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在想,為什麼我們需要去了解這些動植物的名字呢?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水中的一條鯉魚、樹上的一隻灰雀或者草叢中的一隻灌木蟋蟀,我們很難有興趣去探究它們的習性,更極少去欣賞它們的美。
我在看到一篇介紹芬蘭自然教育的文章時,感覺自己理解了這本書出現的意義。
在芬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會被要求去不斷更新自己的動植物資料庫。他們需要能夠說得出更多動植物的名字和種屬,了解它們的習性特點。
一位芬蘭的老師說:「就算這些名字可以馬上在網上查到,你也不想漫步在一個什麼事物都沒被命名的奇怪世界。」
所以,所有芬蘭的小學和中學暑假都不能給孩子留作業,但是,他們會給孩子們一張紙,上面列出孩子們需要認識的植物,學生們可以通過拍照或者採集標本的方式證明他們掌握了知識點。而且孩子們的年紀越大,需要找到的植物就會更多。
我們至少要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至少要知道還有哪些動植物和我們共享資源。這或許就是本書出現的意義。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再看身邊那些不起眼的動植物,都感覺和它們變得更加親近了。它們有自己的生活軌跡,但是和我們並不是毫無交集的,它們看似在我們人類完全不在意的地方努力生活著,但它們是整個生態環境的一分子。
有意思的是在這些物種的中文名之後,居然不是它們的英文名,而是它們的拉丁文名。雖然不會讀,看上去也頗有意思。
但我覺得需要給出版社提個意見,相比於更洋氣的拉丁文名,我需要的是它們的漢語拼音,畢竟很多字真的不會讀,比如下圖中這隻鳥兒的名字我就念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