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工業化興起時,「手工製作」一度成為生產率低下、質量參差不齊的代名詞。然而,到了工業生產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又開始厭倦由工廠流水線生產出的毫無差別和特色的產品,手工製品又恢復了活力。
「手作人」的使命是製作真正的手工製品。他們以販售手工製品為生,以擁有卓越的手工技術為榮。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手作江湖」系列,挖掘隱秘在「手作」世界裡的各色達人的故事,他們將智慧融入生活,也讓手藝更加鮮活。
為人和自然建起美麗連接
5年前,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小pie來到上海,在某家童裝公司擔任圖案設計師和插畫師。她總能畫出同事們想不到、不知道的花花草草,大家都覺得她古靈精怪的點子特別多。
同事們還發現,她戴的首飾很好看,都是自然花草做出的各種耳環、手鍊、項鍊,戒指,而且還能呈現出四季變化。好奇的女同事向她打聽飾品從哪裡買,一問才知道是她自己做的。
早期製作的滴膠押花作品,包裝上用她自己手繪的小卡片 小pie圖職場上獲得讚許和驚嘆讓小pie發現了兩件事:很多城裡人其實對大自然很陌生,但大家都認同並嚮往探索自然之美;愛打扮的都市女孩們,其實很想把花花草草戴在身上。有同事知道她的才能,就鼓勵她去市集擺攤。於是,2016年裡的很多個雙休日,她就去賣DIY花卉手鐲和耳飾,慢慢地有了回頭客,逐漸還積累起一批穩定的客群,這讓她信心大增。
在權衡了自己的精力和熱情之後,2017年,小pie辭掉了之前的工作,一心走上創業之路。
小pie擺攤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這是果敢又冒險的決定,除了創業本身的複雜性之外,她還面臨著更艱巨的挑戰,自己手藝如何突破?小pie的手作工藝叫「滴膠押花首飾」,利用樹脂凝膠將天然材料定型,做成各式首飾。日本原創手工藝人非常擅長利用這項工藝。他們還發明了手鐲、戒指,耳環等模具,加上樹脂凝膠、紫外線加熱燈等配置材料,外行人想入門學習的難度和成本並不算太高。
日本手藝人發明滴膠模具 押花製作視頻截圖小pie清楚地知道工藝的門檻和行業的現狀,各電商平臺普遍銷售的更多是用乾花、假花做的首飾,而且多用模具來做。不過她一直以來用的都是自己隨手撿到、買到的真的花草樹木,而模具只是她早年拿來練習技術的工具,鮮少使用在實際創作中。
早期製作的手鐲小pie圖她小小的工作室裡,並不是想像中一副「百花齊放,花團錦簇」的樣子,植物首飾的原材料都被她小心翼翼地呵護起來。
工作室的牆面「沒有看到花是嗎?它們藏在這裡啦!」小pie指著工作檯上一堆書和紙板。她隨手翻開兩本書,一邊說了起來,「這是鼠麴草,可以入藥的一種草,中醫裡拿它止咳祛痰;這深紅色的你猜猜是啥?是夏季常見植物哦」,見記者一臉茫然,她笑答,「這是去年我在一個菜園裡採到的苦瓜葉子,葉脈掌紋多細膩多好看,一點沒苦澀的感覺啊」。
夾在樹裡的鼠麴草(上)和苦瓜葉子(下)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花無百日紅」,通常情況下,為了保存植物本身的顏色,小pie要做押花,即花草用吸水紙包起來,押在書裡或紙板裡固定,直到正式製作時再拿出來。她用剛從市場買的藍色繡球花,詳述了日常兩種押花方法,「比方說你在路邊看到一朵很美的掉下來的花,你就把它夾在筆記本夾縫或者書脊處附近,再按壓一下本子或書就行,但這只能短暫保存一下,若想更好地保存植物,那就要用乾燥板,把花夾在裡面,花的上下面墊上紙巾就行了」。
筆記本押花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乾燥板押花步驟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做首飾還需要一些金屬配件,小pie也有一個專門收納盒,u形圓形耳夾耳針、不同長短的鏈子等等,她說:「小配件的粗細、顏色、金屬材料品質都影響飾品整體美觀,不能以次充好,戴在人身上的,安全和美觀一樣重要」。
首飾配件收納盒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小pie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不僅做工細緻,還因為飾品整體上實現了「主次平衡」,花草為主,配件為輔,兩部分從形狀、顏色都能做到平衡有度,兩者都能相映成趣。近幾年,小pie在設計上花了更多功夫,嘗試甜美、俏皮、硬朗等多元風格。
