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三境界!永和豆漿的成功秘訣

2020-12-18 創業家

林炳生,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可能甚為陌生,不過他創立上世紀80年代的永和豆漿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個濫觴於臺灣的品牌目前在大陸已擁有500多家門店,而目前擴張的步伐仍未間歇。

他說:「創業這些年來,我一直以三分傻勁、七分幹勁和永不放棄的決心繼續努力。」

林炳生,從創業起,他的人生經歷了王國維所說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林炳生在創業之前,,他覺得做食品是比較簡單的事情。他賣縫紉機,做過房屋中介,也擺過地攤,開過計程車。跟推銷縫紉機和銷售房子相比。但是食品做出來,如果吃得不安全,它就會變成一個引爆點,所以我戰戰兢兢的,從一個小店到涉入一個簡單的產品——銷售低溫的豆漿。

1985年,林炳生累積了幾十萬元的資金,並且找了兩個夥伴。其中一個夥伴做了兩個月後,就不想做了,覺得做這行太辛苦了,看不到未來,不做了。另外一個同事,覺得這個比賣縫紉機還辛苦,做了半年,更看不到希望,當時一個月的業績只有幾十萬臺幣,不久另一個同事也退出了。

2002年,林炳生第一次來到了祖國大陸,在福州吃早餐的時候,用一塊錢喝了一杯豆漿,還有一個包子,還找了他三毛錢。他還記得那個老闆娘邊用手抓油條,邊用手抓著鈔票給他,這個鈔票都油膩膩的,放在口袋裡面都覺得很汙穢。就在這個時候他悟出了一點,這是一個機會點——要讓大家飲食方便、衛生和清潔,而這種模式在大陸比較少。

之後,他便開始行動,最初是委託福建的朋友幫代工永和豆漿的產品,做一個試水銷售。把豆漿賣了成都、武漢、長沙和福建等地方,但每次去收帳的時候,林炳生卻都被迫成了酒鬼,他就意識到在沒有建設品牌的情形下,你沒有辦法把很大的資源投入行銷市場。

市面上有很多加盟永和的,而山寨的也比比皆是,數據顯示山寨的店面超過一千家。所以,我想永和豆漿滿足這種基礎消費需求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之後他做了一個區域大聯盟的模式,這是結合區域地方的朋友想加盟合作的需求,跟公司合資,他們叫做三道供應:經道、商道和人道。在這種情形下,就要加強發展餐飲的工業化、標準化和簡單化的模式。

西式快餐在標準化和規範化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中式快餐卻還有一些瓶頸,不過我相信這些瓶頸會在創新的機制下逐漸破解。

過去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都有不同的口味,但是在連鎖快速的發展下,為了經濟結構的需求,就必須在中央工廠裡做好很多的標準化和規範化的商品,以在門店裡面經過簡單的操作就可以讓顧客享受。

中國的氣溫,南部溫度和北部溫度有時候一差就差十幾二十度。泡豆泡得不足,豆發育不良,磨出來沒有漿;泡過頭,已經沉澱,對身體則有傷害。這時就用先進的科技突破了過去的傳統,可以用幾秒鐘的時間完成炮豆,而且營養完全不流失,安全係數也很高。

從2005年開始,林炳生開拓了快餐連鎖之外的一個事業——豆漿粉,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形下,已經不能用現磨來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

大豆蛋白做的素食產品,不管在東南亞、歐美,素食人口的成長非常可觀,而整個中國市場還處於正在萌芽階段。所以,這是一個新的方向,做餐飲食品的人可以在這個方向裡面多學習,將來有機會創造一個新的品牌。

很多人現在手機都有微群,它的活動力非常強,如果抓住這個重點,也可以滿足很多新餐飲的新機會。以餐飲的習性來講,他認為現在是一個「微時代」,「三公經濟」雖然不好,但是可以用微博和微信的營銷。

林炳生覺得:「危機就是轉機,我不是做高端餐飲的,但是我知道他們的痛」。目前高端餐飲企業受到很大的重創。餐飲界朋友互相砥礪,互相結盟發展,可以降低這種影響。

一個定位在大眾市場的門店,每天晚上用餐還是要排隊。所以他覺得餐飲只要抓對方向,定位清楚,還是有很大的空間發展。一定要抓住結構,調整方向,定位清楚,再投入市場發展。

餐飲肯定是賺到錢了,產品不知道有沒有賺的錢,您認為值不值得?還是應該把餐飲做得更深更廣? 比如,雀巢咖啡沒有做咖啡店,星巴克沒有做星巴克咖啡,而現在永和豆漿既做豆漿店,也做豆漿產品。

永和豆漿在還是專一在「永和豆漿」四個字的核心價值上的投入和發展。他們五百多家的門店掛的招牌就是永和豆漿,這是一個重中之重。

所有做得比較知名的連鎖的餐飲公司,它背後一定要有一個中央工廠,這個工廠把商品做一個有效的安全處理,然後再配送到門店去運用,去調配,來使用。再延伸一點就變成什麼?自己種蔬菜,養豬。這就是為什麼永和要往商品方向發展,就是因為當你第三產業做得有一定基礎的時候,事實上你要就往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去延伸。

