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旺旺大禮包,被浪味仙,旺旺雪餅,旺旺仙貝,旺旺小小酥等旺旺小食填滿,一度被視為過年期間專治熊孩子的一把好手。而「人旺氣旺身體旺,財旺福旺運道旺」,「過年吃旺旺,新的一年才會旺!」這樣的宣傳語也使得旺旺的禮品在春節期間添上了一絲吉祥喜氣的色彩。但是近年來中國旺旺似乎沒有回憶中的這麼「旺」了
適逢新春降至,旺旺又來搞事,自「搞大雪餅」之後,又進行了新的革命——「雪餅變方」、「仙貝變圓」。雖是舊瓶裝新酒,但當老品牌遇見嶄新的包裝與標語,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2017上半年:有點方
實際上,中國旺旺(00151-HK)在2017年的表現實際上並不理想,根據中國旺旺發布的2017年中期報告顯示,在2017年的4-9月之間,其共錄得營收90.06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增長6.3%。錄得營運利潤17.54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同比下降9.3%,錄得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利潤12.74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下降9.9%。
中國旺旺2017第二季度財報(節選)
來源:香港交易所
不止2017年,中國旺旺的危機很早就開始顯現了,這似乎是老牌食品公司在新時代面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暗中崛起的網紅三隻松鼠、百草味們面前,旺旺們曾經的輝煌變成「品牌老化」的大山,被壓得無法喘氣,一如娃哈哈,一如中國旺旺。從2013年旺旺的業績達到一個高點之後,便開始走下坡了。
中國旺旺2012-2016年主要財務數據(節選)
來源:香港交易所
自2013年時候,中國旺旺的收益與年度利率在接下來的每一年都出現了下滑。所幸的是其整體的毛利率雖有起伏,但是整體處於上漲趨勢,並且在2016年達到了47.8%的新高度。而近期的「搞大雪餅」,新春禮盒很好地利用了雪餅、仙貝在消費者之中的熟悉程度,同時換上新包裝,不知道會取得怎樣的結果。在這個美食誘惑越來越多的年代,在這個對食物的獲取與拋棄都是一念之間的年代,童年回憶之中的旺旺,還能留住消費者們挑剔的味蕾嗎?
中國旺旺&達利園
從創建的時間來講,達利集團的第一家生產廠建立於1989年,達利集團是伴隨著90年代的中國共同發展。而中國旺旺,若是往前追溯,似乎有著更長的歷史。1962年5月,宜蘭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在臺灣成立;1983年,宜蘭與日本一知名米果製造商合作,開始開拓臺灣米果市場;再轉回到1898年,「旺旺」商標正式完成註冊。達利集團與中國旺旺還有當時內眾多的食品公司就在這歷史的岔路口相遇了。
90年代,正是中國各類企業家門大顯身手,扎堆下海,各顯真章的時代。然而大浪淘沙,在食品行業中,中國旺旺與達利園能夠磕磕絆絆一起走到今天著實不易。
達利集團2017半年報
來源:香港交易所
不過相對於中國旺旺面臨的危機,達利集團似乎要幸運很多。在2017年上半年,達利集團共錄得收益人民幣98.89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同比增長9.6%;錄得毛利38.16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同比增長8.0%;錄得純利17.55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同比增長6.9%。
就收益額度而言,達利園在2017上半年6個月內錄得總額高於中國旺旺在2017年4-9月錄得的收益。但是達利園相較於中國旺旺的優勢是,除了毛利率與純利率有著輕微的下滑,達利集團的毛利以及純利均伴隨著收益的上漲而穩固上漲。反觀中國旺旺,在2017的4-9月之中雖然收益在上升,但是其毛利、營運利潤、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利潤均出現了下降。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達利園相對來說還是走得比較穩,穩定推出新產品,在小食飲料等等各個區域內都培養了代表產品,中國旺旺在打出懷舊派之時,或許也到了再次栽培一個像「小饅頭」、「小小酥」這樣的時間到了。中國旺旺與達利園已經在中國市場相伴走至近今日,不知未來能否再次一道迎來輝煌。
作者:施琳慧
編輯:徐冰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