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一騎絕塵李黨生

2021-03-01 細胞世界

——記國際著名期刊《細胞研究》和《細胞發現》主編、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上海市科技期刊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

他,曾是中國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

他,打造中國自主的一流科技期刊

向全球科學界發出強勁「中國聲音」

他,是一個思鄉的遊子

用一份熱情、一份執著譜寫美麗詩篇

李黨生,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199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96年至2004年在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做博士後;2004年至2006年任Cell雜誌Associate Editor。2006年初,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常務副主編;2015年,創辦Cell Research的姐妹刊Cell Discovery(細胞發現)並擔任執行主編。2021年1月任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和Cell Discovery(細胞發現)兩大期刊主編。目前兼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獎勵委員會主任、西湖大學校長特別顧問、上海市科技期刊學會理事長。

2007年入選上海浦江人才計劃;2008年入選首批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2009年至2010年獲中科院文獻情報與出版行業引進人才擇優支持;2011年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12年獲「上海出版人獎」;2012年獲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獲中國出版政府獎;2020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出版先進個人獎。

李黨生出生於阜寧縣,父母都是醫生,從小對他嚴格要求,12歲就讀於江蘇省阜寧中學,學習成績一直排名全年級第一,15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89年,他碩士在讀期間,入選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CUSBEA)這一教育部公派留學項目;CUSBEA項目的名額全國每年只有50名左右,當時的祖國和家鄉的發展都還相對落後,他立志待學成歸來之後報效祖國。1995年李黨生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從事博士後工作。

2004年,他入職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社,正式開始了他科學編輯的生涯。雖然他只在《細胞》工作了不到兩年,但這段工作經歷讓李黨生深刻體會到科學編輯的自主性能給科學研究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讓他領悟到科學編輯這一職業的真正價值所在。

「作者在評審中相對處於弱勢,如果科學編輯對科學內容的把握非常精準到位的話,通過你的努力,能保護作者在這過程中應有的權益,好的成果不至於被埋沒了。」李黨生在《細胞》工作期間形成了這樣的工作觀,並將之帶到國內《細胞研究》編輯部,使其成為共識。

2006年,李黨生回國到擔任《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常務副主編,他不忘初心,為中國科學家打造擁有國際話語權的學術平臺,努力將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期刊《細胞研究》打造成世界一流學術期刊。十餘載過去,《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從2分出頭,躍升至最新的20.507,已經比肩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細胞》(Cell)的高端子刊,多年來一直是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

《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學習強國》等主流媒介近年來陸續刊登的「上海科技期刊『破圈』之路」、「《細胞研究》啟示錄:自信之路」等一系列報導,以李黨生和《細胞研究》為例,講述了上海科技期刊在邁向一流過程中所作的探索和努力,稱讚《細胞研究》在中國本土期刊中「一騎絕塵」,穩穩地立足於世界一流期刊行列。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李黨生經常對編輯團隊說的這句話,成為《細胞研究》走上騰飛之路的基石。在國際學術界,美國《細胞》雜誌是全球公認的頂尖期刊,他剛回國接手《細胞研究》的工作時,所收到的稿件質量與《細胞》等頂級期刊相比懸殊實在太大,期刊在科學家心目中的學術地位也相應存在巨大的落差。怎樣才能有所突破,逐步贏得科學家們的認可和肯定?「自重」就成了《細胞研究》成長過程中關鍵而艱難的第一步。他親自操刀,在一篇篇來稿中淘出尚有一定科學價值的論文,一處處修改訂正不夠準確的科學表述和語言錯誤……隨後的四五年裡,除了堅持在低分雜誌中極為罕見的論文預審淘汰制度之外,《細胞研究》額外增加了一道很多期刊都沒有的程序——主編終審修訂。「別人可能不把你當回事,但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把自己當回事。」李黨生對編輯部的每一位編輯這樣要求,凡是在《細胞研究》上發表的論文,都要求有自己的科學價值並且以有尊嚴的方式呈現。

當時,一篇論文有幾百處修改是常態,最多一篇修改甚至多達一千多處,相當於將論文重寫一遍,讓李黨生花了整整三天時間。《細胞研究》是一本月刊,每期刊發約十幾篇論文,每篇都這麼修改,工作量非常之大!李黨生基本沒有休息日,就連妻子進醫院剖腹產,他也前後只陪了三個小時,就趕去辦公室處理稿件了。每當有新人加入編輯部,李黨生都會對他們說,必須是真心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做出不一樣的成績,我們的工作將會被記入中國科技歷史。