為了餐飲的安全係數,才延伸到前置作業去發展。這樣也有互補的,除了自己供應自己的餐飲,也供應給很多其他連鎖體系,包括做商品的話,在各大通路,超市賣場都在做銷售。

善於發現周圍的事態發展,一切的路都是要靠自己去發掘,成功的路上要堅持不懈。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永和豆漿:大豆方法論
    「松江事件」有驚無險,但創業三十年自己又真刀真槍地趟過多少關口?那些關口,一步走錯,滿盤皆敗。值得玩味的是,「松江事件」之後沒多久,吳儀又赴山東省鄒平市視察食品衛生,她去了一家正宗的永和豆漿門店,給予了肯定和讚許。——歲月如歌,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1958年林炳生出生於臺灣金門。
  • 豆漿品類價值創新正流行,永和豆漿加盟成創業首選
    從產品選擇方面來說。永和豆漿從原材料開始嚴格把控,精選東北黑土地的非轉基因大豆,通過16道精製工藝,層層把關,嚴格篩選,嚴格遵循製作工藝,獨家配方加上精選優質食材,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節省多樣成本,成功為加盟商打開財富王國,開店、技術、供應、選址等
  • 選擇永和豆漿加盟,開啟輕鬆創業之路
    投資餐飲行業是很多投資者的創業選擇,餐飲美食是一個朝陽產業,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餐飲美食加盟就會是長期興盛的市場。永和豆漿品牌作為加盟行業的常新品牌,一直以來都深受創業者的喜愛與信賴。選擇永和豆漿加盟,發揚中華傳統小吃文化,開啟健康營養的餐飲之旅。
  • ​豆漿類快餐創業強勢崛起,永和豆漿成熱門之選
    本網12月8日訊 豆漿作為一種傳統的中式飲品,一直以來是南北方吃早點的經典搭配,隨著國內豆漿品牌的發展,豆漿味快餐店加盟強勢崛起。永和豆漿品牌作為國內知名的豆漿品牌,產品營養豐富,是傳承多年的品牌早點小吃,並且在臺灣和大陸兩地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文化。永和豆漿加盟在一夜之間成為創業新手的首選,發揚中華傳統美食,永和豆漿市場空間廣闊。
  • 永和豆漿專家煉成記:董事長第一個微信問早安
    出於對這樣一種健康產品遠景的看好,他毅然辭職,走上了創業道路,於1982年接手了一家正在轉讓的叫做「永和」的豆漿鋪——「永和豆漿」的故事,自此也就開始了。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初創業時,林炳生先生就把整個永和豆漿的發展定位在豆漿產品上。依託這個轉讓得來的豆漿鋪,將製作出來的一杯杯永和豆漿分送到各個麵包店、小食店、學校以及社區等地方售賣。
  • 永和豆漿:大豆產業鏈初具雛形
    上海松江哪來的永和豆漿?   確實是家「山寨店」。為此,感覺「有點委屈」的林炳生連夜寫信,輾轉送至副總理。   僅僅兩天,松江5那家山寨店被責令停業了。這件事給了林炳生兩個感受:1.自己進入大陸多年,打假官司弄了近百場,為何沒有一次產生類似能量?2.「松江事件」有驚無險,但創業三十年自己又真刀真槍地趟過多少關口?那些關口,一步走錯,滿盤皆敗。
  • ​選擇永和豆漿加盟,助力快餐創業新發展
    同時,加盟豆漿快餐店也成為了很多創業者的不二選擇。永和豆漿加盟既可以滿足消費者對豆漿以及眾多快餐品類的多方面要求,也能夠在創業市場中獨佔鰲頭。品牌實力方面,永和豆漿是臺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於1982年創立的品牌,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永和豆漿始終秉承著以人為本,永續經營的理念,找準了特色產品——永和豆漿,從單一的品種發展到後來多款式、多系列,其中包括豆漿粉系列、
  • 植物基飲品爆發式發展,永和豆漿加盟成創業首選
    其爆炸性增長佔據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也成為了大眾創業的一個新的選擇。永和豆漿加盟作為國民小吃加盟店的首選,不僅契合國民飲食習慣,還將環保健康綠色呈現在消費者面前,這就讓永和豆漿在快餐店加盟浪潮中佔據了熱門地位。
  • 豆漿飲品成國民網紅?永和豆漿加盟衝上熱門
    做一個徵服年輕人的餐飲品牌既要滿足多元化的飲食需求,也要搭配營養健康的理念,因此,永和豆漿加盟以網紅豆漿飲品的形式再次走紅,成為了創業者的首選。符合在較高的生活品質以及富足的生活下,年輕人更加追求品質以及態度的餐飲方向。永和豆漿品牌一杯小小的豆漿便足以承受新零售的大夢想。
  • 豆漿飲品成國民網紅?永和豆漿加盟衝上熱門
    做一個徵服年輕人的餐飲品牌既要滿足多元化的飲食需求,也要搭配營養健康的理念,因此,永和豆漿加盟以網紅豆漿飲品的形式再次走紅,成為了創業者的首選。符合在較高的生活品質以及富足的生活下,年輕人更加追求品質以及態度的餐飲方向。
  • 永和豆漿,品質來源于堅守!|永和豆漿
    永和豆漿是大家都知道的並經常食用的知名品牌。永和豆漿三十多年來把一杯小小的豆漿做大,做強,都來源於對品質的堅守,對生產技術的精益求精。永和豆漿在源頭上把控健康,擁有自己的生態種植園,精選黑土地非轉基因大豆。
