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全球減貧案例!內蒙古庫倫旗小微企業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0-12-13 中國發展門戶網

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報送的「少數民族地區縣域小微民營企業打造農村牧區減貧新動能——內蒙古庫倫旗『雙創雙帶』社會扶貧模式」入選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首批最佳案例。

經過一年多的徵集與評選,11月24日下午,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首批34個最佳案例獲獎名單揭曉。這些減貧案例從中國、肯亞、烏幹達等國家報送的近500篇報送案例中脫穎而出,涵蓋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金融扶貧、特殊群體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消費扶貧等多個領域。

11月24日下午,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首批34個最佳案例獲獎名單在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揭曉(攝影:中國網 李佳)

其中,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報送的「少數民族地區縣域小微民營企業打造農村牧區減貧新動能——內蒙古庫倫旗『雙創雙帶』社會扶貧模式」入選首批最佳案例,這是繼通遼市科左後旗報送的「通過生態保護和生態補償促進減貧——內蒙古自治區科左後旗生態扶貧案例」和「通過精準選擇特色產業實現脫貧增收——黃牛產業精準扶貧案例」,以及通遼市扎魯特旗報送的「利用『議貧會』擴大貧困人口參與——扎魯特旗『百姓議貧會』案例」入選2019年「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後,通遼減貧智慧再次獲得國際認同。

庫倫旗引入域外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線,與本地企業、合作社形成域內域外資源利益連結,將扶貧車間搭建在貧困戶家門口,使貧困戶「一個人就業,全家脫貧」(資料圖)

庫倫旗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農牧業為主的少數民族貧困旗縣,受自然地理條件制約,農牧業帶動農牧民增收有限,二三產業長期在低水平徘徊。近年來,當地通過強化政策項目支撐、優化小微民營企業成長生態環境,引導成立了以小微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企業家創新創業服務聯盟」(以下簡稱「雙創聯盟」),構建企業成長與農牧民增收緊密聯結、互促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有效促進小微民營企業快速成長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使其成為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新力量」。

北京雲藝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與庫倫旗六家子鎮胡金稿村實施傳統手工藝品玲瓏枕項目,為貧困戶免費提供原材料,貧困戶在家繡制好成品後再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出售(資料圖)

雙創聯盟依託各蘇木鄉鎮婦聯和女能人協會,擁有130家會員單位,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家且目前唯一一家以域內小微民營企業為主體的新型現代科技服務公益性聯盟組織。聯盟橫向由企業、合作社、女能人、個體戶緊密聯繫,縱向由政府、經濟組織、科研院所參與,構建涵蓋經濟社會全要素的「服務平臺」,通過企業帶合作社、合作社帶農戶和貧困戶實現「雙帶」減貧目標,使涉農涉牧的種養殖、加工、流通、餐飲及旅遊類小微民營企業得到快速成長,打造匯聚扶貧合力、促進農牧民脫貧致富和企業快速成長的「雙創雙帶」新型社會扶貧模式。

庫倫旗雙創聯盟主要扶貧路徑

雙創聯盟成立以來,通過搭建「廠房+居家式」扶貧車間、「企業+合作社+集體經濟」 扶貧車間、「傳統工藝+合作社+居家式」扶貧車間、「訂單式」扶貧車間以及培育壯大集體經濟等渠道,匯聚社會力量精準靶向貧困病根,使貧困戶守家待地就能務工增收,投入土地和人力就可獲取收益,實現就業、發展、增收渠道多元化和成本最小化,多路徑助力貧困農牧民增收脫貧。

北京現代農業科技聯盟將無償贈與庫倫旗的「中華宮廷黃雞」投放給合作社,由貧困戶參與務工或集中代養(資料圖)

據統計,庫倫旗先後有34家企業與1930戶貧困農牧戶建立了利益聯結,累計幫助5408名貧困農牧民實現增收,截至2019年底,促進農牧民累計增收1.12億元,人均增收2萬元、年人均增收1萬元,助力全旗村集體經濟增收935萬元以上。從2014年到2019年底,庫倫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6625人降至196人,貧困發生率從19.07%降至0.14%,2020年初,庫倫旗退出國家級貧困旗縣序列。

企業通過扶貧政策引導與貧困戶籤訂訂單協議,免費提供種子、化肥、技術,幫助貧困戶發展種植業,等秋收後按照每市斤高於市場1元的價格回收(資料圖)

經過幾年的實踐,庫倫旗「雙創雙帶」社會力量扶貧模式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直接減貧成效,還有力推動了農村牧區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以及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生產力,「三個轉化」又加速了小微民營企業特別是種養、加工、流通與餐旅產業的成長與融合發展,為農村牧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銜接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2018年初,雙創聯盟有小微民營企業23家、年總產值1.31億元,2019年末增至41家、年總產值1.96億元,企業數量增加了78%、總產值增加了50%,催化產業鏈延展和產業融合的成效明顯,並在蕎麥種加銷產業、蔬果種加銷、養殖領域分別形成了較明晰的產業鏈,現代管理經營理念和制度加快取代傳統粗放型模式,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蕎麥花海(攝影:張力軍)

據介紹,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發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發起。面向全球關心扶貧的組織和個人徵集原創優秀減貧案例,旨在以案例為載體,推廣分享國內外減貧成功實踐,計劃評選出100個優秀案例,目前評審工作仍在進行中,將在2021年繼續發布優秀案例。

庫倫旗蕎麥產品走進2020年京蒙消費扶貧北京集採推介會(攝影:中國網記者 蘇文彥)

