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德國人為何在俄羅斯建立國家?

2020-12-15 騰訊網

伏爾加河是俄羅斯境內的著名河流,而考慮到德俄兩國在歷史上的關係,我們很難想像德意志人能夠在俄羅斯境內形成規模並建立自己的國家。然而事實總是出乎我們的意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不僅成批的德國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在蘇聯的土地上,甚至一個此前從未有過的國家也因之而誕生,這便是如曇花一現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

德國人向俄羅斯遷徙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紀下半葉,也就是具備德國血統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葉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在當時只是德意志眾多聯邦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國的公主。後來在極偶然的機會下,年幼的索菲婭受到俄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的青睞並將其許配給皇儲,也就是後來的彼得三世為妻,索菲婭改名葉卡捷琳娜,從此開始了自己輝煌而傳奇的一生。

1762年,葉卡捷琳娜通過兵變推翻了自己的丈夫,隨後登基成為俄羅斯女皇。在其執政期間,俄國大力開疆拓土,向西擊敗波蘭·立陶宛聯邦;向南暴揍奧斯曼土耳其;向東越過白令海峽,侵入阿拉斯加;向北直抵北冰洋。急速膨脹的國土見證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榮光,但同時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即俄羅斯人多地少,如何引入外來人口開發多餘的土地?

此時英、荷等海洋國家經營殖民地已經有相當成熟的經驗,大量來自西歐的貧苦農民漂洋過海到美洲定居。有鑑於此,俄國也對這些移民敞開了大門,並且葉卡捷琳娜二世親自下令給予外來者優厚的條件。由於語言文化的差異,來自英法的移民更青睞於美洲,對葉卡捷琳娜德國血統的認同,大量德意志人舉家來到俄羅斯。俄國將這些外來移民安置在伏爾加河流域,並允許他們保持自己的語言和宗教信仰,而截至蘇聯成立前夕,俄國境內的德意志人已經達到將近40萬的規模。

在列寧的主張下,伏爾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於1924年成立「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於俄羅斯聯邦之下。成立之初,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憑藉血統和文化優勢,與當時的德意志魏瑪共和國展開了多渠道、全方位的交流,一度成為聯繫蘇德這對世仇的紐帶。然而很可惜,這個共和國只存在了不過17年時間,當納粹德國大舉入侵蘇聯之後,「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旋即遭到廢除。

為防止境內的德國人通敵,史達林強行將世代居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遷往中亞和遠東,同樣遭到類似待遇的還有韃靼人、卡爾梅克人和俄籍穆斯林。由於路途遙遠和環境惡劣 ,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未能倖存至戰後,許多已經不會說德語的德意志人成為德國入侵蘇聯的犧牲品。赫魯雪夫時代,德意志人恢復了身份,也恢復了名譽,但德裔俄國人卻再難回到祖居的伏爾加河流域,因為在他們被強制遷徙之後,這一帶已經由別的民族填滿。

