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電視劇正在熱播,那就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而正是因為這電視劇的名字乃是借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所以《如夢令》也又被人們翻了出來,重新回顧了一下這首詞。李清照出生於官宦世家,號易安居士。她的父親是有名的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她的公公則是北宋的宰相。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一共有不到60首,其中包括了三首《如夢令》,這三首《如夢令》乃是李清照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第一首乃是我們中學時期都學過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詩寫作於什麼時候我們並不清楚,不過能夠看出來李清照當時心情不錯,而她正在回憶自己年少時期的美好時光。
寫自己因為赴宴歸來找船找不到,不小心進入藕花叢之中的情形,結尾的三句可以說是天真無邪,餘味深長,這首詞並沒有太多的寫作技巧,全片晃如白話般隨意說出。而從詞作的風格來看,應該是她在去往南方以前的作品,並沒有後期作品中明顯的悲苦悽涼的情節。
第二首則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首描寫了富家女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雖然說在其中透露出一點綠肥紅瘦的惜春心情,不過這也不過是所謂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罷了。而這首詞需要注意的只有兩點,第一點是它的敘述方式是典型的省略加跳躍的敘述方式。
前三句乃是作者的自敘,第四句則是捲簾人的回答,而後面的三句又再次以作者的口吻說出來,這很像是《尋隱者不遇》的寫作風格?第二點就是綠肥紅瘦,我們都知道,所謂肥瘦都是用來形容動物的。而形容植物就是詩人的擬人化用筆了。
所以綠乃是綠葉,所有紅乃是紅花,這裡應該是要表達綠葉逐漸變多,紅花凋謝逐漸變少的意思,而綠葉和紅花其中的綠和紅都是形容詞。這裡是把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其實顏色詞本身就有兩種詞性,一種在分辨、指稱色彩的時候屬於名詞,比如說我們說紅這種色彩,它就是名詞,而如果用於形容事物的時候它就是形容詞。
第三首則是《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有人說這首詞並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說是南宋有一位詩人叫向滈,他的作品。不過兩個版本有一些不同,這首詞如果是李清照的作品,也應該是在靖康之變發生之後的作品,其中表達了很深的孤寂之感,像極了李清照在南渡之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