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漿官微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2021-01-14 騰訊網

  左圖為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分店門店圖(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右圖為永和豆漿店面圖(永和豆漿官網獲取)

  南海網海口4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永和大王、永和豆漿、大臺北豆漿大王、傳統永和豆漿……走在街頭,消費者總是會被這一個個相差不大的品牌繞暈。昨日,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回復網友,「在海南省暫未授予任何門店」,頓時引起網友一片譁然,原來海南傳統永和豆漿非臺灣永和豆漿。

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logo及餐具。(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記者看到,該店的logo和臺灣永和豆漿的logo並不一樣,永和豆漿的logo是戴草帽的永和豆寶形象,而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logo是在大紅底色上印有白色方框,中間用黑色粗體繪有永和二字,兩個字的中間再印有印章式樣的「傳統」二字,「傳統」二字為紅色細體、較小。

  而該店的餐具顏色較為豐富,有乳白色夾雜黑點的、也有紅黑鑲嵌的。菜單分為豆漿類、點心類、麵食類等八大類。來自瀋陽的朱女士告訴記者,在瀋陽也有傳統永和豆漿分店,與這裡的菜單樣式差不多,而瀋陽的永和豆漿店與該店在裝修上還是有些差異,餐具都是白色,餐單上也有很多菜式不同,比如就沒有海口的紅燒大排飯和香炸豬排飯等,而多了魚香肉絲或者咖喱雞飯。

  服務員:我們是全國連鎖就是臺灣那家

  「我們是全國連鎖的,就是臺灣那家。」隨後,記者諮詢了店裡4名服務員,服務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地給出回答。其中一名服務員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們是臺灣永和豆漿旗下的,在全國有很多家分店。」另外還有2名服務員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本店屬於哪個地方,只知道是全國連鎖。

  對此,有知情人士表示,不管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是否是山寨版,但是對員工宣傳不到位,企業知識普及不夠,這是必然的,如果服務員都告訴消費者「我們就是臺灣那家」,在誤導顧客、造成錯誤印象方面的影響可想而知。

  消費者:態度不一

  當記者問道,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是否是臺灣那家時,正在海甸分店用餐的朱女士說道:「這是不一樣的」。朱女士今年27歲,家住瀋陽,在海口某私企上班,她告訴記者,傳統永和豆漿和永和豆漿很好分辨,兩者的logo完全不一樣,現在市面上太多「永和」系列,只要擦亮眼睛還是很好辨認的。「品牌上我當然更信任永和豆漿,但是在海口我沒有發現,傳統永和豆漿的口味和價格我也可以接受。」

  而海口市民莫女士則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傳統永和豆漿不是海南的品牌,就是臺灣永和豆漿的子公司,只是為了適應一個城市的發展加上了『傳統』二字。」莫女士說,不但如此,海口永和大王和大臺北豆漿大王都是旗下的分店,豆漿都是從臺灣引過來的。

  今年快50歲的全大叔告訴記者,傳統永和豆漿應該是臺灣的品牌,永和豆漿應該不會從海南發展出去。當記者告知其真相,全大叔表示理解。「現在每家企業為了少走彎路,更快、更好地受到市場青睞,有時利用一些字眼上的小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全大叔說,如何贏得消費者,就是牆面上掛著的大片榮譽證書和該店的食品口味、質量,這才是消費者真正關心的,而不是計較到底是哪裡的豆漿,只要它夠純正、夠新鮮。

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山寨永和豆漿有2種手段。(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截圖)

  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山寨永和豆漿有2種手段

  昨晚,永和豆漿官方微博針對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議論給出如下說法:「山寨永和豆漿的手段主要有2種:一種是『換字法』,用類似的漢字替代『永和豆漿』中的文字,如『永私豆漿』、『永純豆漿』;一種是『加字法』,在永和豆漿前加入地名、人名或形容詞,以混淆視聽,如『傳統永和豆漿』、『嘉興永和豆漿』等。」那是否就是直指海南傳統永和豆漿就是山寨版?針對記者的疑問,永和豆漿仍未給出答覆。

全國各地的「山寨」永和豆漿有很多。(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截圖)

  在永和豆漿官方微博上,記者還看到,各種永和豆漿遍布全國各地,許多微博網友對自己城市的永和豆漿進行詢問,都得到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否定的回答。

  「上世紀50年代,在臺灣永和市有一批以售賣豆漿為早餐的大批攤鋪,由幾個老兵開始經營,發展成為『世界豆漿大王』,在90年代初期,永和豆漿現任總裁林炳生通過『工業化』程序將豆漿研磨成豆漿粉,並註冊商標『永和豆漿』。」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狄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現在市場上「永和豆漿」的混淆者分為兩大類:一是類似「永和大王」的正規企業,二就是完全山寨版的「永和豆漿」,比如「來來永和」、「陽光永和」等。

  那海南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哪一類呢,海南傳統永和豆漿餐飲有限公司將作出怎樣的回答?南海網記者也將繼續關注。

  早前報導:

  海南傳統永和豆漿被指山寨 公司方不做回應

  調查:海南永和豆漿是山寨版臺灣永和豆漿嗎?

