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2021-01-10 有夢想的小沫汐

按照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而言,人們都是希望香火旺盛,後繼有人的,畢竟血脈的傳承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

尤其是在古代,子嗣延綿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哪怕是在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的那些年間,還是有不少的人東躲西藏偷偷的背著國家私自生育,有些人甚至為了生個孩子可以好幾年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現在開放了二胎政策之後更是有著不少的高齡產婦連三胎、四胎都誕下了,由此可見我國的傳統觀念是有多麼的根深蒂固了。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了「丁克」一詞,有不少的國人開始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思想,加入到了「丁克一族」中來。

那麼問題來了,很多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一生無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吧?

如今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當回首往事時,提及起他們這一生無兒無女的生活時這些人又是否後悔過呢?他們的現狀又是如何的?

NO.1

盧先生:我曾經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了成為「丁克一族」,本以為可以和妻子一起幸福的度過二人世界。可是日子長了,我漸漸發現,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時常吵架,因為生命中只有彼此沒有孩子作為調和劑將我們連接起來,總有一天也是會厭倦的。

因為沒有孩子,年紀越大我越會想,待我百年之後還會有人來給我掃墓嗎?估計連個給我養老送終的人都沒有吧?一想到那後繼無人的情景我就時常會把氣撒在妻子的身上,導致了我們之間漸行漸遠,最後我們彼此也是相看兩相厭了,只能和平的結束了這段婚姻。

從盧先生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

如果當初盧先生和妻子正常的結婚生子,可能他們的愛情會是另一種不一樣的結局吧。

因為沒有孩子,他們錯過了正常人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錯過了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場景。

人生中若是少了這麼一段過程,就很難成為一個完整的家庭,畢竟一個家庭裡如果沒有孩子,便會少了很多的樂趣,不僅血脈無法得到傳承,夫妻間的感情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受到影響。

NO.2

陳女士:當初之所以會選擇做一名「丁克」,是因為我在上一段婚姻裡受到了傷害。當時前夫完全就把我當成了一個生育孩子的工具,你知道我們那個年代是很封建傳統的,女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位。

但是我偏偏又是一個喜歡西方文化的新時代女性,所以為了追求我想要的公平和自由,我選擇了跟前夫離婚,嫁給了現在這個跟我一樣有著開放思想的老公。

本來我以為我一生都會很幸福,因為我覺得我跟我老公一直都是志同道合無話不說的那種,可以說是找到了自己一輩子的靈魂伴侶了。

可是到了晚年,我漸漸發現,沒有孩子的我似乎就像是少了點什麼一樣,整個人生都是殘缺的。

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家人母慈子孝的樣子,我難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些缺憾。

雖然我和老公之間的感情始終沒變,但是我們之間的親情並不是血脈相連的那種,也永遠不可能變成那種。

因為我的父母也很早就離開我了,我真的渴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血脈相連的親人,可是當我明白這回事時已經遲了,後悔也沒用了。

陳女士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了,夫妻始終是夫妻,哪怕再親密再相愛,始終都不能完全替代孩子在一個女人心目中的位置。

母性是一個女人與生俱來的東西,愛情和母愛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情,如果沒有孩子,你可能就會失去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兄弟之外唯一與你血脈相連的人。

NO.3

吳先生:我是一個愛玩的浪子,自然,孩子什麼的我當初從未想過留下。如果女友懷孕了我一般都會讓她們打掉,如果想和我交往那麼就必須接受我的「丁克思想」,因為我覺得婚姻不過是一張紙罷了,同時我更不想讓那些女人用孩子來捆綁住我,我本以為這樣可以活得很瀟灑自在。

可是直到現在,我的身邊空無一人,也沒有了年輕的資本,想找個人過日子結婚生孩子都找不到了。我的名聲也臭了,所有人都對我指手畫腳、評頭論足的,我都要瘋了!我討厭朋友們甚至是親人用那種異樣的眼光看著我。

以前我覺得跟別人與眾不同的我很帥,現在我才發現那都是扯淡!我在別人眼裡就是個格格不入的怪物,我真的不想再聽到那些流言蜚語了,搞得我「丁克」就跟我有罪似的,早知道當初就讓她把孩子生下來了,起碼還有個人陪我說說話。

吳先生這悲催的一生更是證明了擁有一個孩子的重要性,可能你年輕的時候會特別愛玩,收不了心、嚮往自由。

但是終究會有那麼一天,你玩夠了,玩累了,想安穩下來時,你會發現你連個最終的歸宿都沒有,就像是一個沒有家的遊子,一生都漂泊在外......

