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武則天,改名的德國公主,葉卡捷琳娜何以承擔"大帝"稱號

2020-12-23 騰訊網

歐洲國家的女王雖多,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能廣受人民的愛戴以及承擔的起"大帝"的稱號。在這少數人中,只有一個人做到了,那便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同時也是葉卡捷琳娜大帝。葉卡捷琳娜本來是德國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公國的公主索菲亞·奧古斯特,好在上天垂憐,這個與眾不同的小公主擁有了成為俄羅斯帝國皇儲妻子的機會。

索菲亞雖然如願的嫁給了俄羅斯帝國的皇位繼承人,但是也鄭重更名成葉卡捷琳娜。在俄羅斯的伊莉莎白女皇去世後,葉卡捷琳娜在身邊軍官的幫助下成功登上俄羅斯的皇位,成為葉卡捷琳娜二世。但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和葉卡捷琳娜大帝之間還相差甚遠,這位年輕的異國公主是怎麼一步一步在遙遠的俄羅斯帝國站穩腳跟並獲得了俄羅斯帝國人民的愛戴蛻變成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呢?

一、領土擴張前的準備

能夠從索菲亞·奧古斯特蛻變成葉卡捷琳娜大帝,獲得俄羅斯人民的承認和尊重,這其中困難重重。好在葉卡捷琳娜的成就足以匹配她的地位,在她眾多的成就中,她在任期間俄羅斯的領土擴張就是其中最顯著的成就之一。

葉卡捷琳娜在外交和領土擴張方面的政策實際上是彼得大帝針對於俄羅斯擴張發展制定出的政策的延續。葉卡捷琳娜大帝希望在她治下的俄羅斯能夠打通黑海的同時兼併波蘭;為了保護得之不易的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便要奪取芬蘭作為彼得堡的保護屏障。

但最主要同時也是葉卡捷琳娜擴張政策的第一步是揮兵向南、攻下奧斯曼土耳其,攻佔黑海的出海口。但是在對土耳其的戰爭之前,葉卡捷琳娜要率先解決一下歐洲各個國家在俄國和土耳其的鬥爭中各自的站隊問題。

英國因為要發展自己的海軍和海上貿易,因此需要大量的船隊,而英國建造各個類型的船和艦隊所需的木材基本上都來自於俄國。而且英國和法國在18世紀一直處於競爭激烈的敵對關係,雙方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海外殖民地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爭鬥和分歧,為了能夠在歐洲本土牽制住法國,英國願意犧牲自己部分的利益來換取對法國的打壓。

最後再加上兩個國家在其他的領域也存在著延續多年的傳統貿易聯繫,所以即便英國在土耳其這種近東國家有自己的貿易領地和相關利益,英國也不願意將自己與俄國的關係鬧得太僵。進而對於俄國要攻佔土耳其這件事情,英國基本上是屬於冷眼旁觀的,而且還是會在中立的態度上更偏向縱容俄國的所作所為。

如果說英國是縱容俄國的所作所為的話,那麼法國就是堅定地站在俄國的對立面、土耳其的背後,反對俄國對土耳其的佔領。其實早在16世紀初,法國和土耳其的關係就已經十分密切了。為了貫徹執行統治者對哈布斯堡家族的反對策略,法國聯合了土耳其,再遊說了瑞典和波蘭對哈布斯堡家族形成反包圍。

等到18世紀時,法國和土耳其的關係就更為密切了。法國與土耳其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商業往來。在18世紀,法國與土耳其之間的貿易額居法國與近東國家貿易額的首位;同時法國在土耳其境內實際上是享有特權的。而且考慮到英法之間的關係,法國基本上就是英國的對立面而且也不會有更改自己決定的可能了。

