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女皇(電影海報)
本文由騰訊新聞聯和美好年代通訊聯合出品,美好年代通訊系騰訊新聞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
封建的歐洲與大一統的中國最大的不同在於歐洲一直有很小很小的國家。
比如保留到現在的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全國面積只有160.5平方公裡,國名起源於18世紀初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的列支敦斯登大公約翰·亞當買下了兩塊採邑:許內勒貝格莊園(Schnellerberg,1699年)與瓦杜茨郡(Vaduz,1713年),並且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加盟成員之一。
而根據皇帝腓特烈二世頒布的帝國法,所有直屬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都被授予了君主權。也就是說每一個直屬帝國的諸侯無論他們是什麼爵位,哪怕是兼任帝國諸侯的高級教士也都被授予了君主身份。
因此,列支敦斯登大公儘管一直在維也納宮廷為奧地利皇帝陛下服務,但是他本人是擁有「君主權」的公爵。
所謂「君主權」,如果按照中國封建禮法來理解的話,類似於曹丕給予主動禪位的漢獻帝的待遇。
因為漢獻帝「懂事」的主動把皇位禪讓給了曹丕,作為回報,曹丕也給予了漢獻帝相當的禮遇。
其中包括了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而且可以不朝見曹丕,不用自稱臣子等等。
只不過這種待遇在東方只屬於禪讓皇位的「退位」君主,而在歐洲,則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賜予了所有直屬帝國的諸侯。
所以列支敦斯登大公儘管在維也納為皇帝服務,但是他的子女同樣擁有王室成員的身份,同樣可以合法的被稱呼為「王子」和「公主」。
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和後來的德意志邦聯有許多列支敦斯登這樣獲得了「君主權」的袖珍國家。
嚴格來說,擁有160.5平方公裡土地的列支敦斯登大公國在德意志邦聯裡算得上「大國」了,還有許多類似獲得君主權的邦國比列支敦斯登大公國要小得多,甚至乾脆有些邦國就只有一個村子那麼大,邦君自己都必須去「外國」打工,因為國家養不活他。
這裡面就包括後來成為俄羅斯帝國女皇葉卡捷琳娜所在的安哈特—澤布斯特。
說了這麼多,我們終於要開始談到正題了。
現在很多人都說葉卡捷琳娜女皇是普魯士人,這其實是不對的。
葉卡捷琳娜的父親雖然在普魯士擔任將軍,但是他本人並不是普魯士人,更不是什麼低級貴族,他是安哈特—澤布斯特邦國的邦君。
安哈特—澤布斯特邦國
葉卡捷琳娜的父親只是因為沒辦法靠安哈特—澤布斯特邦國養活自己,所以不得不在鄰國普魯士「打工」而已,他和他女兒都不是什麼普魯士人,他們都是安哈特—澤布斯特人。
更重要的是在身份上葉卡捷琳娜的父親依然是一位擁有君主權的德意志諸侯,而葉卡捷琳娜則是真正的公主。
從這個意義上說,葉卡捷琳娜的「國家」雖然非常非常弱小,王室財產也說不上富裕,但是從血統上說她比茜茜公主更高貴;因為她是邦國的公主,而茜茜公主的父親只是巴伐利亞王室旁支出身,還沒能獲得君主權。
用中國封建禮法來理解,葉卡捷琳娜的父親哪怕只是一個伯爵,但是因為他有君主權,所以葉卡捷琳娜可以被稱為「公主」;而茜茜公主的父親雖然是公爵,但是由於沒有君主權,所以茜茜公主只能被稱為「郡主」。
所以,俄羅斯帝國的皇儲娶得是安哈特—澤布斯特邦國的公主,而非普魯士將軍的女兒。
那麼為什麼堂堂俄羅斯帝國會和這麼小的一個小邦國聯姻呢?
這是因為俄羅斯帝國在與歐洲大國聯姻時有一個天然的障礙,這就是宗教。
俄羅斯帝國是信奉東正教的,這和歐洲各大國都不一樣。
法國、奧地利信奉天主教,英國和普魯士信奉新教(英國國教可以看做是新教)。
如果俄羅斯想和以上這些大國聯姻,那麼,這些國家的公主就面臨改宗。
葉卡捷琳娜女皇的雕像
對於歐洲強國君主來說,讓自己女兒改宗這種事情,雖然這些君主可以忽略掉讓自己女兒改宗給女兒帶來的精神副作用,但是公主改宗在政治和宗教上帶來的損失則是他們必須考慮的。甚至絕大多數時候在歐洲強國君主看來,與俄羅斯帝國聯姻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俄羅斯帝國的歷史上,我們很少看到他們和英國、法國、奧地利這樣的大國聯姻。因為對這些大國來說讓自己的公主改宗東正教不是什麼體面事。
另一方面,對於俄羅斯帝國來說,為了樹立自己歐洲列強的形象和穩固自己列強的地位,俄羅斯帝國又必須從歐洲君主家庭的女兒也就是「公主」裡選擇自己的妻子。
在歐洲列強不考慮和俄羅斯帝國聯姻的情況下,與類似葉卡捷琳娜所在的安哈特—澤布斯特邦國、列支敦斯登大公國這樣具有君主權的德意志諸侯國聯姻就成了俄羅斯帝國必然的選擇。
相比英法普奧這樣的歐洲列強,窮的連邦君都要去外國打工的安哈特—澤布斯特邦國的君主肯定願意為了便於與俄羅斯帝國聯姻而讓自己女兒在宗教上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