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生理特點之呼吸特點:
什麼樣的頻率才正常?新生兒肋間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呼吸運動比較淺表,但呼吸頻率較快,每分鐘約40次。出生後頭兩周呼吸頻率波動較大,這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新手爸爸媽媽不要緊張。如果你的新生兒寶寶,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了80次,或者少於20次。就應引起重視了,應及時去看醫生。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循環特點:
四髒雜音和心聚不齊都有遭理誕生後最初幾天,寶寶心臟有雜音,這完全有可能是新生兒動脈導管暫時沒有關閉,血液流動發出聲音,父母不要大驚失色,聯想到先心病。
新生兒血液多集中於軀幹,四肢血液較少,所以寶寶四肢容易發冷,血管表面容易出現青紫,因此要注意給寶寶肢體保溫。
新生兒心率波動範圍較大,生後24小時內,心率可能會在每分鐘85次-145次之間波動:生後一周內,可在每分鐘100次-175次之間波動:生後2周至4周內,可在每分鐘115-190次之間波動。許多新手爸媽常常因為寶寶脈跳快慢不均而心急,這是不了解新生兒心率特點造成的。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睡眠特點:
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說新生兒每天應該睡上20個小時。這種說法讓許多新手爸媽焦躁不安,因為他們的寶寶,大多睡不了這麼長的時間、甚至剛出生3天的新生兒,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很有精神地凝望這個新奇的世界。
實際上,只要寶寶吃飽了、環境舒服了他就會睡得很香甜,統計資料顯示的新生兒平均睡眠時間,只是一個參考,寶寶比平均值多幾個小時或少幾個小時,都是正常的,不必煩惱。
整個新生兒期睡眠時間都一樣嗎?
不是的,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相對長一些,每天可達20小時以上;晚期新生兒睡眠時間有所減少,每天約在16-18小時左右。日齡增加,睡眠時間減少。
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大多不分晝夜,而晚期新生兒如果媽媽有意在後半夜推遲餵奶,一次睡眠時間可延長到五六個小時。但新生兒糖源儲備少,延長餵奶間隔,容易導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兒期,餵奶間隔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
採取什麼樣的睡姿更安全呢?
在新生兒護理理論與實踐中,廣泛接受的觀點是:新生兒採取仰臥位睡最合適。俯臥睡姿可以在新生兒覺解狀態下,有媽媽看護方可嘗試,以促進大腦發育,鍛鍊胸式呼吸。側臥睡姿很容易轉變成俯臥睡姿,如無人呵護,極易造成新生兒猝死,釀成不幸。
新生兒仰臥溢乳時,應迅速把寶寶變為側臥,並輕拍其背,避免奶液嗆入氣管。新生兒不能自己單獨睡眠,要與媽媽同睡,以降低新生兒猝死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