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丁克」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的人群,這一詞彙興起很久,源於歐美,之後傳到中國。雖然「丁克」興起很久,但在中國仍不能被接受,認同度不高。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有些年輕人不想要孩子,選擇「丁克」,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同意,不會接受自家孩子斷了香火,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人接受。
為什麼會有人冒著大不孝的罵名堅持「丁克」呢?心理學家這樣分析。
文化水平的上升
社會快速發展,各種新舊事物相互碰撞。雖然「丁克」這一觀念不被大眾所接受,但是在一些夫妻文化程度都較高的家庭裡卻比較盛行。
因為他們的文化程度比較高,思想也比較多元化和先進,已經沒有那種固化的傳統觀念,認為不生孩子就會斷了自家香火。
養孩子成本高
在極其高壓的城市,例如北上廣深,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丁克」。在大城市,生活成本已經非常高了,然而工資又十分有限,甚至有連自己都養不活,又談何養育一個孩子呢?
現代人想問題已經不像從前一樣片面,很多決定都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
孕婦的營養費、生孩子時的手術費,生完後孩子的尿布奶粉等費用,加起來就已經不小了,還不談生病上學這些。
所以他們選擇不生孩子,不願意讓孩子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也不願意讓孩子到世界上來受苦。
實現自我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不論男性女性,都有很強的事業心。工作中的激烈競爭讓他們不敢鬆懈,生孩子無疑會讓他們分心。
首先,女性懷孕之後有待產期,這一段時間女性是不能接受高強度工作的,進程就會拖慢,也許你的位置就會被別人替代,所以這是他們不能容許的。
就像我國著名的舞蹈家楊麗萍,為了自己的舞蹈事業選擇不生孩子。生孩子對於女性的影響非常大,最明顯的就是身材變化。
對於一個舞蹈家來說,身材變樣當然不可以,為了能夠跳出輕盈靈動的感覺,舞者身姿非常重要。楊麗萍為了實現自我,放棄生孩子,其實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選擇「丁克」,一生無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國內最早一批選擇「丁克」的人群已經進入老年時期。過去幾十年裡沒有孩子,輕鬆自由,現在老了又是怎樣的感受?答案很現實。
晚年生活悽涼
我的身邊就有一位老去的「丁克族」,他告訴了我,他的故事。
曾先生老兩口相識相戀,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不要孩子。
這在他們那個年代是十分稀有的事情,兩邊的父母都不同意,甚至以死相逼,但他們兩人只想過二人世界,堅持不要孩子。
那時候,夫妻感情好得很,本以為會一直幸福下去,但是到兩人晚年,矛盾終於爆發,因為沒有孩子作為調劑,竟然走向了離婚。
這樣的結果讓人唏噓,曾老說他很後悔當初的選擇,年輕時不覺得,但是人老了,沒有孩子的陪伴,總會感到孤單。
等自己死去後,也沒有子孫給自己送葬,如果當初生下一個孩子,晚年生活就不至於這樣悲涼了。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答案,讓人不能忽略。
因此,在作出「丁克」的決定時,一定要三思後行,一定要充分了解弊端之後,再做出決定,不要等到老了再後悔,那時候可就來不及了。
當然,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決定,是兩人共同商量下來的結果,別人不能干涉什麼,只要能拋開世俗的眼光,彼此照顧,即使選擇「丁克」,兩個人也可以好好的,老去也不會後悔。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參考資料:Francis-Tan, Andrew and Mialon, Hugo M., 『A Diamond is Forever』 and Other Fairy Ta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dding Expenses and Marriage Duration (September 1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