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一直都注重對人才的培養。1977年高考恢復之後,求學成為了眾多人的出路,在高考中考得好,會為你的人生贏得一個更高的起點。雖然高考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是經過社會磨礪的人大多感覺到:高考確實是人生最好的出路。1977年,有一位叫劉學紅的人,成為了那一年的女狀元,也是自高考恢復以來第1位女狀元。那麼她現在生活又怎麼樣呢?她的人生是否有了一個更高的起點呢?
1975年,劉學紅在中學畢業之後,就回到家鄉務農了。在那段種地的歲月裡,她一直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勞地在地裡耕作著。她因為受過了正規的教育,所以下地種田幹活也比別人表現得聰明伶俐,並且劉學紅天生有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不管多髒多累,她都能把手頭的活完成得非常出色。不過她此時意識到,這樣長期的體力勞動,使她無法學習到新的知識,她每天這樣循規蹈矩的生活,讓她感覺人生很難有出頭之日。
劉學紅後來有一次問她的朋友:我難道要在這裡幹一輩子活嗎?她的朋友回答說:你如果不在這裡幹活,你的弟弟就永遠沒有機會到城裡去學習。這句話讓劉學紅感覺人生越來越迷茫了,也就是在她迷失自我的時候,1977年高考正式恢復。劉學紅知道這是她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因此她拼命想要抓住這個能讓她人生翻盤的機會。
得知消息後,劉學紅第一時間就報名了,報名之後,她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曾經她也是在中學名列前茅的人,這個時候撿起過去的所學,也沒有費花費太大的力氣。劉學紅在慢慢掌握了學習的技巧之後,越來越輕車熟路了。眼看高考的時間就要到了,劉學紅特地請了半個月的假,目的就是在臨陣之時的磨一磨槍,為高考取得更高的成績。
1977年,劉學紅試卷的作文題目是《我在戰鬥中的一年裡》,劉學紅對這一個題目感觸頗深,她想起了自己在土地上耕作的日子,於是她就以自己親身經歷,完成了這篇作文。劉學紅寫了近2000字,字字都是她的真情實感。在完成了高考所有科目之後,劉學紅也不知道自己考得怎麼樣,她就像往常一樣回到了家中,繼續在田裡努力地幹著活。然而在這之後,好消息卻接二連三地傳來了。
首先,劉學紅的高考文章被作為了當年高考的範文,刊登在了《人民日報》上,要知道,當時在全國範圍內,只刊登了兩篇作文。其次,劉學紅的高考成績竟然是第1名,她的語文成績是99分,差一分就滿分了。最後,沒過多久,北京大學就向劉學紅髮來了錄取通知書。這三則消息,每一則都引爆了劉學紅的家鄉。就這樣,劉學紅以狀元的身份摘得了那一年高考的桂冠,並被寄予厚望地來到了北京大學。現如今已經40餘年過去了,當年被寄予厚望的劉學紅,發展的到底怎麼樣了呢?
高考的恢復是劉學紅命運的轉機,劉學紅在後來也不止一次感慨,她感謝高考能夠恢復,她的生活在那以後也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她上了大學之後,感覺自己發現了一片新天地。在大學期間,她還不斷通過學習汲取養分,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並且在大學期間一路也都取得了佳績。大學畢業之後,劉學紅就憑藉優異的成績,就被分配到了中國青年報上班,她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成為了中國青年報的總經理。並且後來她還創辦了中國青年報的網站——中國主流的媒體之一——中青在線。除此之外,她還創辦了《教育導刊》,《電腦·網絡·市場》等一系列知名刊物。為我國報刊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尤為突出的貢獻。可以說這些都是高考為她人生帶來的轉變。如果沒有那年的高考,可能她現在依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其實高考不僅改變了劉學紅的一生,也改變了無數人的一生。高考是一個比較公平的競爭平臺,只要你努力學習,那麼你就會在高考中脫穎而出,取得佳績。進而上一所優秀的大學,為你的人生贏得一個更高的新起點。
其實筆者這裡認為,不單單是劉學紅,她那一屆的所有參加高考的青年,都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他們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高考。相比於現在,孩子不認真學習,貪玩心強,態度不端正等一系列問題。我想,或許孩子們真正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後,體會到了社會的艱辛,他們就能真正切身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了。高考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這些同齡人當中,尚且無法名列前茅的話,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又何嘗能夠有所作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