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拿車補邊享公車? 車改後領導該怎麼坐車

2020-12-22 煙臺大眾網

  新華網廣州4月3日電(「中國網事」記者葉前)3月31日,新華社新媒體專線播發《10人開會8個司機,一邊拿車補一邊享公車?》稿件,引起公眾對地方新一輪公車改革的熱議。

  當前,全國地方公車改革進入高潮。作為改革試驗區,廣東省內包括深圳在內的大部分城市已自行實施貨幣化改革,對照中央車改方案,這些城市除了必須按中央規定調整車補標準和車改範圍之外,其暴露出的三大亂象,值得各地在新一輪車改中嚴加防範。

  亂象一:「機動用車」變成領導「小車庫」 

  3月31日,深圳8個機關單位的10名幹部赴廣州參加監督重點跨市河流汙染整治工作座談會,記者在會議主辦單位的住房安排表上發現,深圳竟帶有8個司機。事後,與會的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辦公室主任李宇東向記者證實,這10個人中,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不在車改範圍,仍保留公車;2名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按規定自願選擇保留公車;其餘7人已按月領取公務交通補貼。多名幹部乘坐的是所在單位按規定保留的「機動用車」。

  按照深圳的車改,機關單位可以保留多少「機動用車」?50人以內的單位可保留1輛,50至200人保留2輛,200人以上的3輛;保留的機動用車必須是7座以上的商務車或中巴、大巴。

  按照中央部署,車改之後「保留用車」被限定為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符合規定的一線執法執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顯然,到廣州開會,不在「保留用車」的保障範圍之內,但深圳這些幹部很「機動」地動用了公車。

  長期關注公車改革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說,「機動用車」是一些地方車改中的過渡性做法,實際上等於給各單位領導「留了方便」。有網民稱,「機動機動,只為領導而動。」

  除了名稱各異的「機動用車」,深圳和全國大多已經先行實施車改的地方一樣,組建了機關公務用車服務中心(有的地方叫做機關車隊),各單位可臨時申請派車或租用。深圳市車改方案規定,機關車輛服務中心用車限定為:承擔市領導公務用車保障、市級退休領導公務用車保障、市直機關重大及特殊公務的用車保障等職能。

  顯然,到廣州開座談會不屬於上述用車範圍,但深圳7個既拿車補又坐公車的幹部中,李宇東與深圳市人大常委城建環資工委副主任劉定安仍然讓機關車輛服務中心派了公務車。

  記者採訪了解到,各地有關車輛服務中心車輛用途的規定與深圳大同小異。一些城市給各單位下達一定的車次或行駛裡程配額,比如一個月可以申請多少車次。但由於服務中心車輛充足,因此,用車單位申請時,服務中心只看有沒有剩餘配額,並不問用途。作為機關後勤部門,服務中心實際上也不可能履行監督用車單位的功能。車輛服務中心車輛管理問題便成了車改的「真空地帶」。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院長肖濱認為,車輛服務中心的車輛數量應有嚴格限制,同時用途也應作出限定,防止一些地方只是把原來分屬各機關單位的公車集中到一起,把單位公車變成服務中心公車,以此「應付改革」,結果拿著車補,公車照用。

  亂象二:下屬單位工作人員成私家司機 

  深圳「10人開會帶8個司機」事件中,深圳市龍華新區城市建設局副局長田暉南坐的私家車,但「司機」卻是其所在局下屬單位工作人員。田暉南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確實是安排了局下屬單位的一名工作人員給自己開車。因為忘記了要開會,直到會議前一天晚上8點接到會務組電話詢問是否已到廣州才想起。「看了下地址,我不太熟悉路,所以叫了同事幫忙開車。」

  當被問及這名工作人員離開是否會影響其本職工作,田暉南回應稱,開始以為是半天,到了才知道是一天。他確認,這名工作人員直到當天開完會再與他一起返回深圳。

  類似的情況其實不在少數。早已實施公車改革的惠州市一名科員告訴記者,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到縣鄉或者接待外來單位人員,給領導當司機的情況是常有的事。

