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北京文科女狀元,當年語文考99,作文登人民日報,現狀如何?

2020-12-12 騰訊網

《人民日報》曾報導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社論:進行升學考試,勢必使教育界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半途而廢,勢必挫傷左派學生的革命積極性,助長資產階級右派的反革命氣焰。

高考制度遭眾人批判,廢除長達十一年

在文革爆發的前夕,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同學,在團支部書記孔丹帶領下,聯名給主席寫了信,要求廢除「封建高考制度的桎梏」。

他們寫的信題目為《敢叫日月換新天》,其中是這樣評價高考的:「它的流毒極廣,影響甚大。多少年來它一直是剝削階級愚味人民、培養統治階級接班人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今天,它又成為培養資產階級接班人,進行修正主義復闢的重 要手段。」

此前,北京女一中的同學,已經先寫了主張廢除高考的《致毛主席的信》。1966年6月18日,《人民日報》把北京女一中以及北京四中的兩封《致毛主席的信》全部發表。在兩信發布之後,1966年夏天的高考即被"廢止",且這一"廢"就是十一年!

恢復高考,兩位狀元出了名

1977年時,中國恢復了高考,當時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以及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與應屆的高中畢業生。

這一年最有名的,當屬北京的兩位狀元,男的叫郭方,女的叫劉學紅。其中,劉學紅是當時比較出名的,因為分數還未公布,她的作文就登上了《人民日報》。

事實上,劉學紅可能也不是女狀元,因為她並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數是多少,之所以說她是高考狀元,也只是因為她的高考作文被登上了《人民日報》。但可以確定的是,就算她不是那年的高考狀元,就因她的作文可以登上《人民日報》,也可以說明她的成績是很靠前的。

當年劉學紅語文考99,作文登人民日報,現狀如何呢?這件事情要從頭說起。

下鄉插隊,靠力氣拼父母才有出頭日

1975年時,劉學紅中學畢業,隔年便下鄉插隊。通過一年的下鄉生活,劉學紅髮現不知道自己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因為人的價值體現在力氣上。

當時你力氣大幹的活多,那你的工分就高。而參加文藝演出是不計工分的。劉學紅曾問過一個工友:「你準備在這裡幹一輩子?」

工友回答道:「如果自己不留下,弟弟就不能留城,另一方面,如果不表態紮根,就評不了先進,評不了先進,就入不了黨,入不了黨,推薦上大學就可能沒你的份。但是,我從沒有提出紮根。」

當時,甚至流傳著一句話: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生產隊會計的女兒沒有通過考試,卻被人推薦進入北京大學,而當時只有這個名額,卻竟給了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這件事使劉學紅深受打擊。

高考突然恢復,遙遠的夢變得現實起來

劉學紅本以為自己要紮根一輩子了,但1977年的一個消息,卻讓她看到了希望。1977年,中國宣布恢復高考,這個遙遠的夢,突然又在她的心中變得現實了起來。

與過去的慣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並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舉行的。當時,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雖然按當時的辦學條件,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是它卻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拿起書本加入到求學大軍中。

劉學紅所在大隊的知青,全部都交了5毛錢的報名費,她們一邊工作一邊複習,最後到了高考前半個月才集體請假,認真開始複習。所以對他們來說,真正全面複習也就半個月。

學習艱難,為順利通過高考拼盡全力

因為是第一年高考,大家心裡都沒底,聽說某戶人家拿到了以前的高考試卷,因為不允許轉借個抄寫,劉學紅就跑到別人家,和其他小孩一起做試卷。

與此同時,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的出現,給那些渴望考上大學的知青們,帶來了自信和希望。為了能早日得到這套叢書,在新華書店門口出現了全家出動連夜排隊搶書的壯觀場面,印刷廠也是日夜趕印但仍供不應求。

在《上海出版志》中,可以看到對這套書明確的銷量記載:共發行了7395萬冊。這簡直是中國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蹟。在這個「不見面的老師」的引領下,知青們一步步由淺入深,邁進了知識的殿堂,這也引發了全社會的讀書熱。

