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德國人為何看到蘇聯人就膽戰心驚?學者:不害怕都不行

2020-12-14 貓眼觀史

二戰時,德軍先在歐洲戰場橫行過後,又轉戰到亞洲戰場企圖攻陷莫斯科一舉吞併蘇聯。可是蘇聯領導人誓死不從,發動焦土戰爭,把全國勞力資源全部投入進來把德軍的強勢消磨殆盡,最終德軍逐漸從勝勢轉入敗勢。

到了二戰後期,德國遭到了蘇軍的慘重報復,導致後來的德國人談到俄國就會驚慌失色,其主要是因為蘇軍做了以下的這些事情。

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均自稱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所以自然不會輕易輸給德國。德軍在希特勒的激進思想影響下,不斷對外侵略,本身就受到國際的強烈譴責。為此二戰打到晚期,西方諸國和蘇聯組成聯盟軍開始反擊德軍,打得德國不斷退守,而蘇軍的士氣越發高漲,並且秉持著戰鬥民族的彪悍精神,打起德國鬼子來毫不手軟,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殘暴。

二戰後期,德國人為何看到蘇聯人就膽戰心驚?學者:不害怕都不行!

隨著二戰的發展,出徵在外的蘇聯軍隊漸漸目無軍紀,不停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包括所到之處都對那裡城鎮村莊進行燒殺搶掠行為,不僅醉酒惹事,還調戲姦淫婦女,沒錢了就到處搶百姓的錢財糧食。

所以蘇軍一度變得臭名昭著,就連我國八路軍都深感他們的惡劣軍紀,從而避而遠之。據說在1945年的九月份,首次進入東北瀋陽的八路軍,每日接到最多的民事投訴就是蘇聯官兵在搶劫。為此我方特地對蘇軍提出讓他們整治軍紀,但效果甚微,一些蘇軍士兵依然我行我素。

同年12月,一夥蘇聯士兵在打劫途中偶爾我方松江軍區副司令官盧東生,結果混亂中,蘇聯士兵貿然開槍講盧東生射殺。此事對中俄雙方影響極大,事後就連巴頓將軍都在寄給家屬的信件裡稱:「蘇聯軍隊就是一群有著嚴厲軍紀的烏合之眾」。由此可知,蘇軍的軍紀敗壞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就連對待無冤無仇的東北老百姓都如此霸橫,何況是曾侵犯過他們的德軍。

對德軍的大反攻開始後,侵入德國境內的蘇軍更加「如魚得水」,他們無情地對當地德國居民進行殘忍的報復行為,燒殺搶掠無所不作,突然是對待德國士兵,抓到就是死,有的德軍還要遭受慘絕人寰的折磨。

1945年5月8號,已到強弓之末的德軍選擇投降,但蘇軍對他們的報復仍在繼續。而當時的蘇軍紀律更是難以整治,導致駐德蘇軍總司令官朱可夫都親自下令肅治軍紀,還苦口婆心的勸說自己的將士:「這些暴行,令我們蘇聯在德國反法西斯民眾眼裡的形象大大受損,尤其是戰爭結束的情況下……」。

朱可夫當時是蘇軍攻入德國後的最高軍隊總司令,負責全局總指揮,他既然出面勸誡自己的士兵則說明了當時蘇軍在德國境內的軍紀已經異常混亂,那麼延伸出來的就是數不清的暴行事件,而受傷害最深的往往都是德國民眾,正是這種歷史記憶在德國人腦中「根深蒂固」,所以令戰爭結束後,他們都會談俄色變,有學者表示,這樣的行為不害怕都不行。

為何蘇聯軍隊會對德國進行殘酷的報復?

大體原因是當初德軍在蘇聯同樣進行的各種「暴行」,蘇軍在以牙還牙反過來報復回去。另外可能是當時的軍官士兵整體素質、道德文化水平較低,軍隊裡魚龍混雜,衍生出不少兵痞子,對此這些兵痞就肆無忌憚起來。

還有救是蘇聯軍方的指導員、軍官對下級的有意縱容,他們可能內心也想好好報復德國,所以對犯軍紀的士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冤冤相報何時了,雙方軍隊的互相報復,最終受害的還是兩國的人民。

