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10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緊張,新手父母需要多了解

2020-10-11 四寶育兒

1,類似豬油的胎脂

真的很像豬油,學術名字叫"胎脂",由皮脂腺分泌物和表皮脫落形成。嬰兒出生後,醫院會把擦淨嬰兒身體表面的粘液血液,胎脂會或多或少有些殘留,當然不同位置的殘留會有所不同。

出生前,嬰兒還在宮腔時,胎脂可以保護胎兒的皮膚免受羊水的滲透;嬰兒出生後,胎脂除了保護胎兒皮膚防止細菌感染,還可以保暖哦;新生兒出生後都會先洗澡,因此在看到零星的"胎脂"時不必驚慌。

2,類似汽油的胎便

剛出生的嬰兒通常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洩深綠色的粘性糞便,像汽油一樣,這就是胎便。這是胎兒時期腸道分泌物,膽汁,羊水和胎脂的混合物。在母乳餵養後,通常在2至4天內清除糞便,慢慢變成軍綠色(大便過多),然後變成黃色的糊狀糞便。

嬰兒通常在出生後12小時內第一次小便,尿液清澈,略帶黃色。新生兒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導致水量不足,常常是少尿或無尿,注意多餵奶和水,寶寶每天排尿不少於6次。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糞,或36小時仍未排尿,或者尿液和糞便中還有其他異常情況,馬上就醫檢查。

3,類似小米粒的粟粒疹

新生嬰兒鼻尖、鼻翼和面部有如小米粒樣,黃色和白色小點稱為粟粒疹,不疼也不癢,它是由皮脂腺的堆積形成的。父母不用擔心,這個是正常的。不敢用手搓或用毛巾擦,這會傷害嬰兒皮膚,它會在大約2-3周內自然消失。

4,類似馬牙的小白點

在嬰兒嘴巴的上顎中線兩側和牙齦邊緣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斑點,看起來牙齒,通常稱為"馬牙",由上皮細胞的積累形成的生理現象不是一種疾病,這是正常的,一般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逐漸消失。別動它,反之,會損壞口腔黏膜容易造成感染

5,類似黃芪色的黃疸

這種暫時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只要是嬰兒血液中的紅細胞被破壞產生膽紅素,而新生兒的肝臟無法及時轉化這些膽紅素,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過高。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大多數在出生後2-3天出現,最嚴重的是4-5天,通常在兩周內會自動消退,早產兒通常在3-4周內消退。

6,類似吃飽飯的打嗝

當孩子受到輕微刺激(吸進空氣和餵奶太快)時,隔肌突然收縮引起打嗝。有時持續幾分鐘,隨著嬰兒神經的逐漸發育,百天以後後自然會好轉。如果打嗝持續時間過長,媽媽嘗試給嬰兒餵幾口母乳。

7,類似減肥體重下降

新生嬰兒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奶水攝入不足,胎脂脫落以及糞便排洩都會導致嬰兒體重減輕,大概在一周內體重會減輕10%,恢復出生時體重大約需要10天,媽媽要早開奶,嬰兒一出生就有奶吃,母乳餵養好處多。

8,類似紅棕色的團塊

寶寶尿片上有紅褐色結塊,特別女嬰出生後,會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或透明白色分泌物將從生殖器中流出,這種現象稱為假Y經,只要是母體雌激素突然中斷引起的,可以持續一周,寶媽可以使用無菌棉籤或紗布輕輕擦拭少量血液和分泌物。

9,類似淡青色的胎記

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嬰兒身上有胎記,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形狀、大小、數量不同的淺青色或灰色青色胎記是由真皮細胞中特殊色素的堆積引起的。隨著孩子的長大,沉積在真皮細胞中的色素逐漸減少並自行消失,有些會完全消失,有些會保留一生,它不會對身體健康和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不需要治療。

10,類似受驚嚇的異常行為

正常都認為新生嬰兒怕吵鬧,易受到驚嚇,對育兒經驗缺乏的新寶爸寶媽,總是要求寶媽和新生兒的房間要保持安靜,小心翼翼,擔心發出聲音使嬰兒受到驚嚇,其實嬰兒一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只是由於神經尚未完全發育,並且新生兒缺乏接受直接刺激的能力,無法區分不同的聲音,有時太安靜還不利於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學到了可以轉發,有問題可以留言。風裡雨裡,四寶育兒在評論區搬個板凳等您!

