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了一批「丁克族」,這些人是打算一輩子都不生娃的,別人用來養娃的錢,丁克族們都用來自我享受了,有的還有些「憂患意識」,將積蓄存了下來,留待自己晚年的時候養老。那麼,幾十年過去了,那些第一批「丁克族」,他們是否後悔了呢?
魏女士和丈夫的理念不謀而合,兩人當初都不想要孩子,因為相同的理念,兩人結為了夫妻。這麼多年過去了,兩人都老了,身邊依然空蕩蕩的,沒有一個晚輩。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夫妻倆過的是很瀟灑地,每天無憂無慮,一放假就去外面旅遊度假,身邊的朋友都羨慕壞了。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魏女士卻有了孤單的感覺。夫妻倆之間愛情淡了,親情多了,這時候就羨慕起有孩子的家庭了。
身邊的朋友,有了子女,有了孫子孫女,雖然忙碌了大半輩子,人也蒼老了不少,可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臉上都是滿滿的笑容。
而魏女士夫妻倆,工作完回到家,只有冷冰冰的屋子,偌大的屋子只有兩個人,太冷清了。直到這時,魏女士才有了後悔的感覺,如果能再選擇一次,她寧願辛苦一點養孩子,也要讓自己的晚年幸福一些,想想真令人唏噓。
「丁克族」的晚年是什麼樣子的?
1、冷冷清清
有的人年輕的時候不想要孩子,等自己老了,就開始後悔了。這些當初堅持「丁克」的父母,因為老了的時候,身邊只有配偶,所以內心會格外地孤寂,生活上也冷冷清清的。這些受不了孤獨的人,基本上都後悔了。
2、依舊瀟灑
還有一部分丁克族,真的瀟灑了一輩子,快活了一輩子,真的令人感慨!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年輕時堅持丁克,幾十年過來了,依舊沒有一點後悔,因為他們已經將自己的晚年安排得明明白白了,存下足夠的錢,選擇優質的養老院,幸福地過完自己的一生。這種精神,想想還真的讓人佩服呢!
3、兒女繞膝
還有一部分「丁克族」,屬於「半路回頭」型的,也就是剛開始不打算要孩子,過個幾年十幾年之後,突然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也幸好夫妻倆還有生育能力,於是,兩人順理成章有了自己的寶寶。
這些父母老了,身邊有兒有女,還有孫子孫女,這種兒孫繞膝的感覺,讓他們覺得,做這個決定是值得的。
有孩子的父母,晚年又是怎樣的?
1、孩子孝順,父母幸福
如果孩子孝順父母,那麼父母的晚年必然是幸福的,吃穿不愁,還能有孩子的關心陪伴。只要孩子做到了這些,對於父母來說,大半輩子的苦也就值得了。
2、孩子不孝,父母悽涼
如果孩子沒有感恩之心,不知道回報父母養育他們的恩德,那麼即使生再多的孩子,這些家長的晚年也是悽涼的。為了孩子奉獻一生,老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子女卻對自己不管不顧,想想真是悽涼。
3、孩子出門在外,父母成「空巢老人」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孝順,而是為了工作賺錢,必須遠離老家,獨自在外打拼。如果是這樣,父母也是很辛苦的,有兒有女,孩子卻常常不在身邊,自己仿佛成了「空巢老人」,讓人心疼。
堅持「丁克」,應該得到家人的支持嗎?
其實,不管夫妻倆選擇要不要孩子,這都是他們商量之後的決定,作為長輩,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應該尊重他們。如果實在難以苟同,可以坐下來好好和他們商量,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從上文當中不難看出,丁克族的晚年,不一定是不幸的,而有孩子的父母,晚年也不一定是幸福的。既然如此,何不尊重這些夫妻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