相關焦點

  •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上)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二戰進入到了戰爭後期,雖然世界打的一塌糊塗,但是軍事實力特別強的美國依舊保持中立,其實不是因為美國不願意參戰,而是因為法西斯根本不給美國任何的參戰理由,美國其實後期是非常想出來維護和平的,但是根據美國的國情和德國和日本不給他參戰的理由,美國想要出戰的困難非常難,但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讓美國突破了重重險阻,也瞬間改變了世界格局。
  • 二戰後期,美國曾提出要把越南和琉球送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
    二戰後期,美國曾提出要把越南和琉球送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三巨頭出賣中國眾所周知,在二戰的這段歷史中,中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中國戰場上,中國拖住了日軍的大部分兵力,這才使得美國在後期的對日戰爭中佔據主動。
  • 二戰蘇聯為何不籤《日內瓦條約》?史達林這句話才是真相
    眾所周知,二戰中的德國和蘇聯不但在戰場上是死對頭,在戰場下,兩國的關係也鬧得非常僵硬。作為飯法西斯同盟中最重要的一員,蘇聯為抵抗法西斯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犧牲。整個戰爭中,有超過2300萬蘇聯軍民犧牲,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蘇聯社會的男女性別比例。
  • 二戰結束後,德國老兵和蘇聯老兵相遇,他們的對話讓人淚流滿面
    今天咱們來講一個德國二戰老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名叫羅迪。羅迪14歲的時候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團,後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夕進入德軍,被編入了「大德意志」機械師。到了二戰的後期,德軍已經抵擋不住蘇軍的攻勢,部分失去戰鬥力的德軍部隊從東線拼命往西線衝,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不被蘇軍俘虜。也就是在德國投降的前夕,羅迪所在的部隊在西線想英軍投降,成為了英軍戰俘營裡面的戰俘,後來德國投降的五個月後,羅迪被釋放回家,當他的母親擁抱住他的時候,只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便是「只要活著就好」!
  • 二戰前夜:德國興辦地下軍校,曼施坦因到蘇聯學藝
    尤其是進攻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和蘇聯史達林格勒戰場上敗退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一個創造了快速滅亡近代大國的神話,另一個則通過以少勝多的奇蹟為潰敗中的納粹德國續命近3年。曼施坦因是二戰歐洲戰場上首屈一指的軍事戰略家。
  • 德國軍人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他們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戰爭二字對於現代人來說其實是個很陌生的詞彙,我們雖然會在書本或影視劇中了解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極少能真正遇見,甚至很多人都將戰爭看作一個傳說。可是你知道嗎?在近代時期,戰爭可不是什麼臆想詞。在世界進入近代以來,爆發了多場戰爭,甚至其中還包括兩場世界大戰。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戰爭,正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
  • 二戰時期,蘇德兩軍抵抗,為何都「喜歡」用敵國的衝鋒鎗?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起攻擊,由此拉開了歐洲戰場的序幕,到了1941年6月,憑藉著閃電戰戰術迅速橫掃大半個歐洲的法西斯德軍,根據希特勒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紅軍發動了進攻,這場慘烈的蘇德戰爭,構成了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以極大的代價,牽制了法西斯德軍的勢力,為推動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 二戰時期美、英為何不在蘇聯與德國兩敗俱傷之後再發起諾曼第行動
    美國要謀求世界霸權就要儘可能削弱其他強國,而在二戰初期軸心國集團在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都頻頻得手:德國正在全力與蘇聯爭奪烏克蘭地區的油田,與此同時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正配合義大利同英國爭奪北非。美國的參戰使史達林看到了戰勝納粹德國的希望,於是他向美、英提出了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的方案,試圖以此緩解蘇聯在東線戰場所面臨的壓力。然而美、英方面一邊向史達林保證一定會盡力援助蘇聯,另一方面卻遲遲不兌現開闢第二戰場的承諾。美、英援助蘇聯就是為了讓蘇聯去抵擋納粹德國的勢力,既然有蘇聯人在前面扛著,自己何必往前衝呢?
  • 美國竟把二戰爆發歸罪於蘇聯,德國外長都聽不下去了
    日前,為紀念二戰歐洲勝利日75周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了一篇題為《歐洲勝利日:慶祝與思考的時刻》的文章,上面提到二戰始於「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之時」。也就是說,蘇聯與納粹德國一樣,也是挑起二戰的「始作俑者」。這番說辭被不僅被俄羅斯譴責為「偽善、謬論」,連德國都沒法聽了。
