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其江
「國富則民強,民強則國富」,習近平主席20日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用「發倉廩以救貧窮,補不足」的方法,集合36個城市及領導幹部,就東部幫扶西部問題開展了深入討論。
經濟發展較好、較富足的東部地區與經濟發展較落後、較貧困的西部地區現經濟走向基本為背道而馳,各方發展數據仍不平衡。為此,政府部門進行深入探討,找出解決辦法、調動社會資源、目地在於推動全國各區域協調發展,共同發展走向小康。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用先「富」的資源,策略化的整合,進行各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的方式,從內部進行布局、從外部進行開放,用雙向開發的新空間來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黨中央在新的經濟形式下,探討完成如何協調發展、規劃工作。「如何久人寰,俯仰學舉措」,在認清形勢情況下,對焦東部多數貧困地區,精準地、深化地進行幫扶工作,這樣不僅能確保工作的實效性、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真扶貧,扶真貧,更能達到脫貧。
組織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已有20多年,雖然東西部發展差距擴大化的趨勢得到逐步扭轉,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脫貧扶貧仍是一場攻堅戰。我們能看到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能切實感受到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得到了有效實施,能和其他區域逐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以正確的思路和優勢政策為扶貧打好地基。使優勢得以互補、合作得以長期、效果得以完成。在扶貧脫貧方面、我國最終做到了實現共贏的道路上能順利的前進,促進了較良好的局面。正是有這樣的地基,全世界只有我們黨和國家能才做到最大化拉進貧富差距,充分彰顯了我國優秀的制度。
「努力只須堅守護,三千八萬是垣牆」,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然而堅持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需要各省市的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堅持東西部扶貧以及扶貧對口工作,對口脫貧攻堅的短板和特殊地。需要各方完善組織,深化幫扶,更需要各方明確重點、保證成效。
「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要堅定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以產業協作為基礎,構築互惠互利、聯動發展的工作格局。要把東部的經驗帶過來,把西部的精神帶回去,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西部地區從領導層往下貫徹工作,動員東部地區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等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在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多方位領域拓展與東部的合作,意在整合好、用好,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等各類資源。東部地區不僅要捨得拿出真技術,還要堅持交流理念,帶動落後地區信息化理念的形成。
要像20年來的閩寧雙方,他們建立了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等扶貧協作機制,把先進成熟的產業技術全部教給了西部。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把生態環境改造作為基礎,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根本,一年一度的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從未間斷,一次又一次的思想進行激烈的碰撞,將完善的理念灌輸到西部的大河。
一批批扶貧幹部真心奉獻,數以萬計的東部商人在西部創業,幾萬西部群眾也能在東部穩定就業。習近平主席對扶貧的工作要求之嚴,也能看出國家助脫貧之心切。他要求道:「一是領導工作要實,二是任務責任要實,三是資金保障要實,四是督查驗收要實。四個實際要求,要求工作一個也不能少,要求脫貧地區一個也不能少,讓扶貧的腳步踏遍各地,將扶貧的思路做的清晰可辨。最後,帶著「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感情,精準扶貧。一個不能少,一個也不會少。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