《細胞研究》目前的文章有93%的拒稿率,對科學質量的要求之高、對於實驗和數據的要求之嚴格,已完全不亞於國際頂級期刊。

從1999年到2009年,中國產出的科學論文在科學信息研究所資料庫中的數量已從1萬篇飆升到了8萬篇,與日本處於同一水平。中國科研水平的提升已經引起了國際科技期刊界的關注。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發展愈發迅速,中國生物學家的身影日益頻繁地出現在各大國際期刊中。李黨生說,對於中國科學家而言,《細胞研究》已不僅僅是一本期刊,而是一個他們能夠「說話」的重要話語權平臺,讓他們優秀的科研成果能夠以高顯示度的方式展示出來。

十幾年前,國內科技期刊之所以爭取不到好稿,是因為平臺顯示度不高、發表時滯太長、編輯學術水平低,「嚇」走了大批優秀論文。要改變人們心中的成見不能坐等,於是李黨生給編輯們下了一個硬任務——走出去。而他自己更是跑進一個個實驗室,結識一位位科學家。李黨生深諳在國際頂刊發表論文之道,他從「頂刊發文諮詢」開始,一步步融入科學家們之中。隨著李黨生幫助的科學家越來越多,不少該領域的中國科學家在論文投稿頂刊受挫後,就會想到《細胞研究》的快速通道和綠色通道。正是靠著這樣一篇篇紛至沓來的高水平稿件,《細胞研究》成功實現了影響因子從2分、5分、10分到20分的跨越。

而對於人情稿,李黨生雖然從來都是嚴詞拒絕,但是卻能誠懇地提出改進意見,幫忙其推薦到相應的期刊上發表。現在,幾乎所有人都能接受《細胞研究》不同時期的質量標準:如果論文的創新性和科學意義不夠其時期刊的要求,讓誰託關係都沒用,只看論文不認人。在這種「拒絕」和幫助中,他讓全球科學家們看到的是《細胞研究》對科學的虔敬和尊重,對所有科學家的公平對待。

過去十多年,《細胞研究》發表了大量中國科學家的原創性成果,其中有相當部分因為創新性太強,難以被當時的世界頂刊所接受,而李黨生卻敢於拍板發表。因為探索完全未知的世界,只有更多後來者、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才能知道最初的發現是一個突破還是一場誤會。「創新必然伴隨著風險,試想如果連我們自己的期刊都不願意承擔適度的風險,那怎麼能為我國科學家在最新的科研領域和國際同行競爭提供話語權的保障呢?」李黨生這樣表示。

最終,時間證明了李黨生的魄力和眼光。越來越多中國科學家將李黨生稱為「中國的班傑明·盧文」。無論是院士、諾獎級學者,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學者都知道,只要找到《細胞研究》,自己付出的心血就不會被埋沒。這種獨到的學術鑑賞力,甚至使《細胞研究》在某些時候走到了世界頂刊的前面。2015年12月15日,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關於狗的起源的研究在《細胞研究》刊發後,引起《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而《科學》雜誌直到半年後才刊登了一篇結論相似的論文。2020年,張亞平又在《細胞研究》上發表關於雞的起源的研究論文,《科學》雜誌發表點評文章稱其為「裡程碑式的進展」。2020年6月初,《細胞研究》發表了一項神經遞質受體在關閉和激活狀態下的不同結構的研究,而《自然》雜誌兩三周後才相繼發表了三篇同一受體結構的論文。

為國內科學家、尤其是年輕科學家提供科研和論文發表建議,這是李黨生從回國那一刻起從未間斷過的努力;接觸過他的科學家們都說,李黨生給出的建議對其研究起到了實實在在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他說「要把自己當做科學共同體的一分子,不求任何現實利益的回報」,只有這樣,才能與科學家共同成長、相互成就。「只做雪中送炭之人,不求做錦上添花之事」,是李黨生一向的做人原則。多年來,他給太多年輕科研工作者以幫助——從在讀博士、博士後,到剛獨立的年輕課題組長,對李黨生而言,幫助他們少走科研上的彎路,看到他們迅速成長,特別有成就感。

