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老年丁克族,你們的晚年幸福嗎?終生無子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2021-01-09 聊人間百態

相信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丁克就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或因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受教育程度的影響,社會上湧現了一大批丁克家庭,雖然大家都了解丁克是怎麼一回事,但普通大眾對丁克還是不認同和接受的。尤其是老一輩的人,無法接受自己家的香火從此煙消雲散。

終生無子是一種什麼生活?中國的第一批丁克家族,如今已經進入了中老年階段,回首人生來時之路,這一輩子沒有孩子,只有伴侶和父母的日子,是怎麼走過來的呢?現實的生活,或許讓人很崩潰。

01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還是想要個孩子

王先生和孫女士都是60年代出生的,兩人是自由戀愛,愛情長跑五年後結合在一起,婚後,家裡的老人都催著小兩口要個孩子,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夫妻倆異口同聲堅定的說:我們只要兩人世界,堅決不要孩子!

這個決定震驚了雙方各自的家庭,在相對保守的80年代,這無疑是一枚重量級炸彈,讓兩邊的父母回不過神,開始大家以為只是小兩口感情太好,想多享受幾年的兩人世界,只要加以勸說引導,最終還是會要個孩子的,於是兩方家庭拉鋸戰一樣的各種勸說、教育,旁敲側擊,施加壓力,各種軟硬兼施的方法用過後,他們絕望地發現,夫妻雙方真的是下定決心丁克到底了。

讓人遺憾的是,這對感情堅如磐石的夫妻,婚姻的旅程卻沒有攜手走到終點。

夫妻兩人愉快地度過了青年和中年的時光,隨著晚年階段的來臨,他們各自退休了,朝夕相處,終日兩兩相對,摩擦開始多了起來,瑣事開始計較了起來,吵吵鬧鬧成了家常便飯,兩人最嚴重的一次爭吵,使王先生提出了離婚。

過程是曲折的,結果大家也不想去討論,只是問及王先生當初堅決不要孩子的選擇時,他沉默了許久,空寂的他坐在沙發上說:「各有利弊吧,有快樂自由、也有羨慕期望。如果時間能倒流,我還是想要個孩子。」

這流露真情的回答,讓很多人感嘆不已,可人生旅途的岔路口是自己選擇的,只能堅持走下去,後悔與否,亦無用了。

02歲月靜好,恩愛如初

方教授和妻子李女士現如今已經退休了,他們都是學校的老師,妻子酷愛藝術,還喜歡運動,每年都會和方教授一起去滑雪,還經常參加民間組織的馬拉松長跑,去歌劇院聽歌劇。方教授很愛自己的妻子,年輕時候的方教授,覺得孩子的誕生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特別是教育孩子成長,他怕自己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加上看到妻子對生育有很大的恐懼,於是和妻子溝通後,就決定不要孩子,他們成為了丁克家庭。

現在,夫妻倆迎來了老年時光,遇到問題他們及時溝通,相伴相守,退休後兩人分別被返聘到學校繼續教書育人,既忙碌又充實,閒暇時間兩人結伴遊覽國內外的名勝風景,不亦樂乎,方教授說:只要我們兩人有足夠的愛和寬鬆,理解和支持,那麼每一天都是歲月靜好。

0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說這句話時,錢先生已經65歲了。

錢先生和妻子年輕氣盛時做的決定,八頭牛也拉不回來,雙方父母的撕心裂肺,百般鬧騰從他們眼裡就是鬧劇,他們依舊獨立獨行。四十歲時,錢先生的婚姻生活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磨光了稜角,他開始覺得,也許要一個孩子會讓生活變得有一些希望。但妻子不肯妥協,隨後這個想法被他深深地掩埋在了心底。

妻子的突然離世,讓錢先生心痛不已,逐漸演變成手足無措,到現在,錢先生更多的感覺是孤獨和愧疚,孤獨的是錢先生永遠無法體驗到生命的成長和延續,父母和愛人離開了,只剩下自己在世上生活,愧疚的是父母期盼後代一輩子,作為獨子的錢先生就讓父母等一輩子,臨終也沒能見到自己有後,一想到這裡,錢先生就扎心。

