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以前,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很難步入仕途的。魏晉時期,實行的是「舉孝廉」,可以由人們推舉孝順廉潔品行好的人為官,但這方法並不是很公平,因為並沒有推舉的標準。後來隋朝建立之後,於公元605年開始推行科舉制度,普通學子可以通過參加院試、鄉試、會試以及殿試來考取功名,效忠朝廷。
但是1905年,科舉考試被廢除,接著各地興辦高校,改以「高考」的形式為國家選拔人才。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高考被廢除,直到1977年才又再次恢復。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當初恢復高考之後,參加第一屆高考的文科女狀元。
她的名字叫做劉學紅。1975年,劉學紅中學畢業,1976年,她被安排到密雲縣高嶺公社的四大隊做林業工作。雖然幹著農活,但是劉學紅心中還是想要學習,在林業隊的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實,不過這並不影響她想要學習的心。
當時想要進入大學,也可以通過領導的推薦。可是推薦的路並不好走,要經過重重考核,劉學紅雖然在下鄉的那一年裡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在隊裡的表現也很優秀,但隊裡唯一的推薦名額還是給了會計的女兒。
很多人都勸劉學紅,讓她別想那些有的沒的,還不如好好幹活,找個好人家嫁了。別人越是這麼勸,劉學紅就越是不想服輸,但是前路遙遙無期,劉學紅後面也慢慢開始接受當時的生活,在她的打算裡,大不了就是跟樹打一輩子的交道嘛。
可是等她做好一輩子在農村紮根的準備時,1977年10月,恢復高考的消息瞬間傳遍了全國,定下第一屆高考的時間是1977年12月10號到12月12號,這個消息讓廣大青年學子瞬間激動不已。
劉學紅得到這個消息後,更是早早地就報了名,這在她看來就是命運的轉折點,於是她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時間,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常常看書到深夜,就連吃飯也捧著書在看,她知道這個機會對她來說太重要了。
因為當時才剛恢復高考,根本就沒有什麼複習資料,所以劉學紅一聽到誰有卷子,就會誠懇的上門去借來謄抄,將卷子上的題刷了一遍又一遍。考試的前一個月,劉學紅決定全身心投入複習中,於是向單位請了假,申請回家複習。
皇天不負有心人,因為日以繼夜的努力,劉學紅最終在第一屆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當時作文的分在文科考試中佔70%的比例,而劉學紅以99分,差1分滿分的作文成績拿下了第一名,被北大正式錄取。
她寫作的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其中表達了她這一年在鄉下幹活的所思所想,所學所得,這篇作文還刊登在了人民日報上,當時刊登的只有三篇,劉學紅接受採訪稱,自己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幸運。
大學畢業之後,劉學紅被分配到中國青年報參加工作,現如今,她已經成了中青在線總經理,可謂是事業大豐收。所以,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應該一路向前,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在機會來臨前做好準備,然後向著更好的未來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