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特有生理現象(笑、先鋒頭、呼吸快慢、抖動、表情怪相)

2020-09-02 嬰幼兒護理分享

新生兒的笑,往往出現在睡眠中,微微地笑,或只是嘴角向上翹一下。新生兒清醒時,不易發笑,也不易被訓笑。長期以來人們都據此認為,新生兒的笑並無明確意義。

新生兒的笑有一定意義。媽媽在護理新生兒時,已經體會到,寶寶吃飽後舒適地睡去,睡眠中常會出現微笑,甚至能笑出聲來。有時在清醒狀態下,寶寶看到媽媽的眼,也會出現笑的表情,當媽媽對著寶寶笑時、寶寶的臉會出現歡欣的樣子;當媽媽變得嚴肅時,寶寶會咬著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媽媽,好像要哭了:當看到奶瓶時,寶寶的表情會很愉悅…這些都說明,新生兒的笑是有意義的。順新生兒的身體處於最佳狀態時、出現笑的時候就多花;當新生兒身體不舒服時,笑的時候就少,甚至會飯用,嚴重時就靈側、中吵。新生兒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寶媽可通過寶寶的表情,初步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先鋒頭(產瘤)

經產道分娩的新生兒,剛剛出生時,頭上可能會有一個大包,頭形就像個橄模,醫生們稱之為「先鋒頭」,也叫產瘤。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生產過程中,胎兒頭部受到產道的外力擠壓,引起頭皮水腫、瘀血、充血,顱骨出現部分重疊,頭部高而尖,像個「先鋒」。

剖腹產的新生兒,頭部比較圓,沒有明顯的變形,所以就不存在先鋒頭了。

產瘤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出生後數天就會慢慢轉變過來。要注意產瘤與頭顱血腫的區別。頭顱血腫是生產過程中,胎兒受外力擠壓,致使頭部血管破裂,出血所致。頭顱血腫較大時,要做冷敷.醫生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要把出血抽出。如果出血較多,身體在吸收這些出血時,會釋放更多的膽紅素,從而加重新生兒暫時性黃疸的程度,這時就要抽出了。

呼吸時快時慢

新生兒胸腔小,氣體交換量少,主要靠呼吸次數的增加,維持氣體交換。新生兒正常的呼吸頻率是每分鐘40-50次。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成熟,呼吸節律有時會不規則,特別是在睡夢中,會出現呼吸快慢不均,屏氣等現象,這些都是正常的。

抖動

新生兒會出現下頜或肢體抖動的現象,新手媽媽常常認為這是「抽風」,這就小題大做了。新生兒神經發育尚未完善,對外界的刺激容易做出泛化反應。當新生兒聽到外來的聲響時,往往是全身抖動,四肢伸開,成擁抱狀,這就是對刺激的泛化反應。

新生兒對刺激遷缺乏定肉力,不能分屏出刺激的來源。媽媽可以試一下,輕輕理碰室內任何一個部位,寶寶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四肢伸開,並保快向整體黑曲。下頜抖動也是泛化反應的表現,不是抽搐,媽媽大可不選緊張。