丁克是你自己的選擇,無關對錯,只要你認為能承受得起。

網絡有一股聲音,認為丁克群是自私的一群,只為準求自己的自由快樂,不用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束縛」,也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其實這和品質無關,只是人的三觀不同,所以選擇不同。年輕的人沒有經歷過中年人的酸甜苦辣,做決定難免不夠成熟,但是只要最終做了決定,就要為自己的人生和伴侶負責,要承受得起晚年的可能而來的孤獨和寂寞。同樣,生而不養,生而不教,還不如不生。不管你支持還是反對丁克,都希望大家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和人生。

相關焦點

  •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怎樣?
    ——雨果 孩子,最近提到這個詞,我的嘴角就會不自覺的上揚,相信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人也是這樣的感覺吧。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上的天使,他們在天上看了好久、挑了好久,最後選擇了你當他的爸爸或者是媽媽,這樣的寶寶,怎麼能不愛?
  • 一生無子是怎樣的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有些年輕人不想要孩子,選擇「丁克」,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同意,不會接受自家孩子斷了香火,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人接受。為什麼會有人冒著大不孝的罵名堅持「丁克」呢?心理學家這樣分析。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生沒有孩子的他們,現狀如何?
    這其中第一條是多數人不能接受的,因為傳統的生育觀念認為「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優生優育」、「丁克族」逐漸成為年輕人嚮往的生活。「丁克」是指代擁有生育能力而不生孩子的家庭。在我國90年代初期「丁克」成為一種新的婚姻時尚,夫妻雙方出於對分娩的痛苦、人生意義的追尋、自由的嚮往等多種因素而選擇不生育。
  •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那麼問題來了,很多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一生無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吧?如今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當回首往事時,提及起他們這一生無兒無女的生活時這些人又是否後悔過呢?他們的現狀又是如何的?NO.1 盧先生:我曾經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了成為「丁克一族」,本以為可以和妻子一起幸福的度過二人世界。
  • 「丁克族」的晚年,選擇怎樣的生活好?
    一生無子的人,生活中有什麼感覺?時至今日,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一、丁克是什麼意思?丁克,我們從英文單詞來解釋,它字面上大致意思是說:雙收入,沒有孩子。也就是一些有生育能力的人,卻選擇了不養孩子,並且堅持自己的選擇,認可這樣的生活方式。
  • 沒有孩子,晚年將孤老終生?第一批「丁克族」現在後悔了嗎?
    夫妻主張幸福自由的生活,過有品質的二人生活,擺脫傳統婚姻生活,不再為了結婚而必須做到傳宗接代。 我國最早有「丁克」意識是在20世紀80年代,現在已經有近40年了,也就是說丁克族年齡差不多已經60歲了,甚至有更大年齡的。
  • 一輩子不要孩子,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國內第一批沒有後代的「丁克族」已經道路晚年,現在生活怎樣由於我國的文化傳統的影響,我們認為沒有後代就是最大的不孝,由於在父輩母輩那裡很難讓他們接受自己家的香火斷續的事實。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轉變,很多年輕人都在嘗試不生孩子,做一個丁克族。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會不會後悔當初選擇?過來人說出心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丁克族」在我國出現已經過了幾十年了,第一批選擇做丁克族的人也大都進入晚年了 。01中國第一批「丁克族」,到了晚年有人會後悔嗎?過來人自訴經歷趙爺爺是恢復高考第一批的大學生,當年考上大學後認識了一生的伴侶陳奶奶,兩人都有好多認同感和話題,在對待家庭和孩子方面也是一樣,共同選擇了做丁克族。一方面他們家裡都是有很多個子女,家裡不愁沒有孫子;另一方面他們有更高的追求。
  • 一輩子丁克是什麼樣體驗?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你答案,很現實
    對於現在很多"丁克族"而言,這一個選擇能夠減少很多的束縛,讓他們從此快意人生,無拘無束,而且夫妻永遠處於浪漫的二人世界中。那麼一輩子丁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出了非常現實的答案,一起看看吧。第一位:"對於未來,我開始有些擔心"丁克確實讓我和丈夫享受了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減輕了我們的壓力,當別人為了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奔波時,我們卻清閒許多。