時至今日,除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還有部分德裔後代之外,大部分德意志人已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移民潮中返回德國故土。而留下的人群要麼完全融入當地居民,要麼少量群居,多數情況下已經看不到鮮明的德意志文化烙印。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僅僅只有德國反猶嗎?為何二戰後我們多數人僅知道德國
    喜歡歷史的人都清楚一個歷史本質,很殘酷但卻也是事實,那就是整個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的屠殺和血腥的歷史。而很多人荒謬地認為,科技的發展,飛機、大炮、重機槍的發明使人類變得越來越殘忍。其實,當您真正查看人類的平均壽命,您會驚奇地發現,越靠近近代,人的平均壽命越長。
  • 戈巴契夫為何在德國要比俄羅斯受歡迎?德國人說:感謝發自內心
    戈巴契夫為何在德國要比俄羅斯受歡迎?德國人說:感謝發自內心戈巴契夫作為蘇聯解體的「主角」,蘇聯解體28年了,俄羅斯如何看待戈巴契夫呢?咱們通過俄羅斯機構三個階段的民意調查,便可知道戈巴契夫在俄羅斯人心中的地位。
  • 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
    不過別看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連德國人都對這個小國垂涎三尺。那麼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簡稱捷克)是當年世界第五強國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
  • 東普魯士作為德國的龍興之地為何如今成為了俄羅斯和波蘭的領土
    俄羅斯曾為此專門向歐盟提出簡化程序的建議,然而由於彼此心照不宣的原因而導致此事一直被擱置至今。加裡寧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是德國著名的作家和哲學家康德的故鄉。最初柯尼斯堡的所在位置是古代普魯士人建立的幾處定居點,被稱為特旺斯特。
  • 德國面積不如中國一個省大 為何戰鬥力那麼強?二戰單挑四大強國
    我們都知道,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參與國之一的德國,在二戰時期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當時德國的軍隊讓全世界震驚,號稱世界最強海軍的英國軍隊,竟然被德國死死的阻擋在了海峽的另一岸,而號稱最強陸軍的法國軍隊被德國按在地上碾壓。
  • 德國要求俄羅斯歸還文物望對話 俄前文化部長:毫無意義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任潔】俄羅斯《消息報》12月20日報導稱,德國駐俄大使館向該報表示,希望俄羅斯歸還二戰後從德國境內運出的文物。俄羅斯總統國際文化合作特使、俄羅斯前文化部長米哈伊爾什維德科伊對此表示,俄方不打算在兩國政治對話正常化之前討論這個問題。
  • 原屬於德國,孤懸海外的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為何沒有獨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後,二戰的主要戰勝國之一蘇聯,它的疆域開始大步西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蘇聯通過恐嚇、戰爭、條約等諸多手段,先後將芬蘭的卡累利阿、波羅的海三國、波蘭西部地區、外喀爾巴阡等多個地區,高達五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吞入腹中,這其中,也包括原屬於德國東普魯士的加裡寧格勒。
  • 同為歐洲國家,為何西方一直敵視俄羅斯,國家實力才是根本原因
    而要說到讓美國忌憚,俄羅斯應該是最讓美國擔心的一個國家,從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就敵視俄羅斯,其主導的一部分西方國家也跟著敵視俄羅斯,要說俄羅斯與他們同為歐洲國家,為何一直水火不容呢?
  • 二戰前強大的蘇聯,進攻小國芬蘭,卻為何損失慘重?
    俄羅斯帝國十月革命之後爆發了激烈的蘇俄內戰,新生的蘇俄政權跟由歐美列強扶持的前俄羅斯帝國舊軍人組成的「白軍」政權,為爭奪對原俄羅斯帝國版圖的合法繼承,殺的昏天黑地。原俄羅斯帝國西部疆域芬蘭,因本身就是俄羅斯帝國從鄰國瑞典手中「強取」而來,各類習俗跟俄羅斯帝國莫斯科一帶有著較大差異。
  • 俄羅斯人為何很少學英語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西方強大後,尤其是建立世界殖民地之後,整個西方的文化,語言傳播到了全世界,並且逐步形成世界性語言。
  • 二戰期間,法國向德國投降,為何後來還能入聯合國五常
    ,法國向德國投降,為何後來還能入聯合國五常  就算在五常當中,法國也只是"看起來"弱,論綜合國力,英俄都不能穩壓法國一頭。  法國是五常之一,巴黎世界第四大都市,法國僅次於美國的全球軍事基地數量和全球軍力投放。
  • 普京怒斥篡改二戰史,狠批前波蘭駐德大使"混蛋"