考慮到以上這些,對於葉卡捷琳娜來說在歐洲國家中對俄國還有拉攏價值的就只剩下奧地利和普魯士了。

奧地利在這件事情上對俄國的態度是十分糾結的。一方面奧地利需要繼續推進國家對巴爾幹地區的擴張,俄國對奧地利的支持是奧地利得以繼續擴張的主要力量;但是如果俄國擴大了自己在黑海和多瑙河附近的勢力,奧地利在巴爾幹地區的相關利益就會受到損傷。

所以對於奧地利來講,是否支持俄國對土耳其作戰是一件兩難的事情。為了拉攏到奧地利的支持,減少自己的對手,葉卡捷琳娜大帝利用了奧地利對于波蘭的野心成功的將奧地利拉入了支持俄國對土耳其戰爭的支持者行列。

相比於奧地利,普魯士加入支持者行列的過程就簡單的多了。普魯士當時雖然已經崛起登上了歐洲這個大舞臺,但國家的整體實力在英國、法國和俄國的映襯之下還是不夠看的。因此為了滿足自己國家的利益,普魯士只能依靠俄國的幫助。雙方於1764年籤訂了互助同盟條約。

解決了歐洲各國的站隊問題,接下來就要正式的開始推行自己的擴張政策了。1768年俄國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

二、兩次俄土戰爭

俄國和土耳其的戰爭分成了兩次,從1768年正式開始直至1792年才宣告結束。在第一次的對土耳其的戰爭中,俄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俄軍的陸軍部隊在這次的軍事行動中分成三路,分別在三個戰場上贏得了對土耳其軍事行動的勝利。

戰爭開始沒有多久,俄軍便在西南的多瑙河戰場贏得了勝利,佔領了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1771年末全部佔領兩個公國;南方的克裡木戰場上俄軍也是大殺四方,1771年俄軍完全控制了克裡木半島;俄軍還在高加索戰場行進駐了喬治亞。與此同時俄國的海軍繞過大西洋,由直布羅陀海峽長驅直入地中海,並在愛琴海擊敗土耳其,控制了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通道。

但是在俄國第二次對土耳其宣戰中,俄國雖然與奧地利聯合完全控制了黑海,但是俄國對土耳其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恐慌。因此受制於其他國家的壓力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俄國最終還是選擇了與土耳其講和。

俄國從1768年開始的對土耳其的戰爭在歐洲各國的幹預下宣告結束,雖然俄國最終沒有達成自己控制土耳其的目的,但總的來說也是得大於失的。

結語

經過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俄國雖然沒有完成意想中的目標完全的吞併土耳其,而是迫於國際和形勢的壓力與土耳其媾和並籤訂了相關條約,但是俄國還是獲得了在黑海地區自由活動的權利,並鞏固了俄國在黑海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俄國經過對土耳其的戰爭達到了最初的目標,獲得了相應的利益。同時在位的葉卡捷琳娜也獲得了俄羅斯人民的承認與尊重。

