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端」發力,通過創新模式、精雕細琢,讓思政課更加吸引人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如何充分利用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創新思政教育模式,讓學生認為「有用」、能夠「有心」、感到「有趣」?這無疑是職業院校抓好思政教育的關鍵。

  「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今年兩會精神能在第一時間進入課堂,並成為學生熱議和最感興趣的話題,得益於我們對思政教育的創新改革。」談到職業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新疆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和對記者說,「從2013年開始,我們通過創新模式、精雕細琢,用『工匠精神』打造思政課,發力『學生端』,讓思政教育圍著學生轉,讓最新的思政內容第一時間進課堂,營造『沉浸』模式,使學生『泡』在思政教育氛圍中。」

  下功夫讓學生認識思政課「特殊價值」

  「在一些職業院校學生眼裡,思政課地位不高。這個難題不破解,思政教育效果不可能好。」對此,克拉瑪依職院思政部主任景四新有著切身體會。思政課教師講得再精彩,一些學生的主動性依然不足,他們認為「技能學好了,將來可以找個好工作。花時間學思政,又有什麼用」。

  「不能怪學生,作為思政課教師,得認真回答學生並讓其認識到學好思政課『有用』。針對學生的問題發力,才是破解思政教育難題的鑰匙。」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判斷,景四新在大一新生的最初幾堂思政課上下功夫,精雕細琢課程內容。他首先讓學生「說說你們眼裡的思政課」,討論異常熱烈,得出的結論卻令人倍感壓力,不少學生認為學好技能就行了、學思政有些浪費時間。

  景四新以學生們最看重的「就業」為切入點來說事兒。「學好技能沒錯,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對口崗位。如果選擇非對口崗位,這個時候同學們所說的技能,恐怕就派不上多大用場了。」景四新這樣一說,不少學生愣住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在學校學的思政課,成了你最有價值的資本了。」

  「思政教育重在培養思政素養,教會大家愛國、愛崗、敬業、奉獻,還涉及國家大政方針、未來發展願景,事關每個人的成長和未來發展,影響到大家是否能過上想要的生活。這就是思政教育的價值所在。」景四新還列舉偉大人物和學生們熟悉的典型人物成長故事,深入分析思政給其帶來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過去,沒聽老師說過思政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有這麼大。認識到思政課有用,我便意識到其重要性了。」大二學生劉濤這樣對記者說。景四新和思政教師們的創新做法,從2013年起在全院推廣,所有思政課教師在給新生上思政課的時候,都要讓學生首先認識到思政課是「有用」的,並將其「特殊價值」教育貫穿始終。

  任務單讓學生主動發掘思政課「魅力」

  認識到「有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大大增強。那麼,接下來的「文章」又該怎麼做?

  「我們在思政課這個主渠道、主陣地上大做文章,想辦法讓學生沉浸其中。」王和告訴記者,「學院創設『課程任務單』制度,每門課都通過任務單模式進行教學。」記者看到,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第一時間就進入了克拉瑪依職院思政課任務單中。

  過去,在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下,基本上都是教師主導、主講,講完了事,雖然入耳了,但難以入心入腦,效果打了折扣。如今,思政部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方式,對每個章節進行分析研判,制定出任務單,再將任務單分配給班裡由8至10名學生組成的小組,各小組則根據任務單要求分頭準備。

  「任務單模式下,學生能夠參與到課程教學進程中來。」教師楊明睿告訴記者,「有了任務,學生們就自然而然地行動起來,動手、動腦、用心便自然而然了。這很像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動手才能學會技能一樣。」

  「初中、高中都沒有這樣的學習模式,所以大家都很興奮,一接到任務單就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了。」大一學生王淑佳告訴記者,「我們先進行課程預習,找到核心點,再根據課程要求收集資料、整理文案,小組成員間進行討論、形成觀點。在報給任課老師並得到肯定和批准後,小組從成員中推選一名學生作為主講,面向全班同學開講。然後,老師再進行點評,就一些難點和重點內容進行點撥式講授。」

  「親切感倍增,很多生硬的概念和道理,通過學生的講述變得容易接受了。」景四新說,「從統計數據來看,在任務單模式下,學生主講使學生的抬頭率大幅提升,充滿了興趣和期待。」

