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

2020-12-25 格格育兒

導讀: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

新生兒來臨了,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啊。想必這個時候眾多剛成為辣媽的人已經收到了很多祝福了吧。也會從專業醫護人員那裡得知了新生兒剛出生的頭48小時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好嘞,咱們就來聊聊關於這新生兒剛出生後的一些「不為人知」的變化。

一、新生兒的啼哭聲。

我們都曉得,小寶寶剛出生時都會啼哭的。有時新生寶寶不哭啼的時候,新媽媽們身邊的醫護人員還會採取措施來使得小寶寶哭出聲來。這都是為了讓寶寶們建立初始的肺臟功能,可以進行自主呼吸了。這是不需要寶媽、寶爸們擔心的,都屬於正常的現象。

二、新生兒身上胎脂。

對於剛經歷了產程下來的新生寶寶們來說,身上會布滿媽媽產道的血液和胎脂的。這也是正常的現象,那時候新媽媽們不用擔心的,會有醫護人員幫忙處理的,會用一些油脂的溼巾來為寶寶擦去身上的血液和胎脂的。

三、新生兒尿色發紅。

有時候,會有的新媽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的。在為新出生的寶寶換掉用髒的尿布時,會發現有紅色的現象。這種現象一般也是正常的情況的,由於寶寶的尿酸鹽的結晶造成的。通常在隨後的5~6天就可以自然的消失掉。但是如果這樣的現象在10天後還存在的話,就要帶著寶寶及時尋醫了。

四、女寶寶會有月經。

有的新生女寶寶會在母體中時,受到媽媽體內雌激素的影響,但是在出生後離開母體寶寶體內的雌激素就會明顯下降的,會使得子宮和引道上皮組織脫落的,就會表現出女寶寶的私處會有血性的分泌物等的物質,這些也屬於正常的現象。但是由於這種情況造成了自然出血後可能會使得女寶寶陰道出血增多,就需要及時帶上寶寶就醫了。

五、新生寶寶長牙了。

有的新生兒出生後,會出現我們常講的「馬牙」。這些看似白白的顆粒物像似長牙了,也常出現在新生寶寶的齒齦邊緣或是上顎中線附近的地方,也可能是一點點的乳白色的顆粒物,表面還光滑的,數量也不多的。這些都是可以在出生後2周左右就會被寶寶身體自己吸收了,不用寶媽寶爸們特別處理的,也避免發生感染的情況。

六、新生寶寶頭上有包。

對於是自然分娩出生的新生兒來說,會要經歷產道的積壓過程的,通常在出生後頭型都會是橢圓型的,頭部上方還會腫起來一個包,這都是正常的現象。一般腫起的包會在出生後很快就消退的,而血腫就會消退的時間長些,會在出生後6~10周左右消失掉。

重點提示:新生寶寶出生後還會遇到不同的情況的,在面對新生命的到來寶媽寶爸可以在住院期間多諮詢醫護人員的,如果在這期間正好有寶寶的一些異常情況可以更及時地尋求醫生的幫助。還是希望這篇育兒分享短文對您有所幫助哈。

