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裡來到陌生的世界,會有很多自帶的特別的表現,但都屬於正常的,新手爸媽不用過分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或者不舒服了。
因此,為了寶寶可以健康的長大,減少新手爸媽不必要的焦慮,我們可以做一下必要的功課。當看到新生兒有這6種反應都是屬於新生兒的正常現象,不是生病了。
1、螳螂嘴
新生兒的口腔內部兩頰部會堆積都會堆積有一小堆的脂肪墊,醫學上稱為吸奶墊,俗稱「螳螂嘴」,這個是新生兒都會特有的生理現象,寶寶在用力吸吮時,如果沒有脂肪層的彈性,會使雙頰內陷。所以,「螳螂嘴」不僅不會妨礙新生兒吸奶,反而有助於提高他的吸吮能力。不需要過多的操心。 一般來說,每個新生寶寶都都會存在大小程度不同的「螳螂嘴」,隨著吸吮期的結束,「螳螂嘴」會慢慢萎縮消退,故無需特殊處理。
2、馬牙
嬰兒在4-6周,牙齦黏膜上常有微凸的乳白色或黃白色小顆粒,類似牙齒組織 俗稱「馬牙」,板牙稱為「上皮珠」這是正常上皮細胞的堆積和為黏液囊腫,對吸乳及日後出牙無礙 一般無須處理數周后會自行脫落消失。如不及時脫落則可成為局部刺激物,如有汙染也可能發生炎症,如確有妨礙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上皮珠,放出白色物質即可。
3、生理性脫髮、發稀
有些新生兒寶寶出生幾周內會出現脫髮的現象,原本烏黑透亮的小毛髮逐漸變得稀疏、色淡。這種屬於正常的生理性脫髮,和寶寶的遺傳有關係。也可能因為寶寶在睡覺的時候頭部不斷摩擦而引起脫髮,寶寶睡覺時僅僅是由於頭部重量產生的壓力,就可以使寶寶的枕部產生大片的脫髮區。這是由於新生兒毛髮的髮根還未能很牢固地附著於皮膚內,因而儘管摩擦並不頻繁,也會引起毛髮的鬆動脫落。,這個也是不用過於的擔心,也不需要去處理的,隨著寶寶月齡長大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4、使勁憋氣
很多的寶寶總是使勁憋氣的,尤其在快睡醒的時候通常會憋得滿臉通紅。新生兒的睡眠要經歷從瞌睡-淺睡-深睡最後覺醒這樣的過程,由於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得還不夠完善,所以睡眠周期較短,轉換周期較快。0-3個月時很多新生兒會在20-45分鐘就轉換一次。在睡眠周期轉換過程中,也會造成哼唧、使勁、哭鬧等,就如同大人夜裡也會伸懶腰,滾動身體甚至打哈欠一般,這些隨著月齡的增大,情況會越來越好,睡的也越來越長。這個是因為寶寶在伸懶腰,活動堅固,並不是哪裡不舒服,所以媽媽不必要驚慌。
5、奇怪的表情
細心的寶媽會發現,新生兒總是會弄出一些奇怪的表情,如皺眉、咧嘴、吸鼻子等,其實並不是寶寶有什麼不適,而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寶寶這些動作過於頻繁就要去醫院檢查了。
6、肢體抖動
由於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外界的刺激缺乏定向力,不能分辨出刺激的來源,當寶寶聽到外界的聲音或者有觸碰的時候,經常肢體會出現抖動,這個也是屬於寶寶的正常生理反應。
為了給寶寶更加多的安全感,讓寶寶更快的適應外界的環境,可以多給寶寶做撫觸來減輕寶寶的不適。撫觸不僅可以減少寶寶的哭鬧,讓寶寶睡覺更加安慰,還可以增強寶寶的自身免疫力。而且有心理研究表明,爸媽給寶寶做撫觸的時候,會讓寶寶分泌更加多的催產素,這個荷爾蒙和我們的情緒有關,可以加深寶寶和爸媽的感情交流。
給寶寶做撫觸的時候要注意:
1、撫觸要在寶寶兩餐奶之間,寶寶睡醒的時候做,剛剛吃飽奶的寶寶不能做撫觸。
2、給寶寶做撫觸的時候把室溫控制在26℃左右,避免寶寶著涼
3、做撫觸前保證手部的清潔衛生,不要帶飾物,避免弄傷寶寶
4、做撫觸的時候塗撫觸油,減少手部皮膚對寶寶皮膚的摩擦
5、給寶寶做撫觸時候寶寶哭鬧要及時停止,觀察寶寶是否有什麼不適
6、給寶寶做撫觸可以給寶寶聊天,這樣子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神經的發育。
「我是橘子媽媽,一個成長型的媽媽,有關的育兒問題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和探討,共同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