看著身邊的人紛紛都結婚生子了,只有你一直都是一個人,還要去承受那些外界的輿論壓力和世俗的眼光,想想都覺得累。

以上說了那麼多,還是希望小夥伴們對「丁克夫妻」這件事情可以反覆思量,再三斟酌一番,不要一時覺得這是一件很潮流很有個性的事情就衝動的替自己的一生做了決定,最後落得個老無所依、晚景悽涼,抱憾終身的下場,也是令人唏噓不已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小編也不想左右你們什麼,只是給出自己適當的建議,至於如何抉擇,還是得看你們自己。

希望你不要一直都在流浪,從未見過海洋,只願你晚年安穩,不留遺憾,時光對你溫柔以待~

(我是小沫汐,喜歡我的朋友們可以點個關注哦,感謝遇見,謝謝你們能夠看完我的文章,麼麼噠)

相關焦點

  •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怎樣?
    ——雨果 孩子,最近提到這個詞,我的嘴角就會不自覺的上揚,相信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人也是這樣的感覺吧。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上的天使,他們在天上看了好久、挑了好久,最後選擇了你當他的爸爸或者是媽媽,這樣的寶寶,怎麼能不愛?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生沒有孩子的他們,現狀如何?
    這其中第一條是多數人不能接受的,因為傳統的生育觀念認為「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優生優育」、「丁克族」逐漸成為年輕人嚮往的生活。「丁克」是指代擁有生育能力而不生孩子的家庭。在我國90年代初期「丁克」成為一種新的婚姻時尚,夫妻雙方出於對分娩的痛苦、人生意義的追尋、自由的嚮往等多種因素而選擇不生育。
  • 一生無子是怎樣的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有些年輕人不想要孩子,選擇「丁克」,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同意,不會接受自家孩子斷了香火,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人接受。為什麼會有人冒著大不孝的罵名堅持「丁克」呢?心理學家這樣分析。
  • 一輩子都無子女是啥感受?國內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現在很多夫妻都選擇了當"丁克族"。一輩子都無子女是啥感受?國內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呢?接下來將為大家一一揭曉。案例池爺爺和池奶奶就是國內第一批"丁克族",據知情人描述。早年,池奶奶因為身體緣故而懷不上孩子,而池爺爺也表示他並不喜歡孩子,所以他們兩人便當起了丁克族。
  •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如今狀況
    人們認為:「一生都沒有孩子?這太奇怪了!」但如今,隨著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並且第一批丁克族也步入了中年,大眾對「丁克」的看法也有了轉變。朋友小王夫婦便是一對丁克夫妻。他們結婚時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當時的「潮流青年」,他們一直堅持著丁克的想法。同時,這種想法也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在父母輩看來,「生孩子」應該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 一輩子不要孩子,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國內第一批沒有後代的「丁克族」已經道路晚年,現在生活怎樣由於我國的文化傳統的影響,我們認為沒有後代就是最大的不孝,由於在父輩母輩那裡很難讓他們接受自己家的香火斷續的事實。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轉變,很多年輕人都在嘗試不生孩子,做一個丁克族。
  • 無兒無女是什麼感受?「丁克族」的晚年,選擇怎樣的生活好?
    一生無子的人,生活中有什麼感覺?時至今日,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一、丁克是什麼意思?丁克,我們從英文單詞來解釋,它字面上大致意思是說:雙收入,沒有孩子。也就是一些有生育能力的人,卻選擇了不養孩子,並且堅持自己的選擇,認可這樣的生活方式。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會不會後悔當初選擇?過來人說出心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丁克族」在我國出現已經過了幾十年了,第一批選擇做丁克族的人也大都進入晚年了 。01中國第一批「丁克族」,到了晚年有人會後悔嗎?過來人自訴經歷趙爺爺是恢復高考第一批的大學生,當年考上大學後認識了一生的伴侶陳奶奶,兩人都有好多認同感和話題,在對待家庭和孩子方面也是一樣,共同選擇了做丁克族。一方面他們家裡都是有很多個子女,家裡不愁沒有孫子;另一方面他們有更高的追求。
  • 國內第一批「丁克人」已步入晚年,如今大多這種結局,很少有例外
    前言丁克這一概念是從八十年代傳進國內的,丁克是指能夠正常生育的夫妻選擇不生小孩的統稱,在國內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批人,由於接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影響,都選擇了加入丁克的隊伍,由於社會壓力的增大,很多人都開始意識到生養一個孩子,所要付出的精力和成本都太大,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要養大一個孩子十分的困難,因此很多夫妻在婚前或者婚後都會商量著不生孩子,這樣既不會讓孩子跟著受罪,也會讓他們有了更多的二人空間
  • 第一批丁克族現狀怎麼樣了?超一半人表示:後悔當時的自私
    很多人都不太想要孩子,但就是怕以後後悔,晚年悽涼。這一點,其實看看第一批丁克族的現狀就知道了。勇做第一批丁克族,如今生活怎麼樣了?其實各有各的活法樓下的馮阿姨和老伴是當初第一批丁克族,年輕的時候也有過一段相當精彩的歲月。馮阿姨和老伴當初一個是學音樂的,一個是學美術的,曾經去國外留洋,接受過新思想的洗禮,思想比較開放。
