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當時專家們樂觀地認為只需要5年,人口出生率就會達到新高度,進而促進消費活力。而事實上快5年過去了,這種想法被確認為盲目樂觀。出生率持續低迷,甚至出現斷崖式下降, 2019年再創新低,出生率僅為1100萬人左右。
「租的房子,你讓孩子住哪兒?」
小靜馬上就要30歲了,和老公兩個人在大城市裡打拼,結婚三年還是沒要孩子。老家的父母看著女兒年齡越來越大,心裡急得不得了,生怕再拖下去小靜就要變成高齡產婦。於是微信、電話輪番上陣,只差老兩口親自來城裡監督了。
這個國慶,小靜回了一趟老家,和爸爸媽媽又聊起這個話題。這一次,小靜冷靜而認真地對爸爸媽媽說:「你們知道我和小周平時壓力多大嗎?天天加班。怎麼生孩子?我們還是租的房子,你讓孩子住哪兒?以後在哪兒上學?現在養孩子是生出來就完了嗎?」女兒的一番肺腑之言讓老兩口深深嘆了一口氣。
其實,小靜並不是個例。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放棄生育,可是在網絡上,他們又對著別人家的寶寶大喊「媽媽,親親!」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他們放棄了真實的家庭生活,而選擇雲養娃呢?為什麼二胎政策放開了,生育率還是無法上升呢?
1、生存的壓力
現在的年輕人生存壓力實在是太重了。一方面要養活自己,一方面要養活家人。特別是普通家庭的年輕人還要承擔起照顧父母的重擔。而生養一個孩子,更是需要大量投入。首先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樣孩子才有一個穩定的空間可以生長。
另外,必須要充足的經濟儲備,這樣孩子進入到學齡後,才能得到教育上的投入。更有甚者,如果有了兩個孩子,家人又無法幫忙,還會面臨要留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的困局。種種壓力下,年輕人放棄生孩子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2、女性地位的提升
女性在生育過程中無疑是犧牲最大的一個人。她們懷胎十月付出的是肉體和精力上的雙重努力。尤其是當前喪偶式育兒十分嚴重,很多媽媽都要自己親自照顧寶寶,從而罹患憂鬱症的不在少數。
但是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們逐漸意識到自己要為自己而活著並奮鬥,她們更注重自己內心世界的富足。在這種情況下,拒絕被孩子捆綁成為了她們大多數人的選擇。
3、育兒理念的變化
現在的年輕人育兒思想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不同。他們不再僅限於把孩子拉扯長大,而是更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注重孩子眼界和內心的成長。但是這種理念需要的是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投入。那麼很多年輕人會認為,既然我給不了這樣的生活,那麼我寧願不去承擔這個責任。
無論從現實生活中還是從統計數據中看來,年輕人的生育意願的確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生育已經不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了,只要懂得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並為之努力,那麼生育與否的確不是那麼重要。但是一旦決定要帶來一個小生命,那麼父母也要盡到相應的責任,把他養育成一個有用的人。
今日話題討論:您是否已經生育過了呢?您覺得自己是否願意繼續生育二胎或者三胎呢?您認為是什麼阻礙了當代年輕人養育兒女呢?不妨跟我們分享一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