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丁克族一詞,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這個詞是舶來品,從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原來的意思是「丁克族」(雙份收入,無子女),由國人使用首字母「DINK」,後又改為「丁克族」,後來為了省事而改為漢語拼音,即我們現在所說的「丁克族」。
伴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丁克族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群體,而是一個處處存在的群體。這就是說,家庭模式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對那些生來就不喜歡孩子的人來說,就是一個福音。
許多青年想加入這一群體,但又被傳統教育束縛住了:在我國,養兒防老是流傳千年的傳承,如果不想要孩子,自己的晚年該怎麼維持呢?這就是金錢?
在年輕一代的疑惑面前,我國第一批已步入老年的丁克族人笑了,他們作為有經驗的人,紛紛現身。現在,我們就以過來人的經歷為例,來看看沒有孩子的丁克族是怎麼養活他們的?不要說有錢就是好,下面這些事情和金錢比起來更重要。
靈性生命:滿足感和成就感非常重要。
趙老先生生於1960年,是一位大學教授,早年因身體不適被動地選擇了丁克,與老伴兒相依為命數十年。現在到了退休年齡,當同學們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時候,趙老師卻從大學裡返校,又一次出現在課堂上。
由於年老,已過六旬,趙老先生選擇繼續工作,正是因為晚年生活的空虛與孤獨。據老先生解釋,丁克族晚年最害怕的就是那一點孤單,所以,如何保證業餘生活的充實和滿足,人活著的時候必須有價值,這樣才能避免浮想聯翩。
社會關係:一個穩定的人際網絡。
我的小姨現年56歲,算是較早的丁克族人了,現在雖然還不到暮年,但生活節奏也開始放慢,不比年輕時那麼拼命。面臨我的問題時,小姨無奈地說,對丁克來說,錢對他來說,沒有穩定的人脈關係很重要。
由於沒有孩子,小姨會盡其所能地和小輩們打好交道,以便將來以防萬一。除小輩、姐妹外,姨媽每月都請姐妹聚會,每日還要留心相伴的時間,只因——「相伴與共利是維繫夫妻關係的兩大法寶,而夫妻關係是丁克族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必需品。」
這當然不是說錢就不重要了,養老金和大筆儲蓄一樣,都是為丁克族人的後半生保駕護航的經濟基礎,雙管齊下,丁克族人的後半生才能和大家一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