  • 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後悔了嗎
    文|啞鈴媽媽「丁克」是什麼?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譯,意思是家庭雙收入卻選擇不要孩子。這些人他們本身具有生育能力但是卻選擇不生育。周圍的人時常對於他們夫妻不肯生孩子,存在非議,有許多人說:「什麼不想生孩子,肯定是生不出來啦!」對於外人的指指點點,劉大姐夫妻倆之前倒是看得很開。年輕的時候,別人在忙著生孩子。劉大姐已經升職到了公司的管理階層,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你在輔導孩子做功課焦頭爛額,她卻在瑞士滑雪度假。
  • 中國首批「丁克族」已步入晚年,瀟灑了半生的他們現狀如何
    當媽有點歪,育兒非常正(文|歪媽)「丁克」的思想觀念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再我們國內流行的,現在距離首批「丁克族」已經30年左右了,他們的人生也開始步入晚年,那麼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有網友認為「丁克族」一時瀟灑了老了就後悔,也有網友認為丁克家庭和普通家庭也沒什麼兩樣,反而還多了自由。那麼,他們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
  • 第一批老年丁克族,你們的晚年幸福嗎?終生無子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終生無子是一種什麼生活?中國的第一批丁克家族,如今已經進入了中老年階段,回首人生來時之路,這一輩子沒有孩子,只有伴侶和父母的日子,是怎麼走過來的呢?現實的生活,或許讓人很崩潰。現在,夫妻倆迎來了老年時光,遇到問題他們及時溝通,相伴相守,退休後兩人分別被返聘到學校繼續教書育人,既忙碌又充實,閒暇時間兩人結伴遊覽國內外的名勝風景,不亦樂乎,方教授說:只要我們兩人有足夠的愛和寬鬆,理解和支持,那麼每一天都是歲月靜好。
  • 一輩子不當媽是什麼感覺?第一批「女丁克」已步入晚年,現狀揪心
    那麼對於丁克女來說,一輩子不當媽媽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晚年的光景又是怎樣的呢?案例鄰居劉奶奶就是典型的丁克族,當年她是一位文藝知青,丈夫是留洋歸來的老師,兩人一見鍾情,開始了一段純粹而簡單的愛情,他們崇尚西方自由式的戀愛婚姻模式,而且對當時興起的丁克文明非常認同,所以相約兩人一輩子只過二人世界。
  • 一輩子不當媽媽,是一種什麼感受?步入晚年的丁克族說出現狀
    不過近幾十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在中國也出現了這麼一批丁克族。其實生不生娃,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對與錯,人的想法和觀念不同,自然選擇的生活不同。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人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對他們也是褒貶不一。丁克的夫妻,相較於生兒育女的夫妻,多了屬於自己的空暇時間,生活壓力小,更不用幫子女帶孩子。不過丁克夫妻的晚年生活,真的活得如他們想的那樣瀟灑嗎?
  • 丁克族,靠什麼養活晚年?很多人說:這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
    關於丁克族一詞,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這個詞是舶來品,從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原來的意思是「丁克族」(雙份收入,無子女),由國人使用首字母「DINK」,後又改為「丁克族」,後來為了省事而改為漢語拼音,即我們現在所說的「丁克族」。
  • 沒有孩子,晚年將孤老終生?第一批「丁克族」現在後悔了嗎?
    我國最早有「丁克」意識是在20世紀80年代,現在已經有近40年了,也就是說丁克族年齡差不多已經60歲了,甚至有更大年齡的。 到如今中國的第一批 「丁克一族」到現在已經開始步入中老年生涯了。 他們如今的生活如何?有沒有後悔自己當年做出的選擇呢?
  • 第一批丁克族後悔了嗎?
    這一概念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到現在第一批丁克族已人到中年,於是網上開始有了這樣的話題討論:30年過去,中國第一批丁克後悔了嗎?因為丁克是一種「反常規」操作,當事人隨時要準備接受旁人的詢問和勸說,甚至自己的想法也有可能出現反覆。討論丁克族是否會後悔,得先看他們當初選擇丁克的原因。他們為何會選擇丁克?丁克族其實有主動和被動之分。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你答案,很現實
    對於現在很多"丁克族"而言,這一個選擇能夠減少很多的束縛,讓他們從此快意人生,無拘無束,而且夫妻永遠處於浪漫的二人世界中。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出了非常現實的答案,一起看看吧。第一位:"對於未來,我開始有些擔心"丁克確實讓我和丈夫享受了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減輕了我們的壓力,當別人為了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奔波時,我們卻清閒許多。
  •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以後就一定要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這樣的觀念影響著大部分國人。不少家庭的老人還因為兒女選擇了做丁克族,而與他們斷絕往來。然而,即便孤立無援,家人不理解,還是有很多比較有想法的人走上了丁克這條路。其實這個群體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如今首批"丁克"已經步入往年,他們後悔了嗎?現在生活得如何?聽聽過來人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