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無兒無女是什麼感覺?第一批「丁克」夫妻已經老了,現狀如何

2020-12-18 維恩談情

二十年前第一次聽說「丁克」「朋克」這一類比較前衛的詞語。朋克能夠理解,一個人不喜歡社交,喜歡自己獨處著。但是丁克卻讓人很費力去理解,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逃不離生老病死,結婚然後生下屬於自己的後代延續自己的生命和意志,這是生物的本能。但是卻有一批夫妻選擇了結婚,但是不想要孩子。

以前人們是養兒防老,父親把孩子拉扯大,等自己老了沒有工作能力了,孩子會反哺父母孝敬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現代人能力強,年輕的時候可以多存錢,丁克一族根本不需要孩子來養老,他們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孩子身上,只想夫妻二人享受生活。

人的意志是會變化的,年輕時候的想法跟中老年時候的想法也許會不一致。一生無兒無女是什麼感覺?第一批「丁克」夫妻已經老了,看著別人家裡子孫繞膝,他們後悔了嗎。

黃先生50歲,結婚二十年,現在夫妻二人過著特別清靜的日子。

黃先生是很愛妻子的,當時追求她的時候,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黃先生跟妻子求婚的時候,妻子只提了一個要求,要是能答應就同意嫁給他。這個要求就是:結婚以後不要孩子。

黃先生一開始有些猶豫,但是他還是答應了,他其實是想要孩子的,他答應是指望妻子結婚以後能夠改變自己的丁克想法。

結婚以後,兩個人確實過了一段很快樂的時光,但是父母並不知道他們的約定,一個勁兒地催促他們要孩子。黃先生不堪壓力,跟妻子提過幾次要孩子的事情,結果都是不歡而散。

四十歲以後,黃先生再也沒有提過要孩子的事情了,因為身體不允許了,妻子年紀也大了,她也從來沒有改變過丁克的想法。

黃先生的妻子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女人,她就是單純地不喜歡孩子,不喜歡哭哭啼啼的小孩,她會害怕,也不知道具體原因,反正她就是不要孩子。

現在的黃先生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成家立業了,看看自己冷冷清清的家,確實有些後悔,但是木已成舟,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了。

黃先生想要孩子,但是妻子不想要,他為了心愛的妻子,妥協了,這算是為了愛情做出的一點犧牲吧。

時代在發展,人的思想越來越前衛,有的人連自己這輩子都不知道怎麼過下去,更不會想要下一代。丁克一族的人群在增長,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本來人口就不多,享樂主義盛行,不到一定年紀絕對不會要孩子的。

不要孩子有不要的好處:能夠有更多時間來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忙自己喜歡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活出自我。但是真正到了晚年,孤獨來襲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心裡沒有一絲絲後悔。

不要孩子引起的這些弊端,一定要清楚,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承受這些,才能做出丁克的決定。

一:斷香火也無所謂?

我們是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古代人呢最喜歡的就是家族人丁興旺。男人越有錢就有越多的配偶,孩子自然會多,這就是古代男人的成就感。

現在的人們依然需要有自己的孩子來延續香火,現在男女平等,無論男女只要有孩子,人生就沒有缺憾了。

如果你家裡沒有後代了,就容易被人在背後說閒話,說很難聽的話。有的夫妻自己能夠接受,但是他們的父母是不太容易接受的。因為這個問題,一定會跟父母產生一些矛盾。

二:晚年能否忍受那一份孤獨。

年輕的時候有朋友有親人,不會感到孤獨,沒事還可以到處去旅遊一番。

但是當一個人老了,父母和親人漸漸離開,朋友也越來越少,沒有兒女會不會感到孤獨。大家都知道親情是最讓人感到安慰的感情,骨子裡流淌著同樣的血液,彼此的信任比任何關係都要強。

三:周圍朋友都有孩子。

你身邊的朋友都有孩子了,他們聚在一起有一半的話題都是關於孩子的。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教育,孩子學習什麼興趣班了。如果你沒有孩子,就會跟朋友們缺少很多共同話題。無形中就會被孤立了,大家聚一起聊孩子的時候,你根本就插不上話。

選擇成為丁克一族,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自己,要獨自面對所有的質疑,要不停地向周圍的人解釋,要設限往後餘生的生活。

選擇是否要孩子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多方面考量,別等到後悔的時候想要孩子卻要不了,那就真的後悔莫及了。

話題:你能理解選擇丁克的人嗎,這究竟是不是自私享樂主義?