  4個學期4門課,該校都要切合教材設計30多個任務單派發給學生。大三學生王亞龍告訴記者:「我們都很看重並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每個任務單完成後,都會自然而然形成一個話題,課後會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從課堂延伸到食堂、宿舍,有時候討論和關注甚至會延續一個多星期。」

  讓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貫穿學習全過程

  從「學生端」發力,克拉瑪依職院緊緊抓住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課不放,讓實踐活動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王和告訴記者,實踐課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讓學生覺得思政教育「有趣」,不枯燥。

  「有趣」,學生才喜歡,才能入腦入心。每周三下午,是該校思政教育實踐課時間,也是學生最期待的課程。

  「給學生上黨的十九大精神實踐課的時候,我沒有按照傳統模式在課堂上講,而是帶著學生走出了校門。」該校經濟管理系班主任馬芮告訴記者。馬芮帶著學生們去了菜市場和社區,學生們把一份份關於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調查表向經營戶和市民隨機發放,並進行調查。「學生們很興奮,覺得這樣的活動很有趣。調查回來,再進行分析總結,看看普通群眾對黨的十九大精神了解多少。」

  這個過程,對學生觸動很大。一番實踐活動下來,學生們不僅自己記住了內容,而且接觸了解了社會,增強了思政教育重要性認識。學生李婭娟說:「很喜歡沒有生硬說教的思政實踐活動課,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每節課都收穫很多、觸動很大。」

  王和認為,讓學生覺得「有趣」,是增強思政教育效果和魅力的關鍵之一。有趣了,學生就會主動參與,激發主觀能動性。就像學生學技能,調動起了學生興趣,他們自然就能去鑽研、琢磨。

  2017年暑假,該校把思政教育實踐課開到了農村,給農民們提供服務、開設講座。大二學生馬江說:「大家深受觸動,紛紛表示畢業後到基層去工作。」

  王和告訴記者:「我們還把思政教育實踐課延伸到實習實訓現場以及寒暑假,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實踐活動,確保思政教育不斷線。用專業課的精神打造思政課,讓思政課變成精品課程,學生愛上,教師愛教。」

  確保思政課「有用、有心、有趣」之外,該校還對思政課考核評價進行改革,改變過去靠出勤率和考試成績就能合格的考評方式,評價向任務單完成情況、參與度、實踐課效果等方面傾斜,考評結果與獎助學金以及評優評先和畢業掛鈎。「軟硬兼施」的評價方式,讓思政課成了學生們的最愛,思政教育呈現出旺盛生命力。(本報記者 蔣夫爾)