  • 二戰時期,蘇聯、美國、德國的實力有多強?比現在很多國家都強
    例如二戰時期,以納粹德國、日本為代表的法西斯軸心國。當面臨不可避免的侵略,最好的應對方式,即不斷的提升自身實力,例如蘇聯和美國。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所以這些二戰時期的主要參戰國實力到底有多強,接下來就簡單為大家盤點三個二戰時期的強國。
  • 二戰各國實力,美國排第一,德國蘇聯緊跟其後,英國也不差
    有人說美國人貪生怕死,戰績不咋滴,這其實是個誤區,血戰太平洋諸島的海軍陸戰隊,吃叱吒海空的海軍航空兵,戰略轟炸德國的第8航空隊,101、82空降師等等,都是打硬仗精銳的主。除了軍隊戰鬥力強悍外,德國的軍工實力,也是不容小覷,可排在第二,僅僅U艇,就生產超過了1100多艘,此外,德國還是二戰中黑科技最多的國家,V系列飛彈、STG44自動步槍、ME262噴氣式飛機,等等都引領了世界潮流。
  • 二戰時期,大量德軍在莫斯科被活活凍死,為何不去搶劫蘇聯人?
    想必每個人對莫斯科保衛戰都不陌生!蘇聯軍隊勇敢地殺敵,迫使德國軍隊退卻,在這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前幾次戰爭中,不管形勢如何惡劣,德國從未失手。同時莫斯科保衛戰也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傳奇。這個戰役也為以後史達林格勒戰役埋下了伏筆。
  • 二戰時的美國工業有多強大?半停產狀態仍完勝德國和蘇聯
    實際上,早在二戰前,美國就已經悄然崛起,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特別是美國的工業,可以說獨步全球。儘管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和工業產能遭到重創,但仍然完勝德國和蘇聯。二戰前,美國的工業生產產值佔世界總份額的30%以上,幾乎相當於英國、德國和蘇聯三國的總和。英國、德國和蘇聯的工業產量全球佔比約在10%-14%之間,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 二戰德國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
    不少人都認為應該是中國。因為恰好同德國聯盟的日本,當時正同中國展開了戰鬥,在中國軍人血戰到底的氣勢下,日軍已經逐漸失去了原來的優勢,德國也許會對日軍鼎力相助。但單從作戰路線來考慮,中德兩國相距較遠,後期的物質支援比較困難,從這一方面來說的話,德軍不太可能會進攻中國。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在1942年的冬天,蘇聯步兵與德國軍隊在史達林格勒的廢墟中戰鬥,蘇聯步兵火力非常強大。左邊的士兵擁有標準的7 62x54mm莫辛納甘91/30手動步槍,這樣的步槍士兵一分鐘只能發射15發子彈,而他右邊的戰友,裝備了以其47發彈匣而聞名DP機槍,可以達到每分鐘150發子彈的速度,是主要的小隊支援武器,短程火力是兩支pps -41衝鋒鎗,他們每隔幾秒鐘就對目標發射幾十發子彈,兩者都使用71發的彈鼓(右邊的人正在裝彈),PPS-41衝鋒鎗經常給蘇聯步兵提供比德國小分隊重要的火力優勢
  • 招惹蘇聯導致戰敗?為何說納粹德國即使不進攻蘇聯也是必敗無疑?
    二戰相比於一戰來說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雙方的拉鋸戰也最讓人崩潰。但是,二戰比一戰好的地方就是:戰爭的結果從開始就註定了,那就是法西斯必敗!無論德國打不打英國,招不招惹蘇聯,其結果早已註定。世界可以容忍法西斯的肆虐,但絕不允許法西斯萬古長青!
  • 二戰時期的芬蘭到底有多強?面對百萬蘇軍,仍狠狠咬了蘇聯人一口
    說起芬蘭這個國家,別看他們的國土面積不大,人口總數也不多,但是芬蘭不僅經濟十分的發達,而且實力也不弱,當地的民風更是十分的彪悍,當時在二戰的時候,強如蘇聯這樣的大國都是吃過他們的虧,蘇聯兩次入侵芬蘭都被他們打的灰頭土臉,甚至可以說是狼狽不堪。那麼在二戰時期的芬蘭,到底有多強大呢?
  • 二戰時德國一重大失誤,如果沒有主動打蘇聯,蘇聯會進攻德國嗎?
    德國當年肆虐歐洲,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如果他們一直在歐洲活躍的話,也許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為最終的勝利爭取到更大的優勢。也就是說,二戰期間德國進攻蘇聯,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因為德國的精銳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冰天雪地的蘇聯。
  • 德軍在二戰時為何穿著單衣打蘇聯?義大利該來背這個「鍋」
    1941年6月,二戰也已經進行了3年左右,因為在英國的作戰並不是很順利,德國轉頭開始進攻蘇聯,根本沒在意之前和蘇聯籤訂的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在猝不及防之下也是節節潰敗損失慘重。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個月,德國就兵臨莫斯科了,莫斯科保衛戰對蘇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如果首都丟了那蘇聯就真的是退無可退了。但老天爺似乎也想幫一把蘇聯,讓蘇聯提前進入了冬天,衣著單薄的德軍每天都有人在被凍死。很多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不由得感到疑惑,二戰德軍打蘇聯為何傻乎乎穿著單衣?德國人表示:原因很無奈,就三個字。
  • 600萬支噴子:二戰德國士兵最喜愛的衝鋒鎗,竟是蘇聯的波波沙!
    要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士兵的標誌性物件和裝備,估計除了伏特加,就要屬「波波沙」莫屬了,「喝上一口酒,端著槍衝鋒」的蘇聯士兵這樣的畫面我們在很多影視橋段中都看到過,而除了廣泛裝備於蘇聯軍中外,「波波沙」還深受德國士兵的喜愛,那麼這是為什麼呢?