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這些「生病」症狀很正常,家長不必太擔心,管了反而有害

2020-12-20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那會兒,抱到病房裡發現他打了個噴嚏。我媽緊張地問,是不是感冒了?護士說沒事,很正常。後來又陸續發現了幾個我們以為的生病症狀,都被護士否定了。

寶寶剛出生,做爸媽的自然很緊張,因為不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常常會把正常症狀當成病,導致虛驚一場。這些症狀不管還好,有些爸媽因為過於擔心,自作主張給寶寶治療,反而傷害了寶寶的健康。那麼,哪些我們眼中的病症其實是正常症狀呢?

一 打噴嚏

新生兒因為鼻腔通道很窄,醫院病房內的空氣又不經常流通,空氣中的灰塵、衣服床單上的絨毛很容易進入新生兒鼻腔,造成對鼻腔黏膜的刺激。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因為著涼,而是鼻黏膜受刺激後的應激反應,是為了清理鼻腔異物。

二 眼角有「眼屎」

有的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在剛出生的幾天裡,眼角總是掛著黃色稀薄的分泌物,就懷疑自己寶寶是熱太大,上火了,出「眼屎」了。家裡老人甚至會給寶寶喝「小兒七星茶」去火。其實,那些黃色分泌物並不是因為上火造成的。新生兒的鼻淚管還沒有發育成熟,下端開口容易堵住,這樣眼淚就容易溢出,堆在眼角。可以用手在新生兒的鼻側靠眼角處,鼻淚管位置輕輕按揉,幫助疏通鼻淚管。

三 喉嚨處有痰音

新生兒在出生不久到一兩個月內,吸氣的時候會聽到喉嚨裡有細細的鳴叫聲。有的爸媽以為寶寶是上火了導致喉嚨有痰,甚至有的懷疑這是哮喘的症狀。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新生兒因為喉軟骨發育不好,空氣通過氣管時會引起軟骨塌陷,蓋在聲帶上就會發出喉鳴聲。可參考哨子的發聲原理。

四 新生兒長牙

出生一周的新生兒在哭泣時,細心的父母會發現他的牙齦處有一兩個小白點,以為是長牙了。也有的老人說這是「馬牙」,得挑掉。萬萬不可。其實這是一種黴菌附著在了新生兒的口腔上,隨著年齡增大,它會自然消失。千萬不要隨意去挑它,以免傷口感染造成敗血症。