今年,她設計了一個馬賽克系列,類似小時候玩的俄羅斯方塊遊戲,利用樹脂的流動性做出自由幾何圖樣。
馬賽克系列組圖小pie圖她還用路邊撿來的樹皮做了一組戒指,「上海梅雨天,樹皮上會長苔蘚,而榆樹、欒樹和水杉樹的樹皮就有不同的紋理,加在一起又有了新的層次。我想把它們像東北的『冰溜子』一樣凝固起來,紀念一下難忘的、每個人都要戴口罩的夏天」。
樹皮戒指買家秀小pie圖老客人朱小姐分享了她的買家心得,「2017年,我在復興中路的一個市集認識了小pie,她擺著地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紫薇花做的耳環和秋葵手鍊,覺得又美又驚奇,就和她聊起來,後來就成了朋友。我的生活經驗裡很少接觸真實的大自然,對四時草木花果都沒有清晰的認知。我感覺她通過美妙的手工和設計,為我們這樣的人建立與自然、與時間的關係」。
秋葵手鐲 小pie圖每一片花瓣都獨一無二通過作品分享自己對植物的理解,這是小pie做手藝人的初心,至今沒有變。
活潑的小pie小pie圖「我不想做簡單的科普型的創意作者,但擺攤的經驗告訴我,很多人仍然需要知道植物叫什麼,還有人甚至不停追問我一些花的花語是什麼,但我真的不知道。我後來才明白,原來絕大多數城裡人習慣用app,圖鑑、網上資訊、香水或者花語來認識花草」,小pie感慨,「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花草自然更像是玩伴,通過觸摸和嗅聞,我就記得它們的名字和樣子。我奶奶和媽媽都會把家裡的院子打造成一個小花園。她們都非常喜歡植物,尤其是開花的,我媽種喜歡種月季,我印象裡最深刻的是一棵粉色的月季,長了一米多高,花香和一般月季不同,像是可樂的味道,神奇無比」。到上海後,她在路邊看花、草、樹,漿果,發現了南方植物的豐富性,城市荒野工作室製作的《長三角野花指南》是她日常識花的好夥伴。她說:「指南書實用易懂,對照辨認會覺得很有啟發,像澤珍珠菜不論做花束或飾品的主角還是配角都很好看,還有夏天的鄉間有很多一年蓬,搖曳生姿,戴在身上也很朝氣蓬勃」。
路邊拾花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前幾年炎夏,她和朋友開車出門,等紅燈的時候,她瞥見一隻小龍蝦在穿馬路,它很努力地朝綠化帶方向爬去。「它就是想去找水活下去,但那附近沒有河流,所以我就把它帶回家養在水裡,取名『蝦哥』,一個多月後,它還是沒能活下去」,小pie有些難過,「我挺捨不得蝦哥,後來還把它做成了頭飾,紀念我們彼此相識的緣分」。
「公路逃生」後的蝦哥類似這樣的緣分都被她保存在了標本冊或玻璃皿裡。工作室內有2本早年她製作的植物標本集,有些花草已經枯黃,但小pie都能說出它們的來歷。「這是我老家東北的橡果葉子,那是槐樹的葉子,哈,這是上海馬路上水杉樹的葉子,蟲咬過的破洞,但你看像不像蕾絲」。她覺得自己也有點偏執,對自然生物有著強烈的貪念,所以才會做標本、做首飾。
小pie的植物標本集組圖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她順手就給記者示範了一下,如何用樹葉做滴膠書籤。每一次塗膠水都要塗勻,烘乾後還要修剪外形,小小一枚書籤,就花了半個多小時。「你要有點耐心,你才能看到精美。大自然沒有簡單速成,複製黏貼的法則,每一片樹葉、花瓣都不一樣,所以用真植物做的滴膠飾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滴膠書籤製作步驟圖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小pie給自己的品牌取名叫「不等於」,也是想傳遞出她作品的獨特性,比如松針做的耳環,已經被她賦予了新的創意和形態。
新作品松針耳環小pie圖疫情之下,她仍奔波在各個市集上,工作室的小黑板上寫著具體的行程計劃。她遇到了很多新客人,都說她的飾品給人增添了「森女」、「仙女」的氣質,在疫情氣氛中更有治癒感。
工作室小黑板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小pie聽到很高興,但她明白,自己只是進一步演繹了對自然的理解,鬼斧神工的永遠是大自然才有的本領。 (聯繫我們/投稿郵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