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一批「丁克」已退休,沒有孩子的人生,真的很現實

2020-12-18 情感唐炮炮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也是他們未來的希望,每個孩子都是所在家庭生活的重心,享受著父母無私的愛與奉獻。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長大,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後,也會本能地將愛獻給自己的子女。在我們的傳統思想中,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很多人想要孩子其實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過去的人們認為結婚生子是人生自然而然的選擇。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觀念出現了很大的改變,生孩子不再被認為是一件必要的事,不少人結婚後都跟伴侶達成一致,選擇不要孩子。

那些自身具有生育能力卻選擇不要孩子的人被稱為「丁克」一族,在西方觀念的衝擊下,我國有部分人改變了傳統思想,大膽地選擇了「丁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許多人無法理解他們的選擇,也不敢想像他們的未來。轉眼我國的第一批「丁克」已經開始退休,沒有孩子的人生,真的很現實。

「丁克」一族選擇不要孩子的理由主要是不認同老一輩的觀點,他們覺得養孩子需要大筆金錢,還要消耗大量精力,一旦有了孩子,自己的生活就會失去自由,所以他們不願意將青春全部耗在孩子身上,選擇為自己而活。

有一些「丁克」人士並不是不喜歡小孩,只是覺得生養孩子責任太大,不僅需要給他們好的生活條件,還要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他們覺得自己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不願意讓孩子擁有不完美的人生,因此選擇不生育 。

這些「丁克」人士不要孩子的理由各不相同,也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在堅持下來「丁克」的人裡,有些人肆意地享受著沒有孩子的人生,在同齡人為孩子操心的時候專注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很滿意。

「丁克」是一個很難堅持的決定,有些人跟伴侶說好了不要孩子,卻在漫長的歲月中感到後悔,於是夫妻雙方因此決裂,甚至有人拋棄了伴侶,選擇跟他人生兒育女,給伴侶帶來了深深的傷害,讓人扼腕嘆息。

