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
李清照的作品前後期風格差別較大,像《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像《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這些,都是她前期的代表作。我們這次只講她的《如夢令》這一首。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是一種單片的小令,非常短,所以它也只能寫生活當中很小的一個片段。昨天晚上,詞人喝了點酒,第二天早晨酒還沒全醒,所以遲遲地懶得起來。但是呢,一夜颳大風,下了雨,詞人擔心海棠花可能就要受損了,然後就問正在打開窗簾的丫鬟,你看看外面海棠花怎麼樣了。丫鬟就回答她:還是老樣子。李清照不相信,然後就反駁她說:應該是「綠肥紅瘦」,綠葉子長出來了,花卻凋落了。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是倒敘,昨天晚上「雨疏風驟」,「疏」不是雨很稀疏,而是疏狂,稀疏的話反而海棠花就不會受損了。
「濃睡不消殘酒」睡得很實,因為喝酒喝多了,一直到早晨起來酒勁還沒有全消。
「試問捲簾人」,問的話省掉了,「捲簾人」是指一個丫鬟,把帘子捲起來的。問話省掉了,而「卻道海棠依舊」,從這捲簾人的回答來看,顯然問句是海棠花如何,回答道「海棠依舊」。丫鬟沒有多少文化,一般比較粗枝大葉,看了這個花,就說還是老樣子,她沒有細看跟昨天有多大的不同。
這一段文字來自於韓偓的《懶起》詩:
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
韓偓是晚唐時期的詩人,是李商隱的姨侄,曾經做過晚唐時期的一個皇帝的宰相,當時朝政實際上在一些軍閥的控制之中,皇帝只是傀儡。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知否?」,這兩句的重複是《如夢令》這個詞牌子規定的,當然用這兩個字是詞人決定的。「知否?知否?」,口氣宛然。比起他人「人靜,人靜」,「無寐,無寐」,也是這個詞牌子,「知否?知否?」就顯得很渾成。
黃蘇的《蓼園詩選》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跌出『知否?知否?』」。連續兩個「知否」,有點急切地反駁的意思,「應是綠肥紅瘦」。儘管李清照沒有起來,但聽到窗子外面這一夜的風雨這麼大,曉得海棠花不會還是老樣子。春雨一下過之後,樹葉啊,就長得快,「應是綠肥紅瘦」。這裡說它「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之意焉,可謂女流之藻思者矣。」
「綠肥紅瘦」,「綠」是指綠葉,「紅」是指海棠花,海棠花瘦,是海棠花打落了很多花瓣。這裡「綠肥紅瘦」顯得無限悽婉,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這一首詞也是如此,用這種短,雖然很短卻起伏跌宕,藏無數曲折,不是按照平鋪直敘地寫下來,而且有口語,有對話,它截取生活的一個斷面,表現細膩而淡淡的傷春的情節。造語工巧,平淡自然。
宋人也襲用「綠肥紅瘦」入詞,像黃機的《謁金門》就有「風雨後,枝上綠肥紅瘦。」趙善括的《好事近》就有「是處綠肥紅瘦,怨東君情薄。」吳潛的《摸魚兒》詞:「滿園林瘦紅肥綠,休休春事無幾。」都化用了李清照詞的句子,可見這首詞儘管十分短小,影響卻不容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