相關焦點

  •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怎樣?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怎樣?,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現狀吧! 羅先生和妻子一生無兒無女,現在已經80多歲的年齡了,羅先生表示:年輕的時候可能覺得沒什麼尤其是獨生子女丁克的,沒有孩子,當父母老去離開的時候,這個世界上可能就連一個有血緣關係的人都沒有了。
  •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了「丁克」一詞,有不少的國人開始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思想,加入到了「丁克一族」中來。那麼問題來了,很多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一生無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吧?如今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當回首往事時,提及起他們這一生無兒無女的生活時這些人又是否後悔過呢?他們的現狀又是如何的?
  • 無兒無女的婚姻,越老越悽涼?採訪三對丁克夫妻,聽聽他們怎麼說
    可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意識的開放,「丁克」這個詞也被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認可和採納。不同於多數老輩人養兒防老的觀念,在這些丁克夫妻眼裡,孩子更像是一種拖累和負擔。相比生兒育女,他們還是更想把時間精力都用在自己身上。
  • 一輩子沒有子女是什麼感受?第一批「丁克」步入晚年,現狀很揪心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代,如果沒有生下子嗣,那就是極為不孝的行為,因為這樣會斷了一個家族的香火,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不斷開放,很多夫婦開始加入「丁克家族」的大軍,「丁克家族」一詞源於歐洲,意為沒有孩子只過夫妻二人生活的家庭。
  • 一輩子不當媽啥感覺?第一批「女丁克」道出現狀,讓人心酸
    但是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和自我認知的不同,丁克家族越來越流行。有很多女性都認為,女人不應該是為生孩子而活得,因此選擇當起了丁克。一輩子不當媽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一輩子不當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自己不需要為孩子擔憂,為家庭煩惱,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 第一批丁克家庭距今已經40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結局大多令人感慨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相比較於大多數家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家庭似乎並沒有這種困擾,這就是丁克家庭。丁克家庭從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在傳統的看法中,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似乎是理所應當的內容。而選擇丁克的夫妻則是將更多的重心向自己偏移。用他們的話說:他們不需要對別人負責,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 「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70歲丁克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做「丁克」,婚後不要孩子。而不要孩子,夫妻倆可以過甜蜜的二人世界,還不用因為生育發愁,也不用被帶娃和教育所累,生活無壓力,平時還可以大手大腳花錢,日子過得相當瀟灑。但是,瀟灑過後,等到老了,錢花光了,身邊無兒無女,就顯得有些悽涼了。
  • 一生無子是怎樣的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雖然「丁克」這一觀念不被大眾所接受,但是在一些夫妻文化程度都較高的家庭裡卻比較盛行。因為他們的文化程度比較高,思想也比較多元化和先進,已經沒有那種固化的傳統觀念,認為不生孩子就會斷了自家香火。養孩子成本高在極其高壓的城市,例如北上廣深,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丁克」。在大城市,生活成本已經非常高了,然而工資又十分有限,甚至有連自己都養不活,又談何養育一個孩子呢?現代人想問題已經不像從前一樣片面,很多決定都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是何現狀?過來人:活出了想要的模樣
    現如今,距離第一波「丁克潮」已經過去了30多年,當初選擇丁克的那批人,如今是什麼樣的生活現狀?有沒有活出當初想要的模樣?夫妻二人渴望自由,不希望因為孩子的出生佔用掉自己年輕的時光,假期想去哪就去哪,不用考慮孩子,不會被孩子「拖累」。如今他們願望實現,幾乎走過了全球大部分城市,沒有「累贅」感覺自由瀟灑。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生沒有孩子的他們,現狀如何?
    「丁克」是指代擁有生育能力而不生孩子的家庭。在我國90年代初期「丁克」成為一種新的婚姻時尚,夫妻雙方出於對分娩的痛苦、人生意義的追尋、自由的嚮往等多種因素而選擇不生育。如今30多年過去了,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生沒有孩子的他們,現狀如何?在生活中面臨這些考驗,讓人感慨?
  • 無兒無女是什麼感受?「丁克族」的晚年,選擇怎樣的生活好?
