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生理現象

2020-12-22 騰訊網

加關注

微信號:滎陽婦幼

2018年5月-9月滎陽市婦幼保健院兩癌篩查定點醫院

新生命的誕生,往往讓新上任的爸爸媽媽手忙腳亂。不僅僅是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寶寶的一些特殊的狀況,也常常讓爸爸媽媽困惑不已。其實,有一些只是新生兒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寶寶出生後至28天稱為新生兒期,下面為大家簡單講解幾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

1

馬牙:提起馬牙,有些老人會說拿個針把它挑破就行啦,這是不可取的,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馬牙對新生兒沒有任何危害,它只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在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數周內可自然消退。

2

乳腺腫大:很多寶寶在出生後兩到三天,媽媽會驚詫的發現,寶寶的乳房怎麼開始發育了,成了旺仔小饅頭!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媽媽在孕後期,血液中的生乳素等激素的濃度會大幅度提高,這些激素會通過胎盤,臍帶兒進入寶寶體內。在這些激素的作用下,寶寶的乳腺會開始初期的發育,部分嬰兒乳房甚至可以分泌一些乳汁。

這種現象不但女寶寶會出現,男寶寶也同樣無法避免。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緊張,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3 周會自然消退,無需特殊處理,切忌擠壓,以免感染。

3

新生兒紅斑: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對光線、空氣或肥皂、毛巾、溫度變化等刺激都非常敏感,部分寶寶的皮膚會出現紅斑,多者可融合成片。

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洗澡之後,面部和軀幹四肢都會出現,其中以軀幹部較為多見。在暖箱中的寶寶會出現紙尿褲遮擋的部分白白淨淨,而裸露部分出現紅斑的現象,多數2~3 小時後自然消失,個別寶寶由於個體差異和皮膚敏感性不同,紅斑會出現此起彼伏的現象,約一周左右自愈,無需特殊治療。

4

生理性體重下降:很多有經驗的爸爸媽媽會知道,新生兒生後初期,會有「跌水膘」的現象,這是由於寶寶在剛出生皮膚非常薄嫩,通過皮膚、呼吸以及大小便丟失的水分較多,而寶寶在出生後前幾天食奶量比較少,體重的增長無法彌補水分丟失的重量,導致體重逐漸下降,大約在第 5~6 天降到最低點(但不超過出生體重的 10%),一般於 7~10 天后恢復到出生體重,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5

粟粒疹:在剛出生的寶寶臉上常可見到針尖樣黃白色的小疹子,有些寶寶比較少,集中在鼻尖兒;有些寶寶會蔓延到鼻翼,額頭,面頰,甚至下頜都會出現。這就是粟粒疹,是由皮脂腺堆積形成,在寶寶皮膚的新陳代謝脫皮後會自然消失。

6

假月經:有的女嬰出生後1周左右,會從陰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及白帶,一般持續兩到三天就自行消失,醫學上稱之為假月經。這是因為女嬰在胎兒時期受母體雌激素影響,子宮內膜、陰道上皮增生,出生後,雌激素在寶寶體內經過代謝濃度逐漸下降,子宮內膜及陰道上皮脫落,形成類似月經般的出血,與成年女子月經的形成是同樣的道理。

