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新專訪:我的投資理論是什麼?為什麼大舉買入蘋果股票成為...

2020-12-27 虎嗅APP


CNBC:上周六公布的《致股東的信》中,您開篇依舊在說"美國活力",能給我們講講原因嗎?為什麼對美國的信心這麼高?

  

巴菲特:對美國前景的樂觀判斷,是我一生投資的最大主題。從我11歲買入第一隻股票開始,這個主題就壓倒一切。

  

我們在經濟上有過波折,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在1942年春天,我們也經歷過戰爭。但是無論情況多麼糟糕,我們總是會重新站起來。大家想想看,在過去240年裡都發生了什麼?這個國家起步時一無所有,但在不到我歲數三倍的時間裡,就成長為世界強國。你知道,人類文明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但生活水平幾乎沒有進步。然後美國展示了一條道路,而且這條路現在依舊充滿活力。

  

CNBC:什麼樣的消息你覺得有用?比如,很多人會說"我入場太晚了,道指已到2萬點,我錯過了機會,現在只能等回調。"你對這類人有什麼建議?

  

巴菲特:他們不知道入場時機,我也不知道。如果這是一場伴隨餘生的遊戲,你最好早些入場。那些為了等待自以為是的正確時點而徘徊不前的人,是非常錯誤的。我從未見過任何人能連續把握入場時機。比如你打算買一個農場,預計在10年、20年後大幅升值,那現在就該採取行動,除非農場主開價太過荒謬。

  

實際上,投資股票最好的方法是隨著時間推移持續買進。你可以建立多元化投資,將風險分散到你所擁有的眾多公司。然後再逐月、逐年買進,風險就會隨時間推移更加分散。如果你遲遲不進場,就犯了一個非常可怕的錯誤,錯失了從時間跨度上分散風險的機會。就算你這次等到了好時點,下次也不一定如此好運了。

  

CNBC:您曾認為2008年和2009年的股票很便宜,也在其他時候提過股票被高估。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上嗎?

  

巴菲特:我們現在還沒到泡沫區間。就當前而言,如果利率在7%-8%,資產價格才會顯得非常高。你必須知道,利率就是估值的「重力作用」。比如在1982年, 高達15%的利率幾乎下拉了所有資產的價格。道理很簡單,如果你能從政府債券獲得15%的收益率,幹嘛還要購買收益率只有4%的農場?

  

但相對於利率而言,當前股票和歷史估值相比其實是便宜的。不過依舊要小心風險——最近利率上漲較多,可能使股價下跌。但我要說,如果十年前金融危機爆發前,你"非常明智地"什麼都沒買,十年後你肯定會後悔。

  

CNBC:大家還在關注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我們如何保持美國的活力?是靠憲法和政客嗎?這群傢伙真的足夠聰明?還是要依靠所有美國人?

  

巴菲特:如果回到1790年,美國大約有400萬人口,其中還有70萬人是奴隸,當時全球人口9個億。可是,為什麼我們這0.5%的人口,做成了那些99.5%的人沒做成的事情?我認為這是多種因素的組合……雖然每個因素都不完美,但市場體系是絕對必要的。移民制度在某種程度上讓那些雄心勃勃和真正想要新生活的人選擇了美國。但我會說,市場體系是促成這些的壓倒性因素。

  

CNBC:常常聽到權威人士或者其他人說,「現在美國正面臨巨大風險,無論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還是現在的制度體系,都在受到威脅」,你怎麼看?