你家寶寶剛出生時,有這些症狀嗎?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的這些「異常」表現很正常,寶媽們別太擔心,更別錯誤幹預
    醫生說其實這是因為新生兒喉骨發育還沒有完全,那種聲音是空氣經過喉軟骨時正常的摩擦聲。另外,寶寶還時不時打噴嚏,小麗問醫生是不是感冒了?醫生給出的回答自然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新生兒鼻腔裡還沒有長出鼻毛,灰塵等進入鼻腔就容易受刺激,所以才會打噴嚏,而且如果新生兒經歷了不同的溫度也會打噴嚏,這不是感冒,不必擔心。
  • 這些不是病!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新手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一些非常嚇人的症狀,新手爸媽不了解,經常帶孩子去醫院,浪費了時間,也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下面我們將盤點一下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一般在出生2至3天後,大概4/5的孩子會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的現象,這是比較正常的,幾天後就會消失,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不過如果黃疸一周後沒有消退,或者伴有其他症狀,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 新生兒有這些反應是不是生病了?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不用過分擔心
    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裡來到陌生的世界,會有很多自帶的特別的表現,但都屬於正常的,新手爸媽不用過分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或者不舒服了。因此,為了寶寶可以健康的長大,減少新手爸媽不必要的焦慮,我們可以做一下必要的功課。當看到新生兒有這6種反應都是屬於新生兒的正常現象,不是生病了。
  • 新生兒出生一周內,出現以下這些,不必過分擔心
    出生1周內的新生兒會有哪些特殊生理現象?就拿我們家兩個寶寶來說吧!在他們身上就發生了以下這些:出生後第 1 周.新生兒會出現臍帶脫落.排胎便,體重減輕等特殊生理現象,然後才會進入平穩發展期,開始正常的生長發育進程。弟弟在出生後的第二天,經皮黃疸值已到達13點多。後來抽血化驗血值更是到達了220之多。在第二天就住進了新生兒ICU。
  • 新生兒臉上長痘痘,家長不要擔心,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告訴跟這位媽媽,寶寶臉上長的這種小痘痘,醫學上稱為「新生兒痤瘡」,大多在寶寶出生後兩周至3個月齡出現,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可以不用擔心。「新生兒痤瘡到底需不需要治療?」這位寶媽接著問新生兒痤瘡一般不需要治療,等雄激素水平下降後,就會自然消退。遇到類似情況,寶媽就不必多慮啦,只要做好日常護理就可以了。聽完後這位年輕媽媽露出了輕鬆笑容,原來只是虛驚一場。
  • 新生兒這些問題不用著急,是正常的
    初為人父人母,喜悅之情自不必說,但是在照顧新生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其實有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爸爸媽媽們不必擔心。、睡眠都沒問題,爸爸媽媽們就不必擔心,這是正常現象。3、突然手腳抖動新生兒出生後,環境的變化會讓他在淺睡眠狀態中。一旦遇到聲音、光亮等,會出現出現四肢抖動,被稱為新生兒睡眠驚跳,這是種正常的生理表現。
  • 新生寶寶這七種看似異常的情況,家長統統不必擔心
    不是吐奶就是腸絞痛,可讓家長操碎了心。其實對新生寶寶來說,身體的一些「異常」表現並不是生病了,反而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可別再自己嚇自己了!新生兒哪些看似異常的症狀,其實是正常的呢?這可不是寶寶生病了,而是生理性的體重減輕。因為新生寶寶身體中水分含量太多,佔據了體重的70%~80%,出生後水分丟失較多,才會出現體重減輕的情況。一般在出生10天左右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家長無需擔心。
  • 新生兒吐奶,是正常還是生病了?新手媽媽不要傻傻分不清
    當時,我家寶寶三四個月之前,也是經常吐奶,有的時候還是吃著吃著就吐了,噴的衣服上到處都是,最初的時候也是嚇得不輕,後來了解到是正常情況才把心放到肚子裡。小寶寶自己也被嚇到了,吐完奶之後趴在爸爸肩膀上,眨巴著眼睛,很無助。寶寶吐奶是一件很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而且容量比較小,同時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容易進入空氣,所以稍不注意就會吐奶。
  • 新生兒這10大「怪異」症狀,實屬正常,新手爸媽別擔心!
    其實,足月出生的寶寶,皮膚上會覆蓋一層胎脂,能夠保護新生兒嬌嫩的皮膚。這些胎脂分布不均勻,出生後會慢慢褪去,不需要刻意清洗。3、經常打嗝成年人打嗝,是非常難受的。有些新生兒經常打嗝,媽媽就會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其實,這是由於寶寶橫膈膜肌和神經發育不完善引起的。
  • 新生兒這10大「怪異」症狀,實屬正常,新手爸媽別擔心