    《觀點報》25日報導,俄總統普京此前一天狠批前波蘭駐德國大使利普斯基,對歐洲國家企圖篡改二戰歷史表達強烈不滿。普京強調,正是那些曾為希特勒唱讚歌的人的追隨者,正在想方設法地篡改歷史、拆除二戰陣亡將士紀念碑。這些人和上世紀30年代他們的「前輩」相比,本質上沒有什麼變化,「我們應該牢記這一點,包括在進行軍隊建設的時候」。普京還對二戰爆發前歐洲主要國家的綏靖政策提出批評。
  • 二戰後期,德國人為何看到蘇聯人就膽戰心驚?學者:不害怕都不行
    二戰時,德軍先在歐洲戰場橫行過後,又轉戰到亞洲戰場企圖攻陷莫斯科一舉吞併蘇聯。可是蘇聯領導人誓死不從,發動焦土戰爭,把全國勞力資源全部投入進來把德軍的強勢消磨殆盡,最終德軍逐漸從勝勢轉入敗勢。到了二戰後期,德國遭到了蘇軍的慘重報復,導致後來的德國人談到俄國就會驚慌失色,其主要是因為蘇軍做了以下的這些事情。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均自稱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所以自然不會輕易輸給德國。德軍在希特勒的激進思想影響下,不斷對外侵略,本身就受到國際的強烈譴責。
  • 愛沙尼亞為何與俄羅斯關係不和?兩國有什麼歷史恩怨?
    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國土面積45339平方公裡,人口約132萬人,現在愛沙尼亞已經是一個發達經濟體。愛沙尼亞曾經是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獨立以後的愛沙尼亞選擇遠離俄羅斯,在2004年正式加入歐盟和北約。愛沙尼亞曾經和俄羅斯是一個國家,為何獨立以後與俄羅斯關係長期不和呢?
  • 從一戰到二戰,西方為何非要拆散德國與奧地利?
    在德國,奧地利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因為曾給德國帶來巨大災難的阿道夫-希特勒,其實是個奧地利人,他生於因河奧地利一側的布勞瑙。而在奧地利,德國也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因為兩國語言相同,歷史又糾纏不清。兩國特殊的歷史與文化,決定了兩國關係的非同一般。
  • 德國曾歐洲造成傷害,最終獲得諒解,而俄國為何一直被敵視?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德國曾歐洲造成傷害,最終獲得諒解,而俄國為何一直被敵視?了解俄羅斯的人都知道,俄羅斯幅員遼闊,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除了這些,俄羅斯人也因為英勇善戰、作戰勇猛被稱為「戰鬥民族」。早在沙俄時期,俄羅斯就與歐洲的許多國家發生過戰爭,這給西歐的各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正是從那開始,俄國成了眾多歐洲國家的敵人。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歐洲的實力很強,而俄羅斯也不弱,但雙方既然不能愉快地做朋友,就只好做敵人了。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如今的德國和日本,誰的軍事力量更強?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日本和德國都為二戰戰敗的法西斯國家,曾經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二戰後其軍事力量受到了極大的約束,不過如果說如今來比較日本和德國的軍事實力誰的更加強大
  •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蘇聯是由很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國家,即使現在俄羅斯聯邦,也由很多自治共和國組成,這也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蘇聯建立後,曾經有一個叫「」,但此國組成不久,卻在蘇德戰爭期間突然消失了。那這些有由德國人組成的加盟國為何消失,這些德國人去哪裡呢?
  • 聯合國大會上,俄羅斯涉二戰提案高票通過,僅美國和一個國家反對
    近日,在俄羅斯一項提案的表決中,美國又被孤立了。據《環球時報》12月16日報導,俄羅斯提出的「反對美化納粹主義」提案當日在聯合國高票通過,僅美國和烏克蘭投了反對票。令人關注的是,一共有51個國家投棄權票,其中包括德國和大部分歐洲國家。據稱,俄羅斯在提案中呼籲各成員國,通過立法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並譴責一切對納粹主義、新納粹主義、納粹黨衛軍的美化以及一切與二戰有關的「修正主義」。
  • 波蘭復國僅20年,為何在二戰最先被滅?看這20年波蘭都做了什麼?
    1939年,納粹德國在1939年出兵波蘭,正式拉開了二戰的序幕,一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波蘭全境。和大多數人想的不同的是,波蘭並非一個軍事弱國,雖然不及英法德的實力,其總兵力當時也達到了100萬人,包括7個集團軍,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900餘架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