  

巴菲特:在我的一生中,這類話就沒停止過。在1942年我才11歲的時候,那時道指還只有100點左右。然後我們輸了太平洋戰爭,不久之後又是珍珠港事件……毫無疑問,時間最終證明我們取得了勝利。

  

人們常說,「好吧,事情現在還難以預測,讓我們等到塵埃落定,讓我們等到更好的投資時機。」總有一個理由讓你等待,我在一生中聽到無數這樣的理由。我無法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我可以用一般的思考方式,預測20年後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買入10年期美債,那你的收入幾乎無法增長。買股票是個好主意,當然這不意味著股市明天不會下跌20%,畢竟1987年10月19日時就曾一天暴跌22%,明天可以發生任何事情。

  

現在人們談論道指20000點是不是太高,要知道在1929年前後,道指200點也被認為太高。我的意思是,道指在你有生之年可能會接近10萬點,這不需要任何奇蹟,只要美國系統繼續發揮活力。

  

CNBC:你此前說過,大選以來已經花費120億美元買進股票。現在還在繼續買入嗎?

  

巴菲特:我們此前分兩組買進股票,如果加在一起可能有140億美元。其實買入操作在大選前夕就開始了,一共可能有200億美元。當時也是想買夠200億就收手。

  

CNBC:只是看到有自己想買的個股,就下手了嗎?

  

巴菲特:我堅決只專注個股,這和美聯儲決議無關,和大選結果也無關。如果這兩件事有不同尋常的影響,也應該體現在利率上。結果利率並未改變多少,說明事件影響不大。而且我這200億美元投資的也不是股票,而是商業,是一門生意。

  

CNBC:什麼是生意?就是買入蘋果和航空公司?

  

巴菲特:這是個很好的猜測。我們現在已經不買蘋果了——現在的價格不適合我再買。

  

CNBC:嘿,看看您的手機,這不是蘋果。

  

巴菲特:我想說的是,蘋果雖然涉及非常多的科技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依舊是個消費品公司。在1960年左右,Phil Fisher寫過一本投資著作,名字叫《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我建議投資者都該讀讀這本書,從Fisher那裡我了解到了"聊天法"(scuttlebutt)的價值:走出去,和競爭對手、供應商、客戶們交談,徹底弄清楚一個行業或者一家公司實際上是如何經營運作的。

  

當我陪曾孫女去DQ買冰激凌時,有時她會帶上朋友。他們幾乎人手一部iPhone,我問他們這部手機可以做什麼,以及如何做……他們的生活是否離不開它。可這些人都拿著蘋果,幾乎沒空和我說話,除非我請他們吃冰激凌。我意識到蘋果有非常高的客戶粘性,本身產品也具有極高使用價值(雖然我自己不用)。

  

再看未來蘋果的盈利能力,我認為庫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的資本配置非常聰明。我不清楚蘋果研究實驗室裡面有些什麼,但我知道他們的客戶心裡想什麼,因為我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與他們交流。

  

CNBC:蘋果的最新財報比人們預期的要好,股價也上漲了。

  

巴菲特:是啊,股價跳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再買的原因。其實這些上市公司每個季度都會告訴你他們預計的銷售和毛利,這些數據已經相當準確了。所以我不認為四季度的財報是個大驚喜,但蘋果公司的確有著非凡的事業。

  

CNBC:讓我們來談談另一件事。就是您在去年也買了很多航空公司股票。我們發現,至少在去年年底,您在一些公司的持股已經佔到7%-8.5%,對此有什麼說法嗎?

  

巴菲特:這些此前已經澄清過了。我辦公室的「一個傢伙」(指 Ted Weschler)此前在一群航空公司身上下注,只是因為他「想要把錢用來投資」,最後只留下了美國航空。我自己投了另外三家航空公司:達美、西南、聯合大陸航空。

  

你提到的有些公司的倉位我們已經接近10%。一般說來,我不想任何股票持倉超過10%,這會使我們交易更加複雜。只有偶爾作出非常大的決定時,才會超過10%。

  

CNBC:為什麼持倉超過10%會變得複雜?