相關焦點

  • 鑄就俄羅斯輝煌的德國公主
    帝王千千萬,以文治武功扭轉乾坤、獲得舉世公認「大帝」稱號的卻寥寥無幾。亞歷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等一代天驕之外,人類歷史上只有一位女性贏得大帝稱號:葉卡捷琳娜大帝。 葉卡捷琳娜本名索菲亞,生於普魯士的一個王室家庭,她有兩位表弟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和卡爾十三世。
  • 俄羅斯皇室珠寶,沙俄「武則天」——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豪奢珍藏
    俄國歷史上也出現過一個像武則天一樣的霸氣的女王,她是俄羅斯唯二大帝之一,她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曾放話整個歐洲:"假如我能夠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改名葉卡捷琳娜。甚至在1758年,葉卡捷琳娜的女兒降生,彼得公開對人講:"不知道葉卡捷琳娜是怎麼懷孕的,不知道這個女兒是誰的",對待葉卡捷琳娜的態度也日益蠻橫無禮。
  • 「假如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俄羅斯大帝這樣說
    如果想對這個女人有更多了解,推薦看俄羅斯版本的,2015年版第一季《葉卡捷琳娜二世》,後來拍第二季。如果想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再加上看英語版本《葉卡捷琳娜大帝》。俄羅斯版葉卡捷琳娜大帝劇照另外有一個很紅火的影視《凱薩琳大帝》,英國澳大利亞拍,美國上映,英語片名是the great,卻翻譯成凱薩琳大帝。叫凱薩琳的應該是葉卡捷琳娜一世,她不是大帝。
  • 德國公主成俄國女皇,一生有23個愛人,帶領俄國叱吒歐洲
    從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到叱吒風雲的武則天。古往今來,中國出色的女子比比皆是。無獨有偶,從世界範圍來看,傑出的女性人物亦是層出不窮,葉卡捷琳娜二世便是其中代表。作為俄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女沙皇,她的光芒萬丈,一生擁有23位情人,開闢了嶄新的歷史,並率領俄國邁入了強國之列。
  • 俄羅斯索菲婭:從貴族公主到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成功源於孤獨
    在歐洲古代乃至近代政治風雲中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名字——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女人對俄羅斯帝國的強盛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有她,俄羅斯從一個歐洲二流國家一躍成為歐洲軍事、政治極度強盛的大帝國。
  • 俄羅斯大帝女皇: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將匍匐到我腳下
    像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還有歐洲的「血腥瑪麗」伊莉莎白。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她臨死前曾霸氣宣言「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將匍匐到我腳下。」如此野心勃勃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大帝女皇。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
  • 可以與武則天相比的女帝王,曾說「若活到200歲,徵服整個歐洲」
    葉卡捷琳娜二世,她是繼俄羅斯首位皇帝彼得大帝之後,唯一的另一位被稱為大帝的俄羅斯皇帝,在俄羅斯歷史上一共有四位女皇帝,但葉卡捷琳娜二世卻是俄羅斯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首屈一指的女性君主,她在位34年期間,繼承彼得一世的改革成果,把一個內憂外患的俄羅斯帝國發展到巔峰,躋身歐洲強國之列。
  • 她為嫁給太子,改名換姓苦練俄語,到俄國卻發現太子根本不會俄語
    這一年,武則天從一位才子佳人,變成昭儀,再變成皇后、太后,終於一舉稱帝。做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段時間裡她所經歷的事是常人無法想像的,而在俄國,有個女皇卻和她飽經磨難的一生非常相似。區別在於,武則天所要對抗的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而俄國女皇所要對抗的是異族血統。
  • 德國公主嫁到俄羅斯成了女沙皇,讓上百萬德國人至今生活在他鄉
    哈薩克斯坦這樣的中亞國家,對生活在歐洲的德國人,吸引力顯然是不足的。可是,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和原蘇聯境內都還生活著大批德國人,這些人為什麼要遠離富庶的歐洲來到中亞地區生活呢?這個說起來要追溯到18世紀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
  • 為嫁給太子,她改名換姓苦練俄語,到俄國才發現太子根本不會俄語
    當年的武則天從一個小小的才人,到成為昭儀,再到成為皇后、太后,最後一舉稱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期間她所經歷的事情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而在俄國,有一位女皇跟她飽經磨難的人生其實很相似。不同的是,武則天需要對抗的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這位俄國女皇需要對抗的是異族血統的身份。
