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似豬油的胎脂
真的很像豬油,學術名字叫"胎脂",由皮脂腺分泌物和表皮脫落形成。嬰兒出生後,醫院會把擦淨嬰兒身體表面的粘液血液,胎脂會或多或少有些殘留,當然不同位置的殘留會有所不同。
出生前,嬰兒還在宮腔時,胎脂可以保護胎兒的皮膚免受羊水的滲透;嬰兒出生後,胎脂除了保護胎兒皮膚防止細菌感染,還可以保暖哦;新生兒出生後都會先洗澡,因此在看到零星的"胎脂"時不必驚慌。
2,類似汽油的胎便
剛出生的嬰兒通常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洩深綠色的粘性糞便,像汽油一樣,這就是胎便。這是胎兒時期腸道分泌物,膽汁,羊水和胎脂的混合物。在母乳餵養後,通常在2至4天內清除糞便,慢慢變成軍綠色(大便過多),然後變成黃色的糊狀糞便。
嬰兒通常在出生後12小時內第一次小便,尿液清澈,略帶黃色。新生兒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導致水量不足,常常是少尿或無尿,注意多餵奶和水,寶寶每天排尿不少於6次。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糞,或36小時仍未排尿,或者尿液和糞便中還有其他異常情況,馬上就醫檢查。
3,類似小米粒的粟粒疹
新生嬰兒鼻尖、鼻翼和面部有如小米粒樣,黃色和白色小點稱為粟粒疹,不疼也不癢,它是由皮脂腺的堆積形成的。父母不用擔心,這個是正常的。不敢用手搓或用毛巾擦,這會傷害嬰兒皮膚,它會在大約2-3周內自然消失。
4,類似馬牙的小白點
在嬰兒嘴巴的上顎中線兩側和牙齦邊緣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斑點,看起來牙齒,通常稱為"馬牙",由上皮細胞的積累形成的生理現象不是一種疾病,這是正常的,一般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逐漸消失。別動它,反之,會損壞口腔黏膜容易造成感染
5,類似黃芪色的黃疸
這種暫時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只要是嬰兒血液中的紅細胞被破壞產生膽紅素,而新生兒的肝臟無法及時轉化這些膽紅素,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過高。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大多數在出生後2-3天出現,最嚴重的是4-5天,通常在兩周內會自動消退,早產兒通常在3-4周內消退。
6,類似吃飽飯的打嗝
當孩子受到輕微刺激(吸進空氣和餵奶太快)時,隔肌突然收縮引起打嗝。有時持續幾分鐘,隨著嬰兒神經的逐漸發育,百天以後後自然會好轉。如果打嗝持續時間過長,媽媽嘗試給嬰兒餵幾口母乳。
7,類似減肥體重下降
新生嬰兒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奶水攝入不足,胎脂脫落以及糞便排洩都會導致嬰兒體重減輕,大概在一周內體重會減輕10%,恢復出生時體重大約需要10天,媽媽要早開奶,嬰兒一出生就有奶吃,母乳餵養好處多。
8,類似紅棕色的團塊
寶寶尿片上有紅褐色結塊,特別女嬰出生後,會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或透明白色分泌物將從生殖器中流出,這種現象稱為假Y經,只要是母體雌激素突然中斷引起的,可以持續一周,寶媽可以使用無菌棉籤或紗布輕輕擦拭少量血液和分泌物。
9,類似淡青色的胎記
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嬰兒身上有胎記,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形狀、大小、數量不同的淺青色或灰色青色胎記是由真皮細胞中特殊色素的堆積引起的。隨著孩子的長大,沉積在真皮細胞中的色素逐漸減少並自行消失,有些會完全消失,有些會保留一生,它不會對身體健康和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不需要治療。
10,類似受驚嚇的異常行為
正常都認為新生嬰兒怕吵鬧,易受到驚嚇,對育兒經驗缺乏的新寶爸寶媽,總是要求寶媽和新生兒的房間要保持安靜,小心翼翼,擔心發出聲音使嬰兒受到驚嚇,其實嬰兒一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只是由於神經尚未完全發育,並且新生兒缺乏接受直接刺激的能力,無法區分不同的聲音,有時太安靜還不利於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學到了可以轉發,有問題可以留言。風裡雨裡,四寶育兒在評論區搬個板凳等您!
免責聲明:本文由《四寶育兒》原創,關注我,帶你一起長知識。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