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李清照的如夢令,那秦觀的這首如夢令你讀過嗎

2020-12-11 呼啦美詞

前段時間很火的一部電視劇《知否》,還有隨之一起火的同名主題曲,這裡的知否就是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如夢令是她宿醉後從睡夢中醒來,突然想起了庭院裡的海棠花。

昨夜的雨下得很稀疏,風卻颳得又急又猛,沉沉的酣睡沒能把我殘餘的酒力全部消盡。

我醒來後,詢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庭院裡的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這首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我們還是可見其婉約的風格。前一日因為惋惜花兒的境遇,而悶悶不樂,取來幾壺酒喝著喝著就醉了。凌晨從酣夢中醒來,頭還疼著,開口第一句話卻還是念著庭院裡的海棠花。這時的李清照十分熱愛大自然,她憐惜身邊的一草一木,文筆秀麗,將自己的情緒刻畫得十分精妙。

再來看秦觀的這首如夢令。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這一首如夢令寫的是春景,但又不全是在寫景,最主要的還是睹景思人。

黃鶯用嘴銜過的花顯得愈加紅潤,燕子尾翼點掃過的水面泛起綠色的漣漪。天寒手冷,玉笙也是冰涼,但吹笙的人正亢奮地吹著那曲《小梅花》,聲音響徹天空,洪亮悠揚,聽者都感到激越、雄渾,更增添了一份春意盎然之感。人們都說,照這樣吹下去,人和綠楊都會變得消瘦凋零。

「人與綠楊俱瘦「,旨在借春光盛衰的過程來展示自己的傷春思念之情。先前的春景越是美好,此刻就越能顯現出詞人內心的悲苦。本來的春光明媚到了最後,毫無美感可言,只剩下與之對照的柳絮亂飄,詞人望著景色而嘆氣。