在科學研究中,批判與質疑是常態。身為科學共同體的一份子,李黨生永遠將科學放在第一位。有了這個原則,在學術紛爭中,《細胞研究》始終保持著不偏不倚、客觀公正的態度。「我們允許基於科學的、理性的質疑和思辨。」李黨生這樣說。《細胞研究》用15年成為國際頂刊,創造了一個奇蹟。本世紀中國科研的騰飛,使得亞洲迅速崛起,新的世界科學中心正逐步形成,這將是《細胞研究》問鼎世界頂尖期刊的歷史契機。

圖|與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在北京出席會議間歇交流

令李黨生感到自豪的是,自己回國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年輕編輯,目前編輯部團隊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期刊的水準。近兩年,編輯部有兩位編輯在李黨生的力薦下,分別成為了世界頂尖期刊《科學》雜誌和《自然》子刊的科學編輯。目前,在《自然》的平臺上,《細胞研究》的影響力已逐步形成超越多個《自然》子刊之勢。2020年,《細胞研究》刊發的一篇新冠病毒相關的研究論文,在《自然》平臺上獲得的下載和引用次數甚至超越了一篇比它早一天發表的《自然》主刊上的論文。最近,《細胞研究》的主辦方還計劃在多方支持下籌建獨立投審稿系統和發布平臺,為我國科技期刊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轉型探路。

「服務國家戰略,將《細胞研究》打造成世界頂尖期刊,成為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科學共同體中的話語權平臺制高點。」李黨生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和更多中國科技期刊同行在「珠峰」峰頂會師。李黨生用「情懷」兩字來概括自己對期刊事業的熱忱:「我們著眼的,不僅僅是一本期刊影響力的提升。我們看重的,是推動科學共同體的發展。」他堅信,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終將展現出自己的獨特優勢。

作為一名主編,李黨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學術期刊,成就了輝煌的事業;他在文學上也有著很深的造詣,2020年出版了個人詩集《白光》;作為在滬遊子,他一直對自己的故土懷有深厚感情,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內心深處的桑梓情懷。

李黨生長期關心生他養他的鹽城市,並參與到家鄉社會民生事業的發展當中。作為一名知名學者,他時刻本著服務大眾、提升地區形象之心,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這些年,歷屆中國鹽城沿海發展人才峰會、上海鹽城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會年會活動,他都踴躍參加、積極奔走,為家鄉招引「千人計劃」類高端人才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促進鹽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他憑著一腔熱血,一往無前,為了祖國的生命科學事業努力開拓,書寫出了最美麗的畫卷。他靠著滿腔熱忱,義無反顧,助力鹽滬的全方位合作結出累累碩果,譜寫出了最動人的詩篇。

