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
「我知道你嫌我煩,可媽媽無非就是讓你好。」
《囧媽》黃梅瑩劇照
剛剛過去的被疫情籠罩的冬天,為數不多「存活」電影《囧媽》留下了這樣一段臺詞,演員黃梅瑩在片中把一位強勢、嚴苛、控制欲極強的「虎媽」形象刻畫得深入人心,讓不少觀眾令人心生感嘆:這樣的虎媽,我見過很多很多。
放眼爭金奪銀,時時刻刻都處於競爭中的體壇,這樣的「虎媽」並不罕見。國乒頭號勁敵伊藤美藤,在日本媒體的鏡頭下,捂臉哽咽說道,「我的媽媽就是個魔鬼。」
【驚恐式胎教】
伊藤美誠的母親美乃莉曾經是職業桌球運動員。在役時期,美乃莉沒能獲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她把所有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從孩子在肚子裡的那一刻,美乃莉就開始費盡周折。
伊藤美誠和母親美乃莉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懷孕過程中伊藤母親通過一根軟管,一頭放在嘴邊,另一頭放在肚皮上。為還在肚子裡的孩子,實時解說桌球比賽。
「或許是太吵了,她在我肚子裡踢得啪嗒啪嗒響。」回憶起往昔,美乃莉記憶猶新。
2000年10月21日,伊藤美誠來到這個世界。女兒出生以後,那根軟管的使命就完成了。美乃莉把小伊藤抱在懷裡,一邊餵奶,一邊對著女兒解說桌球比賽。爸媽都是桌球運動員,從還在肚子裡就接受桌球的薰陶。的確,伊藤美誠走上桌球道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魔鬼式訓練】
伊藤美誠不滿1歲時,就已經可以拿桌球拍筆劃幾下。2歲時,伊藤美誠從母親那裡,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把桌球拍。
童年時期的小伊藤
「當時女兒一直喊著要打球,我當時就在想,她真的能行嗎?但看到這一幕,我還是給她買了一個球拍。女兒非常開心,還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球拍上面。」
當時,剛剛能摸到桌球球檯的伊藤美誠,面對媽媽發過來的球,竟然一揮球拍給打了回去。看到這一幕,美乃莉做了一個決定——正式退役,全身心地教女兒打球。
「當時的場景給了我相當大的衝擊,明明我還什麼都沒有教她,她竟然能把球打回給我。我仿佛看到她長大以後,身穿日本桌球隊制服參加比賽的場景。那一幕直到今天我都無法忘記。」
被媽媽訓哭的小伊藤
從3歲開始,伊藤美誠每天練習桌球長達7個小時,如果在訓練中遇到了瓶頸,練到深夜是家常便飯。伊藤4歲那年,球館開放時間受到限制,於是伊藤母親決定背上2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0萬)的債務,在故鄉靜岡縣磐田市買了一套2層住宅,無休止地延長女兒練球的時間,訓練到凌晨兩點也不足為奇。
原本慈愛的母親,就此變成了嚴厲的「魔鬼教練」。
「從這個方向打來的球,你接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
「這個球你打了些什麼?!集中精力!」
「動作變形了!注意姿勢!」
美乃莉插著腰監督著女兒,言語中喋喋不休滿是責備。球檯的對面,那個剛剛比球檯高一點的幼童,萬般委屈盡寫在臉上。
在母親嚴厲的斥責下,小伊藤連掉眼淚的勇氣都沒有。即使困到極限,她也不敢打哈欠。
「打哈欠的話,我媽媽就會生氣。如果實在忍不住,我就會跑到廁所去偷偷打哈欠,我還曾經在廁所裡睡著了。」伊藤美誠對著攝像機訴苦,「我媽媽已經不能算媽媽了,她就是個魔鬼。」
回憶起那段經歷,美乃莉坦言,「我感覺自己已經不再是母親,而是機器了,如果調整不好自己,我就會忍不住對她發火。」
晚上,美乃莉睡覺也不踏實。有時候到了半夜,她會突然驚醒,然後胡思亂想,「我的女兒還活著嗎?我忍不住去聽她的心跳聲,還好還好,她還活著,真是太好了。」
【金錢至上,為女兒「洗腦」】
在伊藤美誠升入小學之後,為了讓女兒的球技更進一步的飛躍,美乃莉還自己制定了一個「強化對策」,那就是對女兒進行赤裸裸的金錢獎勵。
