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和不婚族,哪個會晚景悽涼?聽聽過來人的答案,很現實

2021-01-09 坦坦的日常

丁克族,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或者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

而不婚族似乎是最近這幾年的新名詞,指的是不願意結婚的人。不婚族的人可能也會戀愛,但有的不婚族是連戀愛都不願意談的,堅定的一個人生活

在現在的社會,恐婚一族越來越多,漸漸的不婚族也變得多了起來

雖然說現在人們對丁克族和不婚族接受度越來越高,但是還是讓人對他們晚年的生活抱有一絲擔憂

丁克族和不婚族,真的會晚景悽涼嗎?我們來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一、不婚族——我只想要自由,但是年紀越大越覺得孤單

講述者:張帥

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不願意與人多打交道的人,社交對我來說更是一件費心費力還不討好的事兒

對我來說,戀愛初期還可以接受,一旦到了戀愛後期,兩個人粘粘糊糊的感覺太難受了,就像被人綁著一樣,更別提結婚了

想一想人生後半輩子的幾十年都要合同一個人朝夕相處,我就覺得很可怕,這和坐牢有什麼區別?

現在我的生活,完全就是我自己的

幾點下班、去哪兒旅遊、晚飯吃什麼、周末看哪部電影,這些我都不用和別人商量,過得隨性又自在

還有最重要的是,我賺的錢,都是我自己的,想怎麼花都行

除了給父母的錢,其餘的全投資到自己身上了,生活過得特別滋潤

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結婚了

婚前還能出來喝喝酒,聚一聚,然後就幾乎叫不出來了

好不容易出來一回也是不停的跟我抱怨家裡的瑣事,或者和老婆吵架了等等

越聽越覺得我的選擇,做一個不婚族是正確的

沒有什麼比自由更寶貴了,父母辛辛苦苦把我養大,也不希望我為了另一半而活著吧

自己這一關好像好交代,難的是說服父母

幸好我的父母還比較深明大義,我告訴他們結了婚也會離婚,我還會不快樂,你們就別再逼我了

他們也就不說什麼了,因為知道說了也沒用

今年我已經37歲了。以前逢年過節,我要不然就回爸媽家,要不然就是和朋友在外面唱歌狂歡,從來沒有覺得難受過

最近不知道是因為年齡大了還是朋友不出來了,我竟然開始覺得有點孤單起來

前幾天剛過完父親節,朋友圈裡一水曬孩子的,說實話,那一刻我還是有一絲絲羨慕的

不管我願不願意承認,我都得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我希望有個人能陪著我

尷尬的是我現在的年齡,和我同齡的女孩幾乎都當媽了,比我小太多的也看不上我,看得上我的話說不到一塊去

說白了,年輕時候的不婚主義,只是為了自己玩樂找的一個極其好的理由,人總歸是群居動物,我也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家,下班後有一口熱飯吃,生病了遞藥端水,生日時有人唱生日歌

二、丁克族——從來沒有想過,討厭孩子的我現在會想要一個寶寶

講述者:汪洋

我的童年,絕大部分時間是自己過的

我的媽媽是普通的工廠工人,爸爸是一名火車上的列車員,爸爸一個月回不了幾天家,媽媽經常要倒夜班

大部分時間都是我自己在家

可能就是因為童年的這種經歷吧,讓我覺得當小孩兒一點兒也不幸福

自己也從來不喜歡孩子

現在我長大了,該結婚生孩子的年齡了,但是看著曾經的閨蜜和同事,一個一個因為生了孩子

要不臃腫變胖、要不家長裡短整天不得安寧,或者就是為了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就覺得挺可悲的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辦公室文員,男朋友也是普通的it男,兩個人工資加起來1萬出頭

談談戀愛,吃吃飯還行,要是多了一個孩子,那麼大的開銷從哪出?

也許是我太自私吧,想一想我會因為生孩子而降低生活質量,我就不願意

孩子長大了,自己走了,但是人生就只有這一次不能重來,我難道不應該活的高興點兒嗎?

後來同男朋友商量一下,我倆就決定做丁克族了,不要孩子過自己的生活

如今是我們倆結婚第5年了,感情還行,但是老公卻想要孩子了

可能是他對婚姻生活開始覺得有點無聊,也可能是對老了以後生活沒有保障而擔憂,最近他總是有意識無意識的提到孩子的話題

我當然明白他的心思,其實現在看到可愛的小寶寶,我也會覺得很喜歡很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今年已經快40了,上周去醫院體檢,醫生說我卵巢功能下降,能懷孕的機率很低

現在的我很茫然,那是不是應該將體檢結果告訴老公。

在現實生活中,最先選擇放棄丁克的大部分是男生,但女生卻會因為年齡大體質下降等多種原因而不能再生育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在這裡我想勸各位一句,如果要做丁克,一定要先同另外一半商量好,中途變卦對兩方都不好;因為一旦後悔,可能想生也生不出孩子了。