  • 父親是普魯士將軍,為什麼葉卡捷琳娜女皇血統比茜茜公主更高貴?
    更重要的是在身份上葉卡捷琳娜的父親依然是一位擁有君主權的德意志諸侯,而葉卡捷琳娜則是真正的公主。 從這個意義上說,葉卡捷琳娜的「國家」雖然非常非常弱小,王室財產也說不上富裕,但是從血統上說她比茜茜公主更高貴;因為她是邦國的公主,而茜茜公主的父親只是巴伐利亞王室旁支出身,還沒能獲得君主權。
  • 她生於德國,遠嫁苦寒之地,被夫冷落形婚五年,終成女帝男寵無數
    其中一位女帝,名叫葉卡捷琳娜,她出身於德國貴族家庭,卻成為了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這位傳奇女性,還是普京的偶像,甚至把他的一個女兒都取名為葉卡捷琳娜。少女情懷儘管國內對俄羅斯影視的關注不多,俄羅斯人的超高審美水準在國內還是有口皆碑的。
  • 日本人眼裡的武則天,讓中國人羞愧不已
    為寫此書,她自學漢語,並通讀了《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大唐西域記》以及全唐詩和演義小說,綜合古今論據,記錄了武則天從入宮到統治結束,乃至韋後之亂、太平公主自盡直至唐玄宗繼位這一中國封建歷史上女性政治活動的高潮時期。
  • 「女王」在歐洲國家是怎樣的存在?歐洲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王
    在歐洲歷史上,除了東羅馬帝國有過女皇帝之外,歐洲其它國家的最高君主都是男人,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 一直到14世紀,在歐洲國家當中,開始斷斷續續地出現一個又一個女王、女皇,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01.王位獲得能夠登上女王寶座的途徑不外乎有這麼兩種:從王后到女王和從公主到女王。
  •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這個原因最重要!
    那麼,普魯士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呢?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呢?這就要從德意志的歷史說起。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駕崩,帝國隨即分裂 ,以講德語和法語的區域為界限,帝國被分成東、西兩個帝國,兩國的核心區域則是今日的德國和法國。後來,東法蘭克王國在奧託大帝的努力下,地盤逐步擴大,後來國名改為德意志聯邦。在13世紀中期,皇權旁落,德意志聯邦開始走向封建割據,在今日德國這片領土上分割出幾百個小國或政治集團,戰爭不斷。
  • 他是西方「武則天」的情夫,雖是小貴族,但依靠吃軟飯成為了國王
    沒有感情的王子與公主 波尼亞託夫斯基為何能得到當時堪稱歐洲大陸最強大帝國的支持,這得從他與被成為西方「武則天的」俄羅斯帝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風流韻事說起。
  •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4部歐洲宮廷劇帶你見證女王成長史
    《葉卡捷琳娜大帝》除了以上那些電視劇,俄羅斯的這部《葉卡捷李娜大帝》同樣非常精彩,故事講述的就是關於俄羅斯的著名女帝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傳奇一生。從歷史上來看,關於俄國的那些沙皇,在他們的執政期間有過一些過人功績,能夠在歷史上有著一定記錄的沙皇不在少數。
  • 二戰前,德國人為何在俄羅斯建立國家?
    德國人向俄羅斯遷徙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紀下半葉,也就是具備德國血統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葉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在當時只是德意志眾多聯邦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國的公主。後來在極偶然的機會下,年幼的索菲婭受到俄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的青睞並將其許配給皇儲,也就是後來的彼得三世為妻,索菲婭改名葉卡捷琳娜,從此開始了自己輝煌而傳奇的一生。
  • 德國最偉大的五位君主,腓特烈大帝只排名第四,前三位比他更偉大
    德國在歐洲的地理位置在介紹德國歷史最偉大的五位君主之前,先簡述德國君主制歷史。按照史學界的認定,只要一個歐洲國家所在的土地,曾經是法蘭克王國統治的疆域,那這個歐洲國家的君主制開端就是法蘭克王國,所以毫無疑問,法蘭克王國就是德國君主制開端,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是德國君主制結束,時間長達1400餘年。既然法蘭克王國是德國君主制的開端,那筆者認為,德國歷史最偉大的君主第一名,毫無疑問就是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查理一世。
  • 對「武則天她媽」的研究犯了什麼忌?
    文件標題為《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的通知》。靈山縣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副局長、《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辦公室主任勞德聯19日午間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確認,《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的成立是屬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