面部表情出怪相

新生兒會出現一些令媽媽難以理解的怪表情,如皺眉,咧嘴,空吸吮,咂嘴,屈鼻等。新手媽媽沒有經驗,會認為這是寶寶「有問題」,其實這是新生兒的正常表情,與疾病無關當孩子長時間重複出現一種表情動作時,就應該及時看醫生了,以排除抽搐的可能。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特有的20個生理現象
    生理性體重降低(塌水膘):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是新生兒的普遍現象。新生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天,睡眠時間長,吸吮力弱,吃奶時間和次數少,肺和皮膚蒸發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洩量也相對多,再加上媽媽開始時乳汁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兒在出生的頭幾天,體重不增加,反而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俗稱「塌水膘」,新手媽媽不必著急。在隨後的日子裡,新生兒體重會迅速增長。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一),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
    作為剛出生的寶寶,有一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這些現象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如果你也是剛剛升級為寶爸寶媽的話,快來看看這些新生兒現象你家孩子都有嗎?如果有也不必特別緊張噢~看來看看吧!殊不知,這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新生兒皮膚的最外層表皮,不斷新陳代謝,舊的上皮細胞脫落,新的上皮細胞生成。出生時附著在新生兒皮膚上的胎脂,隨著上皮細胞的脫落而脫落,這就形成了新生兒生理性脫皮的現象。
  • 10種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知道幾個?
    在出生前,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生活,出生後的寶寶會保持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在慢慢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這些生理現象會隨之消失。下面這些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家長們知道幾個?快一起來看看吧~1、先鋒頭(產瘤)順產的寶寶,會經過產道的擠壓,尤其寶寶的頭部很大,受擠壓後頭顱軟組織血液回流受阻,水分外滲造成頭皮軟組織水腫,即醫生所說的先鋒頭(產瘤)。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二),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
    大家好,我是祺祺媽媽,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新生兒的部分生理現象,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看到自己家的寶寶有哪些描述的現象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他的一些新生兒的生理現象,僅供大家參考噢~驚嚇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神經管還沒有被完全包裹住,當外界有刺激時、新生兒會突然一驚或者哭鬧。
  • 新生兒生理特點(一)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呼吸特點: 什麼樣的頻率才正常?新生兒肋間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呼吸運動比較淺表,但呼吸頻率較快,每分鐘約40次。出生後頭兩周呼吸頻率波動較大,這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新手爸爸媽媽不要緊張。如果你的新生兒寶寶,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了80次,或者少於20次。就應引起重視了,應及時去看醫生。
  •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你了解多少?來看看這些
    相信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在照顧新生兒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一些比如餵奶後寶寶打嗝溢乳的現象,沒有經驗的家長就會大驚小怪,十分擔心,其實這些都是正常剛出生寶寶的正常表現。   常見的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
  • 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新生兒由於膽紅素生成過多;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肝細胞處理(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能力低;腸肝循環增加等原因,容易發生黃疸。新生兒血中膽紅素>5~7mg/d|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50%~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
  • 全面解讀新生寶寶生理現象!這些「異常」要早就醫
    新生寶寶脫離母體後,會有很多特有的正常的生理現象,一些初為人父人母的新爸爸新媽媽如果沒有做足功課,會以為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寶寶患上了某些嚴重疾病的表現,引起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慌。所以新爸爸新媽媽對新生寶寶的正常生理現象要有所了解、辨別,這樣才不會白擔心一場。1、剛出生的健康寶寶是什麼模樣?
  • 寶寶的手腳抖動是新生兒顫動?還是抽筋?
    「寶寶若是抽筋,雙手抖動時間甚至會超過10秒,嘴唇會變黑,呼吸也會因此急促,這時候再送醫院判斷是不是抽筋!」新手父母又皺著眉頭了。新生兒顫動和腦部熟度有關,漸漸成長後會消失當寶寶出生不久後,有些父母親會注意到寶寶手腳在出力的時候,會出現抖動現象,準備給孩子穿衣或是洗澡時,寶寶手腳也會出現顫抖。有時候喝完奶、或是哭泣後一段時間,嘴唇下巴也會稍稍抖動。
  • 新生兒生理特點(三)
    新生兒生理特點之胃腸特點: 對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能力較澱粉強新生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肌層薄,能夠適應較大量流質食物的消化吸收。新生兒出生後,吞咽功能就已發育完善,即生下來就會吃,媽媽只需準備充足的乳汁就可以了。 新生兒咽一食管的括約肌,在吞咽時還不會關閉,食管不蠕動,食管下部的括約肌也不關閉,這就是新生兒吃奶後容易溢乳的原因。