今日話題:身邊「丁克族」和「不婚族」的晚年真的過得悽慘嗎?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不婚族」和「丁克族」,晚年咋樣了?過來人訴說親身經歷,揪心
    不婚和丁克,結婚和生子,到底哪個才算幸福?過來人告訴你不婚族指的是那些經濟條件好,學識高,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終身不婚的人群,對他們而言,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生活更有吸引力。丁克族指的是夫妻雙方具備生育能力,但主動放棄生育的人群,也就是無子女,獨享二人生活的家庭。
  • 「丁克族」年輕時不生孩子,老了會後悔嗎?過來人的回答令人唏噓
    幾十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了一批「丁克族」,這些人是打算一輩子都不生娃的,別人用來養娃的錢,丁克族們都用來自我享受了,有的還有些「憂患意識」,將積蓄存了下來,留待自己晚年的時候養老。那麼,幾十年過去了,那些第一批「丁克族」,他們是否後悔了呢?
  • 女人選擇孤獨終老不結婚,一定會晚景悽涼嗎?
    她表示,自己再也不結婚了,一個人蠻好的,不用怕失去誰,也不用等誰回家,不用受他在外面是否會愛上別人的擔心和煎熬,覺得孤獨終老也不是什麼問題。但她代表不了所有女人,也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孤獨終老不結婚也過得好。這位女士的例子,只適合那些結過婚已經有孩子的,並且有經濟基礎的。
  • 不婚族和丁克族越來越多,以後如何養老?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最新數據,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2018年上海、浙江結婚率只有4.4‰、5.9‰,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結婚率也偏低。對此,專家表示,大城市人生活節奏快,經濟壓力大,都會導致結婚率低。
  • 一輩子都不婚的「不婚族」,生活過得怎樣?聽聽四位過來人的經歷
    但現代社會,晚婚的人是越來越多,連不願意結婚的人也開始普遍了,所謂的「不婚族」越來越多,不喜歡被婚姻束縛嚮往自由,或者對婚姻不看好,不相信愛情更喜歡個人獨立,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基礎,自己一個也過得很好,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下面來聽聽這四位「不婚族」的經歷吧。
  • 獻給想離婚的夫妻,晚年誰更「悽涼」?聽聽這幾位過來人怎麼說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導讀:離婚的夫妻不僅要三思,而且要儘可能多思,最起碼需要權衡好離婚之後,究竟誰更悽涼,為此我特地跟三個過來人攀談過,這三個過來人的回答可以令你了解到底誰更悽涼。B女士,29歲,當然是離過婚男人更悽涼了,女人不愁嫁,即便我是二婚,我也可以精挑細選,迄今為止光沒有結過婚的男人追求我照樣是躍躍欲試以及層出不窮,我之所以沒有再婚,是因為我沒有決定嫁給誰。
  • 35歲「不婚族」,真的會晚年悽涼嗎?聽三位不婚女人的真實故事
    日益劇增的「不婚」現象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流行的通病,國內的單身人群正在逐漸龐大。都說結婚養兒防老,那麼對於不婚族「晚年悽涼」這個話題也是一直在大家關注的話題範圍內。在我的身邊就看過許多不婚的女人,她們是這樣說的:作為女人,我沒有特別喜歡小孩,去哺育孩子對我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 40歲以後的夫妻離婚,誰的晚景更悽涼,聽聽艾彌兒怎麼說
    40歲以後的夫妻離婚,誰的晚景更悽涼,聽聽艾彌兒怎麼說。在這個案例裡顯然女方過得更悽涼一些,為什麼?因為他太衝動了,我們經常講離婚是一個權衡利弊之後的理性選擇,如果你一時衝動可能造成的就是之後的悔恨。而反觀這個男的,後來他跟外面的女人相處一個就覺得不合適,再相處一個覺得不合適,總是覺得對方身上有他不滿意的地方,所以一直到了年紀比較大的時候,也沒有再婚成功,就是一個人單著。
  • 不婚主義和「丁克族」,晚年真會老無所依嗎?這些過來人說了實話
    世上情愛千千萬,不屑一顧枉為人……——南明夫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婚」和「丁克」也開始逐漸被人理解和接受。畢竟人生於世,沒有什麼年齡就一定要結婚的規定。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堅持和生活方式,無論是否結婚,只要我們自己問心無愧,就不難擁有自己瀟灑、愜意的人生。有些人步入婚姻,結婚生子,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也希望自己年老之後能有依靠。可那些選擇不婚的「丁克族」,又是否能一如年輕時那般瀟灑快活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那些不婚主義的「丁克族」,晚年真會老無所依嗎?這些過來人說了實話。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你答案,很現實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給出了非常現實的答案,一起看看吧。第一位:"對於未來,我開始有些擔心"丁克確實讓我和丈夫享受了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減輕了我們的壓力,當別人為了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奔波時,我們卻清閒許多。
  • 國內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會不會後悔當初選擇?過來人說出心聲
