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很火的一部電視劇《知否》,還有隨之一起火的同名主題曲,這裡的知否就是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如夢令是她宿醉後從睡夢中醒來,突然想起了庭院裡的海棠花。
昨夜的雨下得很稀疏,風卻颳得又急又猛,沉沉的酣睡沒能把我殘餘的酒力全部消盡。
我醒來後,詢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庭院裡的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這首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我們還是可見其婉約的風格。前一日因為惋惜花兒的境遇,而悶悶不樂,取來幾壺酒喝著喝著就醉了。凌晨從酣夢中醒來,頭還疼著,開口第一句話卻還是念著庭院裡的海棠花。這時的李清照十分熱愛大自然,她憐惜身邊的一草一木,文筆秀麗,將自己的情緒刻畫得十分精妙。
再來看秦觀的這首如夢令。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這一首如夢令寫的是春景,但又不全是在寫景,最主要的還是睹景思人。
黃鶯用嘴銜過的花顯得愈加紅潤,燕子尾翼點掃過的水面泛起綠色的漣漪。天寒手冷,玉笙也是冰涼,但吹笙的人正亢奮地吹著那曲《小梅花》,聲音響徹天空,洪亮悠揚,聽者都感到激越、雄渾,更增添了一份春意盎然之感。人們都說,照這樣吹下去,人和綠楊都會變得消瘦凋零。
「人與綠楊俱瘦「,旨在借春光盛衰的過程來展示自己的傷春思念之情。先前的春景越是美好,此刻就越能顯現出詞人內心的悲苦。本來的春光明媚到了最後,毫無美感可言,只剩下與之對照的柳絮亂飄,詞人望著景色而嘆氣。
這兩首如夢令有著相同之處,也有著不同之處,雖然都有表達傷感的情緒,但是李清照的傷感如蜻蜓點水般的怨,秦觀的傷感就是深沉刻骨的痛。
這兩者相較之我還是更喜歡李清照的含蓄蘊藉,有更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