  

巴菲特:因為一旦超過10%,就會觸發短期證券交易限制規定(short swing rule)。如果你在六個月內交易這些股票,利潤就要交給公司。無論你先買後賣,還是先賣後買,他們能獲得最低的購買價格和最高的賣出價格,這些規則已經寫得明白。加上你作為大股東必須提前公告自己的行動,都會使事情複雜化。

  

現在,我們富國銀行持股就超過10%,不過這些都是因為銀行自己回購股份,並不是我們買進股票。

  

CNBC:你曾說過,在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第一次試飛成功之前,如果有個資本家擊落它的話,那麼全球各地的投資者也許會有更好的投資局面。但現在為什麼要投資航空股?

  

巴菲特:你可以上網查查,在過去30年裡,我覺得有將近100家航空公司破產。所以航空業經歷了一個壞的世紀。網際網路公司也一樣,他們失敗的遠不止100家,然後才有了現在估值如此高的行業龍頭。

  

航空業投資是個非常艱難的任務,一方面座位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另一方面是巨大的固定成本。比如,你每個航班多帶一個人,這個人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但你如果把最後一個座位賣的太便宜,前面座位的買家肯定不願意,最後大家都等著搶最後放出的便宜座位。

  

CNBC:在一周前,我們第一次聽說了卡夫收購聯合利華的消息,但是周五的時候一條新聞推翻了此前的消息,卡夫宣布撤回收購聯合利華要約。請問,發生了什麼?

  

巴菲特:Alex Behring卡夫的CEO,3G資本的Jorge Paulo和我同意向聯合利華發出友好的要約。大概四周前Alex Behring去倫敦會見了聯合利華的CEO,他們進行了友好協商,但是對方沒有給出確定答覆。實際上,伯克希爾的Greg Abel 20年前就認識這個CEO了,他的履歷很漂亮,我們覺得很好。當Alex Behring回來的時候,他跟我們說:「他沒有被攆出來。我們要繼續嗎?」所以我們大概兩周後又去見了Alex Behring,他有一封信,這是一個交易綱要,他認為,如果他得到一個中性的回覆,他就給出綱要,如果是消極回復,他就回來。結果,他去了之後得到了中性的回覆,他給出了那封信。現在我想起了一個老故事,關於外交官和女人的,不知道你聽過沒有?

  

CNBC:沒有。

  

巴菲特:如果一個外交官說「YES」他意思是可能。如果他說「可能」意味著真實意思是「NO」,如果一個外交官說「NO」那他就不是一個真的外交官。如果一個女人說「NO」那麼意思是可能,如果一個女人說可能,她意思是「YES」,如果她說「YES」那麼她不是女人。這是人們總結的。所以說,Alex Behring得到了一個「可能」,但不知道是外交官還是女人口中的「可能」。

  

我自己做收購不是這樣的,我就進去然後說,「如果讓我給報價,那麼我就做一個,如果你不讓我做報價,我就不做。」我會把這個交給董事會,你和不同種類的人打交道。這些人是不同的文化,他們比別人更有禮貌,等等。所以Alex把這個當成了「也許」,並將協議給了聯合利華。很顯然,聯合利華不想要這個協議,過了幾天,消息洩露了。星期六我接到電話,「這個協議價格不受歡迎。」我認為,如果不受歡迎,那麼就不會有這個協議。在可能的階段就要提出來。

  

CNBC:從來沒有打算做敵意收購?

  

巴菲特:沒有。另一方面,可以這樣解釋。而且,你知道,我不能爭辯。如果人們說,「我們不喜歡的價格,」這通常是一個可能。我的意思是......

  

CNBC:是這樣說的嗎?

  

巴菲特:這是第一次說,並不是第二次。因為他們——當周六,聯合利華的代表給我打電話時,我對他說:「如果你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友好的收購,請不要擔心,就沒有這個收購。如果只是簡單的處在談判階段,這是人們經常這麼做的,他們經常把談判拿到董事會上去。錢不夠等等。我不是自己談判,3G資本的人做這件事。一旦我們都認為這次收購被認為是敵意的話,我們不會繼續」。我想聯合利華的人已經明白了這件事。我們不做敵意收購。

  

CNBC:收購聯合利華告一段落,下一步有其他目標嗎?