夜晚  記憶的故鄉

有一條繞村的小河

生鏽的魚鉤

吊不起沉落在水底的星星

古老的青石砧上

夢洗得褪色

打著斑駁的補丁

——片斷摘自於李黨生詩集《白光》,1991年在美國紐約思鄉所寫的詩作《故鄉的小河》

相關焦點

  • 對比:一騎絕塵與群雄逐鹿,你更喜歡什麼樣的聯賽?
    問一下真正的球迷,你覺得一騎絕塵的好看,還是狼煙四起的爭霸好看?雖然有的隊迷喜歡自己的主隊在某項足球賽事一騎絕塵,吊打大部分對手,但是我身為中立球迷,我還是更希望看狼煙四起的群雄爭霸局面——格局越亂,那就越精彩。
  • 一騎絕塵的「智」......
    我們不在乎孩子十幾歲了是否會自己穿衣疊被、洗碗煮飯,是否會尊師愛友、孝敬長輩,是否能夠面對危機,臨危不懼……「德智體美勞」只剩下一騎絕塵的「智」,而這個智是「知」不是「智」,實際上停留在了「生存教育」的界面。仁者愛人。愛是一種能力,即使說得清,也沒人教得會,需要真實的遵從自己的內心,從不擰巴開始,在生活中玩味。
  • 「史上最難」全球數學競賽落幕,北京大學數學系「一騎絕塵」
    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首屆在2018年落下帷幕,因為試題的新穎和難度大,舉辦時吸引了全球一大批數學愛好者。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第二屆落下帷幕,北大「一騎絕塵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學表現十分出色,有20人進入73人獲獎名單,超過總數的四分之一。
  • NINEPERCENT解散六個月,蔡徐坤一騎絕塵,暴風成長還有他
    除了一騎絕塵的蔡徐坤,小鬼的發展也十分讓人驚訝。《偶像練習生》的出現開啟了偶像元年,儘管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是再也沒有像NINEPERCENT這樣的男團出現,更沒有出現像蔡徐坤這樣的巨C。蔡徐坤從《偶像練習生》正式出道兩周年,兩年的時間裡他用自己的發展踐行了"越努力越幸運"這個口號。不得不說,一騎絕塵這四個字用來形容蔡徐坤剛剛好。
  • 近期美國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一騎絕塵反映了什麼?
    要聞 近期美國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一騎絕塵反映了什麼? 2020年7月7日 20:35:07 廣發證券本文來自 廣發證券。報告摘要近期美國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一騎絕塵反映了什麼?6月初美國花旗經濟意外指數由負轉正,隨後一騎絕塵大幅攀升至歷史最高水平並顯著好於同期其他經濟體該數據表現。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反映的是預期差,說明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一直處於「驚喜期」。結合復工進程來看,近期美國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如此強勁或源於市場對此間美國經濟數據預期過低。
  • 徐莉佳外號「女姚明」英語嘎嘎的 一騎絕塵奪冠
    一騎絕塵 奪冠無懸念  隨著北京奧運會冠軍殷劍的退役,24歲的徐莉佳逐漸成長為中國帆板運動的領軍人物,而三站世界盃賽全取冠軍的成績,更使其成為本屆奧運奪標熱門之一。  6日的比賽,徐莉佳從出發開始就一路領先,幾乎沒有給對手任何趕超機會。在順利通過最後一個浮標後,徐莉佳的領先優勢已經無可撼動。
  • 創3超話活躍榜:鄭乃馨第三,希林娜依高第二,陳卓璇一騎絕塵
    創3超話活躍榜:鄭乃馨第三,希林娜依高第二,陳卓璇一騎絕塵在《創造營2020》這檔節目中,大家會發現,如今有人氣的選手,大多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那幾位,鏡頭多,而且實力也是非常強。陳卓璇這一次可以說雖然被全網吐槽,但是,不得不承認,陳卓璇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熱度,這一次更是一騎絕塵。可見,一件事情出來後,並不都是壞事。對此,你們覺得呢?
  • A股醬油界三寶「中考」交卷:海天味業營收淨利一騎絕塵,中炬高新和...
    不知從何時起,海天味業的一騎絕塵成了資本圈的熱點。一瓶醬油碾壓房地產,一瓶醬油掀翻了一桶石油,市值越過房地產龍頭萬科,近日更是超中石化追中石油,9月1日,海天味業股價再創新高,總市值突破6000億元.......一邊是業績增長穩定、資金充裕,另一邊則是高市盈率引發的泡沫質疑……海天味業這棵大樹屢屢引發著資本市場的話題。
  • 誰是李黨生?帶領中國本土期刊登上國際C位,施一公說他眼光很毒辣