這兩首如夢令有著相同之處,也有著不同之處,雖然都有表達傷感的情緒,但是李清照的傷感如蜻蜓點水般的怨,秦觀的傷感就是深沉刻骨的痛。

這兩者相較之我還是更喜歡李清照的含蓄蘊藉,有更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如夢令》的前世今生
    這首《如夢令》可以說是李清照的代表作,畢卡索有一句名言:優秀者模仿,偉大者剽竊。這句話,賈伯斯也十分地認同。李清照這首人盡諧知的《如夢令》模仿了誰?又剽竊了誰呢?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春天雨後的清晨,落花滿地的場景。等一下,這個場景太熟悉了,好像在哪裡見過。
  • 《如夢令》的作者不是李清照?是誰最早創作了《如夢令》
    一提到《如夢令》,我們便會想到李清照。的確,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優雅婉約,尤其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對比新奇,令人印象深刻。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如夢令》並不是李清照的原創,《如夢令》最早也不叫《如夢令》。
  • 兩位才女兩首《如夢令》,李清照憑此一詞成名,歌姬卻差點丟了命
    提起《如夢令》,世人能想到的最多的大概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那首「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中學課本上的詞,讓我們見識了宋詞的清麗,原來宋詞不只有悽美,還有俏皮。其實不只是這首詞,《如夢令》做為一個有名的詞牌,一直就深受文人的喜愛,蘇軾、秦觀、納蘭性德等巨匠都有不錯的作品。但在這些詞作中,有一首才女之作成功地吸引了世人的注意,這就是來自南宋詞人嚴蕊的《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嚴蕊出身低微,是南宋的一個下等歌姬。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一顆少女心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兩首《如夢令》,便是詩人與丈夫兩地分別時所寫,雖然分離,卻相互惦念,為了減輕「離懷別苦」,李清照並沒有把自己完全封閉在閨房之中,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麗。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 【南宋】李清照《如夢令》
    【精華賞析】《如夢令》這個詞牌名的由來有個有趣的小故事。這個詞調本來是五代時候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自度曲,原來的名字叫做「憶仙姿」,後來蘇軾覺得這個調名不夠高雅,就取李存勖詞中的「如夢、如夢」兩個疊句,改名為《如夢令》。所以用《如夢令》作為詞牌名,最開始見於蘇軾的《東坡樂府》。
  • 秦觀最經典的一首《如夢令》,通篇很是傷感,最一句更是讓人心酸
    從這簡短的對話中,我們便是可以看得出來,其實蘇軾是很欣賞秦觀,不然他也不會問身邊的朋友,自己的詞好,還是秦觀的詞好。蘇軾與秦觀的兩人的交情也是不錯,現在民間還流傳了這麼一個故事,那就是秦觀的妻子是蘇小妹,也就是蘇軾的妹妹。其實這也只不過是後人的一種美好想像而已,在現實的生活中,秦觀的妻子並非蘇軾的妹妹,那蘇軾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妹妹。
  • 看才女李清照《如夢令》的背後都有怎樣悽美的故事
    這首詩很多人幼兒園就學過了,看似簡單的時候五言絕句卻能經典永流傳,這首詩讀起來比看起來更好,可以說是百讀不厭,而且這首詩裡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對應的就是李清照的「雨疏風驟,綠肥紅瘦」,還一些文學大咖再給這首《如夢令》命名的時候直接取名《如夢令·春曉》。
  • 一首別具一格的《如夢令》,來自睡不著的秦觀,無一愁字句句是愁
    但在所有詞牌中,有一個詞牌卻是最有意思的,這就是《如夢令》。提到《如夢令》,不得不提的就是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成就了李清照曾讓李清照一詞成名。其實仔細看這個詞牌,單調33個字,內含一疊韻,充滿著樂律和靈動,不誇張的說李清照的這首詞之所以能如此動人,和這個詞牌名本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 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3首《如夢令》就是悽美一生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正在熱播,那就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而正是因為這電視劇的名字乃是借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所以《如夢令》也又被人們翻了出來,重新回顧了一下這首詞。李清照出生於官宦世家,號易安居士。她的父親是有名的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她的公公則是北宋的宰相。
  • 一日一填詞·如夢令
    如夢令·梅雪 梅雪一枝何處, 但向北風長住。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宴桃源》,蘇軾將其改為《如夢令》,又名《無夢》《比梅》等) 詞譜:五仄韻,一疊韻,單調,33字。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流行,是否還記得「爭渡,爭渡」?
    有朋友提問希望從本義和引申義如何分析李清照的《如夢令》。這個問題有點問題。因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兩首,不知道這位朋友說的是哪一首?至於(其二),原本佳作,但是在大眾中名聲鵲起應該是託了《知否知否》電視劇的福,有人認為這詞是當代偽古風,在網上變成了段子流傳了一段時間。不管過程怎麼樣,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倒是耳熟能詳,漸漸超過《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名聲了。我們並不知道是問哪一首,但是要說本意和引申意思,好像兩首都沒什麼大的引申意義。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少女情懷總是詩,懷念那份靈動與美好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一生是一場又一場的爛漫花事,有愛的濃烈,有分離難忍的思念,也有天人永隔的痛苦,這些經歷孤獨又絢爛。她的詞大多充滿了淡淡的哀傷和相思之苦。而這兩首《如夢令》是李清照在十六歲時先後寫下的,第一首沒有憂傷,只有少女的靈動,充滿了樂趣。第二首少女心思變得敏感,卻嫻靜溫婉。
  • [成誦]《如夢令》· 李清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 · 小結成誦 ·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
  •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不可以寫作「風疏雨驟」嗎?
    例如白居易的這兩首,第一首靜,仄聲,第二首驚、平聲如夢令 其一(唐·白居易) 前度小花【靜】院,不比尋常時見。如夢令 其二(唐·白居易)  落月西窗【驚】起,好個匆匆些子。鬒鬢嚲輕鬆,凝了一雙秋水。告你,告你,休向人間整理。宋朝詞人方嶽的兩首如夢令也是一平一仄.
  • 《知否》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電視劇和女詞人有什麼聯繫嗎?
    大部分朋友應該注意到了,這部電視劇的標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出自北宋末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其中有什麼寓意、聯繫呢?可能有的朋友認為這部電視劇就是簡單的借用李清照的《如夢令》,來提高自己作品的文學氣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寓意。實則不然,劇中主人公盛明蘭和女詞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原型可能就是李清照。
  • 解讀李清照的《如夢令》,看一看李清照駕馭文字場景的能力
    這就是自晚唐以來為什麼詞比詩流行的原因。比起詩的典雅的莊重,且更加親民,能夠描寫出細膩的心理。比如這首如夢令,初衣曾經試著用五言或者七言絕句,來表達詩的意境,卻發現,出現了一個問題,無法表現出場景幽怨纏綿的蘊藉。詩更像一個向公眾展示的工藝品,而詞更能表達那種心理上的幽遠和迢遙。李清照無疑是詞作家中的佼佼者。
  • 李清照:你的如夢令,亦是我的如夢令
    黃花堆積,梧桐細雨,伴你之物是窗外朦朧的雨幕,望不盡那雨巷,深深深幾許?你也曾撲蝴蝶,你也曾捉流螢,像一個小姑娘一樣,把那青梅嗅,把鞦韆高高蕩起;你也曾吟項羽,你也曾題詩夏日成絕句,像那羽扇綸巾的士子,評說歷史通古今。
  • 名師解讀 | 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庭園裡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創作背景】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據陳祖美編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後。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什麼情感
    」的確如王國維所說,宋詞是宋代文學的代表,而這也離不開大量優秀詞人的創作,如周邦彥、晏殊、張先、蘇軾、柳永、秦觀、李清照、辛棄疾等人,他們都為宋詞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在這群代表人物中,李清照作為為數不多的女詞人,更是以其女性的視角和獨特的詞風為宋詞添加了一抹靚麗的色彩。
  •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