將「丁克」堅持下來的人中也有後悔的,他們大多是人到晚年,發現自己無依無靠,等到伴侶先一步去世,他們就失去了情感寄託和生活伴侶,生活陷入了困窘。

婚姻和生育說到底都是自己的事情,雖然有大批人不能認可「丁克」這種行為,但別人怎樣安排自己的人生我們無權幹涉,理應尊重別人的選擇。

選擇「丁克」就意味著要承受來自家庭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也需要自己經濟獨立,那些晚年感到後悔的「丁克」人士大都是因為沒有考慮好「丁克」的後果,因此大家在決定要不要孩子之前要仔細衡量,做出理智的決定。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批「丁克」族,退休後沒有娃的人怎麼樣了?太現實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雖然有很多的家庭都在追生二胎,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丁克」,因為生活和經濟的壓力、孩子的教育以及個人的追求等等。這我們不禁會想到:「丁克」真的好嗎?
  • 30年前第一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沒有孩子的他們,後悔了嗎
    於是在有關政策以及個人生育觀的影響之下,丁克家庭就此應運而生,當然這也是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產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原因之一。當時部分年輕人最先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同時也是走在思想最前沿的先驅,他們抗住來自社會與父母的壓力,從而成為丁克一員。
  • 第一批「丁克」家庭30年,沒有孩子的人生,晚年情況讓人唏噓
    「丁克」(DINK)這一概念傳入中國,是上世紀 80、90 年代,意思是家庭中有兩份收入(Double Income),但沒有孩子(No Kids)。這個概念受到很多高學歷、高收入家庭的熱捧,一度被視為新的婚姻潮流。
  •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開始退役,下半輩子沒有孩子是很現實的
    對許多有傳統觀念的人來說,孩子無疑是家庭的延續。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所以為了驗證沒有一個孩子還能快樂,很多人選擇成為「丁克家族」。作為我國首批丁克之一,現在已經進入花甲之年,那麼他們的生活現狀如何?「首批丁克」走進老年生活現狀首先,這對是丁克工薪階層的王叔叔和楊阿姨夫妻,讓我們回到王叔叔和楊阿姨都是公司的高級白領的時候。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正趕上一個好的環境,所以對他們來說,工作是生活的中心。當他們開始墜入愛河時,不管有沒有孩子,他們決定成為一對。
  • 首批「丁克」已退休,沒有兒孫的晚年感受如何?過來人:是真的爽
    2020-09-03 06:21:44 來源: 王炸說娛 舉報   在中國剛剛開始開放的時候
  • 一輩子丁克是什麼樣體驗?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你答案,很現實
    文 | 尼莫媽媽,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樸樹曾說:"養孩子真的是太辛苦了,不忍心生孩子,讓他來這個世界上受苦,吃垃圾食品,看垃圾劇,最重要的是沒有把握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人格健全的好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出了非常現實的答案,一起看看吧。第一位:"對於未來,我開始有些擔心"丁克確實讓我和丈夫享受了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減輕了我們的壓力,當別人為了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奔波時,我們卻清閒許多。
  • 一輩子不生孩子真的瀟灑嗎?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晚年,他們後悔嗎
    01第一批丁克族已經步入晚年,年輕時清閒,現如今過得怎麼樣了?近40年過去,社會風氣、人的思想,包括對新奇事物的包容度都有很大的改變,丁克現在成了見怪不怪的一件事,最早的一批丁克家庭算起來,也已步入晚年,年輕時清閒了幾十年的他們,現如今過得怎麼樣?有後悔不生孩子嗎?
  • 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後悔了嗎?
    丁克」,是英文簡稱DINK(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音譯,指夫妻雙方主動選擇不要孩子,用雙份收入充分享受二人世界。這一概念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到現在第一批丁克族已人到中年,於是網上開始有了這樣的話題討論:30年過去,中國第一批丁克後悔了嗎?
  • 第一批丁克現在怎麼樣了,沒孩子的陪伴,過來人這樣說
    這一概念是在我國的出現,是在上世紀八十年,逢嬉皮文化盛行,經濟大蕭條推動了這一社會趨勢,很多夫婦選擇晚生甚至徹底不要孩子。自這一概念出現在我國開始,第一批丁克差不多距現在有30多年了。這種理念跟傳宗接代的傳統想法相悖,致使丁克受到不少人非議。
  • 我國第一批「丁克家族」已進入晚年,他們後悔了嗎?過來人這樣說
    可在他退休後,很多人卻只關注他「無兒無女」的獨身生活,很多網友對他60歲還不結婚的做法,表示非常不理解。甚至有些戾氣很重的人,直接評論「不結婚生子的人都可以視為對國家沒有貢獻」。但如果只是因為沒有結婚生子,就對國家沒有貢獻,這種說法是不是太偏激了?
  • 一輩子沒有子女是什麼感受?第一批「丁克」步入晚年,現狀很揪心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代,如果沒有生下子嗣,那就是極為不孝的行為,因為這樣會斷了一個家族的香火,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不斷開放,很多夫婦開始加入「丁克家族」的大軍,「丁克家族」一詞源於歐洲,意為沒有孩子只過夫妻二人生活的家庭。
  • 年輕不養孩子,老了誰養老?第一批「丁克一族」,現在後悔了嗎?
    甚至還很佩服當時第一批勇於選擇丁克的那批文藝青年,當初他們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一直丁克下來呀!如今這一代思想開放的老丁克家庭也漸漸步入老年,那麼,步入老年的「鐵丁」們後悔了嗎?01對於老林來說,選擇丁克的前半輩子一點都不後悔,反而還沾沾自喜:因為沒有孩子,在人生的前50年當中,他跟老伴兩人過得十分瀟灑。
  • 我國首批「丁克夫妻」已到晚年,沒有兒孫的生活過得怎樣?很現實
    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模式,那就是「丁克」。「丁克一族」從上個世紀80年代,在中國悄然出現,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年,他們的隊伍也在逐漸壯大,目前已經超過了60萬人。或許很多人並不理解,他們明明具有生育能力,為什麼還要選擇「丁克」?
  • 中國首批丁克家庭退休進入晚年,知名主持人康輝痛心,老人們哭了
    現在丁克家庭已超過60多萬,而第一批丁克夫妻已經步入晚年生活,他們的思想有發生轉變嗎?他們後悔當初的丁克生活嗎?為了得到這個答案,還有人專門進行過採訪。採訪得知:有一些選擇丁克的家庭談到,雖然已經步入中晚年,但是生活條件還是相對不錯。但是談及孩子,有表示,沒有孩子相對來說有了很多自由,但是也少了很多的樂趣。
  • 第一批「丁克」夫妻已經老了,現狀如何
    二十年前第一次聽說「丁克」「朋克」這一類比較前衛的詞語。朋克能夠理解,一個人不喜歡社交,喜歡自己獨處著。但是丁克卻讓人很費力去理解,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逃不離生老病死,結婚然後生下屬於自己的後代延續自己的生命和意志,這是生物的本能。但是卻有一批夫妻選擇了結婚,但是不想要孩子。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已步入晚年,他們會不會後悔?
    三十幾年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入中國大地,西方的思想觀念也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其中就包括所謂的「丁克」思想,也就誕生了我國首批丁克家庭。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直譯過來就是夫妻雙份收入但沒有孩子的家庭,現在則普遍認為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的人群。
  • 沒有孩子,晚年將孤老終生?第一批「丁克族」現在後悔了嗎?
    到如今中國的第一批 「丁克一族」到現在已經開始步入中老年生涯了。 他們如今的生活如何?有沒有後悔自己當年做出的選擇呢? 有人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來聽聽第一批「丁克族」的心聲吧(以下人物均為化名)。
  •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以後就一定要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這樣的觀念影響著大部分國人。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的出現了一群"丁克",這個群體崇尚自由,不願意被外界的因素束縛自己,所以選擇了不要孩子。正因為這樣,這個群體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比較特殊的,有很多老人家都表示不理解。不少家庭的老人還因為兒女選擇了做丁克族,而與他們斷絕往來。然而,即便孤立無援,家人不理解,還是有很多比較有想法的人走上了丁克這條路。
  • 第一批丁克夫妻已進入晚年,沒孩子沒孫子的生活,是孤獨還是自由
    繼婚姻自由後,我們又逐漸在改革開放後完成了生育自由,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不生孩子,俗稱「丁克」,而當年走在時尚潮流前線的第一批丁克夫妻也即將步入晚年生活了,他們的未來究竟是自由還是孤獨呢?那麼丁克以後真正的人生又是怎麼樣的呢?
  • 第一批丁克家庭距今已經40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結局大多令人感慨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相比較於大多數家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家庭似乎並沒有這種困擾,這就是丁克家庭。丁克家庭從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在傳統的看法中,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似乎是理所應當的內容。而選擇丁克的夫妻則是將更多的重心向自己偏移。用他們的話說:他們不需要對別人負責,只需要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