    另一方面,則是李黨生這個人,開始走進更多人視野。作為期刊的靈魂人物,在過去15年,他以常務副主編的身份,將一本影響因子僅為2的期刊,打造成世界一流期刊。一開始,Cell編輯出身的李黨生就感受到了這樣的心理落差。據文匯報報導,當時李黨生接收到的稿件莫說科學水平天懸地隔,就連英文寫作也不忍卒讀。有這樣一個細節,在李黨生建議作者增補實驗時,會經常被「噎」回來:如果要修改,我還投2分的雜誌幹嘛?那麼如何破圈?一言以蔽之: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 淮陰中學一騎絕塵 ,淮安教育路在何方?
    今年在淮安,共有近30所高中,累計27906名考生參加高考,其中總分400分以上的人數是138人,淮陰中學佔比81.16%,這個比例在江蘇省「一騎絕塵」,甚至連第二名的「馬頭」都看不到。招入好生源,考出好成績,一切似乎順理成章。
  • 同是墨香三部曲,魔道祖師豆瓣評分一騎絕塵,天官賜福卻波折不斷
    01《魔道祖師》一騎絕塵《魔道祖師》是墨香三部曲裡面最早動畫化的一部,同時也可以說是三部作品裡面最成功的一部。目前動畫版出了兩季,q版出了一季,評分也非常亮眼。2018年播出的《魔道祖師》第一季斬獲8.9分的高分,第二季則直接高達9.0,平均時長只有五分鐘的q版也有8.0的超高評價。
  • 當年並駕齊驅的四大工學院,如今華中一騎絕塵,華南無奈擺尾
    其中華中工學院(如今叫華中科技大學)一騎絕塵,領跑這四大工學院,大連工學院(如今叫大連理工大學)無奈擺尾。
  • 《我們的歌》卡丁車比賽,王源一騎絕塵,希林周深太一開的太搞笑
    《我們的歌》嘉賓卡丁車比賽,王源一騎絕塵而誰坐在哪一部車我們都看的一清二楚,首先第一輛坐的是希林娜依·高,往後是順序就是周深、王源、太一了。看樣子他們都已經準備就緒了,就等希林娜依·高頭盔給調整好就可以開始比賽了。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省賽「智多星」,超前部署一騎絕塵
    三位同學參賽的過程可謂是一帆風順、一騎絕塵。回想整場比賽最大的難點,程子昂同學表示是測量總諧波失真值。精準測量總諧波失真值是比賽中拿分的關鍵,程同學應用快速傅立葉變換算法對該值進行測量,但因為存在頻譜洩露的問題,導致精度不夠高。包括嘗試使用同步採樣以及在洩露幹擾下準確查找諧波幅值,程同學在比賽期間嘗試了不下五套的算法,來反覆調整其中一些參數。
  • NPC解散後成員後續發展,蔡徐坤一騎絕塵,他們卻被落下來
    比賽期間人氣就一騎絕塵,與後面選手斷層,最後斷層出道,組合解散後一直是 all for music,多次發行專輯和單曲,成績十分亮眼。今年更是接下愛奇藝選秀綜藝《青春有你2》,作為青春製作人代表帶領100位女孩走上實現夢想的道路,前一陣還官宣了浙江衛視的老牌國民綜藝《奔跑吧兄弟》,無論在資源上還是人氣上始終保持著一騎絕塵。
  • 八部新片同日上映,吳彥祖王千源《除暴》一騎絕塵
    在《新警察故事》十六年後,吳彥祖終於又演了一個癲狂冷血而又帶有一絲悲情的反派。11月20日,2020年度唯一警匪電影《除暴》正式上映,影片由韓三平監製,王千源、吳彥祖領銜主演,春夏、衛詩雅主演。截止到下午16點,貓眼票房數據顯示,《除暴》實時票房排在首位,超過了已上映29天的《金剛川》,在今天首映的8部新片中排在首位。
  • 意甲最新積分榜:米蘭一騎絕塵,5分領跑,那不勒斯狂勝羅馬!
    意甲最新積分榜:米蘭一騎絕塵,5分領跑,那不勒斯狂勝羅馬!誰能想到本賽季意甲聯賽米蘭至今未嘗敗績,除了遺憾平了亞特蘭大,贏過尤文,國米,羅馬,那不勒斯,拉齊奧,一眾強敵。重新崛起的道路上需要這樣的比賽,看不出多少統治力和美麗局面呈現,但能用較小代價四平八穩拿下分數,擴大優勢於無形。比以前費老勁進一個,再稀裡糊塗丟兩個強多了,這可能就是氣質的提升,有點像888這幾年的一些比賽。先不憧憬奪冠,但目前這樣很可以的。
  • 《老子是癩蛤蟆》國士無雙,一騎絕塵;風雪漫京城,我一鳴驚人
    (點擊書籤可以免費閱讀)短書評:書中內容主題吸引人,構思不錯,吸人讀者繼續加油閱讀,是一本好書。主人公思想有特色,符合大眾思維方式,爭取下月讀完。這本很好看,作者思路清晰條理連續,故事能扣人心情,文字語句應用流暢不生硬。看著讓人舒暢。
  • 初中女生跑出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網友:這就是一騎絕塵
    初中女生跑出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這一話題近日衝上熱搜在杭州西湖區第五十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初中女子4×100米決賽上一名女生甩開大長腿在跑道上狂奔遙遙領先衝向終點視頻傳到網上迅速刷屏女孩名叫陸啟睿是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學生在這次運動會上她包攬女子組100米、200米兩項冠軍分別以12秒07、25秒11的成績打破兩項紀錄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這超燃一幕網友紛紛排隊點讚「這就是一騎絕塵!」
  • 【喜報】華育高中全市統考一騎絕塵,遙遙領先,繼續領跑民辦高中!
    【喜報】華育高中全市統考一騎絕塵,遙遙領先,繼續領跑民辦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