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生理特點(一)

2020-09-03 嬰幼兒護理分享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呼吸特點:

什麼樣的頻率才正常?新生兒肋間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呼吸運動比較淺表,但呼吸頻率較快,每分鐘約40次。出生後頭兩周呼吸頻率波動較大,這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新手爸爸媽媽不要緊張。如果你的新生兒寶寶,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了80次,或者少於20次。就應引起重視了,應及時去看醫生。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循環特點:

四髒雜音和心聚不齊都有遭理誕生後最初幾天,寶寶心臟有雜音,這完全有可能是新生兒動脈導管暫時沒有關閉,血液流動發出聲音,父母不要大驚失色,聯想到先心病。

新生兒血液多集中於軀幹,四肢血液較少,所以寶寶四肢容易發冷,血管表面容易出現青紫,因此要注意給寶寶肢體保溫。

新生兒心率波動範圍較大,生後24小時內,心率可能會在每分鐘85次-145次之間波動:生後一周內,可在每分鐘100次-175次之間波動:生後2周至4周內,可在每分鐘115-190次之間波動。許多新手爸媽常常因為寶寶脈跳快慢不均而心急,這是不了解新生兒心率特點造成的。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睡眠特點:

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說新生兒每天應該睡上20個小時。這種說法讓許多新手爸媽焦躁不安,因為他們的寶寶,大多睡不了這麼長的時間、甚至剛出生3天的新生兒,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很有精神地凝望這個新奇的世界。

實際上,只要寶寶吃飽了、環境舒服了他就會睡得很香甜,統計資料顯示的新生兒平均睡眠時間,只是一個參考,寶寶比平均值多幾個小時或少幾個小時,都是正常的,不必煩惱。

整個新生兒期睡眠時間都一樣嗎?

不是的,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相對長一些,每天可達20小時以上;晚期新生兒睡眠時間有所減少,每天約在16-18小時左右。日齡增加,睡眠時間減少。

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大多不分晝夜,而晚期新生兒如果媽媽有意在後半夜推遲餵奶,一次睡眠時間可延長到五六個小時。但新生兒糖源儲備少,延長餵奶間隔,容易導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兒期,餵奶間隔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

採取什麼樣的睡姿更安全呢?

在新生兒護理理論與實踐中,廣泛接受的觀點是:新生兒採取仰臥位睡最合適。俯臥睡姿可以在新生兒覺解狀態下,有媽媽看護方可嘗試,以促進大腦發育,鍛鍊胸式呼吸。側臥睡姿很容易轉變成俯臥睡姿,如無人呵護,極易造成新生兒猝死,釀成不幸。