免責聲明:本文由《四寶育兒》原創,關注我,帶你一起長知識。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新手父母有所不了解的10個新生兒生理現象,不必緊張,正常的
    父母不用擔心,這個是正常的。不敢用手搓或用毛巾擦,這會傷害嬰兒皮膚,它會在大約2-3周內自然消失。4,類似馬牙的小白點在嬰兒嘴巴的上顎中線兩側和牙齦邊緣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斑點,看起來牙齒,通常稱為"馬牙",由上皮細胞的積累形成的生理現象不是一種疾病,這是正常的,一般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逐漸消失。
  • 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新手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一些非常嚇人的症狀,新手爸媽不了解,經常帶孩子去醫院,浪費了時間,也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下面我們將盤點一下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等孩子出生後養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所以紅細胞暫時不用那麼多,所以需要分解。一般在出生2至3天後,大概4/5的孩子會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的現象,這是比較正常的,幾天後就會消失,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不過如果黃疸一周後沒有消退,或者伴有其他症狀,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 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不是病,新手爸媽不必驚慌失措
    誰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每一對父母都是從0慢慢探索經驗,怎么正確育兒,孩子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情況又是病症。往往是孩子一出生看到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略有不同就神經緊張,以為孩子是不是有這病有那病。其實,每個新生兒都不一樣,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理現象,這都是正常的,爸媽不必太過擔心。這些生理現象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慢慢消失了。
  • 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新生兒有很多看似不正常卻是正常的「特殊生理現象」,新手爸媽提前多了解多學習,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緊張。 新生兒除了皮膚發黃,全身狀態良好,能吃能睡,大小便正常,父母就不必擔心。 △注意事項:如果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者發展過快,持續時間長,並且伴有其他症狀,如體溫不正常、嘔吐、大小便異常等,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 新生兒特有的20個生理現象
    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療,只要注意護理,一般隨著月齡的增加,都會慢慢減輕直至消失。上皮珠、馬牙和螳螂嘴:有的新生兒口腔硬顎上,可見一些白色小珠,醫學上稱為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對寶寶沒有任何影響,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不必處理。新生兒齒齦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這種現象俗稱「馬牙」。
  • 新生兒的10種正常生理現象,經常被誤認為「疾病」表現!
    為了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我就把新生寶寶看似不正常,實則正常的生理現象,分享給各位父母,讓更多人知道。1、頭瘤(產傷),被誤認為先天畸形通常發生於頭位自然生產,由於頭皮的外傷造成表淺部位的血性水腫。主要原因是新生兒神經發育不完善,不是因為缺鈣,不要認為這是病,也不要隨便給寶寶補鈣。5、生理性脫皮,被誤認為皮膚病新生兒出生幾天後,或者幾周後,身體會出現脫皮現象。有些比較輕微,像是頭皮屑,有些脫皮則很嚴重。只要寶寶正常吃奶、正常睡覺,一般都沒有問題。
  • 新生兒這些現象,看似「異常」實則正常,新手父母別自己嚇自己
    小張的孩子出生才一個多月,但她卻發現自家孩子總是喜歡握著小拳頭,這就讓小張感到非常緊張,怎麼孩子好好的喜歡握著拳頭呢?她甚至沒見孩子把手伸開過幾次,所以很想帶孩子去醫院做做檢查,看看是不是孩子在生理上有什麼缺陷。但是小張的媽媽卻表示,小孩子生下來後都是握著小拳頭的,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像小張孩子這種情況,在大多數新生兒身上都有上演。
  • 新生兒護理,遇到問題不要急,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那顆激動而興奮的心便隨之而來,恨不得不休不眠24小時看著孩子,稍有哪裡不對勁便緊張的要命,生怕孩子哪裡出了毛病,其實孩子有很多現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大可不必這麼緊張。一、粟粒疹 很多爸爸媽媽會發現,新生兒的鼻頭周圍會呈現淡黃色顆粒狀。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一),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
    作為剛出生的寶寶,有一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這些現象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如果你也是剛剛升級為寶爸寶媽的話,快來看看這些新生兒現象你家孩子都有嗎?如果有也不必特別緊張噢~看來看看吧!溢乳新生兒胃體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處賁門括約肌鬆弛,而出口處幽門括約肌卻相對緊張,進入胃內的奶汁,不易通過緊張的幽門進入腸道,卻容易通過鬆弛的賁門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並從小嘴巴裡流出來。另外,新生兒消化道神經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寶寶溢乳,不是疾病現象,所以新手父母不必緊張。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 家長不必驚慌
