩解。
排毒:輕斷食後體內的脂肪就會轉化為熱量,以供給包括鬧、心臟、內分泌、肝臟、等重要生命器官使用,而積蓄的廢物和有毒物質等被血液、淋巴液吸收掉、然後通過腎臟和皮膚排洩出去。
預防心血管疾病:根據美國心血管疾病專家Fred Kummerow研究表明,造成血栓、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就是人工生產的反式脂肪酸,不是普通脂肪。過多的攝入反式脂肪酸每年致50萬人死亡。
預防癌症和老年痴呆:研究發現,適當的挨餓有利於身體氧化應激水平,而氧化應激水平和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英國南曼徹斯特癌症預防中心研究發現,每周堅持不連續2天輕斷食可降低乳腺癌風險。而控制熱量的攝入會對大鬧產生積極影響,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症。
現代人物質生活富足,但是總會忽視「過滿則溢」這個道理,適當的挨餓,是給生活做減法,減掉「廢物」,才能讓身體更輕鬆,更好地開啟長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