相關焦點

  • 「車少了下鄉多了,車補還不夠油費!」關於車改,基層幹部有話說!
    半月談記者近期在貴州、雲南等地調研了解到,公車改革在具體落地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適感」,出行不方便、補貼報銷難、分配不公平等問題在基層表現突出。 車少了下鄉多了,車補不夠油費 「車改最大的好處是節約了開支,老百姓也覺得風氣正了。」
  • 江蘇車改公務人員車補初步確定 處級每人每月1040元 科級650元...
    現代快報訊 一場涉及江蘇各級黨政機關的公車改革,正在悄然進行中。   儘管江蘇車改的總體方案還未對外公布,但據可靠消息,省級機關已於本月先行實施車改。多名省直機關公務人員證實,單位車輛已封存,車補將於近期發放。   車改怎麼改?
  • 政解|22省份確定公車改革補貼標準 車改後公務員怎麼出行?
    目前,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車改已全面完成,多省份已基本完成省一級車改,且22地出臺了公車補貼標準。公車改革正在向情況更為複雜的地市推進。  基層車改推進情況不一  就公車改革的推進情況,記者昨日聯繫採訪了多地公務員。
  • 瀋陽公車改革:車補標準各區不同(圖)
    車窗外,一位司機一個勁的說「領導,我來停吧」,車窗內,於剛流了一腦門子的汗。最終,還是司機幫忙把車停好的,整個早晨這位司機專門幫助像於剛一樣開車還不太熟練的老幹部們停車。於剛的尷尬始於這次車改,專車取消了,專職司機也沒有了,十多年極少摸車的他被迫自己開車。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瀋陽市公車改革掀起了一股浪潮,大東區、于洪區、瀋北新區先後收繳了區內所有公車,對公車使用方式進行改革。
  • 多地完成省級車改 廳級幹部車補多為「頂格」
    王偉是重慶的一名基層法官,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縣裡法院如果在城區內送達文書需要乘坐公交,城區外的送達也要申請用車,「公車使用更加嚴格了」。車改後,王偉的工資裡每個月增加了300到400元的補貼。  去年12月初,中央車改辦負責人曾向媒體介紹,預計年底前近20個省份將完成省級機關車改。而與省級車改進展不同的是,記者了解到,目前車改在基層推進情況不一。
  • 公車改革再加速 市級機關事業單位車改啟動
    列入車改範圍的市級機關事業單位,都要成立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車改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處室及相關人員,摸清涉改人員、公務車輛、公車開支等基本情況,填報相關報表並於4月30日前報市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批准。車改單位在完成車輛上繳、駕駛員分流處置等工作後,於次月起向涉改人員發放用車補貼,6月底前完成市級機關公務用車改革。
  • 山東公車改革方案出臺 處級每月車補最高1040元
    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參加車改的機構共13887個參改人員共473141人  參改車輛共122870輛 涉改司勤人員共65091人  車改後 全省可減少公車62412輛壓減率達到50%以上  民革中央的一份提案曾指出,調查顯示,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
  • 「官車」司機和機關科員也「罵」車改
    編者按:  兩日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讀者對「公車司機來信」的關注和參與,公車改革能否姓「公」的專題討論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車改的直接利益直射者——公務員也參與進來發表看法,認為「車貼」不合理、不公平。同時,又有兩位公車司機進一步對車改的問題發表看法。
  • 2020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正式啟動,教師也期盼能享受車補
    那些體制內工作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作為「事業單位編制改革」中的最大群體之一——在編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在2020年裡這次公車改革收官之時,能否領到車補,成為了眾多教師的最大疑問!
  • 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壓減逾6成 29省份車改基本完成
    2016年2月,中央車改領導小組印發《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和《中央企業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正式啟動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  中央車改辦表示,爭取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中央企事業單位車改工作。2016年4月8日,中央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動員部署培訓會議召開,標誌著中央企事業單位車改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 四問省級機關車改:1720輛公車取消之後