  

巴菲特:沒有目標,坦率地說,這一領域的定價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必須是友好交易,這很難。

  

CNBC:有觀眾提問:你說過「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你覺得現在有很多人在裸泳嗎?」

  

巴菲特:現在不像網際網路浪潮期間,現在已經走過了各種峰值,我寫過幾次,當我認為已經快到頂點的時候,而現在不是的。現在如果利率大幅上升,那麼估值很快下降。但是我現在沒有看到那些上世紀60年代或者網際網路繁榮時代的情況。我沒有看到很多錯誤的事情,或者建立在會計技巧上的事情。

  

CNBC: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你說的這一切是基於你認為利率不能快速上升的判斷?

  

巴菲特:是的,低利率推高股票,十年期債券按40倍市盈率在出售,它不會增長了。如果你可以買高收益的股票或者有溫和增長前景的產品,你就不會買收益率較低的十年期債券和20年期債券了。我說過在2008年保留現金的人是傻子,如果從現在起一年多時間裡債券收益率繼續上漲,股票收益會更低。

  

CNBC:你認為美聯儲3月份會加息嗎?

  

巴菲特: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要考慮日本和歐洲,特別是歐洲,要考慮利差問題。如果美國利率是8%,而歐洲是1%,你想想看......所以歐洲是一個關鍵因素。利差要擴大,美元變得更強,有損害出口。利率提升影響廣泛,在經濟學中做一件事情,要想到很多的後果。如果我是美聯儲,我就會問,加息會怎樣?利差擴大會怎樣?

  

CNBC:觀眾提問:「你對國債怎麼看?尤其是50年、100年債券?」

  

巴菲特:如果像過去5、6年一樣的利率水平,我認為買長期債券是非常愚蠢的。我不會買50年的債券,利率水平不會一成不變。在伯克希爾,我們有800多億美元短期債券,我買債券也只會買短期的。