歷史學家雷頤回憶了當年的「孤獨與疲憊」:「吃完飯,別人在打牌我就在複習,都是複習到半夜,中午車間工具機轟鳴,一點沒把我打醒,太累了」。

北大教授陳平原也用「飢餓與求知」形容當年的情況:「我曾經問我的學生,第一,你有沒有飢餓的感覺?第二,有沒有求知的欲望?而我們那代人是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有飢餓的感覺,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

這份艱難對於劉學紅來說也是一樣,在備考衝刺的最後幾天裡,為了不讓她受到幹擾,她的母親將其反鎖在了屋中,讓她可以全心全意的準備高考。

積極「備戰」參加考試,作文登上了人民日報

當年的語文高考題很簡單,只有30%的基礎知識,另外的70%是作文,而劉學紅做的那套試卷的作文題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在電視劇《一年又一年》的第一集,就呈現了1977年冬天,主人公剛剛參加完恢復的第一屆高考,並且他提到了北京地區恢復高考第一年的作文題《我這戰鬥的一年裡》。據說,當時一些知識青年在看到這一作文題目,回想自己下鄉的日子,是邊寫邊哭的。

而在高考考完後不久後,劉學紅的父親拿著一份報紙回到了家中,他對劉學紅說:「你看看報紙上的作文是不是你寫的?」

劉學紅打開一看,發現果然是自己的作文,而且登上的是《人民日報》!後來通過詢問才得知,劉學紅的作文就是她高中老師所在的那個組判的,她的老師告訴她,你的作文得了99分(實際分數要乘以 0.7)。

由於自己小學以及初中都沒有被耽誤,良好的學科基礎知識讓劉學紅在複習中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最終,劉學紅被北京大學的新聞系錄取。

1978年的3月4號,劉學紅正式進入了北大學習,而由於當時不公布分數,所以直到現在劉學紅都不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績。

四字道盡當年往事,留城學生成功改變了人生軌跡

作為1977年北京的文科女狀元,劉學紅的現狀如何呢?

畢業後,劉學紅就在中國青年報工作,從事的是網絡方面的新聞報導工作。她曾歷任中國青年報學校教育部副主任、教育導刊主編以及電腦網路部主任等職務,後來還成為了中青在線總經理。

而多年後,當劉學紅接受採訪時,被問及對於當年的經歷,有什麼想說的,她只說了四個字:感謝高考!並且她還表示,如果沒有高考的話,那麼自己可能會和當年那些留城的學生一樣,一輩子做個售貨員之類,而高考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小結