    據測算,全省車改後年總支出(含保留車輛運行費、公務交通補貼、留用司勤人員支出等費用)要比車改前減少數億元,全省改革節支率預計在9%左右。省車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還有129輛取消公車未處置完,這些大多是警車,在相關手續辦理齊全後,將在最後一場省直公車拍賣會上拍賣。車改後如何公務出行?
  • 8省事業單位「車改」,4類人無「車補」,我能有嗎?
    8省事業單位「車改」,4類人無「車補」,我能有嗎?當下,教師比照公務員之所以工資收入有相當大的差距,無疑就是公務員有津補貼,其中,「車補」就是很重要的項目之一。2015年伊始,公務員以及參公單位啟動了「車改」,發放了500元/月~1300元/月不等的「車補」,著實令人羨慕不已。難怪許多人擠破腦袋爭當公務員呢?如今,公務員工資確實不是很高,有的甚至比我們教師低。
  • 國開行整改領導拿車補開公車
    (原標題:國開行整改領導拿車補開公車) 京華時報訊
  • 事業單位車改:七省率先落實,人均車補500元!教師也能領補貼?
    說到車補,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公務員。作為公職人員,公務員有很多的隱形福利,各種補貼津貼,在工作期間還可以享受車補。車補的標準大致如下: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為每人1300元/月,處級每人800元/月,科級及以下每人500元/月。這讓眾多事業單位人員羨慕不已。
  • 車改不能成為國企濫發補貼的「東風」
    總經理每月6800元,副總經理每月4800元,部門正職與副職每月分別為3600元、3200元……這並不是企業工資單,而是深圳一家國企近日出臺的公車改革補貼方案。該方案被不少網友戲稱為高於政府司局級標準的「最牛車補」。
  • 基層事業單位車改:即使發放補貼,這兩個行業也可能拿不到車補
    關於事業單位的車改,廣大的事業單位人員期盼已久,都希望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進行車改。但在公務員車改幾年之後,事業單位的車改卻遲遲不能落地,政策的導向一直不太明確。之前很多人都猜測,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之後,可能關於事業單位的車改應該有一個定論,但由於受疫情影響,事業單位的改革雖然在2020年勉強算是完成,但很多配套的政策其實並沒有出臺,所以車改依然沒有現出曙光。但最近,從山東和甘肅部分地方傳來好消息:這兩個地方已經試點從鄉鎮事業單位開始推進車改。
  • 車改前後司機的變化折射出什麼?
    後來,因城區擴建,領導家屬區被徵收拆遷,唐師傅、許科長和其他局領導一樣,得了好幾百萬元補償款。  再後來,嚴禁公款吃喝的規定出臺,唐師傅及時「轉型」,不再承包單位的飯店了。他在城區繁華地段買了兩間門面房,讓自己的老婆經營裝飾材料。前不久,我到他家的門市買了點油漆。唐師傅對我說,今年年初縣裡公車改革了,局長等領導都實行了車補,我的孩子又失業了。
  • 教師以及各個事業單位的職工即將享受車補,最低標準讓你驚喜!
    以前的公車使用漏洞百出,讓很多人有了可乘之機,從中大撈特撈,給國家財產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那個時候領導公車私用,隨便報銷費用,司機變相加油和惡意修車等等都在想著法子套取國家財產,肥了好多人,所以改革勢在必行!公務員的公車改革已經結束,他們是按照級別的高低相應的配發交通補貼,啥意思呢?
  • 公車改革亂象漸顯:下屬單位工作人員成私家司機
    3月31日,新華社新媒體專線播發《10人開會8個司機,一邊拿車補一邊享公車?》稿件,引起公眾對地方新一輪公車改革的熱議。  當前,全國地方公車改革進入高潮。作為改革試驗區,廣東省內包括深圳在內的大部分城市已自行實施貨幣化改革,對照中央車改方案,這些城市除了必須按中央規定調整車補標準和車改範圍之外,其暴露出的三大亂象,值得各地在新一輪車改中嚴加防範。
  • 鄭州現「共享按摩墊」,邊坐車邊按摩半小時8元
    邊坐車邊按摩——一種新的「共享經濟」形式出現在鄭州街頭。它的具體形式是:在計程車或者網約車或者旅遊大巴、長途大巴上,由一家科技公司提供按摩墊,安裝在乘客座椅上,乘客掃碼支付可以享受按摩。負責在河南等地區落地該項目的河南浩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浩海」)負責人李思振介紹,他們計劃在鄭州、洛陽等河南三四個城市安裝各類運營車輛2萬~3萬臺。該共享按摩墊的品牌名為「摩放」,其創始人向光耀是上海村尚科技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村尚」)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