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業
經觀財經眼 專欄作者
世界上聰明的人、勤奮的人比比皆是,成功的人卻是因為順勢而為。
雷軍曾經通過這樣的經驗之談,澄清外界對「豬也能飛上天」的誤解,說明他對機遇的深層理解。
而最近,小米高位增發200多億,引起軒然大波和股價急跌,標普全球評級在一份聲明中直言,小米的配股和可轉債發行交易具有「機會主義」色彩。
時間回到12月2日,小米公布了擬募資近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2億元)的消息,其中配股融資31億美元,當天小米股價暴跌7%,小米市值縮水400多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38億元)。
質疑很多。少數投資者提出的疑問是,12月2日的小米公告之前,小米增發的消息就已經被外洩。多數投資者則憤怒地指責,小米不缺錢,完全搞不懂小米為何要搞高位、巨額增發。
吃瓜群眾的想像更豐富一些,難道小米要All in?只是不知道小米是要搶華為空出的市場,還是要造晶片,還是要進車圈……
01質疑小米不缺錢,潛臺詞是認為小米還沒有用好手中的錢,卻上了「機會主義」的船
在股價的高位增發,小米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股狂飆的一年,比亞迪、特斯拉、理想汽車都在高位增發,他們緊緊抓住了向市場要錢的機會。
12月2日,也就是小米股價大跌7%的同一天,比亞迪股份跌7.89%,比亞迪A股跌3.99%。小米和比亞迪股價大跌的原因,都是因為高位增發。今年9月,趁著股價飆升,特斯了宣布了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增發計劃,籌資規模高達50億美金。最近,理想汽車擬增發籌資16.02億美元的消息宣布後,股價連續大跌,累計跌幅超過20%……
從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不難看出,高位增發基本上是不受投資者待見的,哪怕是你真的很缺錢。
小米的特殊性在於,市場認為小米根本不缺錢。小米Q3財報顯示,小米的現金儲備超過700億。
事實上,小米Q3財報不僅顯示了小米不缺錢,也顯示了,小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賺錢。小米第三季度實現營收人民幣722億元,同比增34.5%;經調整淨利人民幣41億元,同比增18.9%;境外市場總收入398億元,同比增長52.1%……整個小米財報,至少有15項數據,都創造了單季歷史新高。
在這種情況下,不難看到,小米的投資者究竟在擔心什麼——增發,意味著小米現有股東的權益被稀釋了,而在小米公司不缺錢、不缺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增發籌集的巨額資金如何用好,反而給小米的前景增添了不可預知且不必要的變數。
小米的股東們顯然是希望,小米要先用好手中的錢,再談增發、融資的事情,總不能先找錢,再找事情幹。但是很遺憾,小米對巨額融資的使用說明是這樣的:一是增加營運資金以擴大業務;二是增加主要市場的市場份額;三是投資戰略生態系統;四是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儘管融資額巨大,但從公告來看,雷軍似乎並沒有發現什麼需要「順勢而為」的重大機遇,這顯然不能讓權益被稀釋的中小股東感到滿意。
02做平臺的事,賺流量的錢,小米的下一步是搶市場、造晶片還是進車圈?
很多人都知道,雷軍對美國零售商Costco靠會員費賺錢的生意模式讚譽有加,甚至,小米自身的生意模式裡,就有Costco的影子。
雖然小米不向「米粉」發放付費的會員卡,但這家公司明顯是在做平臺的事,賺流量的錢,而且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
作為小米流量來源的核心,小米手機的利潤率,在行業內仍然是較低的,這恐怕既是因為現階段的能力所限,也是平臺化的定位和基因使然。
所以,小米現階段的巨額融資,理論上既可以去搶市場,也可以造晶片,還可以進車圈……但核心的動作,應該還是去搶華為空出的市場份額。
華為受困之下,小米手機的升勢是極為凌厲的。根據Gartner發布的報告,今年Q3的全球手機銷量榜上,頭名三星銷售8080萬部手機,增長2.2%,其次是華為售出5180萬部,大降21%,市佔率降至14.1%,第三名是小米4440萬部,銷量增長35%,市佔率升3.6個百分點至12.1%,這也是小米時隔6年重返全球前三。
時隔6年重返全球前三,小米首要的任務當然是鞏固戰果——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此前預計,華為晶片受阻情況如果持續到明年,預計將釋放出1億部左右的市場空間。
相比造車、造晶片,1億部的市場空間,對小米來說才是「低垂的果實」。目前來看,小米消耗資金的地方一是加速備貨,二是線下渠道小米之家加速下沉,與華為榮耀進行競爭——小米之家在縣城的覆蓋率不足30%,而11月26日,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在Redmi新品發布會上表示,一年內小米之家要覆蓋全國每個縣城。之前,小米和榮耀都是在線上更為強勢,而剝離華為、獨立運營之後的榮耀,必然會加速彌補線下短板,與小米之家形成競爭。
當然,手握巨額資金的小米,進軍車圈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不確定的只是時機和是方式——對小米來說,手握流量、品牌等優勢,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新能源市場中尋找一個弱勢者作為結盟對象,並不是什麼難事,也未必很燒錢。至於晶片,這可能是比進軍車圈更遠的事情,畢竟這件事情一定很燒錢。
小米一定會進入新的領域,這是小米的基因決定的,但即便是手握重金,恐怕也沒有人相信小米會all in——融資兇猛不代表燒錢就任性,畢竟小米手機的利潤率還不高。這對小米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
朋友們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