相關焦點

  • 巴菲特最新持倉公布:小幅減持蘋果 買入家具股
    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題:國際大佬在買什麼股?巴菲特索羅斯等最新持倉公布!不知道買什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跟著大佬抄作業。對投資者來說,巴菲特、索羅斯等投資大鱷們所公布的季度持倉無疑是一個投資風向標,最新公布的三季度13F文件又暗藏了哪些投資玄機?
  •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2008年買入的騰訊股票,放到現在會翻多少倍?如何...
    巴菲特告訴我們何時是大舉買入的時機!1、找到傑出的公司巴菲特的第一個投資原則是「找到傑出的公司」。這個原則基於這樣一個常識,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一定會顯現在股價上。所以投資者的任務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在無數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者。
  • 巴菲特買股票的經驗告訴你:如果11年前拿10萬元買入騰訊控股,不理...
    買入股票,和好的公司一起成長是巴菲特投資的秘訣之一。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召開,每年這個季節這個只有40萬人口的小鎮就會湧入世界各地來「朝聖」的投資者。巴菲特也會就一些投資的問題回答提問者。今年巴菲特已經89歲了,而他的老搭檔芒格也已經95歲了。
  • 楊德龍:那麼多投資大師 為何只有巴菲特被稱為股神?
    所以沒有進行大量的收購,他要等到有合適的價格才會去買入。前段時間巴菲特接受了媒體的專訪,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透露出來他的一些想法。比如說關於美聯儲這次降息降到零利率,他說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不會讓他感到害怕,但會讓他感到困惑。
  • 巴菲特為何惜售蘋果股票
    [本周,微信宣布將微信支付接入中國的蘋果商城和蘋果音樂,這是繼支付寶接入蘋果商城以來又一個重大舉措。通過支付寶,蘋果在iCloud和蘋果音樂的用戶量已經增長了12%。]  8月30日是投資大亨巴菲特的生日。今年在他生日這天,巴菲特接受電視採訪時做了一個表態,他說:「蘋果股票,我一股都不會拋售。」
  • 從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一個公司能跟上潮流才會變得貴,投資就是要跟上潮流,而不要買那些被時代拋棄的便宜貨。儘管這些理論聽起來好像頭頭是道,但是實際上卻完全站不住腳。對任何一筆交易,付出更少的價格,永遠是價值投資的精髓。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永遠是價值投資者戰勝市場的法寶。在巴菲特對比亞迪的這筆賺了19倍的投資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
  • 索羅斯和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分析
    昨天對班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這兩位投資大師做了分析,今天我們繼續對索羅斯和巴菲特這兩位股市中大神級別的人物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各位讀者朋友有益的啟發。索羅斯的投資理論核心就是反身性理論,其實這個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了蝴蝶效應和從眾心理。可以說索羅斯是典型的投機者。而巴菲特則是地地道道的價值投資者,這兩位大神有相同點嗎?
  • 巴菲特十大投資,一個十案十面的巴菲特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巴菲特以4美元(拆股調整後)的均價建倉買入了大約佔其總股本9%的房地美股票,買入邏輯是他認為當時房利美的價格「便宜得離譜」;當然最後事實也證明了他正確得離譜,到1998年,伯克希爾在房地美的投資已經翻了12倍。到2000年左右,房利美的業績幾乎到了鼎盛時代,每股收益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管理層不斷回購股票、信心爆表。
  • 巴菲特為何投資日本貿易公司?他想跳出樊籠,為繼任人帶來自由
    巴菲特通過這些舉措表明,他願意突破長期以來的一些做法,比如不願回購股票和傾向于堅持在美國國內進行投資等,這也是在為他的下一任繼承人解開這些「手銬」。正因如此,這位剛滿90歲的億萬富翁投資者才會於本周宣布在日本投資60億美元,並在最近採取了其他一些打破傳統的舉措,而這將給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下一任執行長帶來自由。 巴菲特通過這些舉措表明,他願意突破長期以來的一些做法,比如不願回購股票和傾向于堅持在美國國內進行投資等,這也是在為他的下一任繼承人解開這些「手銬」。
  • 股神巴菲特和投機大師索羅斯,對於散戶我們該崇尚誰的投資模式?