今日話題: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

相關焦點

  •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7個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寶媽放心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新生兒出生後,媽媽們都很緊張寶寶,對於寶寶的一切表現都非常關注,哪天便便顏色不對、臉上長東西了、體重變輕了等等都會很害怕。實際上,有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在一個月內常見,出了月子基本就消失了,我們可不要大驚小怪。[燈泡]生理性體重下降
  • 新生兒的秘密,這15個異常,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等等,先別扔,孩子「很醜」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養兩天就越來越好看啦。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很多看起來很異常的情況,其實都不是病,而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天天跑醫院。2、產瘤新生兒頭皮出現比較軟的包塊,大多數是受產道擠壓導致皮下組織水腫形成,這是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要處理會自行消退。但也有可能是血腫,需要醫生來診斷。
  • 新生兒這些現象,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病態?
    「母嬰悅讀」每天上午10點前,誰讀誰受益,名門望族自你始新生兒出生時,會出現某些有別於成人的特殊表現,可能是病態,然並非表示真正有病。由於新生兒各系統、器官,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故一旦患病,症狀不明顯,或僅有不吃、不哭、不鬧、嗜睡,也無發熱,常誤認為小寶寶很乖,新生兒的病情進展及變化快,可在短期內迅速惡化死亡。所以掌握新生兒正常與異常的識別很重要哦。
  • 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一般發生在生後第2~4天,這多因哺乳不足或包裹太多,補足液體後,體溫即可正常。 「螳螂嘴」,即新生兒口腔兩側頰部隆起的脂肪墊,可以幫助寶寶有力的吸吮。這兩種現象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會慢慢消退,無需特殊處理。少數新生兒在下切齒或其他部位有早熟齒,稱生兒齒或誕生牙,多數活動易脫落而致吸入呼吸道,故需拔除。
  • 新生兒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嚇到你了嗎?
    剛出生的寶寶,非常的嬌嫩,皮膚粉粉的,身體軟軟的,讓人有一種想保護她的衝動。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媽媽的心,每當寶寶出現什麼狀況,媽媽都會特別擔心,覺得是不是寶寶出了什麼問題了。新生兒有些特殊的生理現象,看似異常,其實都是正常的,說明寶寶發育的很健康。
  • 新生兒出現這5個特殊生理現象時,不需要著急送醫院,白浪費錢!
    0~7天的小寶寶們,很容易出現一些異常現象,甚至看起來有點嚇人,很多新手爸媽都會亂了分寸,但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這都是正常表現,比如以下 這5 種異常現象,新手爸媽就不需要太擔心!1、生理性體重下降新生兒在出生的最初幾天體重不會增加反而會下降,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下降的幅度不會超過出生殊生理現象時,不需要著急送醫院,白浪費錢!體重的 10%,7~10 天后便會恢復出生時的體重。
  • 如何認識新生兒期的「異常」生理現象
    寶寶出生是家裡的大喜事,但從醫院回到家裡,看到寶寶的一些「異常」表現,著實讓新手爸爸媽媽糾結,到底該不該去醫院?要不要治療?其實很多是新生兒期的特殊生理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自然消失,這裡和媽媽分享一下如何認識這些特殊的生理狀態,一共有八種。
  • 兒科醫生提醒:新生兒這些特殊生理現象,娃不是生病,不要亂花錢
    「醫生,我們都是很愛乾淨的,寶寶洗臉和洗屁屁的盆都是分開用的,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有這些東西,怎麼會這樣?嚴重不嗎?」在一旁的婆婆急壞了。「阿姨,你們不必驚慌,由於受媽媽體內雌性激素的影響,有一些新生女嬰會在出生後3~7天內出現出血或排出類似白帶的白色分泌物的現象。
  • 新生兒這些現象,看似「異常」實則正常,新手父母別自己嚇自己
    那麼新生兒總是喜歡握著拳頭,是不是正常的行為呢?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握著拳頭呢?下面就帶各位新手媽媽們來了解一下。新生兒為什麼總握著拳頭?其實新生兒在出生後,喜歡握著拳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這在《嬰幼兒及其照料者》這本書中曾經有提到過,作者表示孩子在4個月前,喜歡握著拳頭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 新生兒這13個「特殊表現」是正常現象,不用治療!
    很多剛升級爸爸媽媽的人,大多是育兒小白,寶寶出生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表現」,這些表現可能會嚇壞剛榮升父母的他們。下面小編盤點的就是13種常見的新生兒的「特殊表現」,但如果寶寶出現的是這些表現,家長就不用太擔心,也無需治療,這些都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家長別盲目處理
    還有看見孩子乳房腫脹,認為裡面有奶汁,一定要擠出來,導致孩子發燒、皮膚發紅,嚴重的甚至引起敗血症,危及孩子生命。那麼哪些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溫玲玲介紹了幾種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她提醒,一般,這些現象會自行消退,如果持續不退,則需要就醫排查疾病。新生兒脫髮:有些新生兒出生時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種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會越長越好的。