「我專門製作了獎金表,可能有人會覺得,為什麼在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讓她接觸這些。但我認為,錢不是髒東西,它是人生的車票。」
學生時代的伊藤
在母親的教育下,小小年紀的伊藤美誠儼然變成了「小財迷」。去球館練習的時候,隊友們經常問她,可以打一局比賽嗎?小伊藤回答乾脆利落, 「可以啊,但跟我打球不是免費的,我贏了你的話,請我喝兩瓶果汁吧。免費的比賽,我實在喜歡不起來。」
除了金錢上的獎勵,「魔鬼」虎媽在精神層面上也對女兒煞費苦心,經常在睡夢中折磨著小伊藤。
小伊藤睡夢中還要被母親「洗腦」
伊藤媽媽告訴媒體,「睡眠有淺層睡眠和深層睡眠,深度睡眠就讓她好好睡。當她還在眨眼睛的時候,我就會在她耳邊說,記住只有你,才能戰勝中國隊,目標就是要在超越中國隊之上,戰勝中國是理所當然的。」每天累到極限的小伊藤,僅以「嗯嗯」回答媽媽。
美乃莉的做法,就連網球教練松岡修造都感到吃驚,更有網友將這種方式稱為「枕邊風洗腦法」「體育界的思想鋼印」。而在伊藤母親看來,自己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為女兒建立起強大的自信。「桌球比賽是必須一個人面對的,別人誰也幫不上。」
【談起媽媽險淚奔】
在日本的一檔節目中,當主持人問伊藤,現在有什麼話想對媽媽說時,這位千禧年後出生的姑娘,突然默不作聲。
她在鏡頭前,停頓了幾秒,眼眶微微泛紅。
「感謝吧, 這裡包含了太多的東西,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感謝。」
的確,在「虎媽」的鞭策下,伊藤美誠成績顯著。8歲獲全日本桌球賽兒童組冠軍, 11歲刷新福原愛創造的最年輕日本冠軍記錄,16歲時,代表日本國家隊參加裡約奧運會,獲得女子團體銅牌……如今伊藤已獲得東京奧運會女單、女團、混雙三個項目參賽資格,她是中國桌球隊衛冕路上的頭號對手。
在競技體育層面,伊藤母親的教育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伊藤母親也承認,她的虎媽式教育,對於孩子是不是壓力太大了?
「有時我也會反思,是不是對女兒太過分了,畢竟她也是個孩子,也會有叛逆期。」伊藤母親說道。
伊藤多次因輸比賽痛哭
美乃莉的 「斯巴達式教育」,曾被外界質疑,這是一位不正常的母親。畢竟,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而言,過度的壓制往往引發心理障礙,更何況是同時扮演教練和母親兩種身份的伊藤美乃莉呢?
伊藤母親魔鬼式教育,在體育圈並非個例。相比於日媒鏡頭下的伊藤母親,另一位中國母親的形象大家並不陌生。
孫楊母親楊明在兒子20多年遊泳生涯,幾乎寸步不離。去年11月的藥檢聽證會,楊明以證人的身份,陪著兒子來到現場。當得知兒子禁賽8年後,楊明後悔了。她直言,有兩件事情沒聽兒子的,真的對不起孩子。
孫楊母親接受媒體採訪淚崩
從孫楊7歲開始學遊泳,楊明就風雨無阻接送孫楊。放學後,楊明接過兒子的書包,直到小學5年級,楊明還幫兒子穿鞋。
訓練過程中,孫母楊明相當嚴格。有一次,孫楊由於訓練不認真,楊明就罰孫楊頂著38度的高溫,穿著拖鞋跑回家。哪怕是拿到省運會冠軍後,楊明還因為孫楊擅自缺席一次訓練。對兒子一頓暴打。
楊明在一次採訪中透露,「我對孫楊是很嚴格的,他爸爸從來沒動過他一根汗毛。有時候,我教育孫楊,他爸爸要是在中間說情,他越說,我就越打。在孩子教育方面,爸爸媽媽必須一致。」
「虎媽」式的教育引發了許多人的反思,對於運動員來說,父母應當怎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傑出的教育思想家,義大利人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曾經說過,「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由發展,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不單是運動員的父母,普通人也是一樣,與其費盡心思把孩子的人生緊緊握在手裡,不妨松一鬆緊繃的雙手,給孩子適當的空間。
畢竟,孩子的人生路,終究由他一個人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