知道了這些生理特點,是不是在護理新生兒時少了一點手足無措呢?除此之外,寶寶還有其他許多生理特點,我們下次再會。

END

(部分為日本插畫家竹中俊裕作品)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新生兒由於膽紅素生成過多;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肝細胞處理(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能力低;腸肝循環增加等原因,容易發生黃疸。新生兒血中膽紅素>5~7mg/d|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50%~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
  • 新生兒特有的20個生理現象
    乳房增大、乳頭凹陷:不論男嬰還是女嬰,出生3~5天後,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觸感上有蠶豆或山楂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流出。新生兒乳房增大,是胎兒期母體雌激素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內即可自行消退。新生兒乳房腫脹,千萬不要擠壓,如果不慎把乳頭擠破,會帶進細菌,造成乳腺紅腫、發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知多少?
    新生兒誕生的喜悅是無可複製的,照顧新生兒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新生兒指的是自臍帶結紮起到28天,這28天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寶寶在出生之前是依附於寶媽而生存,一旦離開母體,他們就要依靠自己的肺去呼吸、依靠自己的消化道去消化吸收營養等,而新生兒的這些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調整,才能逐漸健全起來。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家長別盲目處理
    那麼哪些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溫玲玲介紹了幾種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她提醒,一般,這些現象會自行消退,如果持續不退,則需要就醫排查疾病。新生兒脫髮:有些新生兒出生時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種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會越長越好的。
  • 新生兒前兩周特殊的生理現象及處理方法
    型,下肢呈現M型,寶媽寶爸不用擔心,這是新生兒健康正常的表現。馬牙是牙齒生發過程中伴發的現象,馬牙病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也不會引起疾病,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完全屬於正常生理過程,數周內會自行消失,寶媽寶爸完全不用擔憂。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驚嚇 打嗝 紅斑如何護理?
    新生兒生理現象之驚嚇 新生兒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當外界有刺激時,新生兒會突然一驚或者哭鬧,媽媽為了避免寶寶受到驚嚇,把寶寶的肢體包裹上,長時間包裹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當寶寶醒來時,就應該打開包裹,切記一定不要蠟燭包,把寶寶包裹得直直的,就像蠟燭一樣。
  • 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新生兒有很多看似不正常卻是正常的「特殊生理現象」,新手爸媽提前多了解多學習,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緊張。 「假月經」 有的新生女寶寶,在出生3--7天後,陰道有白帶分泌或者出血的現象,原因是嬰兒受母體內雌激素的影響,出生後,這種影響突然中斷,而新生兒本身還沒有內分泌周期性的作用,增生的陰道上皮就會脫落隨分泌物排出,一般3--4天即可消失。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了解多少?來看看這些
    相信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在照顧新生兒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一些比如餵奶後寶寶打嗝溢乳的現象,沒有經驗的家長就會大驚小怪,十分擔心,其實這些都是正常剛出生寶寶的正常表現。   常見的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
  • 如何認識新生兒期的「異常」生理現象
    其實很多是新生兒期的特殊生理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自然消失,這裡和媽媽分享一下如何認識這些特殊的生理狀態,一共有八種。 4、「假月經」 女寶寶出生後4-7天陰道會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可以持續一周甚至更長些,俗稱「假月經」, 有些寶寶還能伴有小陰唇顏色偏黑,這也是由於來自媽媽的雌激素中斷造成的,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持續時間超過兩周仍然有陰道出血,需要看看醫生排除新生兒晚發性出血症。
  • 遇到這幾種新生兒生理現象別慌
    有些新生兒出生後,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一些「異常」的生理現象。遇到以下幾種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不要慌。馬牙少數寶寶在出生後不久,細心的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寶寶的牙床上長出了像米粒樣大小的白色顆粒,好像是長出了一個個小牙齒,這就是俗稱的「馬牙」或「板牙」,屬於寶寶的正常生理現象。
  • 新生兒的秘密,這15個異常,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等等,先別扔,孩子「很醜」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養兩天就越來越好看啦。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很多看起來很異常的情況,其實都不是病,而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天天跑醫院。6、溢奶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且賁門鬆弛,幽門緊閉,出口緊入口松,所以吃奶後奶汁會順著口角流出。吃奶後,豎抱、拍嗝都可以緩解。
