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幾種新生兒生理現象別慌

2020-11-09 光明網

有些新生兒出生後,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一些「異常」的生理現象。遇到以下幾種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不要慌。

馬牙

少數寶寶在出生後不久,細心的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寶寶的牙床上長出了像米粒樣大小的白色顆粒,好像是長出了一個個小牙齒,這就是俗稱的「馬牙」或「板牙」,屬於寶寶的正常生理現象。

應對:馬牙一般在出生後2周~3周內可自行消退,所以無須做治療或特殊處理,而且馬牙的出現也不會影響寶寶吃奶以及乳牙的萌出。

新生寶寶出現馬牙時,爸爸媽媽不要試圖用紗布擦破,更不要用針去挑破馬牙。因為寶寶的口腔黏膜非常薄嫩,且抵抗力差,很容易發生細菌感染,給寶寶帶來健康危害。

假月經

爸爸媽媽在給剛出生5天~7天的女寶寶換尿布時,可能會發現尿布上沾有少量血性分泌物,看上去有點像女性的月經,但沒有氣味,這樣的情況就是新生兒「假月經」。

應對:當女寶寶出現「假月經」時,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因為這是一種生理現象,並非異常。「假月經」的出現是由於寶寶出生後來自媽媽體內的雌激素突然停止,寶寶的子宮黏膜失去了雌激素的支持作用,因而脫落出血,陰道就會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便形成了「月經」和「白帶」。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持續數日即可自然消失,只需注意保持女寶寶的會陰部清潔、乾燥即可。但若陰道出血量多,持續時間長,則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臍部創面

寶寶出生後臍帶會被醫生剪斷並結紮,因此,臍帶的殘端就形成了一個開放性的創面。如果護理不當,細菌可能會通過臍帶進入血液,引發感染,造成臍部炎症,危害寶寶的健康。

應對:寶寶臍帶一般在出生後1周~2周脫落。在臍帶脫落之前,需保持臍部清潔乾燥,不要覆蓋或者包紮,以免引起臍部感染。

寶寶的尿布要大小適宜,不要蓋到臍部,以免尿液浸溼臍部創面,同時,也要確保寶寶活動時尿布不會摩擦到臍帶根部;如果為寶寶洗澡時不慎弄溼臍帶,可先用棉棒擦拭乾淨,再輕輕提起臍帶並用75%的酒精從臍窩中心由內向外轉圈擦拭。需要注意的是,棉籤不要重複利用,也不可以來回重複擦拭。

臍帶脫落後,如果沒有分泌物,可不必消毒。當出現臍部潮溼或是有少量無異味的分泌物時,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直到乾燥為止。如果發現臍部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及臭味等,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中國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研究員 王惠珊)