    新生兒的降臨對每個家庭都是一個新起點,對於新手爸媽來說,也是一個獲得新認知的過程。寶寶出生後,自身會出現一些生理現象,很多新手爸媽因為缺乏經驗,遇到後常會往壞處想,搞得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其實,下面這6種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的現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無大礙。
  • 除了黃疸、假月經,這6種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很多家長不知道
    新生兒是人特殊的生理階段,那麼既然是特殊時期,肯定也有一些成人沒有的,只有新生兒時期才會出現的特殊生理現象,雖然我們知道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假月經這些常見的生理現象,但是一些新媽媽一旦發現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急急忙忙的往醫院跑。 其實大可不必,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
  • 新生兒的秘密,這15個異常,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等等,先別扔,孩子「很醜」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養兩天就越來越好看啦。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很多看起來很異常的情況,其實都不是病,而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天天跑醫院。2、產瘤新生兒頭皮出現比較軟的包塊,大多數是受產道擠壓導致皮下組織水腫形成,這是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要處理會自行消退。但也有可能是血腫,需要醫生來診斷。
  • 新生兒生理特點(一)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呼吸特點: 什麼樣的頻率才正常?新生兒肋間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呼吸運動比較淺表,但呼吸頻率較快,每分鐘約40次。出生後頭兩周呼吸頻率波動較大,這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新手爸爸媽媽不要緊張。如果你的新生兒寶寶,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了80次,或者少於20次。就應引起重視了,應及時去看醫生。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了解多少?來看看這些
    相信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在照顧新生兒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一些比如餵奶後寶寶打嗝溢乳的現象,沒有經驗的家長就會大驚小怪,十分擔心,其實這些都是正常剛出生寶寶的正常表現。   常見的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
  • 女性6個時期出現乳房脹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或不必擔心
    女性6個時期出現乳房脹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或不必擔心有句話說:「十個女人,十個乳房脹痛」,但原因和症狀卻不都一樣,比如經前出現乳房脹痛,排卵期出現乳房脹痛,穿內衣或觸摸時乳房會疼痛等等,有些是屬於婦科疾病,需要及時就醫
  • 新生兒有這些反應是不是生病了?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不用過分擔心
    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裡來到陌生的世界,會有很多自帶的特別的表現,但都屬於正常的,新手爸媽不用過分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或者不舒服了。因此,為了寶寶可以健康的長大,減少新手爸媽不必要的焦慮,我們可以做一下必要的功課。當看到新生兒有這6種反應都是屬於新生兒的正常現象,不是生病了。
  • 兒科醫生提醒:新生兒這些特殊生理現象,娃不是生病,不要亂花錢
    「阿姨,你們不必驚慌,由於受媽媽體內雌性激素的影響,有一些新生女嬰會在出生後3~7天內出現出血或排出類似白帶的白色分泌物的現象。這被稱為「假月經」,是新生兒期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無須特殊處理,只需在大小便後將寶寶清洗乾淨即可。」醫生接著說。黃藍兩婆媳聽了醫生的解釋,終於放下心來。
  • 新生兒生理現象
    其實,有一些只是新生兒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寶寶出生後至28天稱為新生兒期,下面為大家簡單講解幾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 1 馬牙:提起馬牙,有些老人會說拿個針把它挑破就行啦,這是不可取的,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馬牙對新生兒沒有任何危害,它只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在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數周內可自然消退。
  •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7個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寶媽放心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新生兒出生後,媽媽們都很緊張寶寶,對於寶寶的一切表現都非常關注,哪天便便顏色不對、臉上長東西了、體重變輕了等等都會很害怕。實際上,有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在一個月內常見,出了月子基本就消失了,我們可不要大驚小怪。[燈泡]生理性體重下降
  • 兒科醫生提醒: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紙尿褲上的血絲,是新生兒女寶寶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俗稱」假月經「!」這位年輕媽媽不懂地問:「寶寶也有月經嗎?」兒科醫生耐心地說:「並不是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有這個現象。但有一些女寶寶在出生後5~7天就會出現,一般持續2周。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受大量雌激素的刺激,出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而造成的,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做任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