    直到現在,人們對「丁克族」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人說不生孩子選擇做丁克族是自私,還有人反駁沒有法律規定一定要生孩子,生與不生都是個人的自由。過來人自訴經歷趙爺爺是恢復高考第一批的大學生,當年考上大學後認識了一生的伴侶陳奶奶,兩人都有好多認同感和話題,在對待家庭和孩子方面也是一樣,共同選擇了做丁克族。一方面他們家裡都是有很多個子女,家裡不愁沒有孫子;另一方面他們有更高的追求。
  • 過來人:難逃四種結局
    前段時間網上很多媒體報導過央視主持人康輝的丁克經歷,並寫道康輝已經後悔自己選擇丁克,其實還有一位知名主持人同樣也是丁克一族,但是不一樣的是,丁克15年後他的妻子意外懷孕生下了一個女兒,從此他就走上了女兒奴的道路——北京衛視主持人譚江海於1999年結婚,婚後或許是一直在為工作奮鬥,也可能是對孩子並沒有喜愛之情,夫妻兩人達成一致,乾脆不要孩子,當「丁克族」。
  • 溫莎公爵為美人退位,對方卻愛上德國軍官,晚景悽涼王室不原諒
    溫莎公爵為美人退位,對方卻愛上德國軍官,晚景悽涼王室不原諒 歷史上的英國以紳士精神著稱,流傳著很多悽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其實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感情經歷堪稱傳奇,簡直顛覆了我們對英國王室的認知。
  • 當年堅持不生孩子的「丁克族」,如今過得怎麼樣?和你想像的不同
    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就有不少人效仿歐美國家,打出了丁克族的旗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宣稱要做丁克族的人群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擁有高學歷的知識分子。不禁有人開始懷疑,這群「聰明人」是不是知道了些什麼?小林表示自己後悔當年丁克的決定,因為在家中的這段時間裡,他感覺家裡冷冰冰的,沒有讓自己想念和牽掛的人,生活也變得索然無味。小林雖然週遊了世界,但他依然覺得自己沒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能夠證明自己曾經來過的痕跡。選擇丁克的家庭,未來將面臨什麼?
  • 30年前的不婚族們,後悔了嗎?日子越過越悽慘?且聽聽他們的心聲
    導語:30年前的不婚族們,後悔了嗎?日子越過越悽慘?且聽聽他們的心聲我大姑的女兒,已經過了適婚的年紀,仍舊沒打沒算,並對父母宣稱,自己是不婚族,氣得他們二老差點兒口吐白沫。我的同事小周,被身邊的好心人給逼急了,也給自己貼上了「不婚族」的標籤,其實她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排斥婚姻,只是沒遇到對的人,礙於他人的熱情,抹不開面子,於是只好出此下策。過了大概有大半年的時間,小周自己挑選到適婚對象,風光、體面地把自己嫁了,當初嚷著不婚的她,堅持到最後,還不是為了嫁給了愛情,惹人羨慕。
  • 孔子:不爭氣的孩子會讓父母晚景悽涼,全因為他們沒教過這個
    孔子:不爭氣的孩子會讓父母晚景悽涼,全因為他們沒教過這個文/餘生讀史現在我們把孔子奉為教育家,他是儒學的創始人。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孔子也相對說出了不爭氣的小孩會讓父母晚年悽涼慘澹,都是因為他們沒教會孩子這個。孔子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那麼絕對,沒有要求孩子朝他必須規定的方向邁進,但是卻對孩子的人格要求特別高。孩子將來的發展也多是依靠小時候所養成的好習慣,形成的好品質。而有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好的教育就要從小孩抓起。
  • 第一批丁克族現狀怎麼樣了?超一半人表示:後悔當時的自私
    很多人都不太想要孩子,但就是怕以後後悔,晚年悽涼。這一點,其實看看第一批丁克族的現狀就知道了。勇做第一批丁克族,如今生活怎麼樣了?其實各有各的活法樓下的馮阿姨和老伴是當初第一批丁克族,年輕的時候也有過一段相當精彩的歲月。馮阿姨和老伴當初一個是學音樂的,一個是學美術的,曾經去國外留洋,接受過新思想的洗禮,思想比較開放。
  • 「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註定會晚年悽涼?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當然,社會對男性的寬容度還是比女性高的,一個男人一輩子不結婚,可能是正常的,但一個女性不結婚,承受的流言蜚語,一定比男性要多。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對結婚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當沒有遇到自己想要的愛情和婚姻的時候,她們寧願一輩子不結婚。高質量的單身比低質量的婚姻來的要好。
  • 「丁克族沒有孩子,老了註定孤獨終老」?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人們常說「養兒防老」、「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可現實中卻有一群人不選擇生孩子,他們就是丁克族。有人說,丁克族沒有孩子,老了是註定要孤獨終老的。那麼,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採訪了兩個丁克家庭,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宋濂是明初最著名的儒者,為何晚景如此悽涼?
    宋濂是明初最著名的儒者,為何晚景如此悽涼?對宋濂來說,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送東陽馬生序》,裡面講述了求學的艱辛,讀書的困苦,以此激勵後生向學。但從朱元璋的性格來看,這一寵愛不會持續很久,宋濂和朱元璋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這一矛盾在太子身上體現出來。從錦衣衛的設立,到朱元璋對國法制度的各種規定,都可以看出,他想要主宰天下的想法,對於他的長子朱標來說,自然不會例外。在朱標向學的過程中,深受宋濂的影響,形成了寬宏大量的思想,而朱元璋強調嚴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