相關焦點

  • 這個市的成功經驗,入選了「國際減貧案例」
    駐馬店在殘疾人脫貧攻堅中,又創新了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模式,駐馬店市的成功經驗,也入選了「國際減貧案例」。據了解,駐馬店是一個農業大市,三個國家級貧困縣,三個省級貧困縣,有60.5萬殘疾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有9.03萬。張銀良表示,目前在現行的標準下已全部脫貧。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全球減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全球減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農業的發展提升了農戶應對經濟衝擊的韌性,促進了大規模減貧事業的發展。塞內加爾農業展現出活力,並走出適合自身情況的新路徑。與中國的農業合作極大地提高了塞內加爾農村地區的發展水平,我們對這一合作非常滿意。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兩國間的互利合作。
  • 王曉輝:攜手推進後疫情時代全球減貧的知識分享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全世界人民的生存與發展,減貧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前所未有,在這種形勢下,唯有和衷共濟、攜手互助,才是抗擊疫情影響、推進全球減貧事業前進的應行之法。」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總編輯王曉輝在會上作總結髮言時表示。11月24日下午,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全球減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改善民眾生活 加強能力建設  菲律賓國家減貧委員會主席 諾埃爾·費隆科  減貧需要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綜合施策,才能夠制定出恰當的政策和規劃,滿足民眾的需求。  當前,世界面臨疫情衝擊,消除貧困的艱苦鬥爭變得更為複雜。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在當今...
    他表示,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給世界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成為全球減貧事業最現實、最緊迫的挑戰,一定程度阻礙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順利推進,由此需要國際社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減貧領域的國際合作。國際社會也因此對中國參與全球減貧合作充滿新期待。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詹姆斯·林奇臨近歲末,中國在實現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 重磅微視頻|中國減貧 兼善天下
    這是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減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今年全面脫貧目標完成後,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中國是全球最早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 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發布時間:2020-12-16 11: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劉亮)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
  • 小微企業!2020年還真是快沒稅費可交了
    2020年,小微企業真的快沒稅費可交了。人社部發(2020)49號關於延長了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的政策通知。 小微企業感覺沒什麼稅費可交,雖然說這裡的小微企業標準並非嚴格意義上按照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劃分,但是整體也就是朝小字上靠的。除了小微企業社保減免外,我們細想一下,其他稅費方面,小微企業還能交什麼呢?
  • 重慶銀行業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製造業貸款首次居行業第一
    這樣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得益於重慶銀保監局主動協同市級相關部門開展「銀稅互動」「百行進萬企」「產業鏈金融」3個專項行動,實施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專項考核,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加強主動對接、協同精準發力,引導更多資金投向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如何保障中小微企業資金鍊?
  • 《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圖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
    6月16日,中宣部辦公廳發布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目錄,我社圖書《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中、英文版)從全國各地選送的1911種圖書選題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優選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50餘個婦女脫貧先進人物事跡和婦聯幹部幫扶典型事跡,通過形象生動的女性脫貧攻堅故事,展現了全國婦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巾幗脫貧行動」的光輝實踐。
  • 《亞洲減貧報告2020》: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報告總結稱,亞洲國家主要四種模式減貧,主要為國家主導型減貧模式、全部門益貧增長減貧模式、外部投資帶動減貧模式、福利轉移型減貧模式。報告還指出,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伴隨著巨大經濟增長,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和貧困治理的格局。
  • 《數據與世界》: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伴隨著巨大經濟增長,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和貧困治理的格局。截至2019年,大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了3%以下。報告還指出,在各國均面臨疫情衝擊的背景下,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減貧成果。
  • 北交大這份扶貧「成績單」亮了!科爾沁扶貧集市在這裡開張
    今天,北交大在校園內組織開展系列扶貧主題活動,除了熱鬧的扶貧集市,還以扶貧主題展覽亮出8年來為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簡稱科左後)扶貧的成績單。 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執行組長高豔介紹,學校是首批納入國家定點扶貧工作體系的直屬高校之一,從2012年底開始定點幫扶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後旗。
  • 外貿交出亮眼成績單:進出口連續七個月實現正增長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進出口連續七個月實現正增長迎難而上,外貿交出亮眼成績單(權威發布)本報記者 杜海濤「2020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國外貿進出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實屬不易。」「防疫物資出口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鬥爭。」李魁文說,我國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的作用,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盡己所能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2020年3月至年底,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
  • 產業扶貧模式及不同地域減貧案例解析
    在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背景下,產業扶貧不僅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更激發了貧困群體的積極性及自身發展動力,為貧困地區的轉型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強勁動能,也為全球減貧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產業扶貧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臨港新片區周年「成績單」亮眼
    從去年8月20日揭牌至今,從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分解出的78項政策和制度創新任務完成過半,已落地45項,另有22項已形成方案;國家、上海市、管委會累計制定發布各類政策107個,形成典型創新案例32個,差異化探索的廣度、深度、力度不斷加大,開放型政策制度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同時,差異化探索帶來的發展效應逐步顯現,高端資源要素加速集聚。
  • 入選聯合國優秀案例!因一件事,這所985高校"火了"!
    聯合國成立75周年大會上,中國農業大學全球農業學院在坦尚尼亞開展的&34;項目入選《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第三卷)》。支持發展中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是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消除貧困和飢餓,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中國農業大學自2011年開始在坦尚尼亞莫羅戈羅省建立了兩個村級減貧中心,開展了以密植為主要內容的農業勞動集約型技術示範,取得了良好的示範作用。2018年,學校基於兩個試點項目村莊的成功經驗與教訓,與莫羅戈羅省政府展開&34;,將項目實施範圍擴展至另外8個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