恢復高考制度,這不僅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而且為我國在新時期及其後的發展以及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感謝高考」這短短的四個字,是時代變革下的縮影在個人身上的最好映照。這位恢復高考後第一位文科女狀元直言。感謝高考讓無數夢想擁有了平等實現的機會,讓奮鬥成為一種可能。也願當高考來臨時,所有學子能不負韶華,欣然歸來!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敢叫日月換新天》、《上海出版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977年高考文科狀元,作文考99分被報紙刊登,曾感嘆:感恩高考
    ▲1977年高考舊照直到1977年,鄧小平主持恢復高考,這一年的高考有五百多萬考生參加,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中就包括劉學紅——人們心目中的1977年高考文科狀元。其實,當年高考成績並未公布,她之所以被稱為文科狀元,是因為在分數尚未公開時,劉學紅當年的99分高考作文就登上了《人民日報》。在當時,文章能登上主流報紙的除了專職作者就是知名作家,劉學紅因此被大眾認識,並稱之為「文科狀元」。
  • 1977年高考女狀元劉學紅:語文只差1分便滿分,如今怎樣了?
    當時也分文、理科,文科要考的科目有政治、語文、數學以及歷史和地理,理科則是考政治、語文、數學以及物理和化學,如果要報考外語專業,那就要加試外語。現今高考語文總分有150分,在全國卷、天津卷、浙江卷中高考作文滿分是60分,北京卷的高考作文滿分是50分,江蘇卷、上海卷的高考作文滿分是70分,而1977年的高考語文總分是100分,高考作文滿分是70分。
  • 1977年北京第一位文科女狀元,作文差1分得滿分,現在如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高考被廢除,直到1977年才又再次恢復。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當初恢復高考之後,參加第一屆高考的文科女狀元。她的名字叫做劉學紅。1975年,劉學紅中學畢業,1976年,她被安排到密雲縣高嶺公社的四大隊做林業工作。雖然幹著農活,但是劉學紅心中還是想要學習,在林業隊的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實,不過這並不影響她想要學習的心。
  • 首位恢復高考文科女狀元,只差1分滿分,43年過去了她現狀如何?
    可是對於劉學紅來說,1977年祖國為她提供了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也因為那次機會,讓劉學紅的生活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劉學紅在參加了這一年的高考以後成為了文科女狀元,語文考試成績為99分,滿分是100分。隨後劉學紅成為了這一年的大紅人,她以優異成績進入了北京大學。
  • 她是第一位高考女狀元,語文考99分,作文榮登人民日報,後來怎樣
    劉學紅——我國第一位高考女狀元。1977年,廢除了十年的高考制度終於恢復,給了無數學子新的希望,那一年消息一出,全國上下無不為之震動。而第一屆高考狀元更是深深地留在了全國人民的心中。時隔四十多年,現在的她又如何了呢? 高考廢止的十年,對於所有讀書的孩子來說都是艱難而漫長的,一眼望不到頭的十年間,讓多少本來前途光明的孩子,心情一下子掉到谷底。
  • 1977年高考第一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如今她怎麼樣了?
    今天的主人公劉學紅能夠在這樣情況下奪得北京市文科狀元,由此可見,她的成功實屬不易。因為高考停滯10年之久,大部分考生忘記了很多知識,導致參加的考生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在出題上,多以基礎常識題為主,而這一年的高考語文作文比重非常大,分值佔比有70分之多(滿分100分)。
  • 1977年高考第1位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如今她怎麼樣了?
    導語:1977年高考第1位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如今她怎麼樣了?曾經,在高考剛剛恢復時,她是1977年高考第1位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如今她怎麼樣了?一次從地裡回來,她剛好聽到父親念著人民日報的內容,而那內容就是自己的高考作文,這讓她十分驚喜。原來,當年人民日報在全國範圍內選了三篇優秀作文,而劉學紅的就是其中之一。
  • 43年前的高考第一位女狀元,作文被登報語文差1分滿分,現今如何
    不過在1966年到1976年的這十年裡卻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中國的高考制度被迫終止,許多知青分子被迫下鄉,一度覺得自己看不到希望了。好在1977的時候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的高考時間並不是在夏天而是冬天。
  • 1977年高考恢復,李學紅憑作文「奮鬥的一年裡」,成為首位女狀元
    1977年夏天,正在田裡揮汗如雨的劉學紅聽見廣播中傳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我們國家決定自當年起恢復高考制度!當年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也許這個標題對於別人來說比較難,可對於在鄉下插隊、幹了近2年農活兒的劉學紅來說可是深感得心應手。她回想起知青生活的點點滴滴,揮筆洋洋灑灑寫下了一篇2000多字的作文,傾注了自己往日的真情實感,劉學紅那靈動的思維和滿腹的才學也在作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 高考恢復第1年北京高考女狀元:作文只被扣1分,登上人民日報
    直到1977年,這一年是給無數的學子帶來希望的一年沒有學上,又是女孩子,如果沒有1977年的高考,劉學紅一生都會留在那個貧窮的小山村。相夫教子,終此一生。感謝高考,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走進大世界。要知道這篇作文99分,只被扣了一分,而作文佔了全部分數的70%。劉學紅無疑成為了那年的高考文科狀元,那年北京文科並列狀元,還有一位男狀元。