  • 新生兒生理現象
    其實,有一些只是新生兒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用著急。寶寶出生後至28天稱為新生兒期,下面為大家簡單講解幾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 1 馬牙:提起馬牙,有些老人會說拿個針把它挑破就行啦,這是不可取的,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馬牙對新生兒沒有任何危害,它只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在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數周內可自然消退。
  • 新生兒的10種正常生理現象,經常被誤認為「疾病」表現!
    為了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我就把新生寶寶看似不正常,實則正常的生理現象,分享給各位父母,讓更多人知道。1、頭瘤(產傷),被誤認為先天畸形通常發生於頭位自然生產,由於頭皮的外傷造成表淺部位的血性水腫。4、生理性抖動,被誤認為癲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驚跳反射,通常發生在寶寶剛入睡後,遇到響聲、亮光、震動、觸碰等,會出現突然抖動症狀。主要原因是新生兒神經發育不完善,不是因為缺鈣,不要認為這是病,也不要隨便給寶寶補鈣。
  • 新生兒特有生理現象(掙勁、 驚嚇 、打嗝、 皮膚紅斑、發稀)
    媽媽們為了避免寶寶受到「驚嚇」,多把新生兒的肢體包裹上,使其睡得安穩些。但要注意,長期包裹孩子,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當寶寶醒來時,就應該打開包裹;一定不要把寶寶包裹得直挺挺的,就像蠟燭一樣。「蠟燭包」對新生兒的發育是有害的。 打嗝新生兒吃得急或吃得哪裡不對時,就會持續地打嗝。
  • 新生兒的特殊現象(生男生女、Rh血型、紫紺、皮膚色變)
    但由於「生男生女」問題,導致媽媽患上產後忽悠症的現象。仍大量存在著。我想告訴天下父母們,生男生女是人類生育的自然選擇,對父母來說,重要的是保證生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寶寶。一般情況下,國內醫院只把ABO血型作為常規檢查項目,預防新生兒溶血症。在這個問題上,準爸爸媽媽們儘管放心,輕鬆愉快地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吧! 紫紺新生兒紫紺多是病理性的,不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正常新生兒,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表現為局部青紫。
  • 新生兒的秘密,這15個異常,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等等,先別扔,孩子「很醜」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養兩天就越來越好看啦。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很多看起來很異常的情況,其實都不是病,而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天天跑醫院。6、溢奶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且賁門鬆弛,幽門緊閉,出口緊入口松,所以吃奶後奶汁會順著口角流出。吃奶後,豎抱、拍嗝都可以緩解。
  • 分娩名詞:先鋒頭
    作者:寶寶知道 hkhxllwwzz4【摘要】初生的嬰兒常常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漂亮,尤其是頭形,變得長長的,有時偏向一側。這是由於有些孩子有產瘤(又叫先鋒頭),少數新生兒還有頭顱血腫的緣故。初生的嬰兒常常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漂亮,尤其是頭形,變得長長的,有時偏向一側。這是由於有些孩子有產瘤(又叫先鋒頭),少數新生兒還有頭顱血腫的緣故。先鋒頭的原因經產道分娩的新生兒,剛剛出生時,頭上可能會有一個大包,頭形就像個橄欖,醫生們稱之為「先鋒頭」,也叫產瘤。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家長別盲目處理
    那麼哪些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溫玲玲介紹了幾種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她提醒,一般,這些現象會自行消退,如果持續不退,則需要就醫排查疾病。新生兒脫髮:有些新生兒出生時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種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會越長越好的。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知多少?
    新生兒誕生的喜悅是無可複製的,照顧新生兒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新生兒指的是自臍帶結紮起到28天,這28天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寶寶在出生之前是依附於寶媽而生存,一旦離開母體,他們就要依靠自己的肺去呼吸、依靠自己的消化道去消化吸收營養等,而新生兒的這些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調整,才能逐漸健全起來。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驚嚇 打嗝 紅斑如何護理?
    新生兒生理現象之驚嚇 新生兒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當外界有刺激時,新生兒會突然一驚或者哭鬧,媽媽為了避免寶寶受到驚嚇,把寶寶的肢體包裹上,長時間包裹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當寶寶醒來時,就應該打開包裹,切記一定不要蠟燭包,把寶寶包裹得直直的,就像蠟燭一樣。
  • 新生兒有這些反應是不是生病了?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不用過分擔心
    當看到新生兒有這6種反應都是屬於新生兒的正常現象,不是生病了。 1、螳螂嘴新生兒的口腔內部兩頰部會堆積都會堆積有一小堆的脂肪墊,醫學上稱為吸奶墊,俗稱「螳螂嘴」,這個是新生兒都會特有的生理現象,寶寶在用力吸吮時,如果沒有脂肪層的彈性,會使雙頰內陷。所以,「螳螂嘴」不僅不會妨礙新生兒吸奶,反而有助於提高他的吸吮能力。不需要過多的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