新生兒仰臥溢乳時,應迅速把寶寶變為側臥,並輕拍其背,避免奶液嗆入氣管。新生兒不能自己單獨睡眠,要與媽媽同睡,以降低新生兒猝死發生率。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生理特點(二)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新生兒泌尿特點: 排尿是本體反射,小小的新生兒寶寶可不會有意識地控制,有尿就排。排尿的自控能力,要靠爸爸媽媽訓練,和寶寶年歲的增加,逐漸形成並最終具有。 新生兒膀胱小,腎臟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數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兒每天排限20次左右,有的寶寶基至半小時或十幾分鐘就明一次。奶液較稀,排尿量、次就較多:奶液較稠,排尿量、次就較少。
  • 新生兒生理特點(三)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胃腸特點: 對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能力較澱粉強新生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肌層薄,能夠適應較大量流質食物的消化吸收。新生兒出生後,吞咽功能就已發育完善,即生下來就會吃,媽媽只需準備充足的乳汁就可以了。 新生兒咽一食管的括約肌,在吞咽時還不會關閉,食管不蠕動,食管下部的括約肌也不關閉,這就是新生兒吃奶後容易溢乳的原因。
  • 新生兒頭面部、五官的生理特點
    作者:寶寶知道 筆墨初心630新生兒頭面部、五官的生理特點:1. 頭面部頭部相對較大,約為身長的1/4,出生時頭圍33-34釐米,前囟斜徑為2-2.5釐米,(前囟約在12-18個月時閉合),後囟已閉或尚開放,(後囟於2-4個月時閉合)。
  • 新生兒生理現象
    其實,有一些只是新生兒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寶寶出生後至28天稱為新生兒期,下面為大家簡單講解幾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 1 馬牙:提起馬牙,有些老人會說拿個針把它挑破就行啦,這是不可取的,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馬牙對新生兒沒有任何危害,它只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在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數周內可自然消退。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一),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
    作為剛出生的寶寶,有一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這些現象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如果你也是剛剛升級為寶爸寶媽的話,快來看看這些新生兒現象你家孩子都有嗎?如果有也不必特別緊張噢~看來看看吧!暫時性黃疸是因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殊性引起的,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早產兒比足月兒更容易出現黃疸,但暫時性黃疸在出生7-10天後會自然消退。建議在自然光線下多關注寶寶的皮膚顏色,並且要每天進行適當時間的太陽光照,有助於黃疸消退。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二),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
    大家好,我是祺祺媽媽,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新生兒的部分生理現象,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看到自己家的寶寶有哪些描述的現象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他的一些新生兒的生理現象,僅供大家參考噢~驚嚇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神經管還沒有被完全包裹住,當外界有刺激時、新生兒會突然一驚或者哭鬧。
  • 小嬰兒「哄睡」大全(一):新生兒
    新生兒最原始的兩大生理本能:吃和睡。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如果睡前哭鬧得嚴重,那一定是出於生理原因,新手媽媽從一開始就要學會懂得觀察小寶寶。一、引起新生兒睡眠哭鬧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喝奶的過程中,有空氣進入腹部,脹氣引起不適,所以哭鬧不肯睡所以,我們需要在寶寶每一次喝完奶之後進行拍嗝,即使小寶寶已經奶睡了,也要將他豎抱起來,將小寶寶的頭貼靠在自己的肩膀上,輕輕拍嗝。
  • 新生兒特有生理現象(笑、先鋒頭、呼吸快慢、抖動、表情怪相)
    笑新生兒的笑,往往出現在睡眠中,微微地笑,或只是嘴角向上翹一下。新生兒清醒時,不易發笑,也不易被訓笑。長期以來人們都據此認為,新生兒的笑並無明確意義。新生兒的笑有一定意義。媽媽在護理新生兒時,已經體會到,寶寶吃飽後舒適地睡去,睡眠中常會出現微笑,甚至能笑出聲來。
  • 新生兒生理現象(溢乳、上皮珠馬牙螳螂嘴、乳房增大乳頭凹陷)
    溢乳新生兒胃體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處賁門括約肌鬆弛,而出口處幽門肌內卻相對緊張,進入胃內的奶汁,不易通過緊張的油門進人腸道,卻容易通過鬆弛的噴門返流回食道,漁人口中,並從小嘴巴裡流出來。另外,新生兒消化道神經調節功能尚未完善,這也是造成奶計返流的原因。
  • 寶寶的這幾點生理特點,新生兒媽媽必須知道,但是你真的知道嗎?
    各位新生兒寶媽寶爸們好,你們真的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嗎?今天,我在這裡給各位寶媽寶爸們普及一下,避免大家在平時照顧孩子時措手不及。接下來我會從外觀、體溫、體重、新生兒黃疸、新生兒消化幾個方面來詳細告訴大家。
  • 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新生兒由於膽紅素生成過多;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肝細胞處理(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能力低;腸肝循環增加等原因,容易發生黃疸。新生兒血中膽紅素>5~7mg/d|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50%~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
  • 新生兒護理(一)
    公眾號:母益嬰(免費領取月子餐食譜哦!)怎樣抱新生兒新生兒因為支配頸部肌肉的神經沒有長好,所以除拍嗝外不宜將新生兒豎直抱起。正確的抱姿是躺抱。新手爸爸和媽媽要放鬆上身,將寶寶橫抱在懷裡,肘關節呈約80°。使寶寶頭部靠在媽媽的臂彎上,並將耳朵貼在爸爸或媽媽胸前,讓寶寶聽到媽媽心跳的聲音,會有安全感。衝調奶粉的方法1、確保所有用具都消毒,清洗並擦乾雙手。
  • 【泌尿系統疾病】小兒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小兒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一、解剖特點 1.腎臟 (1)小兒年齡愈小,腎臟相對愈重。 二、生理特點 1.胎兒腎功能 (1)人胎於12周末,由於近曲小管刷狀緣的分化及小管上皮細胞開始運轉,已能形成尿液。
  • 新生兒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許多人對此提出疑問,「新生兒什麼都不知道,怎麼會有心理活動呢?」他們認為這就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不可測定,但研究證實,新生兒的心理活動確實存在。新生兒出生後,除一般神經學或反射性行為(如覓食反射、擁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還有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自出生後,即有對客觀發生視覺固定的能力,特別對人臉感興趣。新生兒對環境變化所產生的某些行為,稱為「適應反應」。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知多少?
    新生兒誕生的喜悅是無可複製的,照顧新生兒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新生兒指的是自臍帶結紮起到28天,這28天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寶寶在出生之前是依附於寶媽而生存,一旦離開母體,他們就要依靠自己的肺去呼吸、依靠自己的消化道去消化吸收營養等,而新生兒的這些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調整,才能逐漸健全起來。
  • 嬰兒泌尿系統生理特點與組成部分
    嬰兒泌尿系統解剖特點 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腎臟不僅是重要的排洩器官,也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重要調節器官和內分泌器官。
  • 新生兒的10種正常生理現象,經常被誤認為「疾病」表現!
    今天下午,汪峰在網上發布了自家二寶出生的消息,一時間網上關於「章子怡生二胎」的新聞撲面而來。在這裡,我要向我喜歡的章子怡送上最真摯的祝福。伴隨著寶寶出生,在幸福之餘,本來井然有序的一家,突然亂成了一鍋粥。
  • 新生兒的生理反射
    1、角膜反射嬰兒眼前突然出現亮光,或有東西碰到眼睛時會眨眼,稱為角膜反射2、瞳孔反射當亮光對著眼睛時,眼球最中心的黑圓點會收縮,稱為瞳孔反射3、擁抱反射嬰兒仰臥在檢查臺一端託住頭頸,若此時突然輕輕放低頭部,使頭向後傾10-15度,新生兒會出現兩臂外展伸直,繼而屈曲取內,收到胸前呈擁抱狀,稱為擁抱反射,拍擊新生兒頭部附近
  • 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不是病,新手爸媽不必驚慌失措
    往往是孩子一出生看到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略有不同就神經緊張,以為孩子是不是有這病有那病。其實,每個新生兒都不一樣,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理現象,這都是正常的,爸媽不必太過擔心。這些生理現象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慢慢消失了。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所謂的生理現象。
  • 新手媽媽取經之路:新生兒誕生-28天(新生兒時期1)
    經過十個月的等待,我們的「四腳吞金獸」終於出生了,從娩出開始到誕生後的28天裡,我們叫做新生兒時期。雖然是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但卻是孩子和媽媽極其重要的一個月,我們都有了新的角色!,在護理,餵養,疾病防治方面,又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要求,這個時候就需要新手爸媽們根據孩子的特點慢慢摸索,養成一套自己的育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