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的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你都知道了嗎?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新生兒出生後,有很多看起來特殊的症狀,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其實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這些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短期內自然會消失。下面給大家列舉下生活中最常見的十種正常生理現象:

生理性黃疸

由於胎兒出生後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很快,產生較多膽紅素及肝功能不成熟等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所致。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發黃,第4-6天達高峰,最高值不超過12.9mgdl,一般10-14天消退。

新生兒產瘤

由於子宮收縮和產道擠壓,胎頭皮膚、皮下組織血液循環受阻,局部出現充血水腫,甚至顱骨部分重疊使胎頭暫時拉長變形。

頭頂較長呈橄欖形,指壓有凹陷痕,水腫可隨側睡方向而改變。一般生後2~3 天就被吸收,個別要6~7天才消退。

新生兒驚跳

由於小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全,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受刺激容易引起興奮。

因此,寶寶在受到聲音刺激後,不能像大人那樣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往往使刺激傳遞到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從而引起胳膊和腿的動作及抖動。

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不斷健全,一般在3-4個月時就會漸漸好轉直至消失。

粟粒疹

由於是由於皮膚在代謝過程中,不斷脫落的細胞不斷堆積,堵塞了皮膚上的小毛孔導致的,表現為針尖樣,黃白色的小丘疹。

多見於鼻尖,鼻翼面額,下巴等處。可以高於皮膚,患粟粒疹不痛不癢,沒有其他不適症狀。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切不可用手去擠捏,以免導致感染!脫皮後自然消失。

體重下降

由於新生兒出生數日內,攝入少、水份丟失、胎糞排出,而進食量沒有形成規律等原因,造成體重非但沒有增加,反而下降。

體重下降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一般在第7-10天恢復至出生時的體重。

乳房腫大

由於胎兒在母親體內受到母血中高濃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響,使乳腺增生造成的。

不論是男女都可能會發生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有少許乳汁分泌,切勿用力擠壓,以防感染!一般生後2-3周內消退。

馬牙與螳螂嘴

馬牙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形成,牙床上常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少則1-2顆,多則數十顆。

不要用布擦拭或用針挑破,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一般出生後數周,數月自行消失。

新生兒在口腔的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較厚的脂肪隆起,俗稱「螳螂嘴」,它有幫助新生兒吸吮的作用。無需處理!

假月經、假白帶

由於妊娠後期母體雌激素全進入胎兒體內,出生後雌激素影響突然中斷,使子宮及陰道上皮組織脫落。

女寶寶在出生後1周內,可能會見到少量陰道流血,陰道分泌白帶樣物質。一般發生在寶寶出生後3~7天,持續1周左右消失。

蒙古斑

由於寶寶還在胚胎時期,黑素細胞從神經嵴到表皮移行期間,停留在真皮深部而引起,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皮膚色素細胞堆積沉澱。

蒙古斑主要出現在臀部,還有骶骨部、四肢或頭部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青色斑塊,目前發生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一般在5-7歲消失,有些會持續於成年期甚至可能擴大。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紅斑為新生兒常見症狀,原因暫不明,發生在出生後2周內。有些可先有瀰漫性紅斑,隨後出現有堅實的基底紅暈的1~3毫米淡黃或白色丘疹,散在性分布,偶有融合。

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好發於臀、背、肩等受壓處,數目或多或少。皮損可在數小時後退去,不久又重新發出,無其他全身症狀。

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7~10天自愈。

寶寶出生後,會出現很多奇奇怪怪的小特點,除了上面列舉的,還有一些寶寶吐奶、脫皮、打嗝等現象,往往引起年輕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的焦慮和恐慌。

