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看待小米或增發超240億港元? 來源:富途資訊
12月1日,據媒體報導,小米集團擬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配售10億股股票,價格區間為23.7-24.5港元/股。按今日收盤價26.15港元計算,此次配股價折讓約6.3%至9.3%。在本次配售中,小米將籌資最多32億美元(超240億港元)。
此外,小米還將發行8.55億美元七年期零票息可轉換債券,其轉股溢價比參考股價高出42.5%至52.5%,而參考股價為同期配股價格。若算上增發及可轉債的籌資總額,小米此次融資額最高將達到40億美元(超300億港元)。
應如何看待小米的此次增發?
我們之前在《一文講清:什麼是送股,配股,增發,定增,轉增股,轉配股,高送轉...》中提到:
增發新股,是指上市公司面向社會公眾或者特定對象發行新股,如果是面向全體公眾發行,那麼則屬於公開發行;如果是面向特定投資者發行新股,那麼則屬於非公開發行,也稱之為定向增發,簡稱定增。
如果是美股公司上市後再融資,具體包含(1)一級市場發行,即primary offering和(2)二級市場發行,即secondary offering。
其中(1)primary offering指的是由公司發行新股,在增發完成後,現有股東的持股比例會下降,即對於現有股東會造成股權稀釋效應,所以也被稱為Dilutive Offerings(譯作:稀釋發行)。此外,primary offering也可以分為面向(i)一般社會公眾,public offering;和(ii)特定投資者,private placement。
(2)secondary offering指的是由現有股東轉讓老股,實質上類似於港股市場的『配舊』,這個不涉及到新股的發行,不會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所以也被稱之為Non-Dilutive Offerings(非稀釋發行)。
資料來源:富途研究,公開資料
而港股市場的配售類似於A股的定向增發,均是向指定的機構或投資人發行新股並募集資金。但與A股定向增發不同的是,當港股上市公司獲得一般性授權後,只要增發的比例不超越批准當天股本的20%,同時發行價折讓不超過20%,就可在該年度內進行任何次數的配股。
再融資條件方面,港股和美股監管部門對於上市後再融資遵循市場化原則,無嚴格的監管和審批制度。港股除了增發超過總股本20%的情況需要股東大會投票通過外,無需其他條件,因此在理想情況下,一天內即可完成配售。
資料來源:富途研究,公開資料
增發,很難簡單地說利好抑或利空,融資是中性行為,畢竟公司上市就是為了獲得更靈活的融資渠道,業務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特別是網際網路公司,機會稍縱即逝。
某種程度上來說,折價率低、發行速度快也就意味著機構對於公司的認可。
投資者還是有必要結合公司質地,結合再融資的資金用途進行深入分析,方可給出下面三個問題的判斷:(1)再融資的目的;(2)再融資的必要性;(3)再融資對上市公司後續盈利能力的影響。
據報導,小米此次增發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用於業務拓展、並增加關鍵領域的市場份額和戰略生態系統和其他一般公司的投資。本次增發的鎖定期為五年,屆時投資者才有權賣出。
小米在11月24日開盤創下新高28.4港元,在收盤後公布的Q3營收和經調整淨利潤均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小米Q3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超300億元。次日小米股價跌超3%,截至12月1日收盤報26.15港元。
我們注意到目前市場對小米或增發超240億港元的消息反應有所不同,有投資者認為港股增發低開可能是撿錢行情,也有投資者認為增發金額不小、增發目的不明確、拋售壓力較大,還有投資者認為增發可以理解,融資有助於加大研發力度,長遠來看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