  • 永和豆漿開啟全新的美食盛宴
    而在眾多中式連鎖加盟品牌中,永和豆漿自然是眾多投資者的 品牌,這不僅源於永和豆漿家喻戶曉的知名度,更源自於完善的服務體系,從選址、工程、培訓、開店、企劃到營運、配貨、供應系統等一系列的服務中,可以看出永和豆漿站位投資者角度,全面為投資者通盤考慮,整合全國各個分公司的力量為投資者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升加盟商業績,創造可持續的營收效益。
  • 長沙永和豆漿其實不"和" 此"永和"非彼"永和"
    記者 王翀鷹 攝昨日本報報導《喝豆漿喝出一頭漿糊》後,許多讀者致電本報表示,不僅自己買的到底是現磨豆漿還是衝泡豆漿,讓人搞不清,而且現在長沙號稱「永和豆漿」的店也很多,到底是在哪個永和店吃的豆漿也分不清。8月11日,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永和豆漿在長沙沒有分店,僅有一家在醴陵。然而,在長沙街頭卻隨處可見「永和豆漿」,這是怎麼回事呢?
  • 「永和豆漿」未扳倒「永和喜年來」
    「永和豆漿」的商標引起紛爭。9月28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了一審判決,駁回了「永和豆漿」的訴訟請求。  臺灣弘奇公司於1995年2月經核准,註冊了由「永和」中文文字、拼音字母以及圖形「草帽臉」三部分組成的圖文組合商標,原告上海弘奇公司、林先生經許可獨佔使用該商標。2000年6月,林先生在浦東開設了第一家永和豆漿店。
  • 獨家:王九山專訪林炳生,永和豆漿的新媒體之路
    當王九山問及「永和豆漿在大陸獲得成功,讓他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時,林炳生臉上笑開了花,說道「最開心的事和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能夠通過永和豆漿的連結和活動,為促動兩岸積極交流做一些貢獻」,永和食品秉持著「中國風、臺灣味、兩岸情」的品牌核心價值觀,與大陸同胞們一起講述著傳統中華美食文化的故事,而「具有典型中國臺灣風味的永和豆漿,在華夏大地生根發芽,以其獨特的味道和產品形象成為連接兩岸情誼的特殊紐帶
  • 永和豆漿:快餐店擅用 "永和豆漿" 字樣,美團需賠償 90 萬
    11月26日上午消息,據海澱法院官網消息,「永和豆漿」在大陸開展業務企業,即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因認為快餐店未經許可擅自在門店招牌及美團外賣網站上突出使用「永和豆漿」,遂以侵害商標權為由,分別將青島市市南區永和豆漿華聯快餐店、市南區永和豆漿中山路快餐店和市南區臺食工坊小吃店訴至法院,且「美團」經營商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三案的共同被告
  • 永和豆漿微博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左圖為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分店門店圖(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右圖為永和豆漿店面圖(永和豆漿官網獲取)  南海網海口4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永和大王、永和豆漿、大臺北豆漿大王、傳統永和豆漿……走在街頭,消費者總是會被這一個個相差不大的品牌繞暈。
  • 永和豆漿林建雄永秉初心,讓世界愛上中國美味
    中式早餐一向強調營養均衡,早餐搭配一杯豆漿是優質的選擇,助力補充植物蛋白,永和豆漿含有的優質植物蛋白也是人們膳食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永和豆漿作為大眾熟知的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永和豆漿在口味、品質上始終如一。
  • 永和豆漿、臺鄉永和…… 哪家才是正宗的「永和」
    他是溫州三陽食品有限公司的副總,公司目前是「永和豆漿」在溫州地區總代理,已在溫州開出27家連鎖店。「只有我們的品牌能叫『永和豆漿』四個字。」他如此說,並向記者展示了國家商標局加蓋印章的商標註冊證。不久前,他們和「傳統永和」在商標上還發生了爭議,因為對方招牌上特別凸顯「永和」,而「傳統」兩個字小小的靠在一邊。現在,「傳統永和」的招牌字都一樣大了。
  • 永和豆漿員工「用手臂攪拌豆漿」被曝光,永和豆漿官方回應了!
    永和豆漿是一個全國連鎖的牌子,算是比較有名氣的,就餐的人比較多,既然店名和豆漿有關,那麼豆漿肯定是該店的招牌產品。然而近日,就有一段關於永和豆漿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5月9日,一個網友意外看到一個永和豆漿門店工作人員在後廚工作的場景,當時該男子正在製作豆漿。工作人員不停地用水管往一個機器中加入自來水,製成的豆漿流入到一個鐵桶中。隨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