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4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永和大王、永和豆漿、大臺北豆漿大王、傳統永和豆漿……走在街頭,消費者總是會被這一個個相差不大的品牌繞暈。昨日,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回復網友,「在海南省暫未授予任何門店」,頓時引起網友一片譁然,原來海南傳統永和豆漿非臺灣永和豆漿。
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logo及餐具。(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記者看到,該店的logo和臺灣永和豆漿的logo並不一樣,永和豆漿的logo是戴草帽的永和豆寶形象,而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logo是在大紅底色上印有白色方框,中間用黑色粗體繪有永和二字,兩個字的中間再印有印章式樣的「傳統」二字,「傳統」二字為紅色細體、較小。
而該店的餐具顏色較為豐富,有乳白色夾雜黑點的、也有紅黑鑲嵌的。菜單分為豆漿類、點心類、麵食類等八大類。來自瀋陽的朱女士告訴記者,在瀋陽也有傳統永和豆漿分店,與這裡的菜單樣式差不多,而瀋陽的永和豆漿店與該店在裝修上還是有些差異,餐具都是白色,餐單上也有很多菜式不同,比如就沒有海口的紅燒大排飯和香炸豬排飯等,而多了魚香肉絲或者咖喱雞飯。
服務員:我們是全國連鎖就是臺灣那家
「我們是全國連鎖的,就是臺灣那家。」隨後,記者諮詢了店裡4名服務員,服務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地給出回答。其中一名服務員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們是臺灣永和豆漿旗下的,在全國有很多家分店。」另外還有2名服務員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本店屬於哪個地方,只知道是全國連鎖。
對此,有知情人士表示,不管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是否是山寨版,但是對員工宣傳不到位,企業知識普及不夠,這是必然的,如果服務員都告訴消費者「我們就是臺灣那家」,在誤導顧客、造成錯誤印象方面的影響可想而知。
消費者:態度不一
當記者問道,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是否是臺灣那家時,正在海甸分店用餐的朱女士說道:「這是不一樣的」。朱女士今年27歲,家住瀋陽,在海口某私企上班,她告訴記者,傳統永和豆漿和永和豆漿很好分辨,兩者的logo完全不一樣,現在市面上太多「永和」系列,只要擦亮眼睛還是很好辨認的。「品牌上我當然更信任永和豆漿,但是在海口我沒有發現,傳統永和豆漿的口味和價格我也可以接受。」
而海口市民莫女士則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傳統永和豆漿不是海南的品牌,就是臺灣永和豆漿的子公司,只是為了適應一個城市的發展加上了『傳統』二字。」莫女士說,不但如此,海口永和大王和大臺北豆漿大王都是旗下的分店,豆漿都是從臺灣引過來的。
今年快50歲的全大叔告訴記者,傳統永和豆漿應該是臺灣的品牌,永和豆漿應該不會從海南發展出去。當記者告知其真相,全大叔表示理解。「現在每家企業為了少走彎路,更快、更好地受到市場青睞,有時利用一些字眼上的小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全大叔說,如何贏得消費者,就是牆面上掛著的大片榮譽證書和該店的食品口味、質量,這才是消費者真正關心的,而不是計較到底是哪裡的豆漿,只要它夠純正、夠新鮮。
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山寨永和豆漿有2種手段。(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截圖)
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山寨永和豆漿有2種手段昨晚,永和豆漿官方微博針對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議論給出如下說法:「山寨永和豆漿的手段主要有2種:一種是『換字法』,用類似的漢字替代『永和豆漿』中的文字,如『永私豆漿』、『永純豆漿』;一種是『加字法』,在永和豆漿前加入地名、人名或形容詞,以混淆視聽,如『傳統永和豆漿』、『嘉興永和豆漿』等。」那是否就是直指海南傳統永和豆漿就是山寨版?針對記者的疑問,永和豆漿仍未給出答覆。
全國各地的「山寨」永和豆漿有很多。(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截圖)
在永和豆漿官方微博上,記者還看到,各種永和豆漿遍布全國各地,許多微博網友對自己城市的永和豆漿進行詢問,都得到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否定的回答。
「上世紀50年代,在臺灣永和市有一批以售賣豆漿為早餐的大批攤鋪,由幾個老兵開始經營,發展成為『世界豆漿大王』,在90年代初期,永和豆漿現任總裁林炳生通過『工業化』程序將豆漿研磨成豆漿粉,並註冊商標『永和豆漿』。」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狄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現在市場上「永和豆漿」的混淆者分為兩大類:一是類似「永和大王」的正規企業,二就是完全山寨版的「永和豆漿」,比如「來來永和」、「陽光永和」等。
那海南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哪一類呢,海南傳統永和豆漿餐飲有限公司將作出怎樣的回答?南海網記者也將繼續關注。
早前報導:
海南傳統永和豆漿被指山寨 公司方不做回應
調查:海南永和豆漿是山寨版臺灣永和豆漿嗎?
(劉嘉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