    序言: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個單詞首字母D、I、N、K的組DINK的諧音。一生無子的人,生活中有什麼感覺?時至今日,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一、丁克是什麼意思?丁克,我們從英文單詞來解釋,它字面上大致意思是說:雙收入,沒有孩子。也就是一些有生育能力的人,卻選擇了不養孩子,並且堅持自己的選擇,認可這樣的生活方式。
  • 「在養老院被欺負」,丁克傳入我國30年,首批響應者現狀如何?
    成為丁克的首要標準:夫妻雙方選擇不生育,不以生育能力為轉移。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丁克」一詞如今的年輕人都不陌生,「丁克」最開始是流行於歐美、日本等地的一種生育理念,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後,引發劇烈社會反響。中國人普遍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丁克無疑對當時的人們造成巨大衝擊。
  • 丁克一族,年輕時的決定,老了會後悔嗎?
    丁克是從國外傳來的,是英文DINK的音譯,意思是夫妻雙方都有收入卻不要孩子,專心過有質量的,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社會在進步,人的思想也在改變,從質疑到認可,人們漸漸不再幹涉他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與他人無關,所以丁克不再被人帶著有色眼鏡來關注,也從另類轉化為普遍。丁克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因為生活壓力大,養娃成本高,望而卻步;有的是從小生活安逸,自己還是個沒長大的寶寶,如何承擔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有的是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不想因孩子降低了生活標準,也不想因為孩子阻礙了自己的發展前途。
  • 楊麗萍不婚不育引爭議,看看那些丁克女人的現狀,或許有了答案
    看看那些選擇了丁克的女人們,她們現如今過得怎麼樣了?或許我們會對這個問題該如何選擇有了更加明晰的答案。01堅守丁克信念,彼此忠誠,恩愛到白頭說丁克一族,大概我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於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了吧,這或許才是新中國最早的丁克族。
  •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開始退役,下半輩子沒有孩子是很現實的
    作為我國首批丁克之一,現在已經進入花甲之年,那麼他們的生活現狀如何?「首批丁克」走進老年生活現狀首先,這對是丁克工薪階層的王叔叔和楊阿姨夫妻,讓我們回到王叔叔和楊阿姨都是公司的高級白領的時候。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正趕上一個好的環境,所以對他們來說,工作是生活的中心。
  • 「30年前不生孩子,如今後悔」,首批丁克老去,現狀讓人心酸
    現狀很多年輕人都在考慮要不要做丁克家族,事實上丁克家庭在三十年前就出現了,如果首批丁克家庭也步入了晚年。那麼國內首批丁克家庭晚年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一、首批丁克老人現狀老楊年輕時為了事業,加上妻子也非常的忙碌,兩人都屬於知識分子,經濟條件也不錯。
  • 第一批丁克進入老年,越來越多人選擇丁克,為何不願意生娃
    人紅了之後就各種採訪,又有記者問李健為什麼不生孩子,李健說自己和老婆是堅決的丁克族,覺得沒有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自己的基因沒有什麼了不起,又不是什麼瀕臨滅絕的物種。指的是有雙份收入沒有孩子的家庭,丁克這個詞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的,到了2020年,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晚年。大多數這些丁克的生活就是悠哉地到處去旅遊,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畫畫,跳舞,下棋等等。生活過得簡單規律,甚至有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丁克老人,已經選擇好了自己養老的地方。現在也有很多養老的社區,一個月大幾萬塊,但是各方面的設施配備得很齊全。
  • 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晚年,他們後悔嗎
    丁克一族,說的是那些有生育能力卻自願不生孩子的夫妻,這類夫妻往往認為,照顧孩子太麻煩,而且還會給家庭帶來比較大的經濟壓力,不如兩夫妻過二人世界來得輕鬆。01第一批丁克族已經步入晚年,年輕時清閒,現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 第一批「丁克夫妻」已到晚年,他們後悔了嗎?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丁克族」多了起來,很多夫妻在婚後都不會選擇生孩子。最初時大家對丁克夫妻並不理解和認同,總認為這群人不負責任,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其的看法有所改變,不再將其視為「怪物」。只是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丁克夫妻年輕時愛自由,任性不要孩子,那到了晚年時是否會比較痛苦呢?
  • 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後悔了嗎?
    丁克」,是英文簡稱DINK(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音譯,指夫妻雙方主動選擇不要孩子,用雙份收入充分享受二人世界。這一概念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到現在第一批丁克族已人到中年,於是網上開始有了這樣的話題討論:30年過去,中國第一批丁克後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