  (劉嘉珮)

相關焦點

  • 永和豆漿微博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其中一名服務員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們是臺灣永和豆漿旗下的,在全國有很多家分店。」另外還有2名服務員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本店屬於哪個地方,只知道是全國連鎖。  對此,有知情人士表示,不管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是否是山寨版,但是對員工宣傳不到位,企業知識普及不夠,這是必然的,如果服務員都告訴消費者「我們就是臺灣那家」,在誤導顧客、造成錯誤印象方面的影響可想而知。
  • 「山寨永和豆漿」店遍布全國各地 消費者要擦亮雙眼
    5月10日,浙江義烏江東市場監管所通報永和豆漿店員工用手臂攪豆漿事件。12日,永和豆漿官微發布聲明稱,該「永和豆漿」系假冒。江東市場監管所13日回應,初步核查系假冒。「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假「永和豆漿」店員工無視豆漿衛生,直接用手臂攪拌豆漿,這屬於明顯的操作不規範行為,也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
  • 海南傳統永和豆漿被指山寨 記者採訪被婉拒[圖]
    南海網海口4月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孫令正)南海網記者4月7日報導了海南傳統永和豆漿被指山寨的消息後,引起網友的普遍關注。4月9日,南海網記者為此事向海口市民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是多數消費者都認為「不管海南永和是否山寨,對他們的消費習慣影響都不大。」
  • 「手攪豆漿」要罰,假「永和豆漿」也要管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5月10日,浙江義烏江東市場監管所通報永和豆漿店員工用手臂攪豆漿事件。12日,永和豆漿官微發布聲明稱,該「永和豆漿」系假冒。監管所13日回應,初步核查系假冒。    (5月13日《澎湃新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 廈門無永和豆漿分店 中山路永和豆漿大王為「山寨」
    豆漿粉事件一出,記者致電永和豆漿上海總公司詢問後才知,永和豆漿在福建只有福州有分店,廈門從來沒有開設分店或者加盟店。這讓人大吃一驚,那我們曾經吃過的永和是啥?「山寨」?同樣是紅底白字,同樣是源於臺灣,連菜單也基本一樣……記者查詢到廈門永和有2家,分別在中山路和湖裡,在湖裡永和店內觀察了許久依舊不解。店主馬善福告訴記者,這的確不是永和豆漿,但卻有些淵源。
  • 多家永和豆漿都是山寨店 永和稱河南授權店僅一家
    那「百年永和豆漿」呢?還有「永和大王」?昨日,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相關人士稱,河南只有一家獲得授權的永和豆漿店,位於鄭州市富田太陽城小區內。「其他打著『永和豆漿』旗號的門店均為山寨店。」  微博 多家永和豆漿店都是「山寨店」? 昨日,新浪微博上,新浪認證名為「永和豆漿官方微博」用戶的一條微博,讓不少河南網友大呼驚訝。
  • 蘭州街頭現「永積豆漿」 疑山寨「永和豆漿」
    蘭州街頭現「永積豆漿」 疑山寨「永和豆漿」   「最近突然發現蘭州街頭的『臺灣永和豆漿大王』一夜間都變成了『臺灣永積豆漿大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合肥永和豆漿被指山寨貨 臺灣永和稱在肥無授權店
    昨晚,實名認證為永和豆漿的微博稱,該公司在合肥沒有授權店,該公司的LOGO是戴草帽的豆寶形象,拒絕山寨。該微博被合肥一些知名博主轉發後,在論壇和微博引發了強烈反響。合肥的永和豆漿是真是假?街頭探訪這麼多「永和」,讓人很難分得清今天上午,記者在市區分別走訪了多家永和豆漿店。
  • 「手拌豆漿」事件牽出「李鬼」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誰更無辜
    5月13日下午,永和豆漿再發一份聲明撇清與涉事門店的關係,並給出了山寨門店的工商註冊具體信息。該回應再次引起網友的關注和討論,不少網友表示分不清楚哪家是真正的永和豆漿,哪家是假冒的。藍鯨產經記者查詢永和豆漿加盟連鎖餐廳網,該網顯示,永和豆漿在浙江義烏確實無任何門店信息。
  • 永和回應手攪豆漿怎麼回事?永和用手攪豆漿的事情真相及經過
    永和回應手攪豆漿怎麼回事?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的員工直接用手臂攪豆漿。從該爆料視頻中,可以看到該名員工,未使用任何器具,直接將手臂伸入裝有豆漿的桶中進行攪拌。對此永和作出了回應。
  • 永和豆漿、臺鄉永和…… 哪家才是正宗的「永和」