    其實,足月出生的寶寶,皮膚上會覆蓋一層胎脂,能夠保護新生兒嬌嫩的皮膚。這些胎脂分布不均勻,出生後會慢慢褪去,不需要刻意清洗。3、經常打嗝成年人打嗝,是非常難受的。有些新生兒經常打嗝,媽媽就會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其實,這是由於寶寶橫膈膜肌和神經發育不完善引起的。寶媽可以嘗試拍隔、餵溫開水、餵奶等方式來緩解。隨著寶寶長大,這種打嗝現象會慢慢變少。
  • 環境越乾淨,寶寶反而易生病?
    其中,腸道是這些細菌的主要聚集地,包括有害菌、中性菌,以及我們常說的「益生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隨後,經過體表接觸、母乳餵養,嬰兒又會獲得另一批益生菌,這些方式促進了嬰幼兒正常初始菌群的建立。「嬰兒期的正常腸道菌群特別重要,因為它為後期的健康腸道菌群建立了基礎。」德國慕尼黑大學馮·豪納兒童醫院兒科教授貝特霍爾德博士指出。
  • 新生兒吐奶是不是生病了,這些細節問題不容忽視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新生兒吐奶的問題,相信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尤其是新生媽媽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不知所措,很擔心寶寶是否生病了,其實很多寶寶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寶媽要細節觀察找出原因,如果不是外界影響,屬於正常的吐奶現象,其實不必過於擔心。
  • 給新手寶媽的建議:5個新生兒常有的症狀,護理方法學起來!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給新手寶媽的建議,5個新生兒常有的症狀,護理方法學起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由於經驗有限,所以對於新生兒的一些現象會非常緊張,總擔心是不是生病了。
  • 新生兒出現5種「怪現象」,媽媽不需要慌張,其實都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當媽媽碰到以下這5種情況時,莫要驚慌,因為這些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變化!1、體重減輕:有些寶媽很好奇從寶寶生下來一直是正常的哺乳,但是體重為什麼會減輕?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寶爸寶媽不要著急。因為寶寶在剛出生的2-4天會排胎便,開始吐羊水,皮膚的水分開始蒸發掉一部分,這些都會造成寶寶的體重減輕。媽媽只要堅持正常的母乳餵養,過不了幾天,寶寶的體重就會回歸正常!
  • 這些新生兒問題都很正常,新手爸媽別擔心,提前學習了
    其實有一些常見的新生兒問題,家人遇到沒有必要慌亂,都很正常。提前知道,能少很多不必要的擔心。不過這些柔毛缺乏色素,而且沒有髄質,通常在1-2個月後就會自然脫落,所以父母不用太擔心。需要注意的事,家長千萬不要強行去撕這些皮屑,等其自然脫落就好了。
  • 新生兒老是睡覺不正常?新手爸媽別慌,新生兒這幾種情況都正常
    新生兒吐奶正不正常?吐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現象,一般是由於寶寶食管下端的括約肌較鬆弛或者餵養過多所導致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出現的不是吐奶而是嘔吐,並且症狀有加重,就需要及時看醫生了。2.寶寶經常打嗝,是不是受涼了?
  • 新生兒這8種「特殊情況」,是正常現象,寶媽不用太擔心
    導讀:新生兒這8種「特殊情況」,是正常現象,寶媽不用太擔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新生兒這8種「特殊情況」,是正常現象,寶媽不用太擔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時,是「偽生病」容易誤導寶媽,做出錯誤的判斷
    成長過程中,孩子生病是正常的,寶媽也不要懊悔、著急,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寶媽要仔細點,及時掌握寶寶身體異常不舒服,早發現早治療。一些疾病在早期都是有一些徵兆的,身體會出現變化。很多的寶寶生病的時候,都是會有一些徵兆。如果寶媽有觀察寶寶的情況,細心的寶媽應該能觀察到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能夠及時的掌握寶寶的病情,第一時間採取治療。但是這4種現象有點像生病時的症狀,寶媽看完不能只看表面就下結論。寶寶出現這4種現象時,是正常的現象,寶媽不要擔心!
  • 【原創】新生兒身上出現這5種症狀,是正常現象,寶媽不用太擔心
    寶寶出生後,媽媽對寶寶的一切都特別關心,也少不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奇怪事情,一些常見的還能應付,但是對於一些很少聽人提及的,真是都嚇壞這些新手爸媽了,那麼,今天就根據這些新手媽媽給我們提供的些既覺得常見但是又挺少人提及到的新生兒的生理現象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接下來當媽媽的你有點心理準備,不用太擔心。
  • 寶寶身上這4個地方「不怕髒」,別瞎勤快,洗太乾淨反而「有害」
    對於寶寶的健康,每個家長都很重視,畢竟作為脆弱的新生兒,很容易因為一丁點的細菌和病毒而受到感染並且威脅到健康安全。然而家長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髒"都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