來源: 健康報

相關焦點

  • 寶寶剛出生不久,會出現這幾種生理現象,家長可別被嚇著了
    每個家庭誕生一個新成員,大家都是十分高興的,但是剛出生的寶寶問題也不少,令很多新手爸媽焦頭爛額,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往醫院跑,不過寶寶若出現下面的5種情況,可別擔心哦~1.主要是因為胎寶寶在母體內時會受到雌激素的影響,出現子宮內膜增生等,等到胎寶寶出生以後,便不再受到雌激素的影響,此時雌激素下降,子宮內膜脫落,就出現了「假月經」的現象。不過家長不必擔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2-3天就會消失,無需使用藥物。3.
  • 10種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知道幾個?
    在出生前,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生活,出生後的寶寶會保持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在慢慢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這些生理現象會隨之消失。下面這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家長們知道幾個?其實這是正常的。由於出生後的最初幾天進食較少,同時有不顯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故在出生後的3~4天內寶寶的體重有所下降,稱之為生理性體重下降。月嫂不用著急,隨著新媽媽奶量的增大,寶寶進食的增加,約在出生7~10 天后恢復到出生體重,進入快速生長階段。
  • 新生兒生理現象
    其實,有一些只是新生兒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寶寶出生後至28天稱為新生兒期,下面為大家簡單講解幾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 1 馬牙:提起馬牙,有些老人會說拿個針把它挑破就行啦,這是不可取的,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馬牙對新生兒沒有任何危害,它只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在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數周內可自然消退。
  • 新生兒的秘密,這15個異常,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等等,先別扔,孩子「很醜」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養兩天就越來越好看啦。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很多看起來很異常的情況,其實都不是病,而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天天跑醫院。6、溢奶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且賁門鬆弛,幽門緊閉,出口緊入口松,所以吃奶後奶汁會順著口角流出。吃奶後,豎抱、拍嗝都可以緩解。
  • 新生兒的10種正常生理現象,經常被誤認為「疾病」表現!
    可每次遇到問題時,長輩們總是出來指手畫腳,表現出一副很有經驗的樣子,讓寶媽進退兩難。為了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我就把新生寶寶看似不正常,實則正常的生理現象,分享給各位父母,讓更多人知道。5、生理性脫皮,被誤認為皮膚病新生兒出生幾天後,或者幾周後,身體會出現脫皮現象。有些比較輕微,像是頭皮屑,有些脫皮則很嚴重。只要寶寶正常吃奶、正常睡覺,一般都沒有問題。如果脫皮處有紅腫、潰爛等症狀,需要儘快就診。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家長別盲目處理
    那麼哪些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溫玲玲介紹了幾種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她提醒,一般,這些現象會自行消退,如果持續不退,則需要就醫排查疾病。新生兒脫髮:有些新生兒出生時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種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會越長越好的。
  • 剛出生寶寶正不正常,關鍵看這些指標,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
    02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當然,如果新生兒出現以下幾種「異常」表現,家長也別慌,可以再等等看,因為可能屬於正常情況哦。第一種:出生3-5天後出現水腫剛出生的小寶寶可能代謝不太穩定,如果在出生3-5天後,出現手、腳、小腿等部位的水腫,家長別慌!正常新生兒都有一定程度的水腫,如果你家寶寶是早產兒可能水腫更明顯一些。
  • 剛出生寶寶正不正常,關鍵看這些指標,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
    」也別慌當然,如果新生兒出現以下幾種「異常」表現,家長也別慌,可以再等等看,因為可能屬於正常情況哦。第一種:出生3-5天後出現水腫剛出生的小寶寶可能代謝不太穩定,如果在出生3-5天後,出現手、腳、小腿等部位的水腫,家長別慌!正常新生兒都有一定程度的水腫,如果你家寶寶是早產兒可能水腫更明顯一些。一般隨著生理性體重下降,新生兒體內的多餘水分排除後,寶寶的水腫就會自然消失。
  • 新生兒特有的20個生理現象
    上皮珠、馬牙和螳螂嘴:有的新生兒口腔硬顎上,可見一些白色小珠,醫學上稱為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對寶寶沒有任何影響,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不必處理。新生兒齒齦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這種現象俗稱「馬牙」。新生兒口腔內兩頰部,會堆積一小堆脂肪墊,俗稱「螳螂嘴」。和上皮珠一樣,馬牙、螳螂嘴也不需要處理,它們會自行消失的。
  • 除了黃疸、假月經,這6種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很多家長不知道
    新生兒是人特殊的生理階段,那麼既然是特殊時期,肯定也有一些成人沒有的,只有新生兒時期才會出現的特殊生理現象,雖然我們知道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假月經這些常見的生理現象,但是一些新媽媽一旦發現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急急忙忙的往醫院跑。 其實大可不必,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
  • 作為新媽媽新生兒的這些特殊生理現象你了解嗎
    寶寶出生前,是居住在媽媽的子宮的,子宮就像一個美麗的水晶球,水晶宮裡有很多羊水,寶寶在水晶球這個水世界生活,寶寶出生後,要適應新的環境,同時,在媽媽肚子裡時的那些生理現象會隨著出生而逐漸消失。一、剛出生嬰兒特有的生理現象1、體重下降
  • 新生兒護理,遇到問題不要急,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那顆激動而興奮的心便隨之而來,恨不得不休不眠24小時看著孩子,稍有哪裡不對勁便緊張的要命,生怕孩子哪裡出了毛病,其實孩子有很多現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大可不必這麼緊張。一、粟粒疹 很多爸爸媽媽會發現,新生兒的鼻頭周圍會呈現淡黃色顆粒狀。
  • 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一般發生在生後第2~4天,這多因哺乳不足或包裹太多,補足液體後,體溫即可正常。 「螳螂嘴」,即新生兒口腔兩側頰部隆起的脂肪墊,可以幫助寶寶有力的吸吮。這兩種現象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會慢慢消退,無需特殊處理。少數新生兒在下切齒或其他部位有早熟齒,稱生兒齒或誕生牙,多數活動易脫落而致吸入呼吸道,故需拔除。
  • 寶寶出生後,遇到這5種現象不要怕,屬於正常並無大礙
    文丨悠悠寶寶出生後,自身會有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出現,很多新手媽媽因為缺乏經驗,遇到後常會往壞處想,不要嚇唬自己,寶寶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脆弱。下面這5種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的現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無大礙,不要再被嚇唬了。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知多少?
    新生兒誕生的喜悅是無可複製的,照顧新生兒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新生兒指的是自臍帶結紮起到28天,這28天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寶寶在出生之前是依附於寶媽而生存,一旦離開母體,他們就要依靠自己的肺去呼吸、依靠自己的消化道去消化吸收營養等,而新生兒的這些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調整,才能逐漸健全起來。
  • 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新手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一些非常嚇人的症狀,新手爸媽不了解,經常帶孩子去醫院,浪費了時間,也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下面我們將盤點一下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一般在出生2至3天後,大概4/5的孩子會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的現象,這是比較正常的,幾天後就會消失,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不過如果黃疸一周後沒有消退,或者伴有其他症狀,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了解多少?來看看這些
    相信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在照顧新生兒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一些比如餵奶後寶寶打嗝溢乳的現象,沒有經驗的家長就會大驚小怪,十分擔心,其實這些都是正常剛出生寶寶的正常表現。   常見的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 家長不必驚慌
    新生兒的降臨對每個家庭都是一個新起點,對於新手爸媽來說,也是一個獲得新認知的過程。寶寶出生後,自身會出現一些生理現象,很多新手爸媽因為缺乏經驗,遇到後常會往壞處想,搞得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其實,下面這6種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的現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無大礙。
  • 如何認識新生兒期的「異常」生理現象
    其實很多是新生兒期的特殊生理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自然消失,這裡和媽媽分享一下如何認識這些特殊的生理狀態,一共有八種。 3、乳腺腫大 男寶寶和女寶寶都有可能在出生後3-7天內會出現乳腺腫大,多數是雙側同時腫大,但部分有不對稱腫大,有蠶豆或核桃大小,有時還伴有一側乳頭輕微內陷,這是由於來自媽媽的雌激素中斷造成的,2-4周後寶寶乳腺腫大自然消退,這期間切忌擠壓乳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 新生兒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嚇到你了嗎?
    新生兒有些特殊的生理現象,看似異常,其實都是正常的,說明寶寶發育的很健康。有哪些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小劉的寶寶剛出生,長的白白胖胖的,非常招人喜歡,而小劉也在媽媽的照顧下開始做起了月子。一般1~2周就會消退的,是正常的現象,對於寶寶的健康是沒有影響的,讓她不要擔心。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現象,您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