  • 新生兒生理現象之鞘膜積液隱睪
    鞘膜積液常發生在新生兒後期,剛出生時陰囊大小是正常的,隨著日齡的增加,寶寶陰囊逐漸增大了,媽媽很著急帶寶寶去看醫生,被告知沒有問題,不需要任何治療,數月後積液就自行吸收了,新生兒鞘膜積液多為單側,偶有雙側同時發生,鞘膜積液需要與腹股溝斜線。 如何鑑別?
  • 10種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知道幾個?
    在出生前,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生活,出生後的寶寶會保持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在慢慢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這些生理現象會隨之消失。下面這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家長們知道幾個?7、生理性脫髮一些新生兒在生後數周出現脫髮現象,多數嬰兒為隱襲性脫髮,頭髮綿細色淺,少數表現為突然出現明顯頭髮脫落。這均屬於生理性脫髮。
  • 這些常見的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你都知道了嗎?
    新生兒出生後,有很多看起來特殊的症狀,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其實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些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短期內自然會消失。下面給大家列舉下生活中最常見的十種正常生理現象:生理性黃疸由於胎兒出生後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很快,產生較多膽紅素及肝功能不成熟等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所致。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發黃,第4-6天達高峰,最高值不超過12.9mgdl,一般10-14天消退。
  • 新生兒的10種正常生理現象,經常被誤認為「疾病」表現!
    為了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我就把新生寶寶看似不正常,實則正常的生理現象,分享給各位父母,讓更多人知道。1、頭瘤(產傷),被誤認為先天畸形通常發生於頭位自然生產,由於頭皮的外傷造成表淺部位的血性水腫。主要原因是新生兒神經發育不完善,不是因為缺鈣,不要認為這是病,也不要隨便給寶寶補鈣。5、生理性脫皮,被誤認為皮膚病新生兒出生幾天後,或者幾周後,身體會出現脫皮現象。有些比較輕微,像是頭皮屑,有些脫皮則很嚴重。只要寶寶正常吃奶、正常睡覺,一般都沒有問題。
  • 新生兒護理,遇到問題不要急,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那顆激動而興奮的心便隨之而來,恨不得不休不眠24小時看著孩子,稍有哪裡不對勁便緊張的要命,生怕孩子哪裡出了毛病,其實孩子有很多現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大可不必這麼緊張。一、粟粒疹 很多爸爸媽媽會發現,新生兒的鼻頭周圍會呈現淡黃色顆粒狀。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一),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
    作為剛出生的寶寶,有一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這些現象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如果你也是剛剛升級為寶爸寶媽的話,快來看看這些新生兒現象你家孩子都有嗎?如果有也不必特別緊張噢~看來看看吧!暫時性黃疸是因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殊性引起的,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早產兒比足月兒更容易出現黃疸,但暫時性黃疸在出生7-10天後會自然消退。建議在自然光線下多關注寶寶的皮膚顏色,並且要每天進行適當時間的太陽光照,有助於黃疸消退。
  • 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不是病,新手爸媽不必驚慌失措
    其實,每個新生兒都不一樣,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理現象,這都是正常的,爸媽不必太過擔心。這些生理現象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慢慢消失了。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所謂的生理現象。每一個媽媽,在新生兒出生一周內都應注意觀察、區別寶寶皮膚發黃的現象。如果區別不明顯,或7~10天(早產兒4周)後皮膚發黃現象仍未消失,應該請醫生診別。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持續的時間較長一些,如果不重時一般沒什麼問題。
  • 兒科醫生提醒: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紙尿褲上的血絲,是新生兒女寶寶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俗稱」假月經「!」這位年輕媽媽不懂地問:「寶寶也有月經嗎?」兒科醫生耐心地說:「並不是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有這個現象。但有一些女寶寶在出生後5~7天就會出現,一般持續2周。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受大量雌激素的刺激,出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而造成的,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 新生兒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嚇到你了嗎?
    新生兒有些特殊的生理現象,看似異常,其實都是正常的,說明寶寶發育的很健康。有哪些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小劉的寶寶剛出生,長的白白胖胖的,非常招人喜歡,而小劉也在媽媽的照顧下開始做起了月子。一般1~2周就會消退的,是正常的現象,對於寶寶的健康是沒有影響的,讓她不要擔心。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現象,您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