  • 人老了卻沒生一個娃真的瀟灑嗎?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後悔了嗎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人一定要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養兒才能防老,多子才能多福。現在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人口出生率依然是不斷下滑的狀態。很多年輕人,一胎都不想養,更不要說生二胎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正在悄悄地改變了我們的思想觀念呢?
  • 「丁克族」年輕時不生孩子,老了會後悔嗎?過來人的回答令人唏噓
    幾十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了一批「丁克族」,這些人是打算一輩子都不生娃的,別人用來養娃的錢,丁克族們都用來自我享受了,有的還有些「憂患意識」,將積蓄存了下來,留待自己晚年的時候養老。那麼,幾十年過去了,那些第一批「丁克族」,他們是否後悔了呢?
  • 丁克族,靠什麼養活晚年?很多人說:這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
    關於丁克族一詞,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這個詞是舶來品,從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原來的意思是「丁克族」(雙份收入,無子女),由國人使用首字母「DINK」,後又改為「丁克族」,後來為了省事而改為漢語拼音,即我們現在所說的「丁克族」。
  • 一生無子是什麼感覺?國內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如今狀況
    但如今,隨著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並且第一批丁克族也步入了中年,大眾對「丁克」的看法也有了轉變。朋友小王夫婦便是一對丁克夫妻。他們結婚時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當時的「潮流青年」,他們一直堅持著丁克的想法。同時,這種想法也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在父母輩看來,「生孩子」應該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 第一批「丁克」家庭30年,沒有孩子的人生,晚年情況讓人唏噓
    如今30年過去,第一批丁克已步入晚年,他們究竟過得怎樣?是過著羨煞旁人的自由生活,還是悔不當初?王大爺,70歲我今年70歲,年輕的時候要拼事業,所以和老伴商量著晚一些再要孩子。但是等我倆終於有時間閒下來的時候,已經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出於對老伴身體的考了吧,我們決定做丁克。
  • 第一批丁克族現狀怎麼樣了?超一半人表示:後悔當時的自私
    很多人都不太想要孩子,但就是怕以後後悔,晚年悽涼。這一點,其實看看第一批丁克族的現狀就知道了。勇做第一批丁克族,如今生活怎麼樣了?其實各有各的活法樓下的馮阿姨和老伴是當初第一批丁克族,年輕的時候也有過一段相當精彩的歲月。馮阿姨和老伴當初一個是學音樂的,一個是學美術的,曾經去國外留洋,接受過新思想的洗禮,思想比較開放。
  •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以後就一定要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這樣的觀念影響著大部分國人。不少家庭的老人還因為兒女選擇了做丁克族,而與他們斷絕往來。然而,即便孤立無援,家人不理解,還是有很多比較有想法的人走上了丁克這條路。其實這個群體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如今首批"丁克"已經步入往年,他們後悔了嗎?現在生活得如何?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第一批不生孩子的「女丁克」,一輩子當不了媽媽,她們後悔了嗎?
    第一批不生孩子的女丁克,她們一輩子當不成媽媽,最後她們後悔了嗎?案例蓉蓉便是第一批女丁克之一。她和她老公都不太喜歡孩子,所以他們結婚了後,便達成了共識:結婚以後不生孩子,把養孩子的錢拿去養老,自由享受二人世界。於是,她和老公一起努力工作賺錢。然後每年他們都會去一個地方旅遊。
  • 一輩子都無子女是啥感受?國內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現在很多夫妻都選擇了當"丁克族"。一輩子都無子女是啥感受?國內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呢?接下來將為大家一一揭曉。案例池爺爺和池奶奶就是國內第一批"丁克族",據知情人描述。早年,池奶奶因為身體緣故而懷不上孩子,而池爺爺也表示他並不喜歡孩子,所以他們兩人便當起了丁克族。
  • 步入晚年的丁克族說出現狀
    不過近幾十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在中國也出現了這麼一批丁克族。其實生不生娃,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對與錯,人的想法和觀念不同,自然選擇的生活不同。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人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對他們也是褒貶不一。丁克的夫妻,相較於生兒育女的夫妻,多了屬於自己的空暇時間,生活壓力小,更不用幫子女帶孩子。不過丁克夫妻的晚年生活,真的活得如他們想的那樣瀟灑嗎?
  • 丁克族晚年遭罪?這種說法並不準確,「自私」的丁克族也存在樂趣
    有句古話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這句話似乎現在很多人都視而不見。有這麼樣一群人,丁克族。就是指雙方都有健全的生育能力,但是卻不要寶寶。同時,這批人也是遭到廣大同胞的責罵。有說他們不負責任,有說他們不孝順父母,還有的說他們沒有道德底線。更多的聲音是覺得他們晚年會遭罪,沒有膝下兒孫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