其實大多數都是正常的,如果沒有辦法辨別,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千萬不要擅自處理,否則不僅「好心辦壞事」,還會給寶寶造成傷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嚇到你了嗎?
    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媽媽的心,每當寶寶出現什麼狀況,媽媽都會特別擔心,覺得是不是寶寶出了什麼問題了。新生兒有些特殊的生理現象,看似異常,其實都是正常的,說明寶寶發育的很健康。有哪些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
  • 作為新媽媽新生兒的這些特殊生理現象你了解嗎
    寶寶出生前,是居住在媽媽的子宮的,子宮就像一個美麗的水晶球,水晶宮裡有很多羊水,寶寶在水晶球這個水世界生活,寶寶出生後,要適應新的環境,同時,在媽媽肚子裡時的那些生理現象會隨著出生而逐漸消失。,有助於新生兒吸吮。
  • 新生兒生理現象
    不僅僅是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寶寶的一些特殊的狀況,也常常讓爸爸媽媽困惑不已。其實,有一些只是新生兒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寶寶出生後至28天稱為新生兒期,下面為大家簡單講解幾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 1 馬牙:提起馬牙,有些老人會說拿個針把它挑破就行啦,這是不可取的,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馬牙對新生兒沒有任何危害,它只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在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數周內可自然消退。
  • 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生理性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症狀之一,它可以是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嚴重者可致腦損傷新生兒黃疸的主要病因:新生兒敗血症,其他感染,新生兒溶血病,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遺傳性疾病,藥物性黃疸。體內出血包括頭顱血腫和廣泛的皮下出血,缺氧和酸中毒,飢餓,脫水,便秘、胎糞延遲排除等可加重新生兒黃疸。
  • 除了黃疸、假月經,這6種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很多家長不知道
    新生兒是人特殊的生理階段,那麼既然是特殊時期,肯定也有一些成人沒有的,只有新生兒時期才會出現的特殊生理現象,雖然我們知道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假月經這些常見的生理現象,但是一些新媽媽一旦發現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急急忙忙的往醫院跑。 其實大可不必,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家長別盲目處理
    那麼哪些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溫玲玲介紹了幾種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她提醒,一般,這些現象會自行消退,如果持續不退,則需要就醫排查疾病。新生兒脫髮:有些新生兒出生時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種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會越長越好的。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知多少?
    新生兒誕生的喜悅是無可複製的,照顧新生兒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新生兒指的是自臍帶結紮起到28天,這28天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寶寶在出生之前是依附於寶媽而生存,一旦離開母體,他們就要依靠自己的肺去呼吸、依靠自己的消化道去消化吸收營養等,而新生兒的這些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調整,才能逐漸健全起來。
  • 這些不是病!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新手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一些非常嚇人的症狀,新手爸媽不了解,經常帶孩子去醫院,浪費了時間,也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下面我們將盤點一下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等稍微大一些就會自動消退,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更不必用針刺,以免發生感染。
  • 新生兒常見的三種正常皮膚現象,你知道嗎?
    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由於自身的生理原因,皮膚經常會出現很多「症狀」,其實大多數皮膚現象都是正常的,只要注意護理,精心呵護,都會自動便好的。新生兒粟粒疹小寶寶面頰和鼻子上長的這些不紅不癢的小白點叫新生兒粟粒疹,約50%的健康新生兒會出現。
  • 兒科醫生提醒:新生兒這些特殊生理現象,娃不是生病,不要亂花錢
    「醫生,我們都是很愛乾淨的,寶寶洗臉和洗屁屁的盆都是分開用的,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有這些東西,怎麼會這樣?嚴重不嗎?」在一旁的婆婆急壞了。「阿姨,你們不必驚慌,由於受媽媽體內雌性激素的影響,有一些新生女嬰會在出生後3~7天內出現出血或排出類似白帶的白色分泌物的現象。
  •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
    導讀: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新生兒來臨了,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啊。想必這個時候眾多剛成為辣媽的人已經收到了很多祝福了吧。也會從專業醫護人員那裡得知了新生兒剛出生的頭48小時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 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不是病,新手爸媽不必驚慌失措
    誰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每一對父母都是從0慢慢探索經驗,怎么正確育兒,孩子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情況又是病症。往往是孩子一出生看到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略有不同就神經緊張,以為孩子是不是有這病有那病。其實,每個新生兒都不一樣,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理現象,這都是正常的,爸媽不必太過擔心。這些生理現象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慢慢消失了。
  • 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之青紫
    新生兒11個特殊現象,寶寶的一些現象之所以說特殊,因為有的現象看似正常,其實異常,有的看似異常其實正常,有的介於正常和異常之間,很難區分,爸爸媽媽面對寶寶的特殊現象,都希望得到醫生明確診斷和答覆,醫生們也希望這樣,但實際上很難做到,人類醫學還不能清楚地認識這些特殊現象,爸爸媽媽開始為寶寶多方求醫問藥,花費許多人力財力,自己身心憔悴,對寶寶卻於事無補,生男生女生男生女是人類生育的自然選擇,重要的是保證生育一個身體健康的寶寶
  • 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新生兒有很多看似不正常卻是正常的「特殊生理現象」,新手爸媽提前多了解多學習,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緊張。 「假月經」 有的新生女寶寶,在出生3--7天後,陰道有白帶分泌或者出血的現象,原因是嬰兒受母體內雌激素的影響,出生後,這種影響突然中斷,而新生兒本身還沒有內分泌周期性的作用,增生的陰道上皮就會脫落隨分泌物排出,一般3--4天即可消失。
  • 新生兒前兩周特殊的生理現象及處理方法
    型,下肢呈現M型,寶媽寶爸不用擔心,這是新生兒健康正常的表現。馬牙不是真正的牙,其大小、形狀及結構都與正常牙齒不同,也不具有咀嚼功能。馬牙是牙齒生發過程中伴發的現象,馬牙病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也不會引起疾病,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完全屬於正常生理過程,數周內會自行消失,寶媽寶爸完全不用擔憂。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一),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
    作為剛出生的寶寶,有一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這些現象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如果你也是剛剛升級為寶爸寶媽的話,快來看看這些新生兒現象你家孩子都有嗎?如果有也不必特別緊張噢~看來看看吧!暫時性黃疸是因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殊性引起的,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早產兒比足月兒更容易出現黃疸,但暫時性黃疸在出生7-10天後會自然消退。建議在自然光線下多關注寶寶的皮膚顏色,並且要每天進行適當時間的太陽光照,有助於黃疸消退。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了解多少?來看看這些
    相信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在照顧新生兒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一些比如餵奶後寶寶打嗝溢乳的現象,沒有經驗的家長就會大驚小怪,十分擔心,其實這些都是正常剛出生寶寶的正常表現。   常見的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
  • 這些0-3月齡大部分寶寶都有的生理現象,你知道嗎?
    博士媽媽說:很多新手媽媽,在面臨寶寶出現一些不適症或者「怪現象」時會束手無措。作為同樣為人母的博媽,可以深刻體會到媽媽的不易,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孩子在特定的月齡常會出現的一些生理現象!媽媽早知道,育兒更從容!
  • 10種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知道幾個?
    在出生前,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生活,出生後的寶寶會保持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在慢慢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這些生理現象會隨之消失。下面這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家長們知道幾個?3、誕生牙(出生牙)寶寶剛出生居然長著牙齒,不是都說寶寶五六個月的時候才開始長第一顆牙齒嗎?寶寶這樣是不是不正常啊?
  • 兒科醫生提醒: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紙尿褲上的血絲,是新生兒女寶寶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俗稱」假月經「!」這位年輕媽媽不懂地問:「寶寶也有月經嗎?」兒科醫生耐心地說:「並不是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有這個現象。但有一些女寶寶在出生後5~7天就會出現,一般持續2周。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受大量雌激素的刺激,出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而造成的,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做任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