  • 1977年恢復高考後首位女狀元,語文僅差一分滿分,如今怎樣了
    好在1977年,一切恢復照舊,高考制度恢復,廣大學子可以繼續在校學習。在這一年,首位女狀元出現了,僅差一分語文便可奪得滿分,如今這位女狀元生活怎樣呢?據統計,1977年全國就有1100多萬的學子參與高考, 雖然這個數字和現在的高考數字比起來是天壤之別,但是要知道當時全國人口也沒有那麼多。據山東77界考生回憶,當時他的縣城有90萬人口,但是走進考場的不超過50餘人,可見高考競爭環境的殘酷。可以說,從某個層面來講,當時的高考更加困難。狀元劉學紅便是在這樣殘酷的競爭情況下,語文僅一分之差考取滿分,勇奪第一。
  • 1977年,那位語文僅差1分滿分的高考女狀元,後來過得如何?
    不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我國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取消過高考,直到1977年才恢復。在高考恢復的那一年,文科狀元是來自農村的一名女青年,她的名字叫做劉學紅,而她的作文只差一分就拿到了滿分的高分。那麼,如今43年過去了,那個語文差一分就滿分的高考女狀元,後來怎麼樣了?
  •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位文科女狀元,考上北大,後來的人生有何改變?
    1977年,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難忘的年份,因為那年恢復了高考。許多貧困學生通過高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個恢復,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劉學紅是恢復高考後第一位文科女狀元,她的故事具有典型意義。在1977年之前,高考制度被中斷了長達10年之久。
  • 13年了,那個考語文不寫名、考英語睡覺的廣西狀元,現狀如何?
    導語:13年了,那個考語文不寫名、考英語睡覺的廣西狀元,現狀如何?大家都知道,高考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考上一個理想的學校。之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每一年都會有高考狀元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 各地高考狀元出爐 北京文科狀元作文批年輕人考公務員為謀功利
    文科頭名蔡雨玹 總分699分   昨日,北師大二附中文科實驗班高三9班的蔡雨玹以裸分699分摘得今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狀元,其中,語文142分,數學150分,英語135分,文綜272   調侃:自稱不是「學霸」是「學酥」   「沒有想過得狀元,模擬考試的成績差不多都是年級十名左右,自己的成績不算特別突出。」蔡雨玹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今天中午收到了成績簡訊提示,知道自己考了699分,但直到王校長給我打電話,我才知道自己是狀元。」   「我不是學霸,我是學酥。學酥就是看起來成塊兒,其實成渣。」
  • 77年高考第1位女狀元,語文差1分到100,43年過去了她怎麼樣了?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有大量考生報名,當時出現了高考第1位女狀元,語文差1分到100,43年過去了她怎麼樣了? 下鄉插隊陷入迷茫,高考恢復後努力備考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還曾走過不少的彎路。十年文革時期,文化知識被錯誤地批判了,學校教育也很難再繼續下去。
  • 1977年高考第1位女狀元,語文差一分滿分,她現在生活得怎麼樣?
    1977年高考恢復之後,求學成為了眾多人的出路,在高考中考得好,會為你的人生贏得一個更高的起點。雖然高考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是經過社會磨礪的人大多感覺到:高考確實是人生最好的出路。1977年,有一位叫劉學紅的人,成為了那一年的女狀元,也是自高考恢復以來第1位女狀元。
  • 1977年高考第一個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現在她過的如何
    當然,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狀元,女性跟男性相比較下來,似乎數量總不是很多,不過也有非常出色的人物,我們今天就要介紹一位。她是1977年高考的第一個女狀元,當時只是因為語文差了一分而已,不然就直接滿分,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1977年高考第一個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現在她過的如何?
    當然,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狀元,女性跟男性相比較下來,似乎數量總不是很多,不過也有非常出色的人物,我們今天就要介紹一位。她是1977年高考的第一個女狀元,當時只是因為語文差了一分而已,不然就直接滿分,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77年高考第1位女狀元,語文差1分考到100,如今她怎麼樣了?
    儘管在1977年,上山下鄉工作停止,然而廣大青年的人生出路卻還是只有高考一條。劉學紅:高考「女狀元」高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青春奮鬥歲月。1977年時,廢止了10年的高等學校入學招生考試恢復了。而這一年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難忘歲月。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意味著中國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