  • 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新生兒有很多看似不正常卻是正常的「特殊生理現象」,新手爸媽提前多了解多學習,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緊張。 新生兒除了皮膚發黃,全身狀態良好,能吃能睡,大小便正常,父母就不必擔心。 △注意事項:如果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者發展過快,持續時間長,並且伴有其他症狀,如體溫不正常、嘔吐、大小便異常等,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 新生兒生理現象
    不僅僅是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寶寶的一些特殊的狀況,也常常讓爸爸媽媽困惑不已。其實,有一些只是新生兒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寶寶出生後至28天稱為新生兒期,下面為大家簡單講解幾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 1 馬牙:提起馬牙,有些老人會說拿個針把它挑破就行啦,這是不可取的,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馬牙對新生兒沒有任何危害,它只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在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數周內可自然消退。
  • ​新生兒10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緊張,新手父母需要多了解
    新生兒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導致水量不足,常常是少尿或無尿,注意多餵奶和水,寶寶每天排尿不少於6次。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糞,或36小時仍未排尿,或者尿液和糞便中還有其他異常情況,馬上就醫檢查。父母不用擔心,這個是正常的。不敢用手搓或用毛巾擦,這會傷害嬰兒皮膚,它會在大約2-3周內自然消失。
  • 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之青紫
    新生兒11個特殊現象,寶寶的一些現象之所以說特殊,因為有的現象看似正常,其實異常,有的看似異常其實正常,有的介於正常和異常之間,很難區分,爸爸媽媽面對寶寶的特殊現象,都希望得到醫生明確診斷和答覆,醫生們也希望這樣,但實際上很難做到,人類醫學還不能清楚地認識這些特殊現象,爸爸媽媽開始為寶寶多方求醫問藥,花費許多人力財力,自己身心憔悴,對寶寶卻於事無補,生男生女生男生女是人類生育的自然選擇,重要的是保證生育一個身體健康的寶寶
  • 寶寶剛出生有這些異常現象,其實都說明身體挺正常,別急著上醫院
    寶寶出生後4個正常的生理現象1、粟粒疹粟粒疹俗稱痱子,多發於炎熱的夏天或者悶熱的環境中。表現:多數小寶寶在出生後幾天會在前額、面頰、鼻尖等處出現一些針頭大小的黃白色小顆粒,家長們不必太過緊張,它會自行痊癒的,不需要做任何治療,一般2周左右逐漸消退,慢的則在4~6個月自行吸收。
  • 遇到這幾種新生兒生理現象別慌
    有些新生兒出生後,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一些「異常」的生理現象。遇到以下幾種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不要慌。馬牙少數寶寶在出生後不久,細心的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寶寶的牙床上長出了像米粒樣大小的白色顆粒,好像是長出了一個個小牙齒,這就是俗稱的「馬牙」或「板牙」,屬於寶寶的正常生理現象。
  • 這些常見的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你都知道了嗎?
    新生兒出生後,有很多看起來特殊的症狀,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其實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些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短期內自然會消失。下面給大家列舉下生活中最常見的十種正常生理現象:生理性黃疸由於胎兒出生後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很快,產生較多膽紅素及肝功能不成熟等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所致。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發黃,第4-6天達高峰,最高值不超過12.9mgdl,一般10-14天消退。
  • ​新手父母有所不了解的10個新生兒生理現象,不必緊張,正常的
    新生兒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導致水量不足,常常是少尿或無尿,注意多餵奶和水,寶寶每天排尿不少於6次。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糞,或36小時仍未排尿,或者尿液和糞便中還有其他異常情況,馬上就醫檢查。父母不用擔心,這個是正常的。不敢用手搓或用毛巾擦,這會傷害嬰兒皮膚,它會在大約2-3周內自然消失。
  • 新生兒有這些反應是不是生病了?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不用過分擔心
    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裡來到陌生的世界,會有很多自帶的特別的表現,但都屬於正常的,新手爸媽不用過分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或者不舒服了。因此,為了寶寶可以健康的長大,減少新手爸媽不必要的焦慮,我們可以做一下必要的功課。當看到新生兒有這6種反應都是屬於新生兒的正常現象,不是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