相關焦點

  •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 思政課這樣「玩味」
    告別枯燥,思政課這樣「玩味」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這些學校給出生動示範 怎樣讓學生愛上思政課,打造思政金課,發揮思政在育人中的獨特作用?近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分別來到小學、中學、高職、本科四個學段四堂思政課的現場,感受思政課教師們在新時代新環境下,如何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一體兩翼」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多年來積極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精心打造了「一體兩翼」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了思政課堂的鮮活度和吸引力。    「一體兩翼」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內涵所謂「一體」是指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體。課堂理論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學院緊盯思政課堂教學質量,總結提煉了「434教學法」。
  • 四川文理學院: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 激發課堂活力
    為發揮思政課在高校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課的「抬頭率」,近期,四川文理學院從「2+1」教學模式改革、紅色文化進課堂、思政課程在線考試、易班平臺建設四個方面發力,激發課堂活力,使思政課實力「圈粉」。「2+1」教學改革 思政課有了大舞臺「《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
  • 思政課實踐教學:概念辨析與體系創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強調,思政課教學要「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活動結合,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及《若干意見》關於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論述是我們加強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根本遵循和重要依據。
  • 唱紅歌、跳霹靂舞、角色扮演,三門這位老師讓思政課「潮起來」
    如果說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那麼,高中思政課則是這一關鍵時期不可或缺的「肥料」。摒棄空洞說教讓思政課「活起來」唱紅歌、跳霹靂舞吟誦詩詞、角色扮演……這不是在彩排文藝節目,而是項先銀思政課上的日常一幕。提起項先銀的思政課,學生們紛紛讚嘆;「項老師的課一點不枯燥,很吸引人,大家都愛上他的思政課。」「編劇精心,包裝時尚,學生參與。」短短12個字,道出了他的「法寶」。
  • 試析三明學院思政課的守正與創新之路
    「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無疑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神聖使命。近年來,三明學院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立足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拓展校地、校校協同聯繫,匯聚多元師資力量,紮實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激活了思政隊伍、上活了思政課程,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真正凸顯了出來。
  • 東方時評丨讓學生在「思政課創新」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文章指出,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高。「經師易求,人師難得。」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筆者認為,思政課必須學會創「新」,從而讓學生有思想政治水平的欣喜獲得感。新故事,讓學生在與時俱進中感悟思想政治價值。
  • 問題鏈教學法讓思政課活起來
    辦好思政課,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學校思政課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人民日報:問題鏈教學法讓思政課活起來
    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學校思政課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財經大學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教學研究團隊,探索出問題鏈教學法,努力讓思政課活起來,為各高校進一步辦好思政課提供了有益借鑑。
  • 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守正與創新(人民觀察)
    內容提要:高校思政課怎樣才能吸引大學生、贏得大學生?華中科技大學思政選修課《深度中國》給出的回答是,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守正是指牢牢守住價值引領的初心,創新是指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大膽變革、推陳出新。如果沒有守正,就會迷失方向;如果沒有創新,就會弱化引導功能。
  • 強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問題導向
    由此,對於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而言,堅持問題導向,自然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很可能造成一定甚至是無法彌補的損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當前,高校「思政課」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可賀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 入心入情 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
    思政課教學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確保學校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正確思想引導人,培養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發揮好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大力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就需要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主導作用,通過把握教學內容、創新話語表達方式、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推進模塊化教學改革、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途徑,增強思政課的價值功能與育人作用。精準把握教學內容,回應學生思想需求。
  • 實踐育人激發思政課無限活力
    思政實踐怎樣「擠水添金」   前段時間,武漢紡織大學大四學生雷丹丹組成6人團隊,以「聆聽前輩談專業:360行小人物」為主題,深入對口企業進行實踐調研,在專業實習過程中體會思政實踐內涵,通過對專業前輩的訪談進一步加深了對專業的認識和理解,並最終以圖片畫展的形式展示實踐成果。
  • 福州大學以歷史情景劇創新思政課教學
    近年來,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積極探索問題式專題化教學 歷史情景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思政課教學「組合拳」。尤其是在福建省內高校中較早開展的歷史情景劇教學,以新穎活潑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提升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得到省內外高校的關注與好評。
  • 讓思政課年輕起來
    面向新時代年輕人的思政課必然需要在過去基礎上大膽改革創新,從思想性、理論性、親和性、針對性等方面「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思政課更加通俗。青少年的理論功底總體有限,讓理論更加通俗易懂,是青少年思政課的必然要求。讓思政課的觀點更加鮮明。
  • 重新定義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課內與課外相融合,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極富時代感和實踐性的課程,跟上時代步伐,回應實踐需要,及時準確地將黨的新理論與新思想充實到課堂之中,是保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關鍵。
  • 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思政課教師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他們的親身垂範本身就是一場鮮活的人生課,當然更是提升思政課實效性的「試金石」。許多老師把聯盟理事會聽課專家看成自己的「娘家人」,紛紛吐露自己的一些困惑——我們學生的特點,要求我們較多地使用案例教學、事實歸納、小組討論等方式,但思政課不能總是說故事講案例啊,得有「理論味」!否則思政課就變成「故事會」和「報告會」了。如何將故事背後的道理、案例蘊含的原理講清楚,真不容易。
  • 思政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還有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我們通過守正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守正就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但不是刻舟求劍,還要往前發展、與時俱進,否則就是僵化的、陳舊的、過時的。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
  • 「思政課教師」伏曉春:給00後上思政課「趣」之有道
    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近年來,我區大中小學堅持不懈抓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抓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聽聽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思政課。
  • 浙江科技學院「金課」建設工作坊聚焦國家一流思政社會實踐課程建設
    國家一流思政社會實踐課程如何建設?這期「金課」建設工作坊手把手教。校領導帶頭聽思政課,講思政課,出臺了一沓規劃、方案等特色制度,培養了一支熱情洋溢、創新力足的中青年教師隊伍,打造了國家一流課程、名師工作室、「金課」工作坊、思政星課堂等一批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思政教育綜合改革創新之路。  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詹真榮教授作主題為「關於浙江工商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建設的回顧」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