    近年來,「永和」這個來自臺灣的餐飲業品牌,在溫州除了有裝修上相近的「伴友」外,還冒出了很多連名字都相近的「親戚」,永和豆漿、永和健康之家、臺鄉永和、傳統永和……這讓消費者在選擇時變得困難,哪家才是貨真價實的正宗「永和」?
  • 永和豆漿,品質來源于堅守!|永和豆漿
    永和豆漿是大家都知道的並經常食用的知名品牌。永和豆漿三十多年來把一杯小小的豆漿做大,做強,都來源於對品質的堅守,對生產技術的精益求精。永和豆漿在源頭上把控健康,擁有自己的生態種植園,精選黑土地非轉基因大豆。
  • 永和豆漿上市面臨三大難關
    1難關九成加盟店管理難度大2難關山寨版眾多 3難關食品安全監管不易近日,永和食品集團(下稱「永和豆漿」)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正在進行上市規劃中,預計明年上市。永和豆漿上市存憂面對龐大的加盟店以及林立的「山寨門店」,加上食品業食品安全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永和豆漿上市之路依舊堪憂。永和豆漿品牌公共事務部總監林志誠告訴記者,永和豆漿目前主要有兩大業務,一個是餐飲業務,一個是豆漿銷售業務。但是這兩項業務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 永和豆漿員工「用手臂攪拌豆漿」被曝光,永和豆漿官方回應了!
    永和豆漿是一個全國連鎖的牌子,算是比較有名氣的,就餐的人比較多,既然店名和豆漿有關,那麼豆漿肯定是該店的招牌產品。然而近日,就有一段關於永和豆漿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5月9日,一個網友意外看到一個永和豆漿門店工作人員在後廚工作的場景,當時該男子正在製作豆漿。工作人員不停地用水管往一個機器中加入自來水,製成的豆漿流入到一個鐵桶中。隨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
  • 永和豆漿回應手攪豆漿,官微稱系失實報導,義烏無門店是假冒的
    5月12日22:46,針對部分媒體報導浙江省義烏市「永和豆漿門店」的員工用手攪拌豆漿事宜,@永和豆漿官方微博 稱,系失實報導,並發布《嚴正聲明》表示,該門店是假冒的永和豆漿門店,目前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省義烏市無永和餐飲門店。
  • 永和豆漿:大豆方法論
    確實是家「山寨店」。為此,感覺「有點委屈」的林炳生連夜寫信,輾轉送至副總理。僅僅兩天,松江5那家山寨店被責令停業了。這件事給了林炳生兩個感受:1.自己進入大陸多年,打假官司弄了近百場,為何沒有一次產生類似能量?2.「松江事件」有驚無險,但創業三十年自己又真刀真槍地趟過多少關口?那些關口,一步走錯,滿盤皆敗。
  • 永和豆漿的成功秘訣
    林炳生,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可能甚為陌生,不過他創立上世紀80年代的永和豆漿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個濫觴於臺灣的品牌目前在大陸已擁有500多家門店,而目前擴張的步伐仍未間歇。他說:「創業這些年來,我一直以三分傻勁、七分幹勁和永不放棄的決心繼續努力。」
  • 永和豆漿守護本真美味,專注健康飲食
    一、秉承品質追求,弘揚中華飲食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各地美食雖各有不同,但以豆漿為代表的傳統美食,已成為中華5000年傳統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世世代代地孕育著中華兒女的生活。  永和豆漿作為傳統食品企業代表之一,發展至今已有30餘載,其在傳承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精髓的同時,通過現代化的技術,將豆漿以品質感的方式帶到人們身邊。
  • 店員用手攪拌豆漿?永和豆漿回應:假冒門店
    早前,有網友爆料稱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的員工直接用手臂攪豆漿。12日晚間,永和豆漿發表聲明稱「涉事店鋪為假冒門店」。 永和豆漿針對近日在網上流傳的視頻在微博發表聲明,表示永和豆漿所銷售的食品及豆漿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而肇事門店為假冒店,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 被山寨的永和豆漿:江西改永禾河南添百年,為維權已打百場官司
    判決顯示,這兩家店屬於四海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卻在外賣平臺、小票、門頭標識、櫥窗、價目表等地方將」永和豆漿「四個字單獨突出使用,並在結帳單上自稱」永和豆漿龍騰店」。此外,永和食品也在「瘋狂」申請註冊相關的一系列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