    網絡上有一個討論,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過沒有,版本反正是比較多,大概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股神巴菲特的理論更能夠被大眾廣泛的去接受,而索羅斯的就不行了。股票市場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我想應該就是巴菲特了。有幾個人是真正的想要跟你所持有的股票背後的公司共存亡大,但是或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在投機,也或許是他們知道,但是不願意承認。你看很多人,他們一邊高舉著價值投資的理論,他們背後的卻比任何人都更想投機。那麼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人們更喜歡巴菲特而非索羅斯?可能是巴菲特更有錢吧,名氣更大一些,成名更早的緣故吧。
  • 「巴菲特接班人」大舉買入這家大行,這些銀行...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謝忠翔 「巴菲特接班人」李錄已買入超10億股郵儲銀行H股。近日,券商中國記者從港交所披露易獲悉,2020年12月18日,被稱為「巴菲特接班人」的李錄通過旗下的喜馬拉雅資本完成1326.2萬股郵儲銀行H股增持,耗資約5607萬港元。
  • 巴菲特之道--他是用什麼方法成為世界首富的?
    我們對格雷厄姆也不陌生,他是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讀書時的老師,也是證券分析行業的開山祖師,被譽為「華爾街教父」。他寫了兩本書,《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其中《證券分析》這本書被稱為「投資者的聖經」。巴菲特看到這兩本書的時候,還不到20歲。他頓悟投資的真諦,投身格雷厄姆門下,系統學習價值投資理論。那價值投資思想主要講什麼呢?
  • 股票投資中買入、賣出、持有、融資的操作體系初步構建
    另一方面,我作為學生,非常感謝山長、劉老師和清一新教育帶給我思維、觀念上的洗禮及成長。以這篇五一財富特別課大總結之二回饋大家! 本文思維導圖一、買入操作二、持有及賣出操作三、融資融券的操作前言:我不是什麼投資高手,但我對山長財富課傳遞的理念和操作100%信任,跟隨山長這樣的投資大師學習就是最好的操作體系。
  • 巴菲特的危機御盤術——伯克希爾哈撒韋基金持倉分析
    可口可樂、寶潔、沃爾瑪是巴菲特重倉持有時間較長的股票。可選消費股佔比相對較少,佔比約3.95%,並且比重逐年減少。信息技術:科技股雖然在重倉股中出現較晚,卻有後來居上的態勢。2011年,科技股首次出現在重倉行列;2016年,蘋果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巴菲特首次建倉買入,並不斷增持,成為目前第一重倉股。
  • 巴菲特為何忽然宣布持10億美金蘋果股?
    981萬股也讓巴菲特和哈撒韋公司成為蘋果公司的第56大股東。巴菲特此前購買過IBM,雖然面臨巨額的浮虧,還有媒體稱老人家欲加入財團收購雅虎公司的資產,加上此次的蘋果公司,在之前數十年不碰科技公司股票的「股神」突然改變投資策略,讓投資人一時摸不著頭腦。 「股神」接觸科技股是不是做錯了?
  • ...的股民坦言:10年前買入5萬萬科股票,持有現在結果怎麼樣了?真正...
    巴菲特最經典的三句語錄:1、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長的坡和足夠溼的雪。巴菲特所有的投資都是以這句話為準則。如可口可樂、喜詩糖果、吉列、華盛頓郵報包括近兩年投資的蘋果。他的投資標的基本上都是消費領域的最頂尖的品牌,有足夠長的坡和足夠溼的雪。創業教父段永平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做正確的事,堅持長期價值最大化。
  • 專訪投資傳奇、《漫步華爾街》作者馬爾基爾:買入股票,就現在
    這符合隨機漫步理論嗎?馬爾基爾:這意味著記者對於任何市場行動都需要某種解釋,不論其合理與否。雖然肯定有一些事件會引發市場波動,但在大多數時候,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新聞標題能告訴人們為什麼這種日常波動會發生。坦率地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解釋完全不合情理。也許在正常的時期更是如此。《巴倫周刊》:「隨機漫步」到底意味著什麼?
  • 今年的萌娃 給巴菲特提了什麼問題?(附股東會精彩集錦)
    蘋果已經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組合中佔比最大的一隻股票。截至2018年底,它持有的  但無論是誰的決定,從「護城河」理論來看,這背後似乎都沒有巴菲特本人的身影。巴菲特自己也曾說,「他們從來不問我。每個月底,我只是看看他們在做什麼。」
  • 巴菲特股東大會:四十九個問題揭秘投資秘籍
    問題十三:買入亞馬遜是否意味未來會更多去考慮價格投資而非價值投資?  巴菲特表示,上個季度伯克希爾兩位投資經理中有一人買入了亞馬遜,但仍秉承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價值投資中的「價值」並不是絕對的低市盈率,而是綜合考慮買入股票的各項指標,例如是否是投資者理解的業務、未來的發展潛力、現有的營收/市場份額/有形資產/現金持有/市場競爭等。
  • 對話馬裡蘭大學教授:巴菲特認為股票回購有必要
    新浪財經:您今年巴菲特會議中提到的一個問題被選中了,這個問題是什麼?您得到想要的答案了嗎?卡斯:我的問題被抽到了,從數千個問題中,只有35個被選中是非常幸運的。我問的問題是,伯克希爾對許多具有股票回購計劃的公司進行了投資。對於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強烈反對股票回購的聲音,您對此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